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镇朔将军
永宁伯张诚带着来镇城的是勇毅军标营、威远、腾蛇、白虎四营。
他们以军旗与营旗在前开路,其后是威风凛凛的骑兵马队,中间是永宁伯张诚、宣大总督张福臻、监军太监边永清,以及镇城内官将和勇毅军各将官。
行进在队伍最后的是勇毅军威远营步卒,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护卫永宁伯张诚眷属,进入了昌平门。
张诚一直认为大军以步阵行进,才更具有那股威严无比的肃杀之气,所以他才将威远营的步兵留在最后压阵。
他们长枪如林,盾阵如墙,火铳明晃晃的洞口更是让人看得一阵阵心寒,尤其是步阵后面那二百门虎蹲炮和佛朗机炮,使得沿街军民惊呼不已。
而步阵最后由八头犍牛才能拖行的轰夷大炮,那可是难得一见的庞然大物,即使见多识广的镇城军马商贾,也无不为之惊叹不已。
宣府镇城周长足二十四里有奇,不说在宣大三镇中最是雄伟浩大,就是在大明九镇之中也是难有匹敌。
甚至也算一镇之地的大同镇,其镇城却只有宣府镇城的三分之一多一些,或许只有宁夏镇可与之相匹,但也差着好多。
以后,这个号称“京师锁钥”、“神京屏翰”的地方,就将置于自己的治理之下啦!
宣府镇城这个地方既有朝廷派遣的巡抚、粮判、理刑、儒学诸官,又有都司、卫司的流官与世袭官,更有总、副、参、游等营将,还有地方世袭体系的守备、千户、百户等军职。
真可谓是名目繁多,鱼龙混杂,其中既有闲散的带俸官,也有实任的管事官,尤其崇祯朝以来,朝廷的威望已大不如前,地方上的相互倾轧也越发严重起来。
今日,张诚以永宁伯的超品级别来镇城接任总兵官一职,总督、巡抚率镇城诸官各将出城外相迎,那些地方军职跟在张诚等人的马后,各人的未来前途如何,都是心情忐忑,特别都指挥使、协守副总兵林登猷,更是心中七上八下。
他眼见朝廷兵部檄文下来,直接提拔了郭英贤这个大老粗升任副总兵,看那架势似乎大有取代自己之意。
林登猷许多年来,一直留于镇城充任协守副总兵,原本还以为分守副总兵张诚提任总兵官一职,自己似乎也有机会外放地方。
可现在郭英贤这个平日大大咧咧的老粗,竟然意外被提拔为副总兵,难保不是张诚想要借他之手来压制自己。
林登猷也是在官场打滚多年的老油条,张诚的这些小动作自然不能将他瞒过,但实力不济,就算看破又能如何呢?
他在镇城也算是颇具实力,毕竟做了这许多年的副总兵,一番经营之下,无论麾下协营兵马精锐程度,还是在各处守备中的影响,都是其他参将所无法比拟。
这一次游击温辉百般拉拢,他都没有明确表态,虽看上去是不偏不倚向任何一方,但却摆明了一幅坐山观虎斗的心态。
只不过,却看不到他想象中的那一场好戏!
众人之中,只有宣府巡抚江禹绪神情严正地跟随在永宁伯等三人身后,看他那样子,策骑在马上昂首挺胸,一副气定神闲之态。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才是今日的主角,而张诚等三人却是在为他开路一般。
宣府镇城是以原谷王府为中心,其南北走向只有一条贯通广灵门与昌平门的昌平大街,是镇城内的南北主干道。
由北向南,分别筑有钟楼、鼓楼、南门著耕楼等三大楼,更有许许多多的各式牌坊,一般来说,南向多为官宦与豪门大户、地主老财的居住,街上也布满了官店与商铺。
而镇城的北向则多是各级官衙和将署。
进城后不远便来到了鼓楼之前,此楼即是远近闻名之“镇朔楼”!
镇朔楼,因宣府镇总兵官被封作“镇朔将军”而得此名,又由于该楼内置有报时之漏刻鼓角,可为全城通报十二时辰,所以又名“鼓楼”。
该楼始建于正统五年,为重檐九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连下面的墩台基座通高达七丈有余,每日依更鼓报时不断。
在楼上二层内有高二米多,直径一米多的大鼓一面,每每敲响,“咚咚”的鼓声立时即可传遍全城,平时用于保时,而战时还可起到报警和指挥作战之用。
鼓楼下更有四面门洞,各通向东南西北大街,若从此继续北行不远,便是城中另一处高楼——“钟楼”。
清远楼始建于成化年间,其造型别致,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多脊多角,共有二十四个角,七十三条脊、二百三十四个吻兽、二百二十八组斗栱。
而在楼内更悬有嘉靖十八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一口,其高约八尺,口径也有约四尺,重达万斤,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的最上层中央处。
这口万斤重的“宣府镇城钟”发挥着司报昏晓、兼预火警作用,一旦用力敲响,可声闻四十里开外,因此当地百姓又称其为“钟楼”。
清远楼与镇朔楼一般,都是建在高近三丈的十字券洞上,其南与昌平门相交,北接广灵门,东连安定门,向西又与大新门相通,真可谓是四门通衢之地。
与之相比,被称为鼓楼的镇朔楼就要差了一些。
鼓楼前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但其两头却都是死胡同,并不似钟楼大街那般四面皆通向一座城门,可直接进出城外。
鼓楼东街为察院街,这里有宣府巡抚衙门、按察院衙门等,还有众多的工坊与仓廪库房。
而鼓楼西街则为户部街,这边有户部行司,宣大督粮郎中朱敏泰的办公所在便是这里,此外还有户部同知、通判等官员,他们负责管理朝廷调拨的军事与民用物资,既监督地方使用,也监督地方都司、卫所上缴国库的粮草银钱情况。
同样在这条鼓楼东街上,还有刑部的理行司衙门,而巡抚衙门的规模与宣府镇总兵衙门大致相仿。
而在巡抚衙门的西侧不远处,还有一座位于城内的演箭场,平素用于检阅军队及城内驻军练兵之所用。
可能是因为年代太久,兵备废弛的缘故,这处演箭场也被周边官民所侵占,场地变得越来越小,现今已仅能驻扎千人的规模。
在镇城外东北郊还有一处大演武场,那里才是大军驻扎和操演的真正场地,正是这里也有着“宣府教场天下闻”的美名。
宣府镇城,虽无什么深厚的感情,但张诚对此却并不十分陌生。
他初到这个世界便是在镇城参将张岩的官署,只不过那时卧床月余,而后也是一直在城外军营中生活,但镇城也是进出频繁。
而在勤王归来后,他也于镇城中生活数月,就说这宣府镇守总兵衙门,他前时陪同自己叔父张岩就来过一次。
且在临出镇北路的时候,他也亲自登门拜访过前总兵杨国柱两次,可以说在镇城中除了张岩当初的参将府,便就属这总兵署最为熟悉。
宣府镇守总兵衙门就在鼓楼东大街上,与宣府巡抚衙门相距不远,隔街而望。
虽在赤城堡时,永宁伯万般嘱咐郭英贤,一定不要惊扰到杨国柱的遗孀何氏,但如此大的变故又怎能瞒得住呢?
而且,杨国柱夫人也是深明大义的一代巾帼,又岂能继续霸占这个使她睹物思人的伤心地。
其实关于这一点,张诚也早有所料,他在郭英贤临行时就交给他一封信,是专送给杨夫人何氏的。
张诚在信中主要就是表达一个意思,他幼年丧父,一直托庇在叔父张岩的护持之下,而杨国柱对他也是爱护有加,待之如子。
因此,张诚在信中表述自己愿奉何氏为母,代其子在何氏膝前尽孝,而且张诚的母亲张杨氏、叔母张韩氏因不喜热闹,仍想要回原来的参将府居住。
如此一来,正好可邀请杨夫人何氏也搬去参将府,与自己母亲、叔母一起居住,三位老人在一起也是个伴。
而何氏这边两个儿子都为国捐躯,战死在疆场之上,他目前除了回娘家去也别无他处,因见张诚所表之意,也是出于一片真心。
再加平日里对于张诚这个后生,他也是颇为喜爱,当下便没有拒绝张诚的邀请,早早就搬去参将府等候张诚母亲与叔母的到来。
永宁伯张诚在总督张福臻与监军太监边永清的陪同下,一直来到宣府镇总兵衙门前,看着仪门前矗立的高大旗杆,两厢威严的石头狮子,护卫仪门两侧,大门上挂着金漆兽面锡环。
张诚的心中真是感慨万千:回想起自己刚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得知宣府参将张岩竟是自己的叔父,当时所思所想都是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勤王之战中,存活下来。
即使后来升任宣府游击,出镇北路之时,他也未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会接替杨国柱,成为宣府镇总兵官。
估计这总兵衙门的占地,全算下来决不会少于三万平方,总兵衙门的东侧,还有儒学与兴和守御千户所官署,西侧更有武庙与火神庙,以及一些帅府的附属办事机构等等。
看着眼前这个十分威严的总兵衙门,张诚心潮澎湃地挥手道:“张督、边监军,咱且进官署中暂歇,吃几盏茶水消消渴。待备好了酒菜,本伯再与诸位不醉不休。
如何啊?”
张福臻与边永清自无异议,张诚又回过头来与宣府巡抚江禹绪做个请的意思,便当先迈步进入总兵官衙内。
当日,宣府镇总兵官署内大摆宴席,既是为新任总兵张诚接风洗尘,也有为即将卸任宣大总督一职的张福臻践行之意。
…………
酒宴直到申时才结束,监军太监边永清的下榻处是一向空置的按察院官署,他连日行路,虽多数时间都在车上,却也十分劳累,便早早回去歇息了。
而总督张福臻似乎有话要与张诚说,他主动提出今晚不回公馆中歇息,竟要留宿在张诚的镇朔府内。
张诚先安顿了一番各营的事务,首先就是安置各营的驻汛之地,这个也是早有准备,如郭英贤的标营仍旧驻扎在城外东北郊的大演武场。
而陈铮的白虎营则是驻扎在城西北新庄堡附近一处山谷中,这里有溪流可以就近取水。
魏知策的腾蛇营则驻扎于城西南的洋河南岸,那里有一处地方名叫江家屯,属于一片平川地带,十分适合大军驻扎。
吴志忠则是率领威远营将士驻扎于城东南的顾家营附近,这里是洋河的一个拐歪处,其南面更有一片丘陵,取水与伐木都十分方便。
虽然此前就有所准备,但大军驻营地却非一时可以建成,暂时各营将士大部分都要住在临时搭建的营帐内。
不过好在此时已是初春时节,虽说春寒料峭,但也好过严冬酷寒,再加炭火充足,各营将士也并不遭罪。
但在城内不可能不留驻自己的兵马,首先就是镇城南门及南关的防务,早已由副总兵郭英贤的标营接管。
而城东的定安门也已经由魏知策的腾蛇营将士接管防务,城西的太新门也已由陈铮的白虎营接管。
同时,威远营羽林骑与虎卫骑的两千余精锐将士,也将全部驻扎在城内。
其中羽林骑的两司精骑,分别驻扎于巡抚衙门西侧的演箭场,还有镇朔府东侧的一处演武场内,以后他们便以此为驻营地,专司守护镇朔府安全。
虎卫骑的两司精骑,则是全部驻扎在城北的广灵门内,这里紧邻已经废置的原谷王府,曾经是谷王护卫司的校场和营房。
除了这些布置之外,在镇城的西南角还驻有白虎营一部步兵,东南角也驻扎有腾蛇营的一部步兵,
直到诸事安置完毕,张诚才有了一丝安全感!
…………
镇朔府邸的后院是一处大花园,有从城北山间引入的清泉溪流,厅东的菜圃中还有龙泉祠及雅乐轩,环境非常不错。
现在这里摆着茶点,还点起两个小碳炉,宣大总督张福臻与永宁伯张诚二人正便品着香茗,边聊着天。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他们以军旗与营旗在前开路,其后是威风凛凛的骑兵马队,中间是永宁伯张诚、宣大总督张福臻、监军太监边永清,以及镇城内官将和勇毅军各将官。
行进在队伍最后的是勇毅军威远营步卒,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护卫永宁伯张诚眷属,进入了昌平门。
张诚一直认为大军以步阵行进,才更具有那股威严无比的肃杀之气,所以他才将威远营的步兵留在最后压阵。
他们长枪如林,盾阵如墙,火铳明晃晃的洞口更是让人看得一阵阵心寒,尤其是步阵后面那二百门虎蹲炮和佛朗机炮,使得沿街军民惊呼不已。
而步阵最后由八头犍牛才能拖行的轰夷大炮,那可是难得一见的庞然大物,即使见多识广的镇城军马商贾,也无不为之惊叹不已。
宣府镇城周长足二十四里有奇,不说在宣大三镇中最是雄伟浩大,就是在大明九镇之中也是难有匹敌。
甚至也算一镇之地的大同镇,其镇城却只有宣府镇城的三分之一多一些,或许只有宁夏镇可与之相匹,但也差着好多。
以后,这个号称“京师锁钥”、“神京屏翰”的地方,就将置于自己的治理之下啦!
宣府镇城这个地方既有朝廷派遣的巡抚、粮判、理刑、儒学诸官,又有都司、卫司的流官与世袭官,更有总、副、参、游等营将,还有地方世袭体系的守备、千户、百户等军职。
真可谓是名目繁多,鱼龙混杂,其中既有闲散的带俸官,也有实任的管事官,尤其崇祯朝以来,朝廷的威望已大不如前,地方上的相互倾轧也越发严重起来。
今日,张诚以永宁伯的超品级别来镇城接任总兵官一职,总督、巡抚率镇城诸官各将出城外相迎,那些地方军职跟在张诚等人的马后,各人的未来前途如何,都是心情忐忑,特别都指挥使、协守副总兵林登猷,更是心中七上八下。
他眼见朝廷兵部檄文下来,直接提拔了郭英贤这个大老粗升任副总兵,看那架势似乎大有取代自己之意。
林登猷许多年来,一直留于镇城充任协守副总兵,原本还以为分守副总兵张诚提任总兵官一职,自己似乎也有机会外放地方。
可现在郭英贤这个平日大大咧咧的老粗,竟然意外被提拔为副总兵,难保不是张诚想要借他之手来压制自己。
林登猷也是在官场打滚多年的老油条,张诚的这些小动作自然不能将他瞒过,但实力不济,就算看破又能如何呢?
他在镇城也算是颇具实力,毕竟做了这许多年的副总兵,一番经营之下,无论麾下协营兵马精锐程度,还是在各处守备中的影响,都是其他参将所无法比拟。
这一次游击温辉百般拉拢,他都没有明确表态,虽看上去是不偏不倚向任何一方,但却摆明了一幅坐山观虎斗的心态。
只不过,却看不到他想象中的那一场好戏!
众人之中,只有宣府巡抚江禹绪神情严正地跟随在永宁伯等三人身后,看他那样子,策骑在马上昂首挺胸,一副气定神闲之态。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才是今日的主角,而张诚等三人却是在为他开路一般。
宣府镇城是以原谷王府为中心,其南北走向只有一条贯通广灵门与昌平门的昌平大街,是镇城内的南北主干道。
由北向南,分别筑有钟楼、鼓楼、南门著耕楼等三大楼,更有许许多多的各式牌坊,一般来说,南向多为官宦与豪门大户、地主老财的居住,街上也布满了官店与商铺。
而镇城的北向则多是各级官衙和将署。
进城后不远便来到了鼓楼之前,此楼即是远近闻名之“镇朔楼”!
镇朔楼,因宣府镇总兵官被封作“镇朔将军”而得此名,又由于该楼内置有报时之漏刻鼓角,可为全城通报十二时辰,所以又名“鼓楼”。
该楼始建于正统五年,为重檐九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连下面的墩台基座通高达七丈有余,每日依更鼓报时不断。
在楼上二层内有高二米多,直径一米多的大鼓一面,每每敲响,“咚咚”的鼓声立时即可传遍全城,平时用于保时,而战时还可起到报警和指挥作战之用。
鼓楼下更有四面门洞,各通向东南西北大街,若从此继续北行不远,便是城中另一处高楼——“钟楼”。
清远楼始建于成化年间,其造型别致,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多脊多角,共有二十四个角,七十三条脊、二百三十四个吻兽、二百二十八组斗栱。
而在楼内更悬有嘉靖十八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一口,其高约八尺,口径也有约四尺,重达万斤,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的最上层中央处。
这口万斤重的“宣府镇城钟”发挥着司报昏晓、兼预火警作用,一旦用力敲响,可声闻四十里开外,因此当地百姓又称其为“钟楼”。
清远楼与镇朔楼一般,都是建在高近三丈的十字券洞上,其南与昌平门相交,北接广灵门,东连安定门,向西又与大新门相通,真可谓是四门通衢之地。
与之相比,被称为鼓楼的镇朔楼就要差了一些。
鼓楼前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但其两头却都是死胡同,并不似钟楼大街那般四面皆通向一座城门,可直接进出城外。
鼓楼东街为察院街,这里有宣府巡抚衙门、按察院衙门等,还有众多的工坊与仓廪库房。
而鼓楼西街则为户部街,这边有户部行司,宣大督粮郎中朱敏泰的办公所在便是这里,此外还有户部同知、通判等官员,他们负责管理朝廷调拨的军事与民用物资,既监督地方使用,也监督地方都司、卫所上缴国库的粮草银钱情况。
同样在这条鼓楼东街上,还有刑部的理行司衙门,而巡抚衙门的规模与宣府镇总兵衙门大致相仿。
而在巡抚衙门的西侧不远处,还有一座位于城内的演箭场,平素用于检阅军队及城内驻军练兵之所用。
可能是因为年代太久,兵备废弛的缘故,这处演箭场也被周边官民所侵占,场地变得越来越小,现今已仅能驻扎千人的规模。
在镇城外东北郊还有一处大演武场,那里才是大军驻扎和操演的真正场地,正是这里也有着“宣府教场天下闻”的美名。
宣府镇城,虽无什么深厚的感情,但张诚对此却并不十分陌生。
他初到这个世界便是在镇城参将张岩的官署,只不过那时卧床月余,而后也是一直在城外军营中生活,但镇城也是进出频繁。
而在勤王归来后,他也于镇城中生活数月,就说这宣府镇守总兵衙门,他前时陪同自己叔父张岩就来过一次。
且在临出镇北路的时候,他也亲自登门拜访过前总兵杨国柱两次,可以说在镇城中除了张岩当初的参将府,便就属这总兵署最为熟悉。
宣府镇守总兵衙门就在鼓楼东大街上,与宣府巡抚衙门相距不远,隔街而望。
虽在赤城堡时,永宁伯万般嘱咐郭英贤,一定不要惊扰到杨国柱的遗孀何氏,但如此大的变故又怎能瞒得住呢?
而且,杨国柱夫人也是深明大义的一代巾帼,又岂能继续霸占这个使她睹物思人的伤心地。
其实关于这一点,张诚也早有所料,他在郭英贤临行时就交给他一封信,是专送给杨夫人何氏的。
张诚在信中主要就是表达一个意思,他幼年丧父,一直托庇在叔父张岩的护持之下,而杨国柱对他也是爱护有加,待之如子。
因此,张诚在信中表述自己愿奉何氏为母,代其子在何氏膝前尽孝,而且张诚的母亲张杨氏、叔母张韩氏因不喜热闹,仍想要回原来的参将府居住。
如此一来,正好可邀请杨夫人何氏也搬去参将府,与自己母亲、叔母一起居住,三位老人在一起也是个伴。
而何氏这边两个儿子都为国捐躯,战死在疆场之上,他目前除了回娘家去也别无他处,因见张诚所表之意,也是出于一片真心。
再加平日里对于张诚这个后生,他也是颇为喜爱,当下便没有拒绝张诚的邀请,早早就搬去参将府等候张诚母亲与叔母的到来。
永宁伯张诚在总督张福臻与监军太监边永清的陪同下,一直来到宣府镇总兵衙门前,看着仪门前矗立的高大旗杆,两厢威严的石头狮子,护卫仪门两侧,大门上挂着金漆兽面锡环。
张诚的心中真是感慨万千:回想起自己刚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得知宣府参将张岩竟是自己的叔父,当时所思所想都是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勤王之战中,存活下来。
即使后来升任宣府游击,出镇北路之时,他也未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会接替杨国柱,成为宣府镇总兵官。
估计这总兵衙门的占地,全算下来决不会少于三万平方,总兵衙门的东侧,还有儒学与兴和守御千户所官署,西侧更有武庙与火神庙,以及一些帅府的附属办事机构等等。
看着眼前这个十分威严的总兵衙门,张诚心潮澎湃地挥手道:“张督、边监军,咱且进官署中暂歇,吃几盏茶水消消渴。待备好了酒菜,本伯再与诸位不醉不休。
如何啊?”
张福臻与边永清自无异议,张诚又回过头来与宣府巡抚江禹绪做个请的意思,便当先迈步进入总兵官衙内。
当日,宣府镇总兵官署内大摆宴席,既是为新任总兵张诚接风洗尘,也有为即将卸任宣大总督一职的张福臻践行之意。
…………
酒宴直到申时才结束,监军太监边永清的下榻处是一向空置的按察院官署,他连日行路,虽多数时间都在车上,却也十分劳累,便早早回去歇息了。
而总督张福臻似乎有话要与张诚说,他主动提出今晚不回公馆中歇息,竟要留宿在张诚的镇朔府内。
张诚先安顿了一番各营的事务,首先就是安置各营的驻汛之地,这个也是早有准备,如郭英贤的标营仍旧驻扎在城外东北郊的大演武场。
而陈铮的白虎营则是驻扎在城西北新庄堡附近一处山谷中,这里有溪流可以就近取水。
魏知策的腾蛇营则驻扎于城西南的洋河南岸,那里有一处地方名叫江家屯,属于一片平川地带,十分适合大军驻扎。
吴志忠则是率领威远营将士驻扎于城东南的顾家营附近,这里是洋河的一个拐歪处,其南面更有一片丘陵,取水与伐木都十分方便。
虽然此前就有所准备,但大军驻营地却非一时可以建成,暂时各营将士大部分都要住在临时搭建的营帐内。
不过好在此时已是初春时节,虽说春寒料峭,但也好过严冬酷寒,再加炭火充足,各营将士也并不遭罪。
但在城内不可能不留驻自己的兵马,首先就是镇城南门及南关的防务,早已由副总兵郭英贤的标营接管。
而城东的定安门也已经由魏知策的腾蛇营将士接管防务,城西的太新门也已由陈铮的白虎营接管。
同时,威远营羽林骑与虎卫骑的两千余精锐将士,也将全部驻扎在城内。
其中羽林骑的两司精骑,分别驻扎于巡抚衙门西侧的演箭场,还有镇朔府东侧的一处演武场内,以后他们便以此为驻营地,专司守护镇朔府安全。
虎卫骑的两司精骑,则是全部驻扎在城北的广灵门内,这里紧邻已经废置的原谷王府,曾经是谷王护卫司的校场和营房。
除了这些布置之外,在镇城的西南角还驻有白虎营一部步兵,东南角也驻扎有腾蛇营的一部步兵,
直到诸事安置完毕,张诚才有了一丝安全感!
…………
镇朔府邸的后院是一处大花园,有从城北山间引入的清泉溪流,厅东的菜圃中还有龙泉祠及雅乐轩,环境非常不错。
现在这里摆着茶点,还点起两个小碳炉,宣大总督张福臻与永宁伯张诚二人正便品着香茗,边聊着天。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