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四二九 新移民(上)

四二九 新移民(上)

小说:迷失在一六二九作者:陆双鹤字数:3271更新时间 : 2011-08-13 15:18:40
  四二九 新移民(上)

  正当文德嗣所负责的第二舰队逐渐远离山东半岛,运载着满怀希望的数千流民奔向南方之时,在海南岛昌化县海面附近,凌宁所率领的第一舰队首批移民船正在按照原定计划缓缓进入港口,将第一批来自大陆上的新移民送往岛上。

  选择临高更西边的昌化县作为第一批大陆移民安置点,是委员会结合了农业组,军事组,乃至于工业部门等多方面意见,经反复商讨之后作出的决定。在穿越众没有到来之前,明末海南岛上虽然有三州十县的行政区,但开发程度却非常不平均,基本上是以靠着大陆的这一面,开发程度向外面逐次递减。作为州府的琼州一带发展最好,然后就要数澄迈,临高两县汉人移民较多,这三县的纳税耕地和人口占据了海南全岛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而其它各地方则大都还是以本地黎族为主了,汉人居民主要就是以驻军和流放罪犯所组成,成规模的汉人村落不多。

  到目前为止,琼海军的控制区也主要集中在琼,澄,临三地。其它地方都只是遥制,除了提供钱粮物资支撑当地少量驻军,以及偶尔应当地官府之邀出兵协助打击山匪或海盗势力外,这些地方的日常管理仍然是依靠原本大明朝的官吏与制度。

  这种间接统治方式当然是很脆弱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那些地方官员无论在思想还是日常言辞与行动上都自认依旧是大明官僚,只是在索要和接受来自琼州府的物资时从来不客气——尽管他们也心知肚明这些物资与他们所效忠的那个朝廷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但既然那群侵占了州府的短毛从来不曾要求他们正式作出表态,又傻乎乎的自愿提供大批物资过来,那倒不妨先用着,等朝廷大军过来把这伙叛贼剿杀掉,一切就又恢复原样。

  当然了,所谓拿人手短,既然拿了人家的物资钱粮,那么当短毛那边偶尔派人过来想要做些事情——例如探索矿藏,调查和收购当地特产,以及勘探航路等工作时,他们当地人也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还能提供一些不太明显的帮助——在收取了高额报酬之后。

  这种把琼州短毛当凯子宰的状况大约持续了一年多,等到朝廷正式进剿的大军反被轻松击溃以后,岛上官员们都开始着急起来。因为他们发现这种保持两面不得罪的态度已经无法持续下去了。短毛对于海南岛的统治只会越来越稳固,而他们必须要在大明与短毛之间作出选择——是为朝廷效忠跟那群叛贼对着干?还是索性改换门庭,转而为这群新的统治者效力?

  无论哪一种选择,对于那些明朝官员们都是非常艰难的决定——选前者,做大明忠臣对抗短毛,然后必定会迎来灭亡结局。虽说文人一向讲究风骨,可真正能从容面对,并且主动去找死的毕竟不多。

  但若选后者,他们要面临的麻烦也同样不少——这年头的读书人很少有单门独户,他们身后大都有一个家族作为支撑。这些官员在海南岛赴任,他们的家族和根基却多半依旧是在大陆上。以本地人为主体的吏员和小官僚们可以毫无顾忌的投靠短毛,而那些从外地前来上任的正印官们却不敢如此“洒脱”,他们必须要考虑整个家族的安危。

  好在形势的发展很快便出乎所有人意料——打了大胜仗的短毛们并没有正式扯反旗,反而主动接受朝廷招安,通过谈判从大明王朝手中得到了海南一岛的掌控权,这使得那些官员们的眼前道路一下子变得畅通起来——再也不用左右为难担心两头不讨好了,安心继续干活就是,为短毛效力也就是在为大明效忠

  在此之后,他们或是亲自,或派人,纷纷前往琼州和临高等地与短毛正式接触,而这些短毛控制区的快速发展也着实让那些地方官结结实实感觉到了震撼。脚下踩着宽阔坚实的水泥道路,眼中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货品,就算是再怎么忠诚于大明朝的人,只要他还有基本的判断力,就只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短毛的治政手段远胜于大明。

  那些浑浑噩噩只为捞钱混日子的官员对此无所谓,但也有些确实想为本地做点实事的,便开始主动向琼海军靠拢,以求同样给自家治下百姓带来利益。昌化县令张三光便是其中一位,他已经几次亲自前往琼州府和临高县与短毛的“委员会”接洽,希望能从短毛这里得到帮助,把昌化给发展起来。

  出于时代的局限性,张县令虽有良好愿望,对于该如何发展一地经济却并没有太多手段,无非是一些传统的“鼓励农桑”,“轻徭薄赋”之类想法。不过穿越众在此方面的思路可要开阔多了,尤其是出生于七八十年代,成长于二十一世纪初的这批人,在整个社会都在全力追求经济发展的氛围中,现代社会发达的资讯传播系统使得他们即使从未有过任何从政经验,也都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影视作品,新闻报道,甚至是文学小说中了解到那些最起码的治政知识——诸如大力发展工农业,注重贸易流通,开发适合于本地的特色经济等等小技巧,在后世看来都是很寻常的手段,在当时却属于很少有人能理解的所谓“治国大道”。

  …………

  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穿越众其实也对昌化县觊觎许久了——作为石碌铁矿所在的县治,昌化县本身确实具备优先获得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工业部门,其一直希望能从这里得到更多的矿产资源。先前依靠本地人自行开采,依靠人力畜力慢慢输送出来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琼海军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了。根据工业组制定的铁矿大开发计划:从石碌开采出来的矿石正是要通过昌江水路运输至昌化港,,然后从这里上船走海路运往临高进行冶炼。为此他们甚至将铺设几条铁轨——在蒸汽机车还没有研究出来之前,宁肯先用牛马拖拉。

  在当前海南岛对外输出的各类产品中,由黄建成所领导的钢铁组所生产出的优质铁器和钢材一直是琼海大市场上最受欢迎,也是外来客商需求量最大的一类特色产品。要不是委员会一直小心控制着钢铁产品的外流方向和数量,它的利润绝对能超过玻璃镜——后者毕竟属于奢侈品,而铁器则是小到家庭,大至政权的必需品,钢材更是属于战略物资级别。大明王朝对此有严格规定,一直是禁止民间私下炼钢的。但民间私炼钢铁却屡禁不止,原因很简单——上好的钢材拿到市场上差不多跟白银一样值钱,炼钢就等于炼银子。

  炼铁的关键在于尽量增强高炉热效率,而炼钢说穿了无非是一个调整好铁和碳之间配比的问题。明代的铁匠对此并没有系统理论支持,只能凭着各家匠作铺子的经验作一些探索,根据父子口口相传的方式获得经验。但在钢铁组这边,一切都有非常成熟的理论体系支撑。黄建成等人所要做的,只是设法在这个时代的简陋条件下尽量将其恢复即可。

  经过这几年实践,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在本时空条件下,进行较大规模钢铁生产的窍门。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在炼制过程中掺入其他金属,配置出不同性能的合金钢来。

  但以琼海军当前的工业体系,对过于优质的特殊钢材需求量其实并不大,他们最需要的,还是大量普通的,能够满足一般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钢铁制品。所以黄建成希望今后在昌化附近能建设一个新的冶金基地,矿石被运送出来之后在这里首先就地进行粗炼,把生产目录中数量最大,但技术含量却最低的生铁和粗钢生产都放到这边进行。今后船队只需要运送煤炭等燃料进来,直接向外输送低级产品和更进一步细加工的半成品,而不仅仅是纯矿石。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运力的消耗,同时也有助于分散污染源头,减少对临高主基地那边的环境破坏。

  但要做到这一点,光靠他钢铁组一家肯定是不行的,要满足产业工人及其家属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就需要改进当地的整体大环境。本地要能提供足够的粮食和生活物资,还要有一定的商业和娱乐设施……工业,农业,服务业都不能少,而所有这一切,首要一点就是要有人

  所以此时此刻,工业组黄建成,肖朗,化学组李靖诚,农业组吴南海,乃至于妇女联合会的首领胡雯等人都来到了昌化,正在码头上等待着批新移民的到来。商业部门和贸易公司方面,茱莉虽然身在吕宋无暇亲至,但也委派了亲信人士作为全权代表在此配合,以便随时满足各部门的物资需求。

  除了他们穿越众的人,明朝方面也有不少人在场:昌化县令张三光及其县衙属吏自是倾巢出动,都来到这里准备迎接新子民。而当前大明在海南岛上地位最高的那位推官王璞王介山却也风尘仆仆专门自琼州府赶来,一身官袍当仁不让的站在码头上,并且坚持站在了第一个——他似乎打算用这种方式向在场众人,以及即将踏上码头的那些新移民们宣告:你们即使到了这边,也依然是我们大明朝的人

  这一阶段差不多忙完了,更新恢复正常。{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