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解决之道
永宁伯张诚安排好了工学堂与同文馆的事宜后,在众人的一阵阵惊异声中,他再次宣布:“靳指挥使,还有一事要劳烦你多多费心。”
“镇帅请讲就是,卑职一定竭尽所能!”
张诚点头继续说道:“本伯往镇城赴任,初时必定事务繁杂,恐难以腾身出来顾及兵事堂的事宜,因此本伯想将兵事堂暂留赤城,这就要靳指挥使多多费心啦。”
“为镇帅效劳,乃新朋之本分,何来费心一说。”
靳新朋接着说道:“镇帅交待的事情,新朋定必尽心尽力,绝不敢有半点含糊。只是,镇帅与魏将军、张将军、吴将军等人都去了镇城,兵事堂这边的教师便出了空缺,一时又难以寻得合适人选,确是有些许为难。”
张诚闻言却笑着摇头道:“这一点我早有预料,今日便与大家伙议一议这事。”
他随即又对在座众人说道:“今日只是先议一个章程出来,至于具体的事情嘛,可以慢慢来做就是啦。”
永宁伯这话说得不紧不慢,然而大厅内各官将们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个个心中都在揣度着:伯爷这是又要下一盘大棋啊?
“本伯之意,前时之‘兵事堂’因学员都是各营的军官和军士,今后可更为‘随营学堂’,我勇毅军六大营中皆要设置。
各营主将即为‘随营学堂’之堂主,统领学堂事务;而各营镇抚官则充为‘随营学堂’之坐堂主事,主持学堂一应事宜;各营中副将、千总各官皆为学堂讲师,分别排班为堂内学员授课。”
永宁伯说完便拿眼扫视着坐在左首的贺飚以及魏知策等各将官们,见他们神情安定,虽有些惊讶却也是满脸的自信之色,心中甚觉满意。
他接着又道:“各营的随营学堂员额控制在三百以内,要拣选营中机敏之战士入堂学习,学成之后作为军中骨干,登记造册,以为各营军官职补充,优先提任。
而各营中把总以下之百总、队总、甲长,则按期进入随营学堂听讲学习,原则上平时每月不少于十日,战时视情况而定,但每月也应保证至少三日的听讲学习次数。”
张诚目光如炬地望着吴志忠、魏知策、张国栋等各将,沉声问道:“你等可有何疑问?”
“末将等没有疑问,谨遵镇帅军令就是。”
吴志忠代表各营主将做了表态发言,其他人纷纷点首应和,并没有人提出任何疑问。
张诚点着头表示满意,接着又再次看向靳新朋,对他说道:“靳指挥使,本伯欲将‘兵事堂’更名为‘讲武堂’,使其成为我勇毅军培养将官的摇篮。”
“讲武堂……摇篮……”
靳新朋嘴里不断重复嘀咕着张诚所言之事,心下也暗自琢磨其意所在,虽一时不能尽解张诚之意,但也暗中猜出了七七八八。
“‘讲武堂’就如我勇毅军中之‘国子监’,将通过系统性地教学方式,为我勇毅军培养合格的优秀军官。
我本意是想到镇城后,再行创设‘勇毅军讲武堂’,然考虑到镇城那边副总兵、参将众多,且均非我勇毅军之一系,行此事必然掣肘甚多,反倒不如赤城这边便于操作。”
张诚继续盯着靳新朋的脸,接着又道:“‘讲武堂’将开设步、骑、炮、工事、辎重五科,分门别类而教。
课程暂设学、术两类,学类主要教授经史、古来忠勇良将之典故,以使人知忠义,更能阵前奋勇,此外还要教授天文舆地、测绘术算、战术阵法、兵器火器等军事知识。
而术科则分类教授马队、步队、炮队的阵式操演,以及枪炮技艺、营垒工程、辎重转运等具体的军事内容。”
不容众人有何发问,张诚又接着继续说道:“我勇毅军之‘讲武堂’设快、慢两班,分别以甲、乙称之。
甲班员额暂定总一千人,分步、骑两科各三百五十生员,余下炮、工、辎三科各一百生员,学制为一年期,学制期内主修术类科目,兼修学类科目。
学业有成者,直接任命为武都尉,充实入各营中为备选军官,也可派往各路兵站任初级军官,专司操练新勇,又或派到关键堡寨充任守兵军官。
乙班员额暂定五百人,同样分步、骑两科各一百五十生员,炮科一百生员,余下工、辎两科各五十生员,学制期为两年,其学制期长,当全面充实所学,做到学、术兼修。
其学业有成者,直接任命为骑都尉,可留于讲武堂中充任帮教,亦可分入各营中为佐贰官,也可派往各路兵站任教官,专司操练新勇,又或派到关键堡寨充任军官。”
永宁伯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话,直听得在场众人惊奇不已,对于他们来讲靠“军事院校”培养优秀的合格军官一说,太过于超前一时还有些无法适应。
张诚也是自知这一番理论超越这个时代太多,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理解和消化,所以他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只一边品着香茗,一边静静地看着他们。
“镇帅,这‘讲武堂’所涉事宜过于庞杂,只生员一项,就达一千五百人,要培养这许多生员,堂内讲师、教授也是一大问题。
就不言教材、场地、器械等诸般需求,如此纷繁复杂,新朋真是头脑发涨,毫无一丝头绪,真恐误了镇帅所付大事啊。”
靳新朋第一个发言,他倒不是在推脱,只是听了张诚适才所言,预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心里有所担忧罢了。
不待张诚有何表示,参将张广达便出言说道:“镇帅,‘讲武堂’如此规模,恐非旦夕可以建成,内中更涉及教授聘用,生员招募,场地选择,教材编撰,器械筹备等等。
如此种种,绝非一蹴而成之事,其内中如何管理更是纷繁复杂,若想将之理顺建成,绝非一夕之功。”
大厅内,各官将也都顺着他们二人之言,纷纷议论起来,如魏知策等几个营主将展望着未来,讲武堂学成者充实各营后,其战力会有多大的提升。
而靳新朋则在与严庆荣、张广达等留守北路人员,商议着筹建讲武堂的具体细节,银钱与工役之事无须发愁,可教授招募确实有些许难办。
另一边,石铁根也在与翁太亨商量着工学堂的筹建事宜,匠营的几位主事不时插言,提出自己的一二建议。
只有印制局主事罗顺达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言不发,他幼时也曾读过些书,只是后来家道中落,才从了族叔做起印刷行业。
因一直与书籍打交道,读书人的智慧和商人的狡黠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虽然在永宁伯手下任事,领的是固定月俸。
但印制局也是有自己的计财要求,盈利就算不归他罗顺达所有,可若是当月的盈利超出计划,上至主事罗顺成,下至普通工人,都可得到一定的奖金激励。
不止是印制局一家,在张诚治下的各处工坊中都是如此,只要当月超出计划外完成生产任务,便会计算超出部分价值,而计发相应的奖金。
此举自然极大地激励了工人们的热情,不过,若是当月没有完成计划任务,又或是当月的次品率超出规定数值,也会有相应的处罚机制。
正是有这种激励机制,许多工坊主事在完成当月制造任务后,如果没有新的任务,他们往往会到社会上去接一些其他商户的民用订单来完成。
这一行为在匠营这边最为普遍,能多赚钱又有哪个不愿意呢?
对此,张诚也并没有加以禁止,他要求的只是保质保量保时地优先完成军用品制造任务,但军品也不能永远无休止地一直制造下去。
许多工坊最终都会转而生产民用物资,毕竟军民两用才能长久,正是因为拥有超前意识的张诚十分清楚这一点,才没有制止各工坊私下接活,只是要求他们按规定报备即可。
不过,印制局这边却有一些特殊,他们主要任务就是印制军票,可随着银币的逐渐推开,他们的任务量却在不断下滑。
这使得本就赚外快机会不多的他们,更显得拮据起来。
毕竟在这个时代,著书立说者本就少之又少,而且许多又都是大富之家,自己家族就供养着私人的印刷工坊,自己著书自己印。
还是在张诚的启发之下,才偶尔能够接到一些小广告,又或者是一些大商家品牌包装纸的印刷业务,但这种机会毕竟也不是很多。
一直自感能力不足,不能带领着印制局工匠们多赚奖金的他,此刻听到永宁伯欲组建工学堂、讲武堂之言,心中自是激动不已。
他并不与别人计较,只在自己的心中打起了小算盘,工学堂虽未明言有多少员额,但近来匠营大有扩张之势,再加本就严重缺少成手的工匠,因此这员额也必不会少。
而讲武堂就更不用说了,永宁伯适才就已明言,光是生员就多达一千五百之数,这林林总总的各类所需教材,何其繁多?
自己若是能将之全部拿下,恐怕未来一至两年内,都不会再为工匠们的奖金发愁了!
至于组建同文馆一事,他却并未显得有多焦急,这倒不是他对永宁伯的吩咐不上心,只是他些年里走南闯北的从事印刷事业。
对于蒙文和藏文都有些接触,虽未能全识,却也是知其大概,唯独鞑子话和其文字他未有涉猎,不过却也并不太过担心。
毕竟,宣镇与蒙古人通过互市贸易接触甚多,内里能说鞑子话,又或是识得鞑子文字者,可是大有人在,而蒙古话和蒙古字就更不在话下。
就在众人纷纷议论之时,永宁伯张诚也终于发话了,他先是咳嗽了几声,以使大厅内的众人安静下来。
这才开口说道:“‘工学堂’、‘讲武堂’、‘同文馆’虽所教不尽相同,但却皆为我勇毅军之根本。
‘工学堂’所设教学门类颇多,其乃是为我宣镇育才养才,将来自‘工学堂’学成毕业之人,虽不能走国朝科举之正途,然亦可入我各处工坊,充为管班匠师,又或可为各处分坊之主事。
而其中学业优异者,更是可以进入我宣镇各处堡城,充任管事吏员,他们所学科目虽多偏于工矿、土木、火器之类。
但也有医、农、马、商等科目,尤其天文一项,因此其进入各堡城充任各衙门管事吏员,并无不妥之处。
本伯治下,不同于别处地方,对于那些啥子进士、举人并不感冒,本伯只重实用之学,只提拔那些实干之才。
若是只晓得空谈大论,然做事漂浮之人,就算他是当朝状元,在我宣镇也是不如一个工匠有用!”
永宁伯张诚这话语说得掷地有声,给在座众人心中可是鼓足了劲头,就连举人出身的刘敏慎也是十分赞许。
张诚根本不待众人有何反应,便接着又道:“‘讲武堂’便如我勇毅军之‘国子监’,乃是为我勇毅军储才养才之所在,亦是为我勇毅军培养将官的摇篮。
其所教学之内容,虽看上去纷繁复杂,一时间似乎毫无头绪可言,然‘万事开头难’,只要把开头这些杂事办妥,后续便是有章可循,依法按规办理就是啦。”
他的目光再次停留在靳新朋身上,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靳指挥使,你在北路资历最老,威望素著,更兼办事沉稳干练,向为本伯之所倚,实乃我勇毅军功勋卓著的干城之臣。
今将创设‘讲武堂’一事,托付于你,亦是本伯对你之信赖,其中的难处本伯也是深知,然我等既选择了这条路,哪怕前头是万丈深渊,也要一往无前地跳下去。
我勇毅军之所以能有今日之风光,亦是诸位用血肉和性命拼搏回来的,今创设‘讲武堂’便是要将我勇毅军之血脉,发扬光大,使之可以传承百世、千世,乃至万世。”
张诚最后更是对靳新朋说道:“靳指挥使,本伯并不要你将‘讲武堂’创设得一应俱全,暂就以赤城堡南大校场为‘讲武堂’的场址。
你先招募些文员,把各科所需教材整理出来,交付给印制局来印制一些,以用于教学即可,我勇毅军各兵种之操典,规程也可作为教材使用。
而生员可先从各堡小学堂中,募选一些识字的聪敏慧键之少年,至于外间若是有聪慧之人,亦可招入学堂。
如此,架构便建了起来,你在赤城这边先勉力支撑,待本伯在镇城安定下来后,自会使‘讲武堂’移到镇城。”
不待靳新朋有所表示,张诚便再次开口道:“‘工学堂’、‘讲武堂’、‘同文馆’三处学员一经考试合格,即行入学,每日三餐,皆由学堂供给,不可收取一分费用。
其学习时之衣物、器械、教材等等,也均由我勇毅军从军费中列支,且每名学员每月还将发给三钱银子的津贴,以鼓励其积极上进之心。”
“镇帅,如此开支……”
开平卫指挥使靳新朋听永宁伯提及银钱之事,当时就要出言提醒,却被张诚直接打断:“银钱之事,不用再提,你这边尽管列支便是,必要时可将压库的储备银,暂时取出使用。”
“可如此一来……”
“无须为此忧虑,本伯自有解决之道!”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镇帅请讲就是,卑职一定竭尽所能!”
张诚点头继续说道:“本伯往镇城赴任,初时必定事务繁杂,恐难以腾身出来顾及兵事堂的事宜,因此本伯想将兵事堂暂留赤城,这就要靳指挥使多多费心啦。”
“为镇帅效劳,乃新朋之本分,何来费心一说。”
靳新朋接着说道:“镇帅交待的事情,新朋定必尽心尽力,绝不敢有半点含糊。只是,镇帅与魏将军、张将军、吴将军等人都去了镇城,兵事堂这边的教师便出了空缺,一时又难以寻得合适人选,确是有些许为难。”
张诚闻言却笑着摇头道:“这一点我早有预料,今日便与大家伙议一议这事。”
他随即又对在座众人说道:“今日只是先议一个章程出来,至于具体的事情嘛,可以慢慢来做就是啦。”
永宁伯这话说得不紧不慢,然而大厅内各官将们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个个心中都在揣度着:伯爷这是又要下一盘大棋啊?
“本伯之意,前时之‘兵事堂’因学员都是各营的军官和军士,今后可更为‘随营学堂’,我勇毅军六大营中皆要设置。
各营主将即为‘随营学堂’之堂主,统领学堂事务;而各营镇抚官则充为‘随营学堂’之坐堂主事,主持学堂一应事宜;各营中副将、千总各官皆为学堂讲师,分别排班为堂内学员授课。”
永宁伯说完便拿眼扫视着坐在左首的贺飚以及魏知策等各将官们,见他们神情安定,虽有些惊讶却也是满脸的自信之色,心中甚觉满意。
他接着又道:“各营的随营学堂员额控制在三百以内,要拣选营中机敏之战士入堂学习,学成之后作为军中骨干,登记造册,以为各营军官职补充,优先提任。
而各营中把总以下之百总、队总、甲长,则按期进入随营学堂听讲学习,原则上平时每月不少于十日,战时视情况而定,但每月也应保证至少三日的听讲学习次数。”
张诚目光如炬地望着吴志忠、魏知策、张国栋等各将,沉声问道:“你等可有何疑问?”
“末将等没有疑问,谨遵镇帅军令就是。”
吴志忠代表各营主将做了表态发言,其他人纷纷点首应和,并没有人提出任何疑问。
张诚点着头表示满意,接着又再次看向靳新朋,对他说道:“靳指挥使,本伯欲将‘兵事堂’更名为‘讲武堂’,使其成为我勇毅军培养将官的摇篮。”
“讲武堂……摇篮……”
靳新朋嘴里不断重复嘀咕着张诚所言之事,心下也暗自琢磨其意所在,虽一时不能尽解张诚之意,但也暗中猜出了七七八八。
“‘讲武堂’就如我勇毅军中之‘国子监’,将通过系统性地教学方式,为我勇毅军培养合格的优秀军官。
我本意是想到镇城后,再行创设‘勇毅军讲武堂’,然考虑到镇城那边副总兵、参将众多,且均非我勇毅军之一系,行此事必然掣肘甚多,反倒不如赤城这边便于操作。”
张诚继续盯着靳新朋的脸,接着又道:“‘讲武堂’将开设步、骑、炮、工事、辎重五科,分门别类而教。
课程暂设学、术两类,学类主要教授经史、古来忠勇良将之典故,以使人知忠义,更能阵前奋勇,此外还要教授天文舆地、测绘术算、战术阵法、兵器火器等军事知识。
而术科则分类教授马队、步队、炮队的阵式操演,以及枪炮技艺、营垒工程、辎重转运等具体的军事内容。”
不容众人有何发问,张诚又接着继续说道:“我勇毅军之‘讲武堂’设快、慢两班,分别以甲、乙称之。
甲班员额暂定总一千人,分步、骑两科各三百五十生员,余下炮、工、辎三科各一百生员,学制为一年期,学制期内主修术类科目,兼修学类科目。
学业有成者,直接任命为武都尉,充实入各营中为备选军官,也可派往各路兵站任初级军官,专司操练新勇,又或派到关键堡寨充任守兵军官。
乙班员额暂定五百人,同样分步、骑两科各一百五十生员,炮科一百生员,余下工、辎两科各五十生员,学制期为两年,其学制期长,当全面充实所学,做到学、术兼修。
其学业有成者,直接任命为骑都尉,可留于讲武堂中充任帮教,亦可分入各营中为佐贰官,也可派往各路兵站任教官,专司操练新勇,又或派到关键堡寨充任军官。”
永宁伯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话,直听得在场众人惊奇不已,对于他们来讲靠“军事院校”培养优秀的合格军官一说,太过于超前一时还有些无法适应。
张诚也是自知这一番理论超越这个时代太多,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理解和消化,所以他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只一边品着香茗,一边静静地看着他们。
“镇帅,这‘讲武堂’所涉事宜过于庞杂,只生员一项,就达一千五百人,要培养这许多生员,堂内讲师、教授也是一大问题。
就不言教材、场地、器械等诸般需求,如此纷繁复杂,新朋真是头脑发涨,毫无一丝头绪,真恐误了镇帅所付大事啊。”
靳新朋第一个发言,他倒不是在推脱,只是听了张诚适才所言,预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心里有所担忧罢了。
不待张诚有何表示,参将张广达便出言说道:“镇帅,‘讲武堂’如此规模,恐非旦夕可以建成,内中更涉及教授聘用,生员招募,场地选择,教材编撰,器械筹备等等。
如此种种,绝非一蹴而成之事,其内中如何管理更是纷繁复杂,若想将之理顺建成,绝非一夕之功。”
大厅内,各官将也都顺着他们二人之言,纷纷议论起来,如魏知策等几个营主将展望着未来,讲武堂学成者充实各营后,其战力会有多大的提升。
而靳新朋则在与严庆荣、张广达等留守北路人员,商议着筹建讲武堂的具体细节,银钱与工役之事无须发愁,可教授招募确实有些许难办。
另一边,石铁根也在与翁太亨商量着工学堂的筹建事宜,匠营的几位主事不时插言,提出自己的一二建议。
只有印制局主事罗顺达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言不发,他幼时也曾读过些书,只是后来家道中落,才从了族叔做起印刷行业。
因一直与书籍打交道,读书人的智慧和商人的狡黠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虽然在永宁伯手下任事,领的是固定月俸。
但印制局也是有自己的计财要求,盈利就算不归他罗顺达所有,可若是当月的盈利超出计划,上至主事罗顺成,下至普通工人,都可得到一定的奖金激励。
不止是印制局一家,在张诚治下的各处工坊中都是如此,只要当月超出计划外完成生产任务,便会计算超出部分价值,而计发相应的奖金。
此举自然极大地激励了工人们的热情,不过,若是当月没有完成计划任务,又或是当月的次品率超出规定数值,也会有相应的处罚机制。
正是有这种激励机制,许多工坊主事在完成当月制造任务后,如果没有新的任务,他们往往会到社会上去接一些其他商户的民用订单来完成。
这一行为在匠营这边最为普遍,能多赚钱又有哪个不愿意呢?
对此,张诚也并没有加以禁止,他要求的只是保质保量保时地优先完成军用品制造任务,但军品也不能永远无休止地一直制造下去。
许多工坊最终都会转而生产民用物资,毕竟军民两用才能长久,正是因为拥有超前意识的张诚十分清楚这一点,才没有制止各工坊私下接活,只是要求他们按规定报备即可。
不过,印制局这边却有一些特殊,他们主要任务就是印制军票,可随着银币的逐渐推开,他们的任务量却在不断下滑。
这使得本就赚外快机会不多的他们,更显得拮据起来。
毕竟在这个时代,著书立说者本就少之又少,而且许多又都是大富之家,自己家族就供养着私人的印刷工坊,自己著书自己印。
还是在张诚的启发之下,才偶尔能够接到一些小广告,又或者是一些大商家品牌包装纸的印刷业务,但这种机会毕竟也不是很多。
一直自感能力不足,不能带领着印制局工匠们多赚奖金的他,此刻听到永宁伯欲组建工学堂、讲武堂之言,心中自是激动不已。
他并不与别人计较,只在自己的心中打起了小算盘,工学堂虽未明言有多少员额,但近来匠营大有扩张之势,再加本就严重缺少成手的工匠,因此这员额也必不会少。
而讲武堂就更不用说了,永宁伯适才就已明言,光是生员就多达一千五百之数,这林林总总的各类所需教材,何其繁多?
自己若是能将之全部拿下,恐怕未来一至两年内,都不会再为工匠们的奖金发愁了!
至于组建同文馆一事,他却并未显得有多焦急,这倒不是他对永宁伯的吩咐不上心,只是他些年里走南闯北的从事印刷事业。
对于蒙文和藏文都有些接触,虽未能全识,却也是知其大概,唯独鞑子话和其文字他未有涉猎,不过却也并不太过担心。
毕竟,宣镇与蒙古人通过互市贸易接触甚多,内里能说鞑子话,又或是识得鞑子文字者,可是大有人在,而蒙古话和蒙古字就更不在话下。
就在众人纷纷议论之时,永宁伯张诚也终于发话了,他先是咳嗽了几声,以使大厅内的众人安静下来。
这才开口说道:“‘工学堂’、‘讲武堂’、‘同文馆’虽所教不尽相同,但却皆为我勇毅军之根本。
‘工学堂’所设教学门类颇多,其乃是为我宣镇育才养才,将来自‘工学堂’学成毕业之人,虽不能走国朝科举之正途,然亦可入我各处工坊,充为管班匠师,又或可为各处分坊之主事。
而其中学业优异者,更是可以进入我宣镇各处堡城,充任管事吏员,他们所学科目虽多偏于工矿、土木、火器之类。
但也有医、农、马、商等科目,尤其天文一项,因此其进入各堡城充任各衙门管事吏员,并无不妥之处。
本伯治下,不同于别处地方,对于那些啥子进士、举人并不感冒,本伯只重实用之学,只提拔那些实干之才。
若是只晓得空谈大论,然做事漂浮之人,就算他是当朝状元,在我宣镇也是不如一个工匠有用!”
永宁伯张诚这话语说得掷地有声,给在座众人心中可是鼓足了劲头,就连举人出身的刘敏慎也是十分赞许。
张诚根本不待众人有何反应,便接着又道:“‘讲武堂’便如我勇毅军之‘国子监’,乃是为我勇毅军储才养才之所在,亦是为我勇毅军培养将官的摇篮。
其所教学之内容,虽看上去纷繁复杂,一时间似乎毫无头绪可言,然‘万事开头难’,只要把开头这些杂事办妥,后续便是有章可循,依法按规办理就是啦。”
他的目光再次停留在靳新朋身上,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靳指挥使,你在北路资历最老,威望素著,更兼办事沉稳干练,向为本伯之所倚,实乃我勇毅军功勋卓著的干城之臣。
今将创设‘讲武堂’一事,托付于你,亦是本伯对你之信赖,其中的难处本伯也是深知,然我等既选择了这条路,哪怕前头是万丈深渊,也要一往无前地跳下去。
我勇毅军之所以能有今日之风光,亦是诸位用血肉和性命拼搏回来的,今创设‘讲武堂’便是要将我勇毅军之血脉,发扬光大,使之可以传承百世、千世,乃至万世。”
张诚最后更是对靳新朋说道:“靳指挥使,本伯并不要你将‘讲武堂’创设得一应俱全,暂就以赤城堡南大校场为‘讲武堂’的场址。
你先招募些文员,把各科所需教材整理出来,交付给印制局来印制一些,以用于教学即可,我勇毅军各兵种之操典,规程也可作为教材使用。
而生员可先从各堡小学堂中,募选一些识字的聪敏慧键之少年,至于外间若是有聪慧之人,亦可招入学堂。
如此,架构便建了起来,你在赤城这边先勉力支撑,待本伯在镇城安定下来后,自会使‘讲武堂’移到镇城。”
不待靳新朋有所表示,张诚便再次开口道:“‘工学堂’、‘讲武堂’、‘同文馆’三处学员一经考试合格,即行入学,每日三餐,皆由学堂供给,不可收取一分费用。
其学习时之衣物、器械、教材等等,也均由我勇毅军从军费中列支,且每名学员每月还将发给三钱银子的津贴,以鼓励其积极上进之心。”
“镇帅,如此开支……”
开平卫指挥使靳新朋听永宁伯提及银钱之事,当时就要出言提醒,却被张诚直接打断:“银钱之事,不用再提,你这边尽管列支便是,必要时可将压库的储备银,暂时取出使用。”
“可如此一来……”
“无须为此忧虑,本伯自有解决之道!”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