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对也不对
京城收藏界那位尽人皆知的马老师曾经这样说过。
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重新活过一次的话,那么肯定都是人生赢家。
就比如说谁如果可以从新活一次的话,早些年拼命挣钱买房子,买股票,买古董,这都能发家。
不过可惜的是,人生没有如果,世上也没有后悔药。
这番话说的确实对,但也不全对。
因为还有这么一句话呢。
“小富靠运,中富靠智,大富靠德”。
而洪禄承这辈子也曾用洪家组训教育过洪衍武,说“打下基业要靠胆,守住基业要靠脑,传下基业就得靠心了。”
其实这两句话的意思都差不多,都是在强调,机遇对人的作用只是一时的,也只占很少一部分,成事的关键还得靠个人素养。
否则即使你运气好,发了财也守不住。
假使面对同样的机遇,你的收获也会远低于比你素质高的人。
比如说那些意外中了超级大奖的,为什么许多人的生活反倒因为这种幸运彻底给毁了。
妻离子散、亲人反目、自甘堕落、家破人亡,都不在少数。
其中暴露出的就是个人素质与所获得的大笔财富不相匹配的问题。
其实咱们也不妨再打个带点技术含量,更具体一点的比方。
就哪收藏珠宝玉石这件事来说。
当今的人,我们谁都知道这事儿稳赚不赔,是重生人士必选之路。
好多人也都听说过什么和田玉大王、翡翠大王,从八九十年代开始积累的原石。
然后等到大批老坑不产原石了,高品质的原石价格猛涨,就陡然而富的故事。
但如果真有谁穿越回来,就这么照猫画虎去效仿,那可绝对是不智之举。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他不动脑子,首先就搞错了一个常识性的逻辑关系。
文玩之物最能提升经济价值的因素,除了一个好的市场环境以外,其实发挥主导作用的并不是原料的稀少和品质。
主要部分还是由历史传承的情怀、人文知识的情趣,以及精湛的制作技艺来决定的。
否则,名家制作的蝈蝈葫芦、鸟笼和紫砂壶一类的东西,又怎么会比珠宝玉石还值钱呢?
名人字画当然是更能体现出这一点的。
所以像玉石和翡翠这些东西,真正升值潜力最大、利润最高的,还属那些已经被技艺大师雕琢成型的精品。
因为这些成品要不值钱,那原石就狗屁不是。
而原料因为稀缺涨价的时候,成品的幅度自然也会远超过原石。
况且话说回来,哪怕以原石来论,和田玉和翡翠的真正上品,大部分也都在清代就开采出来了。
像《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的书中就记载着。
“同光之际,广东商家采办翡翠来京者,有著名二石。一名三万三,盖以价格而言,一名一口锅,盖以形式而言,皆纯绿无瑕之品。凡宫内所需饰品,多出于三万三,故其名震于时。其实一口锅所出材料尤胜,如御赐完颜氏之翡翠扁方,继祥之扳指及文索家之一品翠镯。”
注意,这段文字里体现的重要的信息有如下几点。
一,是说明了清末慈禧掌权的这段时期,宫中许多翡翠珍品的来历。
二,是记载了当时翡翠原石所能达到的品质。
不但书中清清楚楚的写着,无论是“三万三”还是“一口锅”,皆纯绿无瑕之品。
而且从历史的遗留物来看,比如杜月笙夫妇从京城崇古斋购得后,转送宋美龄的“麻花扭丝翠镯”,也验证了当年的市面上,确实能见到这种传说中高品质的珍宝。
这种东西从近代起,缅甸“老坑”也没有了。
像当今市场上那些所谓的“A”级翡翠,要和这样的东西一比,恐怕也只有砸的过儿了。
三,文中还顺带点明了王蕴琳家传翡翠扁方的来历。
不但是御赐之物,且出自“一口锅”。
而同时文中记载的文索其人,也颇有来历,他是增崇的父亲。
不少人应该知道,秦老胡同的增崇和金鱼胡同的那桐都是清末齐名的内务府大臣,他们与完颜氏同样隶属镶黄旗。
由此也可得见,在“只论旗民,不论满汉”的八旗制度下,“上三旗”的地位在权贵小圈子内部也仍属超然,圣眷不是一般旗族可比的。
当然,最后这几句纯属是题外话。
不过以上这些应该足够证明了,翡翠原石从近代开始,已经处于产量、品质持续下降势头中了。
那么如果是有理智的人,就不应该再选择购买原石的方式来投资。
还是那句话,一朝暴富似的高风险投机,只是穷人的选择。
至于最后,有关原石,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弊病也得说说,那就是绝不能忽视的运输问题。
为什么过去有钱的都是生意人啊?都是搞贸易的?
除了信息不对称,主要还是因为过去运输费用不但高昂,而且出远门是有可能遭遇匪徒,丢掉性命的。
如果个人要为自己的事儿跑来跑去,是极不划算的。
每个人需要的东西又并不一样,所以就有很多人通过贸易来支付旅费,这样长途贩运就有了丰厚的利润。
其实直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商业还存在这个特点呢。
别忘了,当时所有发财的人都有一个称号——倒爷。
这直接就点明了他们的盈利方式。
那就是靠来回倒腾发财的,挣得全是路上运输的辛苦钱。
千万别拿洪衍武来说事,除了他们,可再没有私人能进这么大量的货物,走车皮的。
多数情况都是啃干面包,连座儿都没有地挤火车的。
当然,同样也得承担人身安全和财产受损的风险。
像地方恶势力,以及吃火车货运的各路神仙,还有商场上的各种骗局、敲诈、勒索,简直数不胜数。
所以说,八十年代东跑西颠做生意,风险也非常大。
这么一想,和田远在新疆,翡翠远在缅甸。
谁要真这么去干,都别说运费多少,怎么把东西弄回来了。
实打实的说,那已经和自己找死没区别了。
所以无论怎么看,眼下放着京城商店里已经成品的翡翠、玉石不去购买,转而去产地追寻原石,实属本末倒置之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重新活过一次的话,那么肯定都是人生赢家。
就比如说谁如果可以从新活一次的话,早些年拼命挣钱买房子,买股票,买古董,这都能发家。
不过可惜的是,人生没有如果,世上也没有后悔药。
这番话说的确实对,但也不全对。
因为还有这么一句话呢。
“小富靠运,中富靠智,大富靠德”。
而洪禄承这辈子也曾用洪家组训教育过洪衍武,说“打下基业要靠胆,守住基业要靠脑,传下基业就得靠心了。”
其实这两句话的意思都差不多,都是在强调,机遇对人的作用只是一时的,也只占很少一部分,成事的关键还得靠个人素养。
否则即使你运气好,发了财也守不住。
假使面对同样的机遇,你的收获也会远低于比你素质高的人。
比如说那些意外中了超级大奖的,为什么许多人的生活反倒因为这种幸运彻底给毁了。
妻离子散、亲人反目、自甘堕落、家破人亡,都不在少数。
其中暴露出的就是个人素质与所获得的大笔财富不相匹配的问题。
其实咱们也不妨再打个带点技术含量,更具体一点的比方。
就哪收藏珠宝玉石这件事来说。
当今的人,我们谁都知道这事儿稳赚不赔,是重生人士必选之路。
好多人也都听说过什么和田玉大王、翡翠大王,从八九十年代开始积累的原石。
然后等到大批老坑不产原石了,高品质的原石价格猛涨,就陡然而富的故事。
但如果真有谁穿越回来,就这么照猫画虎去效仿,那可绝对是不智之举。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他不动脑子,首先就搞错了一个常识性的逻辑关系。
文玩之物最能提升经济价值的因素,除了一个好的市场环境以外,其实发挥主导作用的并不是原料的稀少和品质。
主要部分还是由历史传承的情怀、人文知识的情趣,以及精湛的制作技艺来决定的。
否则,名家制作的蝈蝈葫芦、鸟笼和紫砂壶一类的东西,又怎么会比珠宝玉石还值钱呢?
名人字画当然是更能体现出这一点的。
所以像玉石和翡翠这些东西,真正升值潜力最大、利润最高的,还属那些已经被技艺大师雕琢成型的精品。
因为这些成品要不值钱,那原石就狗屁不是。
而原料因为稀缺涨价的时候,成品的幅度自然也会远超过原石。
况且话说回来,哪怕以原石来论,和田玉和翡翠的真正上品,大部分也都在清代就开采出来了。
像《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的书中就记载着。
“同光之际,广东商家采办翡翠来京者,有著名二石。一名三万三,盖以价格而言,一名一口锅,盖以形式而言,皆纯绿无瑕之品。凡宫内所需饰品,多出于三万三,故其名震于时。其实一口锅所出材料尤胜,如御赐完颜氏之翡翠扁方,继祥之扳指及文索家之一品翠镯。”
注意,这段文字里体现的重要的信息有如下几点。
一,是说明了清末慈禧掌权的这段时期,宫中许多翡翠珍品的来历。
二,是记载了当时翡翠原石所能达到的品质。
不但书中清清楚楚的写着,无论是“三万三”还是“一口锅”,皆纯绿无瑕之品。
而且从历史的遗留物来看,比如杜月笙夫妇从京城崇古斋购得后,转送宋美龄的“麻花扭丝翠镯”,也验证了当年的市面上,确实能见到这种传说中高品质的珍宝。
这种东西从近代起,缅甸“老坑”也没有了。
像当今市场上那些所谓的“A”级翡翠,要和这样的东西一比,恐怕也只有砸的过儿了。
三,文中还顺带点明了王蕴琳家传翡翠扁方的来历。
不但是御赐之物,且出自“一口锅”。
而同时文中记载的文索其人,也颇有来历,他是增崇的父亲。
不少人应该知道,秦老胡同的增崇和金鱼胡同的那桐都是清末齐名的内务府大臣,他们与完颜氏同样隶属镶黄旗。
由此也可得见,在“只论旗民,不论满汉”的八旗制度下,“上三旗”的地位在权贵小圈子内部也仍属超然,圣眷不是一般旗族可比的。
当然,最后这几句纯属是题外话。
不过以上这些应该足够证明了,翡翠原石从近代开始,已经处于产量、品质持续下降势头中了。
那么如果是有理智的人,就不应该再选择购买原石的方式来投资。
还是那句话,一朝暴富似的高风险投机,只是穷人的选择。
至于最后,有关原石,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弊病也得说说,那就是绝不能忽视的运输问题。
为什么过去有钱的都是生意人啊?都是搞贸易的?
除了信息不对称,主要还是因为过去运输费用不但高昂,而且出远门是有可能遭遇匪徒,丢掉性命的。
如果个人要为自己的事儿跑来跑去,是极不划算的。
每个人需要的东西又并不一样,所以就有很多人通过贸易来支付旅费,这样长途贩运就有了丰厚的利润。
其实直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商业还存在这个特点呢。
别忘了,当时所有发财的人都有一个称号——倒爷。
这直接就点明了他们的盈利方式。
那就是靠来回倒腾发财的,挣得全是路上运输的辛苦钱。
千万别拿洪衍武来说事,除了他们,可再没有私人能进这么大量的货物,走车皮的。
多数情况都是啃干面包,连座儿都没有地挤火车的。
当然,同样也得承担人身安全和财产受损的风险。
像地方恶势力,以及吃火车货运的各路神仙,还有商场上的各种骗局、敲诈、勒索,简直数不胜数。
所以说,八十年代东跑西颠做生意,风险也非常大。
这么一想,和田远在新疆,翡翠远在缅甸。
谁要真这么去干,都别说运费多少,怎么把东西弄回来了。
实打实的说,那已经和自己找死没区别了。
所以无论怎么看,眼下放着京城商店里已经成品的翡翠、玉石不去购买,转而去产地追寻原石,实属本末倒置之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