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所求
“爱卿可知草原诸部入京,所求为何?”
这个其实才是重点,也是皇帝陛下现在最想知道的事情。(
赵石想了想,轻松的道:“伐夏一战,诸部损伤颇重,微臣以为,他们如此急着进京觐见,无非是来讨要些好处的。。。。。。。。而朝廷封赏,因路途遥远,山川阻隔,又逢寒冬,应是明年开春,才能到达草原,应是草原诸部的首领们有些着急了。。。。。。”
“不过这次草原诸部派人入京,应该带着木华黎的奏章,想来现在已到中书,很快陛下就能看见才对。”
“至于其他,微臣想来,不出什么封取汗号,求娶大秦贵女等等事由,这些事情之上,还要看陛下的考量了。”
说到这里,赵石语气越发的轻松,笑着道:“胡人之所求,无非就是这些,微臣之前所说,只数一家之言,朝臣多有睿智之士,不定另有高见,想来能够把握其间分寸,陛下也不用太过多虑。”
皇帝陛下也笑了起来,赵石之前说了很多,他又如何会不重视,而臣下当中,又有谁去过草原翰漠之地,又有谁能不在乎大将军赵石说的每一句话呢?
于是,皇帝陛下笑道:“爱卿不必过谦,北方草原诸部胡人屡次进京朝见,朝廷多有措置失当之处,今爱卿在京,却能在此事之上多有进言,朕听着也很有道理,之后如何,还要爱卿参赞。最好是有一定之规。总好过临事而决。”
赵石知道。这个话题到了这里,应该是结束了,便拱手道:“陛下放心,微臣责无旁贷。。。。。。”
“其实,接见外番,不需太过隆重,朝廷觉得碍难之处,无非语言不通。不知胡人习俗性情罢了,如今我大秦人才辈出,俊杰俯拾皆是,择其一二,谙其话语,习其风俗人物,非是难事,不出一载,许就能够知晓,接见外邦来使。不过如此罢了。”
皇帝陛下听他说的轻易,不由哈哈一笑。“爱卿之能,朕尽知之,朝中臣等。。。。。。。”
皇帝陛下很想抱怨几句,但还是理智的打住了话头,身为帝王,再与臣下亲近,也不会轻易在大臣面前,说及朝臣如何如何。
有些不满,可以表达出来,但需要技巧,有些泛泛之言,不说也罢,帝王的形象,一旦在臣子印象之中变得轻浮孟浪,那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
成武皇帝李全寿已经登位五载,在御下的分寸之上,已经极为成熟。。。。。。。
见皇帝陛下无话,该说的也已经都说了,赵石趁机告辞。
皇帝陛下也未挽留,只是殷殷道:“太皇太后那里收了年礼,只是跟朕抱怨,说爱卿在年头上,也不见个人影,若再不去陪太皇太后娘娘说说话,恐怕过一阵太皇太后的懿旨便要到你那晋国公府了。”
赵石苦笑道:“陛下不知,微臣上次去慈安宫,太皇太后娘娘巍坐于上,宫中嫔妃列于左右,那阵仗,微臣有些受不住,不如找个清净的时候再入宫请见。。。。。。”
听他这么一说,皇帝陛下一下就乐了,不过这次没有饮酒,所以便不好以帝王之尊肆意玩笑,只是道:“朕的大将军怎会怕一些女子妇人?爱卿乃外戚,入宫不需避讳太多,尤其是太皇太后那里。。。。。。。。若有闲杂人等冒犯,朕必严惩之。”
赵石呵呵一笑,“如此多谢陛下,微臣到也没什么,只是一点小别扭而已。”
皇帝陛下这话,听过也就算了,他这个外戚,水分极大,不提也罢,这宫禁之内,还是少来为妙,当初只是在宫里呆了一夜,就差点拧断靖佳公主的脖子,这宫里啊,勾心斗角之处,怕是比朝堂上不遑多让。
所以,辞去君王,出了乾元殿,再没因皇帝陛下的话头,去慈安宫找不自在,径自出宫去了。
很快,木华黎的奏疏,以及赵石先前写就的奏折,一并便呈送到了皇帝陛下面前。
其实也不怪朝臣拖沓,而是在年头上,中书除了值守之人,其他皆以回家过年,各部皆是如此。
胡人入京觐见,又是大事,留守臣子不敢自专,又不能不慎重,一旦送入宫内,很可能皇帝陛下便要问众人意向,仓促之间,哪里能想的周全。
所以,才耽搁了一夜,第二日一早上衙的时候,便命人送入宫内给皇帝陛下揽阅。
其实,非是战报,灾患等事,中书皆是如此处置,并非故意拖延,只是皇帝陛下对中书重臣有了不满,想的也就多了一些罢了。
要不怎么说伴君如伴虎呢,也就是如此了。
皇帝陛下先细细看了木华黎的奏疏,其实,这是如今抚有草原诸部兵马的木大将军第一次真正的上书皇帝陛下,也表明木华黎地位的提升。
以前,木华黎一直便是大将军赵石之部将,要说什么话,直接派人送信于大将军衙署便了,不用上书于朝廷。
而今木华黎因伐夏有功,进了一步,真正领了大将军号,也便不能再以大将军赵石私曲自称了,虽然事实上,木大将军在北边草原,无大将军赵石军令,谁也指挥不动这位。
但在明面上,却不能再像以往般行事了,当然,这还是在幕僚参军的提醒之下,木大将军才不情不愿的口述了奏疏,并送入京师。
不过奏疏却写的分外详尽,从率领大军北归草原,一直到蒙古人的内乱,中间更有如今草原诸部格局等等等等,事无巨细,一一列了出来。
所以,奏疏显得很是冗长,与其他人的上书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当然不怪参军幕僚们不用心,也不能怪木华黎有什么其他意图,只是因为木大将军身边,如今没有一个写过什么奏疏而已。
即便是木大将军麾下的大将李刑,在这个上面也是无能为力。
所以,索性,一股脑将能说的都写了进去,没有什么文笔修饰,字里行间也直白的厉害,一看就知道是出于军中之人的手笔。
看着有些喜感,但越看,皇帝陛下也越是欣慰,尤其是木大将军对草原诸部格局的描述,很能让皇帝陛下对草原诸部有一番新的认识。
不过就算皇帝陛下再欣慰,这样的奏疏也是不可取的,以如今大秦之疆域,各地布政使,宣抚使要都这么写奏疏,无论中书,还是皇帝陛下,必定都要应接不暇了。
皇帝陛下用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才将这封奏疏看的通透明白,对北方草原的大势,也清晰了许多。
而木华黎的奏疏中,也提到了这些胡人进京缘由,确实是等急了,而且,草原上有些动荡,木大将军的建议是,朝廷明年需要派出使臣来进行安抚。
木大将军更着重提及,桑昆汗之子,西克烈部王子图撒合入京觐见,是想为自己的儿子,娶一位皇室贵女为妻,要朝廷注意一下辈分的问题,也就是桑昆汗的孙子要娶妻,不能让皇帝陛下比桑昆矮上一辈或两辈才好。
当然,草原上不注重这些,就像桑昆和赵石结为安达,有着兄弟之好,但却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石,这在草原上乃司空见惯之事。
但大秦不成,是有着汉家礼仪约束的,所以木大将军对此事很是说了两句,也不知是不是他自己想的,很有先见之明。
看完了木大将军的奏疏,皇帝陛下意犹未尽的翻开赵石的上书,和之前赵石所言诸事,差不多,只是简短了些,一些意思并未在这里得到体现。
这回皇帝陛下看的很快,放下两封奏折,皇帝陛下满意的长出了一口气,两封奏折对照,其实如何接待这些胡人使者,也就变得很容易了。
就像赵石所言,之所以有所碍难,不过是因为语言不通,不知胡人风俗习性罢了。。。。。。。。。。
“传朕口谕,召皇长子李琼来乾元殿,召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理藩院主事王光弼入见。”
理藩院设立于景兴初年,已经有些年头,但说实话,和唐时的鸿胪寺没法相比,一直以来,理藩院只设了一个主事,乃从六品,又设下两个副职,都是正七品,其余文书,户曹等,皆为吏员。
可以说,这一直就是个小衙门,说的不好听一点,更像是驿站,只管胡人入京的吃穿住行,一旦来使,还可充当一下礼仪教授,但估摸着要去礼部,国子监,翰林院,等处找人来做。
所以,皇帝陛下心里的埋怨没有多少道理,朝廷对此处不够重视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因为虽然大秦收服了吐蕃低地,草原诸部,但这些年入京觐见的胡人,屈指可数,朝廷的目光,也从来不在此处。
不过随着时局进展,设于礼部之下的理藩院,实际上会越来越炙手可热,尤其是当古丝绸之路再次通畅的时候,这里必将是胡人入京的第一站。(未完待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这个其实才是重点,也是皇帝陛下现在最想知道的事情。(
赵石想了想,轻松的道:“伐夏一战,诸部损伤颇重,微臣以为,他们如此急着进京觐见,无非是来讨要些好处的。。。。。。。。而朝廷封赏,因路途遥远,山川阻隔,又逢寒冬,应是明年开春,才能到达草原,应是草原诸部的首领们有些着急了。。。。。。”
“不过这次草原诸部派人入京,应该带着木华黎的奏章,想来现在已到中书,很快陛下就能看见才对。”
“至于其他,微臣想来,不出什么封取汗号,求娶大秦贵女等等事由,这些事情之上,还要看陛下的考量了。”
说到这里,赵石语气越发的轻松,笑着道:“胡人之所求,无非就是这些,微臣之前所说,只数一家之言,朝臣多有睿智之士,不定另有高见,想来能够把握其间分寸,陛下也不用太过多虑。”
皇帝陛下也笑了起来,赵石之前说了很多,他又如何会不重视,而臣下当中,又有谁去过草原翰漠之地,又有谁能不在乎大将军赵石说的每一句话呢?
于是,皇帝陛下笑道:“爱卿不必过谦,北方草原诸部胡人屡次进京朝见,朝廷多有措置失当之处,今爱卿在京,却能在此事之上多有进言,朕听着也很有道理,之后如何,还要爱卿参赞。最好是有一定之规。总好过临事而决。”
赵石知道。这个话题到了这里,应该是结束了,便拱手道:“陛下放心,微臣责无旁贷。。。。。。”
“其实,接见外番,不需太过隆重,朝廷觉得碍难之处,无非语言不通。不知胡人习俗性情罢了,如今我大秦人才辈出,俊杰俯拾皆是,择其一二,谙其话语,习其风俗人物,非是难事,不出一载,许就能够知晓,接见外邦来使。不过如此罢了。”
皇帝陛下听他说的轻易,不由哈哈一笑。“爱卿之能,朕尽知之,朝中臣等。。。。。。。”
皇帝陛下很想抱怨几句,但还是理智的打住了话头,身为帝王,再与臣下亲近,也不会轻易在大臣面前,说及朝臣如何如何。
有些不满,可以表达出来,但需要技巧,有些泛泛之言,不说也罢,帝王的形象,一旦在臣子印象之中变得轻浮孟浪,那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
成武皇帝李全寿已经登位五载,在御下的分寸之上,已经极为成熟。。。。。。。
见皇帝陛下无话,该说的也已经都说了,赵石趁机告辞。
皇帝陛下也未挽留,只是殷殷道:“太皇太后那里收了年礼,只是跟朕抱怨,说爱卿在年头上,也不见个人影,若再不去陪太皇太后娘娘说说话,恐怕过一阵太皇太后的懿旨便要到你那晋国公府了。”
赵石苦笑道:“陛下不知,微臣上次去慈安宫,太皇太后娘娘巍坐于上,宫中嫔妃列于左右,那阵仗,微臣有些受不住,不如找个清净的时候再入宫请见。。。。。。”
听他这么一说,皇帝陛下一下就乐了,不过这次没有饮酒,所以便不好以帝王之尊肆意玩笑,只是道:“朕的大将军怎会怕一些女子妇人?爱卿乃外戚,入宫不需避讳太多,尤其是太皇太后那里。。。。。。。。若有闲杂人等冒犯,朕必严惩之。”
赵石呵呵一笑,“如此多谢陛下,微臣到也没什么,只是一点小别扭而已。”
皇帝陛下这话,听过也就算了,他这个外戚,水分极大,不提也罢,这宫禁之内,还是少来为妙,当初只是在宫里呆了一夜,就差点拧断靖佳公主的脖子,这宫里啊,勾心斗角之处,怕是比朝堂上不遑多让。
所以,辞去君王,出了乾元殿,再没因皇帝陛下的话头,去慈安宫找不自在,径自出宫去了。
很快,木华黎的奏疏,以及赵石先前写就的奏折,一并便呈送到了皇帝陛下面前。
其实也不怪朝臣拖沓,而是在年头上,中书除了值守之人,其他皆以回家过年,各部皆是如此。
胡人入京觐见,又是大事,留守臣子不敢自专,又不能不慎重,一旦送入宫内,很可能皇帝陛下便要问众人意向,仓促之间,哪里能想的周全。
所以,才耽搁了一夜,第二日一早上衙的时候,便命人送入宫内给皇帝陛下揽阅。
其实,非是战报,灾患等事,中书皆是如此处置,并非故意拖延,只是皇帝陛下对中书重臣有了不满,想的也就多了一些罢了。
要不怎么说伴君如伴虎呢,也就是如此了。
皇帝陛下先细细看了木华黎的奏疏,其实,这是如今抚有草原诸部兵马的木大将军第一次真正的上书皇帝陛下,也表明木华黎地位的提升。
以前,木华黎一直便是大将军赵石之部将,要说什么话,直接派人送信于大将军衙署便了,不用上书于朝廷。
而今木华黎因伐夏有功,进了一步,真正领了大将军号,也便不能再以大将军赵石私曲自称了,虽然事实上,木大将军在北边草原,无大将军赵石军令,谁也指挥不动这位。
但在明面上,却不能再像以往般行事了,当然,这还是在幕僚参军的提醒之下,木大将军才不情不愿的口述了奏疏,并送入京师。
不过奏疏却写的分外详尽,从率领大军北归草原,一直到蒙古人的内乱,中间更有如今草原诸部格局等等等等,事无巨细,一一列了出来。
所以,奏疏显得很是冗长,与其他人的上书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当然不怪参军幕僚们不用心,也不能怪木华黎有什么其他意图,只是因为木大将军身边,如今没有一个写过什么奏疏而已。
即便是木大将军麾下的大将李刑,在这个上面也是无能为力。
所以,索性,一股脑将能说的都写了进去,没有什么文笔修饰,字里行间也直白的厉害,一看就知道是出于军中之人的手笔。
看着有些喜感,但越看,皇帝陛下也越是欣慰,尤其是木大将军对草原诸部格局的描述,很能让皇帝陛下对草原诸部有一番新的认识。
不过就算皇帝陛下再欣慰,这样的奏疏也是不可取的,以如今大秦之疆域,各地布政使,宣抚使要都这么写奏疏,无论中书,还是皇帝陛下,必定都要应接不暇了。
皇帝陛下用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才将这封奏疏看的通透明白,对北方草原的大势,也清晰了许多。
而木华黎的奏疏中,也提到了这些胡人进京缘由,确实是等急了,而且,草原上有些动荡,木大将军的建议是,朝廷明年需要派出使臣来进行安抚。
木大将军更着重提及,桑昆汗之子,西克烈部王子图撒合入京觐见,是想为自己的儿子,娶一位皇室贵女为妻,要朝廷注意一下辈分的问题,也就是桑昆汗的孙子要娶妻,不能让皇帝陛下比桑昆矮上一辈或两辈才好。
当然,草原上不注重这些,就像桑昆和赵石结为安达,有着兄弟之好,但却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石,这在草原上乃司空见惯之事。
但大秦不成,是有着汉家礼仪约束的,所以木大将军对此事很是说了两句,也不知是不是他自己想的,很有先见之明。
看完了木大将军的奏疏,皇帝陛下意犹未尽的翻开赵石的上书,和之前赵石所言诸事,差不多,只是简短了些,一些意思并未在这里得到体现。
这回皇帝陛下看的很快,放下两封奏折,皇帝陛下满意的长出了一口气,两封奏折对照,其实如何接待这些胡人使者,也就变得很容易了。
就像赵石所言,之所以有所碍难,不过是因为语言不通,不知胡人风俗习性罢了。。。。。。。。。。
“传朕口谕,召皇长子李琼来乾元殿,召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理藩院主事王光弼入见。”
理藩院设立于景兴初年,已经有些年头,但说实话,和唐时的鸿胪寺没法相比,一直以来,理藩院只设了一个主事,乃从六品,又设下两个副职,都是正七品,其余文书,户曹等,皆为吏员。
可以说,这一直就是个小衙门,说的不好听一点,更像是驿站,只管胡人入京的吃穿住行,一旦来使,还可充当一下礼仪教授,但估摸着要去礼部,国子监,翰林院,等处找人来做。
所以,皇帝陛下心里的埋怨没有多少道理,朝廷对此处不够重视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因为虽然大秦收服了吐蕃低地,草原诸部,但这些年入京觐见的胡人,屈指可数,朝廷的目光,也从来不在此处。
不过随着时局进展,设于礼部之下的理藩院,实际上会越来越炙手可热,尤其是当古丝绸之路再次通畅的时候,这里必将是胡人入京的第一站。(未完待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