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一 班师
四四一 班师
吴三桂走了,回辽东去了。
他离开琼海军营地的时候脸上笑容非常灿烂,也许心里面还有点复杂想法,但无论如何,从琼海军这边拿到的礼物应该是能让他满意的——尽管其中并没有火枪。
送给吴三桂的礼物是两件,其一为望远镜。不同于当前已经在大明高层人士中间逐渐流传开的那种单筒拉拔式西洋千里镜,而是标准的现代双筒式。镜片正中绘有十字光标和距离标线,通过调节焦距能够判断远近距离的那种,虽然是海南岛上自行生产的本土产品,但其效果已经与他们从现代携来的相差不大。
对于一名统帅大军的指挥官,送望远镜无疑比送火枪更有用些,如果说这件礼物还不能完全让那位小吴将军满意的话,那么后面一件则足以让他把所有怨念都吞回到肚子里去,哪怕当真把火枪放在他面前让他挑选,以吴三桂的头脑也肯定不会要火枪的。
——第二件礼物是地图,后世东北三省,黑吉辽三地的大比例地图乃是穿越众根据他们所携带来的现代地图临摹而成。虽然在城镇道路林木等方面与这个时代不甚吻合,但在山川地势,以及大型水系等方面都还是基本一致的。可以说是一幅底图模板,至于上面和人类活动有关的内容,则需要辽东军自己去添加了
可别小看了这份模板,以明朝本身那落后的制图理念和技术,绘出来的地图多半只能说是抽象画,除非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将军,又或者亲自去走过一次的人,否则地图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最多指引一下方向。
而有了这份精确无比的模板作为底图后,很容易就能在上面把相关图例标注上去,只要能看懂上面的标识,即使一个从来没去过那里的人,也能根据地图在脑海中描绘出现场空间状况——对于一个统兵作战的将军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在决定送他地图的时候,穿越众内部还为此有过一番争执,有人担心把地图送给明军将领,尤其是那么一位著名汉奸,将来就有可能会落到满洲人手里——在他们看来这个时代的大明军无论官兵都跟后世那位姓蒋的运输大队长也差不了多少,随便美国人支援什么,共军那头很快就能用得上……他们可不想白白作这冤大头。
不过最后还是决定给,因为人人都知道这位史上著名的大汉奸好歹坚持到了崇祯十七年,直到后方北京帝都都陷落了,他所镇守的山海关还依旧很坚挺呢。所以把东西交给他总比给其他人要放心点。况且只有东北地图,就算当真不幸落到满洲人手里,充其量只让他们对自家后院更熟悉点,山海关以内依然要靠自己去摸索。
看在小吴前后喊了那么多声“北师傅”的份上,北纬难得一次正儿八经坐下来告诉他一些现代的制图和看图知识,对于地图上诸如等高线,风向图之类的各种标识都很耐心的一一加以解释。又传授他一些在野外如何识别方向,如何寻找水源,以及如何利用野生动植物尽量维持体力……等等常用的野外生存技能。
而吴三桂学起来也非常用心,不敢有丝毫懈怠之色。他已经知道这位北师傅的脾气了——上次在黄县最后一战时,北纬劝他把骑兵拉远一些,免得火箭炮打起来惊扰战马,小吴年轻气盛没当回事。结果后来大炮一响,那气势毁天灭地旁边步兵最多是吓趴到地上,辽东军的骑兵可就惨了,众多军马一下子炸了营自相践踏起来,最后好容易才控制住,却失去趁机掩杀的机会,功劳都给其它几路步兵抢走了。
吴三桂事后立即吸取了教训,像他这样的聪明人吃过一次亏就决不会再犯同样错误。所以即使作为一军统帅用得上这些技能的时候也不多,但他依然非常虚心的接受着北纬传授给他的一切。
北纬教他这些当然不是无的放矢——也许这个时代的探马斥侯都各自有一套生存本领,但大都只是通过口口相传的零散经验,能够成系统归纳出来的很少。只要吴三桂将今天学到的东西,哪怕只有其中一部分传授给他手下的探子,再结合这份精准地图,辽东镇的斥侯能力绝对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台阶去。
斥侯探马为一军之眼,眼睛锐利了,无论战前制定计划还是战时随机应变,反应都要比别人快上一步,很多时候,这一步之差,便是决定胜负生死的关键
最后,在临走的时候,吴三桂郑重万分向北纬行了一个大礼,口称“师傅”,而将那个“北”字去掉了,这其间含义自是大不相同。北纬知道他的意思,但也没推辞,站在那里生受了这一礼。
——他当得起。而且,能够让未来声名赫赫的平西王拜自己为师,行大礼参拜,如此荣耀,纵使以北纬的恬淡性子,日后回想起来,也忍不住要沾沾自喜一番。
辽东军走后不久,琼海军也开始分批撤离。因为海边尚有部分流民未来得及安排,甚至每天都还有新的流民拖家带口在赶过来,琼海军需要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好才能走。
朝廷派遣的亲民官还没上任,不过山东行营方面,巡按谢三宝倒是愿意把这摊子事情接过去——从前他不愿接手是因为一接手就意味着要提供那些灾民粮食,他腾挪不开。但随着大批部队先后拔营离去,行营方面已经可以调拨出余粮了。谢三宝身上还是有点文人风骨的,觉得不该把大明的子民任由短毛骗走。从前没办法那叫无可奈何,现在既然有能力管了,就站出来想要阻止短毛再搞移民走。
琼海军不想跟他闹翻,而且算算这一趟大移民连同郑家的份额在内,短短几个月内他们已经从山东拉了十几万人走,这么多人分布到海南,台湾二岛上。海南还好一些,台湾那里的治下人口几乎翻了一倍,无论郑家还是琼海军短期内其实也没能力再消化更多移民了。
于是他们同意了谢巡按的要求,将流民营也一并移交给大明军管理。不过当初开辟山东基地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源源不断吸收大陆移民。如今虽然短期内吸纳能力饱和了,以后可还是要继续的,所以庞雨等人在谈判的时候特别说明:这些流民是否去南方要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愿,如果有自愿去的,大明也不得留难。
双方达成协议,琼海军在登州这里留下了一个工作组,一方面监督明军能够按协议上所规定的标准供养流民,另一方面就是指引那些想跟着短毛走的流民前往威海——他们将在那里兴建新的流民营地。
一般情况下这种带有监督性质的工作组肯定不大受待见,但短毛留下的这个却是例外——工作组成员都是经过石亦生大夫培训的卫生员,以医疗队的名义留下来,明军上下全都欢迎无比。因为医疗队可不仅仅只是为流民服务,明军中的伤病患者也非常需要的。故此谢三宝非但没有为难这些留守人员,反而将原先琼海军医护部门所占据的那片疗养区域正式划拨给留守小组使用,并在物资,药品,以及补给品的供应上一律从优。
而琼海军内部在撤回以前也作了一番调整,解席从全军中抽调优秀士兵,组成一个精锐步兵营驻防威海,用于保障基地建设的安全。对于一下子要抽调六百多人庞雨是有点疑惑的,他觉得留一个连下来,两百余人的兵力就应该足够了。剩下名额可以用新兵扩大规模,没必要一下子就把整个营的编制都撑满。
但解席这时候却说出了他的理由——首先按照唐健制定的军事条例:琼海军若招收正规军士兵,只能从住在海南,台湾或是吕宋三地,总之就是整个家庭都在他们管辖之下的民众里招收,因此他们不可能在山东直接招兵,即使留下了空额也要从南方运送新兵过来填补。
而另一方面,山东自古出响马,登州之乱后地方上的土匪乱兵一下子多起来,威海附近虽然没有直接受到叛军攻击,这类土匪却也不少。琼海军的富庶之名已经传出,那些土匪都是没什么远见卓识的,眼睛只能看到鼻子下面那点利益,如果不留下一定数量的部队,威海新基地的建设难免会受到此类蟊贼影响。所以他现在直接留一个营下来,后方没人能说他的不是。
一旦全军的大扩张开始之后,这些有经验的老兵都将成为各部队争夺的对象,到那时解席完全可以把这个营拆分成三个“种子连队”,补充到三团其他部队,这样第三团的老兵数量就将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比例,战斗力自然受影响较小,恢复起来也更快。
“一团二团还是将来的四团都是守备岛屿,只要海军足够强悍,他们真正与敌人交手的机会并不多。可我们三团不一样哪大陆沿海那些联络点都是我们的防区,甚至就连陈涛的北京联络处如果遇到了麻烦,也要我们出面解决,要跟大明军打交道,没一支强力点的部队怎么行”
解席理直气壮道,看来他还是接受了北纬“萝卜先捡好的挑”那条建议,庞雨对此也只好付之一笑,人终究是有点私心的,三团开创出大陆的良好局面,多留一些精锐也不算过份。
士兵有了,谁留下统带他们呢?经过商议之后,决定由敖萨扬率领这个“种子营”留下来——随着三营升格为团,敖萨扬,陈添,胡凯三位连长也随之升格为营座,包括魏艾文等人也是一样。而他们手底下的各级士官也全都水涨船高,升官儿了。
…………
在登州主力部队撤离之前,庞雨和敖萨扬两人带着三团一营的六百官兵,以及数千民夫先期前往威海,在那里开工建设未来的三团驻地以及海军基地。
乘坐运输船抵达威海港中,登上当地最高的山头眺望洋面,对岸刘公岛一片郁郁青翠,往北则是正对着辽东半岛,向东及东南则分别与朝鲜和日本列岛相望,堪称海上咽喉要地,难怪后世北洋水师驻地会择于此处。
庞雨的规划也差不多就是按照后世北洋水师驻地的格局来设计,但在短时间要建立起象后世那样的要塞堡垒显然不可能,也没那必要。他只打算依托原来的威海卫城堡,先把最初的陆军兵营和供民夫居住的集体工棚给造起来,然后再在港湾内造一座小码头,可供中型帆船停泊即可。至于海军所需求的大型军港,修造船场,防御炮台,以及刘公岛上的各类设施……等等,将来海军进驻以后再慢慢添补好了。
威海卫城堡的位置选择非常好,所谓“治极山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胜险要甲于天下”。只要把这里给控制住了,未来琼海军的势力将能轻易辐射到辽东,朝鲜,以及日本等地,无论是作为军港还是贸易港都很方便。再加上正对港口有一座刘公岛作为屏障,台风巨*很难直通港内,就是海上有敌人过来也先要突破刘公岛这一关,果然是占尽了形胜之地。
“这里比蓬莱水城要好多了,真奇怪为何明军的山东水师不选择这里作为主要港口?”
“规模问题,以明军水师的规模现在还用不上这边。规模不够的话,强要占大港口反而不容易防守。我们的海军规模用这里倒是正好。但将来如果还继续扩大,咱们就要想办法去图谋胶州湾了……”
敖萨扬在上来看过后也是赞不绝口,山东这里适合作为良港的地方真是太多了,作为以海军为主要力量的琼海镇,不在山东设一个点实在是说不过去。
“从这里到辽东大连湾只有八十多海里,到朝鲜也才一百三十几海里,快船三五天内即可开个来回,将来我们的海军驻扎在这里绝对不怕没事干。”
“去找满洲人的麻烦?”
敖萨扬禁不住微笑,当前那几处都是在满洲人控制之下。对面辽东半岛上的金州卫理论上还有一支明军东江镇。不过东江镇一向没什么战力,毛文龙活着的时候还能搞搞骚扰,他一死就几乎全无抵抗,大将降的降死的死,剩下一些跑到附近海岛上苟延残喘,陆地上都是满洲人的天下了。
至于朝鲜,则更是在天启末年就被皇太极发兵征服,如今每年都老老实实上贡大量粮食物资,成为满洲军的一处后勤基地。不过朝鲜君臣私下里对于这种征服是很不服气的,如果大明军能争气一点,打上几个胜仗的话,他们肯定跳起来造反。
历史上的明军一直很窝囊,但在这个时空,他们琼海军却未必不可以打着大明军旗帜去雄起一把。对于满洲人来说金州卫大连湾这边,乃至于朝鲜都是属于大后方了,如今其主力部队大都集中在辽左一带与关宁军对峙,东江镇和登州水师已经完全没能力骚扰他们。
但如果换了另外一支全部火器装备,乘着大船来去如风的绿皮军上场,他们还能不能像历史上那样从容自在呢?庞雨和敖萨扬都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
“当前满洲人的侧翼与后背几乎都是暴露在我们面前呢,若海军或是陆战队有兴趣,完全可以没事跑去骚扰一下满洲人……甚至从营口登陆,直扑辽阳沈阳都行。”
敖萨扬蹲在地上,一边查阅着辽东地图一边笑道。庞雨则耸了耸肩:
“如果真想打的话,至少有一百条策略可以轻松收拾他们。只可惜当前是否要对满洲人开战,这属于重大战略问题,肯定要经全体大会讨论才能决定的。”
“但我们迟早要动手的,不是么?”
敖萨扬眺望着北边,辽东半岛的方向悠然道,庞雨嘿了一声,把目光投向脚下:
“所以,还是先把这里的基地搞好吧。有了基地,随时都能下手”
…………
当一切整备完毕后,公元一六三三年,一月下旬的某一天,凌宁所率领第一舰队的三艘西洋大帆船,连同若干大型运输船再度出现在登州水城外的港口码头,前来迎接琼海军的平叛部队胜利回师。
在诸多羡慕的眼光中,琼海军的大炮被一门门吊装上大帆船甲板,而士兵们则依次排队登上各自的运输船。在港口处,许多民众自发前来欢送,居然还有大娘往士兵手里塞干枣子和鸡蛋,很是上演了一番军民鱼水情。
码头栈桥上,解席向前来送行的朱大典,谢三宝等行营官员拱手为别。无论先前闹得怎么别扭,这时候要告辞了,这些官员也都很客气。
“解军门,琼镇兵精,甲于天下,如今吾等已是尽知。日后朝廷若有危难之处,还望再度施以援手。”
朱大典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在告辞时居然说出这么几句话,让解席先是一愣,随即微笑点头:
“当然,我们既然来到这里……就不会对大明朝的危险袖手旁观。”
-
五千字大章节看看自己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朋友们有月票的请尽量支持,更新,订阅,点击,收藏,都欢迎
如果还能像前两天那样,我也会全力以赴{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吴三桂走了,回辽东去了。
他离开琼海军营地的时候脸上笑容非常灿烂,也许心里面还有点复杂想法,但无论如何,从琼海军这边拿到的礼物应该是能让他满意的——尽管其中并没有火枪。
送给吴三桂的礼物是两件,其一为望远镜。不同于当前已经在大明高层人士中间逐渐流传开的那种单筒拉拔式西洋千里镜,而是标准的现代双筒式。镜片正中绘有十字光标和距离标线,通过调节焦距能够判断远近距离的那种,虽然是海南岛上自行生产的本土产品,但其效果已经与他们从现代携来的相差不大。
对于一名统帅大军的指挥官,送望远镜无疑比送火枪更有用些,如果说这件礼物还不能完全让那位小吴将军满意的话,那么后面一件则足以让他把所有怨念都吞回到肚子里去,哪怕当真把火枪放在他面前让他挑选,以吴三桂的头脑也肯定不会要火枪的。
——第二件礼物是地图,后世东北三省,黑吉辽三地的大比例地图乃是穿越众根据他们所携带来的现代地图临摹而成。虽然在城镇道路林木等方面与这个时代不甚吻合,但在山川地势,以及大型水系等方面都还是基本一致的。可以说是一幅底图模板,至于上面和人类活动有关的内容,则需要辽东军自己去添加了
可别小看了这份模板,以明朝本身那落后的制图理念和技术,绘出来的地图多半只能说是抽象画,除非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将军,又或者亲自去走过一次的人,否则地图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最多指引一下方向。
而有了这份精确无比的模板作为底图后,很容易就能在上面把相关图例标注上去,只要能看懂上面的标识,即使一个从来没去过那里的人,也能根据地图在脑海中描绘出现场空间状况——对于一个统兵作战的将军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在决定送他地图的时候,穿越众内部还为此有过一番争执,有人担心把地图送给明军将领,尤其是那么一位著名汉奸,将来就有可能会落到满洲人手里——在他们看来这个时代的大明军无论官兵都跟后世那位姓蒋的运输大队长也差不了多少,随便美国人支援什么,共军那头很快就能用得上……他们可不想白白作这冤大头。
不过最后还是决定给,因为人人都知道这位史上著名的大汉奸好歹坚持到了崇祯十七年,直到后方北京帝都都陷落了,他所镇守的山海关还依旧很坚挺呢。所以把东西交给他总比给其他人要放心点。况且只有东北地图,就算当真不幸落到满洲人手里,充其量只让他们对自家后院更熟悉点,山海关以内依然要靠自己去摸索。
看在小吴前后喊了那么多声“北师傅”的份上,北纬难得一次正儿八经坐下来告诉他一些现代的制图和看图知识,对于地图上诸如等高线,风向图之类的各种标识都很耐心的一一加以解释。又传授他一些在野外如何识别方向,如何寻找水源,以及如何利用野生动植物尽量维持体力……等等常用的野外生存技能。
而吴三桂学起来也非常用心,不敢有丝毫懈怠之色。他已经知道这位北师傅的脾气了——上次在黄县最后一战时,北纬劝他把骑兵拉远一些,免得火箭炮打起来惊扰战马,小吴年轻气盛没当回事。结果后来大炮一响,那气势毁天灭地旁边步兵最多是吓趴到地上,辽东军的骑兵可就惨了,众多军马一下子炸了营自相践踏起来,最后好容易才控制住,却失去趁机掩杀的机会,功劳都给其它几路步兵抢走了。
吴三桂事后立即吸取了教训,像他这样的聪明人吃过一次亏就决不会再犯同样错误。所以即使作为一军统帅用得上这些技能的时候也不多,但他依然非常虚心的接受着北纬传授给他的一切。
北纬教他这些当然不是无的放矢——也许这个时代的探马斥侯都各自有一套生存本领,但大都只是通过口口相传的零散经验,能够成系统归纳出来的很少。只要吴三桂将今天学到的东西,哪怕只有其中一部分传授给他手下的探子,再结合这份精准地图,辽东镇的斥侯能力绝对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台阶去。
斥侯探马为一军之眼,眼睛锐利了,无论战前制定计划还是战时随机应变,反应都要比别人快上一步,很多时候,这一步之差,便是决定胜负生死的关键
最后,在临走的时候,吴三桂郑重万分向北纬行了一个大礼,口称“师傅”,而将那个“北”字去掉了,这其间含义自是大不相同。北纬知道他的意思,但也没推辞,站在那里生受了这一礼。
——他当得起。而且,能够让未来声名赫赫的平西王拜自己为师,行大礼参拜,如此荣耀,纵使以北纬的恬淡性子,日后回想起来,也忍不住要沾沾自喜一番。
辽东军走后不久,琼海军也开始分批撤离。因为海边尚有部分流民未来得及安排,甚至每天都还有新的流民拖家带口在赶过来,琼海军需要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好才能走。
朝廷派遣的亲民官还没上任,不过山东行营方面,巡按谢三宝倒是愿意把这摊子事情接过去——从前他不愿接手是因为一接手就意味着要提供那些灾民粮食,他腾挪不开。但随着大批部队先后拔营离去,行营方面已经可以调拨出余粮了。谢三宝身上还是有点文人风骨的,觉得不该把大明的子民任由短毛骗走。从前没办法那叫无可奈何,现在既然有能力管了,就站出来想要阻止短毛再搞移民走。
琼海军不想跟他闹翻,而且算算这一趟大移民连同郑家的份额在内,短短几个月内他们已经从山东拉了十几万人走,这么多人分布到海南,台湾二岛上。海南还好一些,台湾那里的治下人口几乎翻了一倍,无论郑家还是琼海军短期内其实也没能力再消化更多移民了。
于是他们同意了谢巡按的要求,将流民营也一并移交给大明军管理。不过当初开辟山东基地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源源不断吸收大陆移民。如今虽然短期内吸纳能力饱和了,以后可还是要继续的,所以庞雨等人在谈判的时候特别说明:这些流民是否去南方要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愿,如果有自愿去的,大明也不得留难。
双方达成协议,琼海军在登州这里留下了一个工作组,一方面监督明军能够按协议上所规定的标准供养流民,另一方面就是指引那些想跟着短毛走的流民前往威海——他们将在那里兴建新的流民营地。
一般情况下这种带有监督性质的工作组肯定不大受待见,但短毛留下的这个却是例外——工作组成员都是经过石亦生大夫培训的卫生员,以医疗队的名义留下来,明军上下全都欢迎无比。因为医疗队可不仅仅只是为流民服务,明军中的伤病患者也非常需要的。故此谢三宝非但没有为难这些留守人员,反而将原先琼海军医护部门所占据的那片疗养区域正式划拨给留守小组使用,并在物资,药品,以及补给品的供应上一律从优。
而琼海军内部在撤回以前也作了一番调整,解席从全军中抽调优秀士兵,组成一个精锐步兵营驻防威海,用于保障基地建设的安全。对于一下子要抽调六百多人庞雨是有点疑惑的,他觉得留一个连下来,两百余人的兵力就应该足够了。剩下名额可以用新兵扩大规模,没必要一下子就把整个营的编制都撑满。
但解席这时候却说出了他的理由——首先按照唐健制定的军事条例:琼海军若招收正规军士兵,只能从住在海南,台湾或是吕宋三地,总之就是整个家庭都在他们管辖之下的民众里招收,因此他们不可能在山东直接招兵,即使留下了空额也要从南方运送新兵过来填补。
而另一方面,山东自古出响马,登州之乱后地方上的土匪乱兵一下子多起来,威海附近虽然没有直接受到叛军攻击,这类土匪却也不少。琼海军的富庶之名已经传出,那些土匪都是没什么远见卓识的,眼睛只能看到鼻子下面那点利益,如果不留下一定数量的部队,威海新基地的建设难免会受到此类蟊贼影响。所以他现在直接留一个营下来,后方没人能说他的不是。
一旦全军的大扩张开始之后,这些有经验的老兵都将成为各部队争夺的对象,到那时解席完全可以把这个营拆分成三个“种子连队”,补充到三团其他部队,这样第三团的老兵数量就将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比例,战斗力自然受影响较小,恢复起来也更快。
“一团二团还是将来的四团都是守备岛屿,只要海军足够强悍,他们真正与敌人交手的机会并不多。可我们三团不一样哪大陆沿海那些联络点都是我们的防区,甚至就连陈涛的北京联络处如果遇到了麻烦,也要我们出面解决,要跟大明军打交道,没一支强力点的部队怎么行”
解席理直气壮道,看来他还是接受了北纬“萝卜先捡好的挑”那条建议,庞雨对此也只好付之一笑,人终究是有点私心的,三团开创出大陆的良好局面,多留一些精锐也不算过份。
士兵有了,谁留下统带他们呢?经过商议之后,决定由敖萨扬率领这个“种子营”留下来——随着三营升格为团,敖萨扬,陈添,胡凯三位连长也随之升格为营座,包括魏艾文等人也是一样。而他们手底下的各级士官也全都水涨船高,升官儿了。
…………
在登州主力部队撤离之前,庞雨和敖萨扬两人带着三团一营的六百官兵,以及数千民夫先期前往威海,在那里开工建设未来的三团驻地以及海军基地。
乘坐运输船抵达威海港中,登上当地最高的山头眺望洋面,对岸刘公岛一片郁郁青翠,往北则是正对着辽东半岛,向东及东南则分别与朝鲜和日本列岛相望,堪称海上咽喉要地,难怪后世北洋水师驻地会择于此处。
庞雨的规划也差不多就是按照后世北洋水师驻地的格局来设计,但在短时间要建立起象后世那样的要塞堡垒显然不可能,也没那必要。他只打算依托原来的威海卫城堡,先把最初的陆军兵营和供民夫居住的集体工棚给造起来,然后再在港湾内造一座小码头,可供中型帆船停泊即可。至于海军所需求的大型军港,修造船场,防御炮台,以及刘公岛上的各类设施……等等,将来海军进驻以后再慢慢添补好了。
威海卫城堡的位置选择非常好,所谓“治极山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胜险要甲于天下”。只要把这里给控制住了,未来琼海军的势力将能轻易辐射到辽东,朝鲜,以及日本等地,无论是作为军港还是贸易港都很方便。再加上正对港口有一座刘公岛作为屏障,台风巨*很难直通港内,就是海上有敌人过来也先要突破刘公岛这一关,果然是占尽了形胜之地。
“这里比蓬莱水城要好多了,真奇怪为何明军的山东水师不选择这里作为主要港口?”
“规模问题,以明军水师的规模现在还用不上这边。规模不够的话,强要占大港口反而不容易防守。我们的海军规模用这里倒是正好。但将来如果还继续扩大,咱们就要想办法去图谋胶州湾了……”
敖萨扬在上来看过后也是赞不绝口,山东这里适合作为良港的地方真是太多了,作为以海军为主要力量的琼海镇,不在山东设一个点实在是说不过去。
“从这里到辽东大连湾只有八十多海里,到朝鲜也才一百三十几海里,快船三五天内即可开个来回,将来我们的海军驻扎在这里绝对不怕没事干。”
“去找满洲人的麻烦?”
敖萨扬禁不住微笑,当前那几处都是在满洲人控制之下。对面辽东半岛上的金州卫理论上还有一支明军东江镇。不过东江镇一向没什么战力,毛文龙活着的时候还能搞搞骚扰,他一死就几乎全无抵抗,大将降的降死的死,剩下一些跑到附近海岛上苟延残喘,陆地上都是满洲人的天下了。
至于朝鲜,则更是在天启末年就被皇太极发兵征服,如今每年都老老实实上贡大量粮食物资,成为满洲军的一处后勤基地。不过朝鲜君臣私下里对于这种征服是很不服气的,如果大明军能争气一点,打上几个胜仗的话,他们肯定跳起来造反。
历史上的明军一直很窝囊,但在这个时空,他们琼海军却未必不可以打着大明军旗帜去雄起一把。对于满洲人来说金州卫大连湾这边,乃至于朝鲜都是属于大后方了,如今其主力部队大都集中在辽左一带与关宁军对峙,东江镇和登州水师已经完全没能力骚扰他们。
但如果换了另外一支全部火器装备,乘着大船来去如风的绿皮军上场,他们还能不能像历史上那样从容自在呢?庞雨和敖萨扬都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
“当前满洲人的侧翼与后背几乎都是暴露在我们面前呢,若海军或是陆战队有兴趣,完全可以没事跑去骚扰一下满洲人……甚至从营口登陆,直扑辽阳沈阳都行。”
敖萨扬蹲在地上,一边查阅着辽东地图一边笑道。庞雨则耸了耸肩:
“如果真想打的话,至少有一百条策略可以轻松收拾他们。只可惜当前是否要对满洲人开战,这属于重大战略问题,肯定要经全体大会讨论才能决定的。”
“但我们迟早要动手的,不是么?”
敖萨扬眺望着北边,辽东半岛的方向悠然道,庞雨嘿了一声,把目光投向脚下:
“所以,还是先把这里的基地搞好吧。有了基地,随时都能下手”
…………
当一切整备完毕后,公元一六三三年,一月下旬的某一天,凌宁所率领第一舰队的三艘西洋大帆船,连同若干大型运输船再度出现在登州水城外的港口码头,前来迎接琼海军的平叛部队胜利回师。
在诸多羡慕的眼光中,琼海军的大炮被一门门吊装上大帆船甲板,而士兵们则依次排队登上各自的运输船。在港口处,许多民众自发前来欢送,居然还有大娘往士兵手里塞干枣子和鸡蛋,很是上演了一番军民鱼水情。
码头栈桥上,解席向前来送行的朱大典,谢三宝等行营官员拱手为别。无论先前闹得怎么别扭,这时候要告辞了,这些官员也都很客气。
“解军门,琼镇兵精,甲于天下,如今吾等已是尽知。日后朝廷若有危难之处,还望再度施以援手。”
朱大典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在告辞时居然说出这么几句话,让解席先是一愣,随即微笑点头:
“当然,我们既然来到这里……就不会对大明朝的危险袖手旁观。”
-
五千字大章节看看自己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朋友们有月票的请尽量支持,更新,订阅,点击,收藏,都欢迎
如果还能像前两天那样,我也会全力以赴{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