顶点小说网 > 春秋我为王 > 第591章 天道

第591章 天道

小说:春秋我为王作者:七月新番字数:3330更新时间 : 2016-03-06 06:00:00
  天下!

  全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赵无恤这野心太大,南子不由听得痴了,半响后,只剩下满眼的崇拜。︾樂︾文︾小︾说|从两人初见时起,赵无恤便相貌平平,算不上俊朗,但惟独这份傲视天下的宏伟气魄是无人能比。他要达到的,竟然齐桓、晋文之事,而是成汤、武王那样的事业!

  这世间能成就如此伟业的男子,恐怕独此一人罢?

  南子恭恭敬敬地一拜道:“君子大志,南子愿尽绵薄之力助之!”

  赵无恤扶她起来:“你能帮到我的,在这件事上,也只有你才能帮我!”

  那种被信赖,被提携,被带着一起迈向伟大事业的感觉涌上心头,酥酥麻麻的,比起的欢愉更加舒适。甚至有一瞬间,南子恨不得能替眼前的男人去死。

  而赵无恤却有别的心思。

  这是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不是三百年后的秦扫时期,九州大地尚未迎来百家争鸣,诸神落幕的启蒙时代还没滋润神州,人们也没被法家彻头彻尾的无神论狠狠洗刷三观,甚至连儒家较温和的”敬鬼神而远之“也仅有上层知识分子才接受。

  所以赵无恤要面对的敌人,不仅是那些强大的邦国政权,还有牢牢扎根于他们土地上,被民众信之不疑的神祗,尤其是在齐、楚、吴越这几国……

  在政治统一的同时,若能同时实现宗教的统一……

  也许二世而亡的悲剧,就不会在下个大一统王朝上演了!

  无恤在耳边轻声对南子说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我想要的宗教,是立足宋国,却能将天下列国官方信仰、民间鬼神兼容并包的宗教!”

  ……

  “天下诸侯的信仰虽然看似繁杂,区别甚大,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都有某种共性,南子你能看出来么?”

  “若说共性,应当是以敬天法祖为核心,以社稷、日月、山川等崇拜为羽翼。以其他江河鬼神崇拜为补充……”

  赵无恤道:“没错,南子我再问你,这世上有一个神?还是多个神?“

  “单单楚地的神祗就有近百,当然是有许多个神……”看到赵无恤唇角的笑意,南子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连忙掩着嘴道:“下妾是不是又说错了?这世上莫非只有一个神?”

  赵无恤却不答。

  在世界上,传统的自然崇拜是一种多神论,承认及崇拜多位神祇,南子所说的列国信仰就是多神论。

  然而进入轴心时代后,一神论开始出现,它将“上帝”看做是世界的惟一创造者,并且是仁慈的神圣的至善者,管理并插手人类的活动。

  然而赵无恤不打算延续竞争力低下,教派繁杂,无法形成向心力的多神论。也不打算尝试与先秦中国人精神世界有所冲突的一神论。

  他心目中的新宗教是扎根于中国土壤里的本土宗教,至于她的理论基础……

  “南子你要记住,神没有多个,也并未唯一,我称之为泛神论……”

  “泛神论?”南子弄了一叠上好的藤皮纸细细记录下来,对从赵无恤口中蹦出的各种陌生词汇,她早已习以为常。

  君子一定是先知者!她已经在宋国贵族中为赵无恤如此宣扬了,好维系他们对赵无恤的感恩、崇敬,以及畏惧。

  无恤解释道:“泛神论的意思是,所谓的神。其实就是万物的本体。宇宙间只有一个长住不变,自有永有,绝对永恒的本质。有限之物,乃出自无限。非由于创造。打个比方,就好比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至上神。殷人称之为帝,周人称之为天,吾等姑且称之为天道罢……”

  “天道……”

  这并非赵无恤创造的词,而是早已有之的,是对天地秩序的描述,《易·谦》:“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於夏”。子产曰:“天道远,人道弥”。

  南子细细琢磨着这个词,感受到了一种永恒和广阔。

  赵无恤继续讲述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就是那个永恒不灭的本质。生成万物后,天道或化为实体,如大地、山川、江河、禽兽、人类……或化为凌驾众生的精神意志,升华于凡间之上,注视着芸芸众生。”

  南子仿佛恍然大悟,“那诸侯民间信奉的,数不清的神祗呢?他们又是从何而来?”

  “也是由天道化成的,只是力量和大小不及天而已,所以鬼神无真无伟,只有大小之分,均统一于天道,有所别,又无所别。”

  “所以无论是齐人的八神主,还是楚人的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司命,都只是天道的一种形态而已,我称之为相,天道百相。至于人鬼,则是对天地有大贡献的凡人死而有灵的产物,其实也是天道秩序下的一部分。”

  南子惊讶地注视着自己记述的那些东西:“若是按照君子的说法,这列国信奉的神祗,乃至于天地万物,居然都被统筹于天道中了?”

  “不错。”赵无恤补充道:“天道无所不统,无所不包,这就是天道的大一统。”

  春秋之世,各地方言差距甚大,中原话与吴越话甚至是两个语系;各国文化开始趋于分化,连字体、服饰也开始相异;根深蒂固的国别乡党意识根本无法消弭,“天下定于一”的口号和愿望也不够强烈。

  这个时代,在物质层面上的确缺少统一的基础。

  但或许依靠“天道”将诸侯民间神祗一一收编后,能加速民众在精神信仰上的统一。

  “南子,这个要交由你来建立的教派,就叫做天道教,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首先,要解决一些人人都有的终极疑问。”

  南子好奇地问道:“什么是终极疑问?”

  “我说出来考考你,何如?”

  此时天光正好,空气清新,赵无恤望着那座竹林里的太昊之庙吟诵起来。这是他前世最喜欢的一首楚辞,它记述了这时代人们对天道的疑惑……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半首晦涩难懂的《天问》吟诵完毕,南子哑然,这的确是终极问题。

  遂古之时,谁将此道传于后代?

  那时候天地尚未成形。到底从何处诞生?

  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谁能够探究其中原因?

  大气一团迷蒙无物,如何识别认清这世界?

  白天光明夜里黑暗,这种规律是谁安排的?

  阴阳参合而生万物,何为本源何为演变?

  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谁曾去环绕量度过?

  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造?

  “天地因何而生,人类从何而来……”

  “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赵无恤像是发问者斯芬克斯,带着神秘的笑问道:“南子。你是大巫,一定思考过的,若你的信徒仰望着你,问出这些问题,你能告诉他们答案么?”

  ……

  南子思索了很久很久后,才轻声道:“民间关于创世的说法很多,或曰浑沌日凿一窍,凿七窍而天地生;或曰烛龙吐息,它闭目就是夜晚,睁眼就是白天。他的呼吸就是风雨。但我的知识浅薄,分不清真假。”

  是啊,赵无恤想道,春秋时还没盘古创世的传说。那是直到东汉三国,才被汉人脑补出的东西。

  所以说啊,这个时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纯粹的要命,全是本土滋生的幼苗,赵无恤随便种上一棵,也不比其他逊色。

  他嗤之以鼻道:“那些乱七八糟的民间传说。都是伪说,都是异端,你日后要加以驳斥!”

  “南子记住了。”

  赵无恤一脸说教:“在天道教里,世界的创造,只能是天道转化。遂古之初,未有天地之时,唯象无形,窈窈冥冥,天道化生为阴阳,离为八极,于是便有了万物。这便是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南子被这深邃的哲学砸得晕乎乎的,同时也隐约感觉到,赵无恤和老子之间,一定有着什么联系,否则为何有许多他的思想融入?

  那些神秘的先知足迹遍布九州,现世几乎所有贤能都曾得到过他的启迪,莫非……

  她脱口而出:“莫非君子是老子云游时收下的门徒?这天道教的理论里,也有老子的指点?”

  赵无恤微微一愣,随即笑而不答,越发显得神秘。他心里想着自己虽然盗用了一个“道”字,但也不算剽窃道教吧,反正汉晋道教已经被民间巫祝改得面目全非,早已脱离老庄学说本意了。

  说起道教,他便想起来一事:“对了,我会给天道教一个标志……”

  在南子期待的目光中,赵无恤伸手进清澈的湖水中,搅动起一片波纹,惊走了一条条青白相间的游鱼。

  他湿漉漉的手指在湖边安坐的大石头上画下了两条反向的鱼儿,它们交相缠绕,如同万物负阴而抱阳,又像是伏羲与女娲龙蛇相交。

  好神秘,又无比的和谐,仿佛蕴含着天地大道,万物永恒的转变……

  无恤画好后收手欣赏了片刻,才介绍道:“此乃阴阳鱼,亦曰太极,染色当为一黑一白,这便是天道教的标志了。”

  南子看得痴了,恨不得回去后立刻就让人造个玉制的天道教标志,悬挂在脖子上,再在商丘毫社,以及各邑社庙修一个类似的祭坛,让天道教传遍宋国。

  先知无恤的教诲却尚未结束:“南子,你要在教义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日后天道信徒见了什么人首鹰身,什么六芒星,乃至于十字,新月等标志,都要视之为异教徒!天道的使命,便是将他们击败,说服,改宗,包容,同化,让这些异端重新归于天道的秩序下!”

  ps:书里的“天道教”和棒子那个一毛钱关系没有。

  (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小说谜12345,书友160215115343670,czdxh042408,永恒小道,唐免航,我金子,男儿行31,地球村舟衍,戲江湖,书友141011184832199,丶大小人,天天不乐,第一近卫坦克旅,无限孤独,扶风醉柳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