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细思量
荀皇后不知表嫂的意图,难道是听说长公主找回来的闺女生了四胞胎的事?
有诰命来给她说,好些人家留意长公主亲家有对双胎老妇人。
荀皇后没出声,听表嫂怎么说。
“娘娘也知道,义友那性子太沉默,一天不说一句话,我发愁谁嫁给他闷也闷死了。以前想着他是不是喜欢先生的闺女,问过他,喜欢我就去提亲,他说不是,喜欢听先生教书。陶家那姑娘和义友一个性子,有时一天不说一句话。采莲她娘说两个都是用眼神说话的人,那姑娘心细,做事认真,虽是乡下出身,一举一动像读书人家里出来的,看着是受过规矩。这些年我也看开了,又经过采莲娘的事,那些身外之物,家世门第,比不上好好活着。”
荀皇后点下头。
是呀,如果不是战乱,她可以好好孝敬爹娘,荀家也会有后代继承。
“义友愿意吗?”
崔二夫人笑道:“问了他才来告诉娘娘,昨儿问他,他点下头。我也是看他对那姑娘不一样,才留了心。俩人没见过几回,也没说过话,义友找了一些医书让人交给那姑娘,难怪采莲她娘说俩人用眼神说话。你看我一眼我就知道你想说啥,把我给乐的。”
荀皇后微微一笑,她也是不爱说话之人,皇上说你的眼神会说话,总让他有时觉得自己像个傻子。
想到这又一笑。
当年带着赌气堵心和无奈嫁给皇上,如果那会在爹娘跟前,宁肯当姑子也不会把自己乱嫁,没打听清楚点了头。
进了宫,皇上对她敬重,一是当她是妻子,一是当先生。皇上好学,经常问她一些学问上的事。
经过几年后,荀皇后越来越佩服皇上,一个乡下人,能够做到这位置,是有他的本事,而且当了皇上后,不骄不躁,每天看书,时常和大臣们一起讨论。
就是时不时抽风,时不时发出一些乱言。
还有就是,毕竟出身在那,品味有点……那个。
不过想想,就算是当初以为的那样,是个土财主,一定和这样的男人没法比,不是指地位,而是人。
所以荀皇后随心自然,尽力做个贤内助,把后宫打理清楚。
荀皇后问了表嫂一句:“你知道长公主的闺女生了几个?”
崔二夫人道:“外面不是说龙凤胎吗?我还说好福气,头一胎是三胎,接着又是龙凤胎,人家怎么这么会生?真真的好福气。”
崔二夫人忙着自家事,一直没出门,也没人来给她说,长公主请客,她送了礼,人没去。
荀皇后听了表嫂的话,知道她还不知长公主之女生了四胎的事,那就求娶陶家女不是冲着这个。
还好,如果是冲着这个,多少会觉得不舒服,崔家难道轮到要为了女子能生而谋娶平民的地步了?
荀皇后说道:“长公主长女生了四胞胎,一女三男。”
崔二夫人愣住,脸上先是惊讶,转而是欢喜。
她也能想到荀皇后的想法,幸好事先并不知道,不然说不清楚,图了人家姑娘这个,别说女方家如何想,自己说不出口。
崔二夫人坦诚道:“我还没听说,之前说是龙凤胎的事知道。我得给长公主殿下道喜,这可是天大的喜事,难怪一直没有口风露出,要是我,头三个月也不会说。”
荀皇后只点了点头,崔二夫人心道:以前和相公说小儿子像她表姑,这个表小姑子也是话少,主意正,当初她应下婚事,她当表嫂的还劝,说第一个没成,再找可得思量好,别把自己毁了。
谁知一步登天,当了正宫娘娘。
接触陶家姑娘后,总觉得有小姑子年轻模样,所以留了心,又发现小儿子和往常不同,细思量才动了娶亲的念头。
崔二夫人问道:“娘娘觉得如何?”
“二嫂觉得好,义友又愿意,那就托个人去说说。”
崔二夫人有了心思之后,也打听了,陶家姑娘没有定亲,不打听清楚怎么好来给荀皇后提?
“我想了,去找付太夫人先去透个话,能行再正式提亲,媒人还是付太夫人。”
荀皇后说道:“女子能不能生,生多少,是缘份,是送子娘娘恩赐。”
崔二夫人坐在方椅上,姿态恭敬,微微躬身道:“妾身明白。”
荀皇后说的话是训导,崔二夫人作为皇后之下的妇人应答。
付太夫人见崔家二夫人前来,大吃一惊,只在宫里见过崔二夫人一次,以往没有来往,崔家人作为皇后母族也很少和谁家来往过密,不知前来为何。
听了崔二夫人的话,付太夫人意外,又欢喜。
陶家是自己孙女婿的亲戚,有个嫁入崔家的闺女,对亲孙女也是好事。
“恭喜夫人。”
崔二夫人又解释了下,因为最近陶家姑娘一直照顾自己儿媳,所以看上此女,话里话外解释了下并没其他想法。
虽说自己坦然,但也得让人知道。
付太夫人刚听时也以为崔家是图了这个,谁不希望儿孙满堂?想想荀皇后娘家,也能理解。
她并不知道陶家姑娘在崔家的事,也没问,答应了先去陶家问问。
等崔二夫人走后,付太夫人急忙去了豆家。
付昔时听了后意外,她知道陶桂花在崔家,付老大给她说过,还说陶家人男的能干,女的也能干,那个陶桂花想学救治妇人。
付昔时替陶家高兴,亲戚积极向上总比指望别人施舍过日子强,就好比有个兄弟争气比逼着姐姐当扶弟魔强。
帮一把可以,但不能养吸血虫。
她对陶桂花敬佩,一个古人,还是没成亲的姑娘,能想到靠自己学个手艺,救治人。
付昔时对动刀在人身上没兴趣也没那个胆量,所以敬佩陶桂花。
更没想到桂花让崔家人看上了。
付太夫人说道:“我听崔二夫人说并不是听了外面说的才有了求娶之意,是真看上桂花。”
付昔时道:“我信,谁家娶媳妇不前后想好,为了好生养匆匆决定,崔家还不至于,又不是小门小户,又不是纳妾只图好生养。”
她来了几年,可算知道,原配和小妾的地位那可是天囊之别。纳妾可以不看家世不管其他,只图女子好生养,娶妻可是大事。妾的家人不算亲戚,不用搭理,妻的娘家可是正儿八百的姻亲,三族其中就包括母族、妻族。
小户人家娶妻也得思量好了,如果小两口过不下去和离,那可就是两个家族成仇人。
付昔时当初能嫁给豆家,那是豆包氏压根没把她当正式儿媳,包括豆渣那会也有同样想法。
再说豆家连小门小户都算不上,自然没那么多讲究。
豆全柱倒是想把家里归整成有规矩的人家,只可惜有豆包氏和后来几个豆的肆意,他没法树立家风。
------题外话------
古代,妾身是女子自谦,《周礼注》也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所以,皇后、嫔妃对于皇上,可自称“妾”或“贱妾”、“小妾”等,而不应称“臣妾”。
男自称臣,女自称妾。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三:“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旧唐书:“【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长孙皇后对唐太宗说的话)
“妾身”是古代女子的谦称。并不是说自己不是正室。
就好比说自己的房子是寒舍,自己的儿子是犬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有诰命来给她说,好些人家留意长公主亲家有对双胎老妇人。
荀皇后没出声,听表嫂怎么说。
“娘娘也知道,义友那性子太沉默,一天不说一句话,我发愁谁嫁给他闷也闷死了。以前想着他是不是喜欢先生的闺女,问过他,喜欢我就去提亲,他说不是,喜欢听先生教书。陶家那姑娘和义友一个性子,有时一天不说一句话。采莲她娘说两个都是用眼神说话的人,那姑娘心细,做事认真,虽是乡下出身,一举一动像读书人家里出来的,看着是受过规矩。这些年我也看开了,又经过采莲娘的事,那些身外之物,家世门第,比不上好好活着。”
荀皇后点下头。
是呀,如果不是战乱,她可以好好孝敬爹娘,荀家也会有后代继承。
“义友愿意吗?”
崔二夫人笑道:“问了他才来告诉娘娘,昨儿问他,他点下头。我也是看他对那姑娘不一样,才留了心。俩人没见过几回,也没说过话,义友找了一些医书让人交给那姑娘,难怪采莲她娘说俩人用眼神说话。你看我一眼我就知道你想说啥,把我给乐的。”
荀皇后微微一笑,她也是不爱说话之人,皇上说你的眼神会说话,总让他有时觉得自己像个傻子。
想到这又一笑。
当年带着赌气堵心和无奈嫁给皇上,如果那会在爹娘跟前,宁肯当姑子也不会把自己乱嫁,没打听清楚点了头。
进了宫,皇上对她敬重,一是当她是妻子,一是当先生。皇上好学,经常问她一些学问上的事。
经过几年后,荀皇后越来越佩服皇上,一个乡下人,能够做到这位置,是有他的本事,而且当了皇上后,不骄不躁,每天看书,时常和大臣们一起讨论。
就是时不时抽风,时不时发出一些乱言。
还有就是,毕竟出身在那,品味有点……那个。
不过想想,就算是当初以为的那样,是个土财主,一定和这样的男人没法比,不是指地位,而是人。
所以荀皇后随心自然,尽力做个贤内助,把后宫打理清楚。
荀皇后问了表嫂一句:“你知道长公主的闺女生了几个?”
崔二夫人道:“外面不是说龙凤胎吗?我还说好福气,头一胎是三胎,接着又是龙凤胎,人家怎么这么会生?真真的好福气。”
崔二夫人忙着自家事,一直没出门,也没人来给她说,长公主请客,她送了礼,人没去。
荀皇后听了表嫂的话,知道她还不知长公主之女生了四胎的事,那就求娶陶家女不是冲着这个。
还好,如果是冲着这个,多少会觉得不舒服,崔家难道轮到要为了女子能生而谋娶平民的地步了?
荀皇后说道:“长公主长女生了四胞胎,一女三男。”
崔二夫人愣住,脸上先是惊讶,转而是欢喜。
她也能想到荀皇后的想法,幸好事先并不知道,不然说不清楚,图了人家姑娘这个,别说女方家如何想,自己说不出口。
崔二夫人坦诚道:“我还没听说,之前说是龙凤胎的事知道。我得给长公主殿下道喜,这可是天大的喜事,难怪一直没有口风露出,要是我,头三个月也不会说。”
荀皇后只点了点头,崔二夫人心道:以前和相公说小儿子像她表姑,这个表小姑子也是话少,主意正,当初她应下婚事,她当表嫂的还劝,说第一个没成,再找可得思量好,别把自己毁了。
谁知一步登天,当了正宫娘娘。
接触陶家姑娘后,总觉得有小姑子年轻模样,所以留了心,又发现小儿子和往常不同,细思量才动了娶亲的念头。
崔二夫人问道:“娘娘觉得如何?”
“二嫂觉得好,义友又愿意,那就托个人去说说。”
崔二夫人有了心思之后,也打听了,陶家姑娘没有定亲,不打听清楚怎么好来给荀皇后提?
“我想了,去找付太夫人先去透个话,能行再正式提亲,媒人还是付太夫人。”
荀皇后说道:“女子能不能生,生多少,是缘份,是送子娘娘恩赐。”
崔二夫人坐在方椅上,姿态恭敬,微微躬身道:“妾身明白。”
荀皇后说的话是训导,崔二夫人作为皇后之下的妇人应答。
付太夫人见崔家二夫人前来,大吃一惊,只在宫里见过崔二夫人一次,以往没有来往,崔家人作为皇后母族也很少和谁家来往过密,不知前来为何。
听了崔二夫人的话,付太夫人意外,又欢喜。
陶家是自己孙女婿的亲戚,有个嫁入崔家的闺女,对亲孙女也是好事。
“恭喜夫人。”
崔二夫人又解释了下,因为最近陶家姑娘一直照顾自己儿媳,所以看上此女,话里话外解释了下并没其他想法。
虽说自己坦然,但也得让人知道。
付太夫人刚听时也以为崔家是图了这个,谁不希望儿孙满堂?想想荀皇后娘家,也能理解。
她并不知道陶家姑娘在崔家的事,也没问,答应了先去陶家问问。
等崔二夫人走后,付太夫人急忙去了豆家。
付昔时听了后意外,她知道陶桂花在崔家,付老大给她说过,还说陶家人男的能干,女的也能干,那个陶桂花想学救治妇人。
付昔时替陶家高兴,亲戚积极向上总比指望别人施舍过日子强,就好比有个兄弟争气比逼着姐姐当扶弟魔强。
帮一把可以,但不能养吸血虫。
她对陶桂花敬佩,一个古人,还是没成亲的姑娘,能想到靠自己学个手艺,救治人。
付昔时对动刀在人身上没兴趣也没那个胆量,所以敬佩陶桂花。
更没想到桂花让崔家人看上了。
付太夫人说道:“我听崔二夫人说并不是听了外面说的才有了求娶之意,是真看上桂花。”
付昔时道:“我信,谁家娶媳妇不前后想好,为了好生养匆匆决定,崔家还不至于,又不是小门小户,又不是纳妾只图好生养。”
她来了几年,可算知道,原配和小妾的地位那可是天囊之别。纳妾可以不看家世不管其他,只图女子好生养,娶妻可是大事。妾的家人不算亲戚,不用搭理,妻的娘家可是正儿八百的姻亲,三族其中就包括母族、妻族。
小户人家娶妻也得思量好了,如果小两口过不下去和离,那可就是两个家族成仇人。
付昔时当初能嫁给豆家,那是豆包氏压根没把她当正式儿媳,包括豆渣那会也有同样想法。
再说豆家连小门小户都算不上,自然没那么多讲究。
豆全柱倒是想把家里归整成有规矩的人家,只可惜有豆包氏和后来几个豆的肆意,他没法树立家风。
------题外话------
古代,妾身是女子自谦,《周礼注》也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所以,皇后、嫔妃对于皇上,可自称“妾”或“贱妾”、“小妾”等,而不应称“臣妾”。
男自称臣,女自称妾。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三:“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旧唐书:“【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长孙皇后对唐太宗说的话)
“妾身”是古代女子的谦称。并不是说自己不是正室。
就好比说自己的房子是寒舍,自己的儿子是犬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