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繁荣的海上贸易
朱允熥就不是个能安稳待在房间里读书的人,连着读了几个月书,怕是读快发霉了。
现在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当然是得抓住的。
朱允熥出言,朱标倒也没多言,笑了笑道:“去,雄英也一块去,正好借此机会去江南之地瞧瞧其变化。”
朱雄英和朱允熥毕竟是皇孙,他们若出京,单凭朱标怕是做不了主。
朱标既能如此爽快答应,怕已得老朱的首肯了。
“真的?”朱允熥激动跳起,显得异常激动。
想到陈月也在,带着些许尴尬,又重新坐了回去。
“那我们即刻就动身?”陈恪问道。
他也想早些过去了,霍根走了这么久,能给他带来什么惊喜他还真相知晓。
“行,走吧,早去早回。”朱标应道。
很快,陈恪领着朱雄英朱允熥赶往了宁波。
到达宁波,霍根的商船已经到了,规模比离开的时候大了很多。
商船多了,人数也多了。
走了数月,霍根并未再见与他初见时的狼狈,也没有海上颠簸的沧桑,反倒是多了几分圆润。
见到陈恪,霍根很激动,飞奔上前,一把拥抱住他,道:“陈,见到你真高兴。”
看得出来,是挺高兴的。
陈恪推开霍根,问道:“让你找的东西可否寻到?”
赚多赚少的,陈恪并不是很在乎,他最在乎的还是他交代给霍根的那些东西他有没有带回来。
那东西事关国计民生,乃是重中之重。
别看他现在在江南之地大肆发展商业,但谁来不否认农业的重要。
陈恪着急询问,霍根倒是不慌不忙,道:“陈,你就是太急了。”
正当霍根说着,陈家村出去的几人便已经把此番出去带回来的粮种呈了上来。
除了有玉米,土豆,这种高产的作物外,还有些辣椒等佐料。
这些东西在后世乃常见作物,南北几乎皆有种植。
不需详细介绍,陈恪也都认识。
瞧到这些东西,陈恪颇为满意,率先对几个从陈家村派出去的同族表扬道:“你们辛苦了,此番出去走了数月想必也磨炼了不少,下次就别去了,我会为你们在我名下产业中寻份差事做。”
海上漂泊,其坚信不言而喻。
若能留下谋份差事,没人愿出去的。
没想到,出去的时候这些人不愿出去,让他们留下他们反倒不愿了。
“族长,出海挺好的,能见不少市面呢,我现在都会和不少地上的土族买东西了。”
“是啊,族长,我们都习惯出海了,就在我们去吧,再换别人,他们还得适应。”
几人表态,陈恪倒是不勉强了。
他们只要愿意就行,反正他们已经熟悉其中流程了,再换个其他人出去,他还不太放心呢。
收到粮种,陈恪直接吩咐陈安九把这些东西交与郭六,由他负责试种推广。
在各地试种,寻到种植方式,再让百姓去种植。
如此的话,便可降低普通百姓因对作物不熟悉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说完作物的事情,霍根才抢到了机会,道:“陈,你怎不问问我从大明带出的那些货物赚了多少啊?”
霍根能把商队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赚的肯定不会少。
陈恪并未细问,只道:“陛下要见你,你直接报与陛下吧。”
他知道了这个数字并没什么用,最关键的是要让老朱知晓。
陈恪不问了,霍根倒是主动提及道:“净赚五十万两,我花了十万两沿途购置了些货物,剩下的四十万两皆都带回来了。”
四十万两加商队加这些货物,那绝对赚翻了。
陈恪面色平静,道:“是吗?这可真是不少。”
光是这四十万两白银,那可绝对是个不菲的数目。
朱雄英和朱允熥在商船上转悠了一圈,把各种货物了解了一番,一行人才终于赶回了京师。
一到京师,老朱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亲自接见了霍根。
海外贸易之事,唱反调的人虽不明显了,但私下里还是有不少反对之声的。
想要打破这个声音,还得是以事实来行动。
霍根见礼过后,当即便把此行的收益与老朱做了个汇报。
听到净赚四十万两这个数目,满朝文武也是有些发懵的。
“这四十万两皆是白银吗?”有人问道。
白银才值钱。
霍根点头应道:“白银和黄金都有。”
黄金比白金都值钱。
“那这些便都留在大明了?”有人问道。
这个海外贸易的目的便是要把海外的白银和黄金带回来的,当然是要留在大明的。
这个问题霍根做不了主,陈恪则回道:“这是肯定的啊,往后交易还要逐渐利用其起大明宝钞来,我们与他们买进的时候用大明宝钞,而他们与我们买进的时候则用白银和黄金。”
这样一来,大明可就完全占据了海外贸易的地位了。
朝堂上,老朱只是让文武大臣知晓海外贸易收益几何。
之后,便又单独见陈恪,询问详细建议来。
“陛下,采买之事一并由市舶司负责吧,往大明销往的东西由他们直接负责核查,务必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不合格且有害于百姓的东西绝对不能进来,另外,出口的东西他们也务必做到严格把关,不合格的东西绝对不能出去。”
核查进来的东西,保证其安全与可靠,乃是对百姓的负责。
而核查出去的东西,则是保证海外贸易这条线的长久。
“另外,户部要制定合理的税收,与市舶司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收税。”陈恪道。
这条线路运作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既然决定把海外贸易搞起来,这个事情便应该开始做了。
早在陈恪从江南之地回来的时候,老朱便已经吩咐龙江太仓等造船之地,分别对反应迅速,能用于装炮,以及远洋等类型的船只进行了着重研究。
将来远洋货轮会远比霍根当前拥有的要强太多。
***
霍根毕竟是从海外拉来的货物,有不少商贾想买进再倒手去卖。
也有不少商人看出了朝廷对海外贸易房宽松的政策,想从中谋得些利益,想与霍根达成合作的。
霍根现在说来也算是皇商,与谁合作岂能是他自己个说了算的。
所以说,那些商贾想要牟利,还得是自己去想办法。
当得知,朝廷准允他们自行出海的时候,不少商贾开始跃跃欲试了。
不说全国发达的造船之地,就连一些普通的,也陆续收到了不少商贾的定当。
毕竟,与其艳羡霍根的,自己去赚方才是最实在的。
这些商贾回来也是要交税的。
至于交税也不必规定非得是交黄金亦或者是白银的。
当他们的黄金和白银多了之后,自然会交这东西的。
而且,当宝钞的地位提升,他们宁愿主动交黄金和白银,也会把宝钞留存到自己手里的。
毕竟,宝钞这东西携带方便,用作货币的优势可比黄金白银强太多的。
有了这些商贾,也隐约加重了霍根的压力,霍根必须得比之前加倍努力了。
不然的话,海外巨大的市场可是要落到那些商贾手中了。
即便如此,朝廷此令一出,那些有意从海外大赚一笔的商贾开始频繁宴请霍根。
他们这些人的用意不用想都能知道,无非就是想请霍根提携,带他们一把。
毕竟霍根已经走过一趟了,海外的情况已经了解了。
他们若想不走弯路,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寻求霍根帮忙。
帮忙倒是可以,海外那么大的蛋糕,朝廷一人也吃不下。
可这些商贾一肚子的花花肠子,霍根这种脑子一根筋的还真是防不胜防。
因此,陈恪只能叮嘱那两个已跟随霍根出过一次海的陈家子弟,随之跟着霍根。
毕竟霍根一不小心掉到那些商贾的陷阱当中。
当然,霍根现在是朝廷的人,这些商贾也不敢太过分的。
***
霍根回大明后,在大明只待了半个月。
把拉回来货物卖出去,又购进了些便直接开始了下一轮的航程。
有了这四十万两完全可用作宝钞的准备金了。
以前人们使用宝钞,一方面是因为宝钞确实方便,另一方面也是觉着朝廷威信还在。
可因没准备金,只能用白银兑换宝钞,而宝钞不能兑换白银,这多少让他们有些不太确认。
很多人,并不敢一次性兑换太多。
生怕什么时候,朝廷突然不承认宝钞的存在。
若真是如此的话,他们怕是立马就得破产了。
现在自由兑换,他们自是会多使用宝钞。
毕竟宝钞没有磨损不说,还携带方便。
自陈恪和汤和在巡备海防的时候消灭了些倭寇,之后又有几股倭寇出现想靠近大明,皆被水师驱散。
现在新的水师还在训练当中,一旦这部分水师训练完成,他们便会于海上巡逻。
不说那些倭寇不敢再登陆,就是大明领海也休要再靠近。
海洋上的物资可比陆地上大太多了,想要掌控海洋上的这些资源,必须得有强大的水师。
要知道现如今很多海洋可多属无主之地,想要占据这些地方那必须得锻造自己强大的水师才行。
市舶司除了收税,还会对出入的商船进行严格的筛查。
除防止进出口货物的可靠性外,还要防止那些商贾与海外力量狼狈为奸,侵吞大明固有利益。
而锦衣卫也会在暗地里筛查每一个商贾在海外所接触的那些人。
也就是说,海外那些商贾的一举一动朝廷都会掌握在眼里的。
在陈恪的建议下,每步步骤都安排的有条不紊。
剩下的也就只能是等出了问题再解决问题了。
陈恪随时穿越而来,但也只能掌握一些大方向的问题,至于那些细节,他也没办法算无遗策的。
只能是什么时候有了问题再实际解决问题了。
商业上的问题解决后,老朱对霍根带回的那些秧苗也是很期待的。
毕竟红薯已带给他惊喜了,他迫切想要知晓这些东西还能再有什么优势。
***
就在大明各方面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陈恪则已开始自行研究起蒸汽汽车来。
既有了蒸汽,自然是要在其他方面也进行一些变革的。
总不能只发展了蒸汽织布机,若只是如此的话,那也有些太过浪费了。
另外,他还想着把蒸汽火车等一并也发展起来。
不过以他现在的能力,也只能止步于蒸汽时代了。
至于电力时代,那就由后人来做了。
说来,他于庄院资助孩子们读书这个事儿还着实是明智之举。
这些孩子们会是最先接触这些东西的人。
经过他们的一次次实践,他们总归是会能有突破的。
老朱听着蒋瓛对各方事情的汇报后,又问道:“陈恪这段时间在干什么?”
现在正进行的很多事情都是在陈恪的谏言之下完成的。
很多东西都已离不开陈恪,他哑然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臣了。
“听说他是在弄什么汽车。”蒋瓛回道。
第一次对老朱的问题,蒋瓛回答的有些结结巴巴。
这也不怪他。
毕竟即便是陈恪当面告诉,蒋瓛他怕也不见的能够听懂。
蒋瓛回答的笼统,老朱也有几分茫然,想了半天,问道:“汽车?他那织布机叫什么蒸汽织布机,这车难道也与那有关?”
不得不说,老朱倒还真的会联想。
“应该是吧,臣不是很清楚,好像是说这车做好了后,不用牛马拉就能行走,且还比马车更快。”
蒋瓛能了解到这个地步也属不易。
陈恪那些东西很多本就神乎其神的,老朱倒也没再责怪,只摆手让蒋瓛多注意那些商贾的情况。
对那些商贾的限制降低了很多,若不把这些人再监管一下的话,他们还不知得再做出些什么事情来呢。
对此,陈恪若在这里的话,也是持赞成态度的。
给了那些商贾便利,还得是加强限制才行。
不然的话,市场体制怕是会被扰乱的。
其实对于这个事情,老朱倒是越发坚定了。
在陈恪的见一些,新增了几项税收,除了收取迅速些,已有渐渐超越土地税的架势了。
像陈恪所言,等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农业税便可渐渐取消了。
若能把农业税取消了,那可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大功德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现在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当然是得抓住的。
朱允熥出言,朱标倒也没多言,笑了笑道:“去,雄英也一块去,正好借此机会去江南之地瞧瞧其变化。”
朱雄英和朱允熥毕竟是皇孙,他们若出京,单凭朱标怕是做不了主。
朱标既能如此爽快答应,怕已得老朱的首肯了。
“真的?”朱允熥激动跳起,显得异常激动。
想到陈月也在,带着些许尴尬,又重新坐了回去。
“那我们即刻就动身?”陈恪问道。
他也想早些过去了,霍根走了这么久,能给他带来什么惊喜他还真相知晓。
“行,走吧,早去早回。”朱标应道。
很快,陈恪领着朱雄英朱允熥赶往了宁波。
到达宁波,霍根的商船已经到了,规模比离开的时候大了很多。
商船多了,人数也多了。
走了数月,霍根并未再见与他初见时的狼狈,也没有海上颠簸的沧桑,反倒是多了几分圆润。
见到陈恪,霍根很激动,飞奔上前,一把拥抱住他,道:“陈,见到你真高兴。”
看得出来,是挺高兴的。
陈恪推开霍根,问道:“让你找的东西可否寻到?”
赚多赚少的,陈恪并不是很在乎,他最在乎的还是他交代给霍根的那些东西他有没有带回来。
那东西事关国计民生,乃是重中之重。
别看他现在在江南之地大肆发展商业,但谁来不否认农业的重要。
陈恪着急询问,霍根倒是不慌不忙,道:“陈,你就是太急了。”
正当霍根说着,陈家村出去的几人便已经把此番出去带回来的粮种呈了上来。
除了有玉米,土豆,这种高产的作物外,还有些辣椒等佐料。
这些东西在后世乃常见作物,南北几乎皆有种植。
不需详细介绍,陈恪也都认识。
瞧到这些东西,陈恪颇为满意,率先对几个从陈家村派出去的同族表扬道:“你们辛苦了,此番出去走了数月想必也磨炼了不少,下次就别去了,我会为你们在我名下产业中寻份差事做。”
海上漂泊,其坚信不言而喻。
若能留下谋份差事,没人愿出去的。
没想到,出去的时候这些人不愿出去,让他们留下他们反倒不愿了。
“族长,出海挺好的,能见不少市面呢,我现在都会和不少地上的土族买东西了。”
“是啊,族长,我们都习惯出海了,就在我们去吧,再换别人,他们还得适应。”
几人表态,陈恪倒是不勉强了。
他们只要愿意就行,反正他们已经熟悉其中流程了,再换个其他人出去,他还不太放心呢。
收到粮种,陈恪直接吩咐陈安九把这些东西交与郭六,由他负责试种推广。
在各地试种,寻到种植方式,再让百姓去种植。
如此的话,便可降低普通百姓因对作物不熟悉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说完作物的事情,霍根才抢到了机会,道:“陈,你怎不问问我从大明带出的那些货物赚了多少啊?”
霍根能把商队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赚的肯定不会少。
陈恪并未细问,只道:“陛下要见你,你直接报与陛下吧。”
他知道了这个数字并没什么用,最关键的是要让老朱知晓。
陈恪不问了,霍根倒是主动提及道:“净赚五十万两,我花了十万两沿途购置了些货物,剩下的四十万两皆都带回来了。”
四十万两加商队加这些货物,那绝对赚翻了。
陈恪面色平静,道:“是吗?这可真是不少。”
光是这四十万两白银,那可绝对是个不菲的数目。
朱雄英和朱允熥在商船上转悠了一圈,把各种货物了解了一番,一行人才终于赶回了京师。
一到京师,老朱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亲自接见了霍根。
海外贸易之事,唱反调的人虽不明显了,但私下里还是有不少反对之声的。
想要打破这个声音,还得是以事实来行动。
霍根见礼过后,当即便把此行的收益与老朱做了个汇报。
听到净赚四十万两这个数目,满朝文武也是有些发懵的。
“这四十万两皆是白银吗?”有人问道。
白银才值钱。
霍根点头应道:“白银和黄金都有。”
黄金比白金都值钱。
“那这些便都留在大明了?”有人问道。
这个海外贸易的目的便是要把海外的白银和黄金带回来的,当然是要留在大明的。
这个问题霍根做不了主,陈恪则回道:“这是肯定的啊,往后交易还要逐渐利用其起大明宝钞来,我们与他们买进的时候用大明宝钞,而他们与我们买进的时候则用白银和黄金。”
这样一来,大明可就完全占据了海外贸易的地位了。
朝堂上,老朱只是让文武大臣知晓海外贸易收益几何。
之后,便又单独见陈恪,询问详细建议来。
“陛下,采买之事一并由市舶司负责吧,往大明销往的东西由他们直接负责核查,务必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不合格且有害于百姓的东西绝对不能进来,另外,出口的东西他们也务必做到严格把关,不合格的东西绝对不能出去。”
核查进来的东西,保证其安全与可靠,乃是对百姓的负责。
而核查出去的东西,则是保证海外贸易这条线的长久。
“另外,户部要制定合理的税收,与市舶司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收税。”陈恪道。
这条线路运作起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既然决定把海外贸易搞起来,这个事情便应该开始做了。
早在陈恪从江南之地回来的时候,老朱便已经吩咐龙江太仓等造船之地,分别对反应迅速,能用于装炮,以及远洋等类型的船只进行了着重研究。
将来远洋货轮会远比霍根当前拥有的要强太多。
***
霍根毕竟是从海外拉来的货物,有不少商贾想买进再倒手去卖。
也有不少商人看出了朝廷对海外贸易房宽松的政策,想从中谋得些利益,想与霍根达成合作的。
霍根现在说来也算是皇商,与谁合作岂能是他自己个说了算的。
所以说,那些商贾想要牟利,还得是自己去想办法。
当得知,朝廷准允他们自行出海的时候,不少商贾开始跃跃欲试了。
不说全国发达的造船之地,就连一些普通的,也陆续收到了不少商贾的定当。
毕竟,与其艳羡霍根的,自己去赚方才是最实在的。
这些商贾回来也是要交税的。
至于交税也不必规定非得是交黄金亦或者是白银的。
当他们的黄金和白银多了之后,自然会交这东西的。
而且,当宝钞的地位提升,他们宁愿主动交黄金和白银,也会把宝钞留存到自己手里的。
毕竟,宝钞这东西携带方便,用作货币的优势可比黄金白银强太多的。
有了这些商贾,也隐约加重了霍根的压力,霍根必须得比之前加倍努力了。
不然的话,海外巨大的市场可是要落到那些商贾手中了。
即便如此,朝廷此令一出,那些有意从海外大赚一笔的商贾开始频繁宴请霍根。
他们这些人的用意不用想都能知道,无非就是想请霍根提携,带他们一把。
毕竟霍根已经走过一趟了,海外的情况已经了解了。
他们若想不走弯路,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寻求霍根帮忙。
帮忙倒是可以,海外那么大的蛋糕,朝廷一人也吃不下。
可这些商贾一肚子的花花肠子,霍根这种脑子一根筋的还真是防不胜防。
因此,陈恪只能叮嘱那两个已跟随霍根出过一次海的陈家子弟,随之跟着霍根。
毕竟霍根一不小心掉到那些商贾的陷阱当中。
当然,霍根现在是朝廷的人,这些商贾也不敢太过分的。
***
霍根回大明后,在大明只待了半个月。
把拉回来货物卖出去,又购进了些便直接开始了下一轮的航程。
有了这四十万两完全可用作宝钞的准备金了。
以前人们使用宝钞,一方面是因为宝钞确实方便,另一方面也是觉着朝廷威信还在。
可因没准备金,只能用白银兑换宝钞,而宝钞不能兑换白银,这多少让他们有些不太确认。
很多人,并不敢一次性兑换太多。
生怕什么时候,朝廷突然不承认宝钞的存在。
若真是如此的话,他们怕是立马就得破产了。
现在自由兑换,他们自是会多使用宝钞。
毕竟宝钞没有磨损不说,还携带方便。
自陈恪和汤和在巡备海防的时候消灭了些倭寇,之后又有几股倭寇出现想靠近大明,皆被水师驱散。
现在新的水师还在训练当中,一旦这部分水师训练完成,他们便会于海上巡逻。
不说那些倭寇不敢再登陆,就是大明领海也休要再靠近。
海洋上的物资可比陆地上大太多了,想要掌控海洋上的这些资源,必须得有强大的水师。
要知道现如今很多海洋可多属无主之地,想要占据这些地方那必须得锻造自己强大的水师才行。
市舶司除了收税,还会对出入的商船进行严格的筛查。
除防止进出口货物的可靠性外,还要防止那些商贾与海外力量狼狈为奸,侵吞大明固有利益。
而锦衣卫也会在暗地里筛查每一个商贾在海外所接触的那些人。
也就是说,海外那些商贾的一举一动朝廷都会掌握在眼里的。
在陈恪的建议下,每步步骤都安排的有条不紊。
剩下的也就只能是等出了问题再解决问题了。
陈恪随时穿越而来,但也只能掌握一些大方向的问题,至于那些细节,他也没办法算无遗策的。
只能是什么时候有了问题再实际解决问题了。
商业上的问题解决后,老朱对霍根带回的那些秧苗也是很期待的。
毕竟红薯已带给他惊喜了,他迫切想要知晓这些东西还能再有什么优势。
***
就在大明各方面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陈恪则已开始自行研究起蒸汽汽车来。
既有了蒸汽,自然是要在其他方面也进行一些变革的。
总不能只发展了蒸汽织布机,若只是如此的话,那也有些太过浪费了。
另外,他还想着把蒸汽火车等一并也发展起来。
不过以他现在的能力,也只能止步于蒸汽时代了。
至于电力时代,那就由后人来做了。
说来,他于庄院资助孩子们读书这个事儿还着实是明智之举。
这些孩子们会是最先接触这些东西的人。
经过他们的一次次实践,他们总归是会能有突破的。
老朱听着蒋瓛对各方事情的汇报后,又问道:“陈恪这段时间在干什么?”
现在正进行的很多事情都是在陈恪的谏言之下完成的。
很多东西都已离不开陈恪,他哑然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臣了。
“听说他是在弄什么汽车。”蒋瓛回道。
第一次对老朱的问题,蒋瓛回答的有些结结巴巴。
这也不怪他。
毕竟即便是陈恪当面告诉,蒋瓛他怕也不见的能够听懂。
蒋瓛回答的笼统,老朱也有几分茫然,想了半天,问道:“汽车?他那织布机叫什么蒸汽织布机,这车难道也与那有关?”
不得不说,老朱倒还真的会联想。
“应该是吧,臣不是很清楚,好像是说这车做好了后,不用牛马拉就能行走,且还比马车更快。”
蒋瓛能了解到这个地步也属不易。
陈恪那些东西很多本就神乎其神的,老朱倒也没再责怪,只摆手让蒋瓛多注意那些商贾的情况。
对那些商贾的限制降低了很多,若不把这些人再监管一下的话,他们还不知得再做出些什么事情来呢。
对此,陈恪若在这里的话,也是持赞成态度的。
给了那些商贾便利,还得是加强限制才行。
不然的话,市场体制怕是会被扰乱的。
其实对于这个事情,老朱倒是越发坚定了。
在陈恪的见一些,新增了几项税收,除了收取迅速些,已有渐渐超越土地税的架势了。
像陈恪所言,等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农业税便可渐渐取消了。
若能把农业税取消了,那可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大功德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