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 > 第十九章 尽地力之教,单独开灶(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第十九章 尽地力之教,单独开灶(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小说:大秦开局混了个太子作者:皎皎秦时月字数:2000更新时间 : 2023-03-28 04:49:48
  席宴上,原本觥筹交错的局面顿时不复。

  这酒爵和酒水发出微吟,一齐聚合起来自然听着热闹。

  但是当他们听到皇帝的这番话,不由得一个个垂首听训。

  人人都察觉出皇帝的言外之意,这只是其一,关键是皇帝为什么要重申这一条内容。

  诸将士一个个面色严厉起来。

  到了此时,他们也都知道,这个皇帝不好对付。

  来军中,并不仅仅是为了给将士们送些酒肉好让他们拼命为自己上阵杀敌。

  他此来是为了他们这帮将领前来。

  董翳晃着脑袋,酒水倒映出其眼底一片寒冽,他的嘴巴紧紧锁着。

  蒙恬躬身立在大帐之中,很是惹眼,边上陪侍的乐官看这情形,殿中一片冷寂一时之间都忘了一会儿要上奏的究竟是什么曲目。

  满座将士都静静观望着。

  一场看不见的权力争夺已经拉开序幕。

  “柱国所言大善。诸将以为如何?”

  董翳见着,这个时候他若是再保持缄默,那他便要倒霉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为天下唯一的主人,我秦国将士无一不服膺于陛下。三军将士自然全部都听陛下的号召。”

  扶苏听了,脸上却并未流露出喜色。

  二世手中拿捏着酒爵。

  “朕的秦国,有千军万马,如今更是有万乘战车,放眼天下四夷,没有能与朕的大秦帝国相抗衡的。朕之所以能坐拥这千军万马,万乘之国,皆因承袭了先帝之业。”

  “先帝,功劳甚伟。朕作为后继之君,若是能有先帝十分之一的功劳,便足以担得起守成之君的名声。”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朕继位以来,国中祭祀之事,从来没有马虎过;只是这兵戎之事,朕因为不能和三军将士同时同地,所以非常挂念。”

  “朕记挂这千军万马,不是因为急于对外发动战事,而是因为朕知道这千军万马都是从何处而来的。我大秦帝国的军人,都是从关中征集而来最强壮且最骁勇善战的人。”

  “三军将士都是家家户户中最为出色的男丁。秦国的兵马数量,数以百万计,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这还是昔日秦国裁减之后的军队数量。而如今天下总户籍人口累计起来,则是千万。”

  “这意味着,朕集结了国中十分之一的人力,如今却将其囤聚起来。而这十分之一的人丁,是国中最具劳力的。”

  “先帝兼并天下,六合为一。但如今天下的局势,诸位虽然身在军中,也有所耳闻,人心不一,文教不通,流民四起,贼寇横行,劣币横行,国中急需安抚。”

  “这也是朕调大军回驻上党郡,监察赵地民众的原因。可是朕统御天下,需要为天下人作想。三军将士是人,是为朕效忠的人,朕当给予最优厚的待遇,而国中庶民百姓也是人,也是朕选拔三军将士的来源所在。”

  “但是朕如今府库不实,而对抗匈奴,却又需要大量的粮草。诸将以为该当如何?”

  董翳就知道,皇帝减免赋税,迟早会对他们这些兵将们动手。

  不去向百姓征收赋税,那么大军便无人给养。听说皇帝在宫中十分节俭,大有尧舜之风。他董翳可不傻,陛下想要立名,以身作则倡导节俭确实是好办法,但是事实上,一减税就意味着自断财路。

  皇帝连自己养不起,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这些个将临们虽然没有董翳得到的消息多,得知皇帝在宫中的所为,但是这重新划定关中,大面积减税的事情已经是人尽皆知。

  如今听皇帝的意思,这是不让百姓去供养将士而是要让他们想办法?

  满堂寂然。

  但是这解决之道,其实很容易想。

  让士兵们自己种地。

  只是,这些将士们都不主动开口。

  因为一旦说出这个主意,肯定要遭到驳斥。

  漏洞很明显,当让士兵自己劳作耕地,那意味着军队的战斗力会大幅度渐弱。

  他们可是帝国的王牌精锐!怎么能让他们离开校场前去种地呢。

  这三十万精锐里,可根本就不计算正式作战时的后勤补给军队。

  诸将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无有人敢上前。

  看着这些将士们一个个无人说话,扶苏自然察觉出蓝田大营精锐和其他军队的不同之处。

  老秦人的骨血就全部在此。

  面对一张张苦瓜脸,二世却从容笑笑。

  他早就料到这些将临们不肯妥协。

  乐官见到这一幕,只是觉得气氛压抑沉闷。这些将军们显然是不肯信任陛下,瞧瞧这一个个的眼神,不满之色溢于言表,但是因为事出突然,没有提前做好应对之策,如今心中都有顾虑和忌惮,所以又都保持缄默。

  这决不是秦国将领们的本来面目。在朝堂,他们是能言善辩劝谏君王的高手,在两军阵前他们观察地形审时度势,在家中,人人都豢养了起码数十人以上的门客。

  最关键的是,这些将士们多为法家之士,他们在政见上多重实际利益。

  想想数月前二世在咸阳城的所作所为,这些将士们如今面见皇帝,一个个心中都是作何感受。

  人人一副悄然冷寂的模样低下,人人内心深处却一片滚烫。

  这大帐外面,清楚的传来外面的吆喝声,秦风歌曲绵绵不断的传来,激荡在军帐之中,明火为舞,好生热闹,但是这皇帝跟前,却如十月秋霜,一片冷寂。

  扶苏自然肃容。

  “朕决定,在这上党郡以北和上郡交界之地,大辟田地,集足千里之方,以为我秦国将士之田,是为军田。这千里大的地方,凡所守成,皆为军粮。朕不会将其收入府库,而是全部作为军饷,以备军中。”

  既然开荒的政令下达,但是民众们都逃到了深山去开荒,那么他这个皇帝便只能带头让军队开荒。

  这些将临们得到这样的消息,一时间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朕说到做到。这军田里无论产多少粮,都是属于将士们军中食用。朕会为每支大军开辟这样一块千里之方,以备军中粮草。诸将以为可行乎?”

  司马欣对曰:

  “陛下,如此赐良田于将士们,为陛下大恩,更为尽地力之教。昔日魏文侯李悝曾作书。言曰:一百平方里之内,有土地九万顷,除了山泽人居占三分之一之外,可开田地六万顷,而这上郡和上党之郡,皆为黄土,土地肥沃,适应种植。绝对不止三分之二可供开垦之地。”

  “若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百里之地,每年的产量,由于勤与不勤,或增产一百八十万石,或减产一百八十万石。这样庞大的数量,完全可以供应军队。”

  董翳站出来道:

  “但是陛下,开垦这样面积广大的土地,务必要倾尽军队全体人力。陛下若是这样做,虽然我军中仓廪充实,但是将士们疏于训练,战斗能力势必下降。”

  战斗?

  在今日这样的场合,扶苏不好直说自己的想法。

  战争——

  秦国未来十年间都不会发生战争。

  扶苏现在要的是生产力大幅提高。现在减赋税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积极耕地,再加上和平的环境,没有战争,人口数量必定大幅度增加。

  和平时代,新增人口的数量全看出生人口了。

  秦皇给了天下人十年的和平时间,一些政令被慢慢推广,如今政权平稳过度,他再给天下人十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将有一大批二十岁、十岁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他们不一定可以直接成为军中的中流砥柱,但是却是日后的国本。

  商鞅给秦国人留下来的不是商鞅变法,而是大量的人口。

  秦国的人口数量是六国人口的总和,甚至更为夸张的说法是,秦国的人口数量是六国人口的十倍。

  人口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力量。

  为何秦赵长平之战后赵高一蹶不振,原因就在此处,秦国灭了赵国的有生人口数量。

  四十万赵国男丁,当他们全部被坑杀,不仅仅意味着赵国减少了四十万人力,和秦国可以抗衡的赵国是失去了百万的人口。

  父生子、子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战争,直接打断这个繁衍的链条,动荡国本。

  看着二世心意坚定,没有收回这话的意思,其他武将们也按捺不住了。

  董翳出言道:

  “陛下欲以开拔土地和供养军队两者相结合,所以划千里之方给我军将士。只是这样大面积的荒地,我等全数用以开垦,军中士气何以振?”

  一个相貌堂堂,面如玉色的将领站出来道:

  “春种秋收时,大军务耕,而闲季时节,大军操练。如此可两者不违背。”

  二世自然看向他。

  “你是何人?”

  “回禀陛下,臣乃左庶长卫通。”

  “卫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九子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以管理商朝的遗民。”

  “陛下博闻,臣佩服。”

  扶苏今日对着一群倔驴说了好一通话,非但没有感化他们,反而引得他们一个个怨目以对。

  这个时候卫氏通站了出来,自然给其他人做了榜样。

  扶苏定了定神。

  “朕今日提拔汝为官大夫,这几日,就由你随侍在朕的身边。”

  皇帝这番话出了口,自然惹得其他人心痒痒的。

  反对陛下虽然并没有损失什么,但是附和陛下却会得到赏赐……

  卫通自然给所有人都做了垂范。

  董翳看着卫通,这人没有军功却直接从第十个等级直接跃为第六等级,这于制不合……

  制?

  军功爵制已经被废除了……

  董翳气的牙痒痒,他求助似的看向蒙恬,却见蒙恬一脸坚毅,脸色阴沉。见此状景,董翳也不说话了。

  卫通欢天喜地的叩谢皇帝之恩,其他将领们也纷纷动了心,开始附和皇帝的意思,其他人也纷纷开始附和二世的做法,称赞其为善举。

  法家之徒夸赞起皇帝来,其言语不亚于珠玉,自然有些夸张。

  一时间,军帐中热闹了起来。

  三杯酒下肚对这些帝国高级将领们没有影响,但是七爵八爵之后,自然有人脸上泛起红晕。

  乐官这才开始命泠人上阵,一时间细腰粉袖逐一登场,君臣上下都是各怀着心事,但是却又装作兴致勃勃的样子观察舞蹈。

  这是蒙恬有史以来最为黑暗的一夜。

  他被皇帝架空了军权,随即又眼睁睁看着皇帝将大秦帝国领向一个陌生的地方。

  皇帝确实有实权,至高无上的权力。要谁死谁就可以死。

  扶苏动用了他的权力,但是结果并不乐观。蒙恬董翳这些守旧之臣,自然心中不满,但是畏惧皇帝,只能先忍让一时。

  当利益无法协调,就只能采取强制的手段来解决。强制就意味着压迫,而压迫就意味着反抗。

  宴会结束了,军中很是冷清。只是内陆的夜晚不比海滨地区,这个季节,夜间还是很冷。

  篝火燃起,值夜的士卒们立在银白月光之下。

  扶苏对着一封来自南郡的奏报,他开始皱眉。

  “传蒙恬,董翳,司马欣前来。”

  虽然是半夜,但是这三个人也都没有睡,新帝大改朝政,如何能睡得着呢。

  但是半夜匆匆又召,几人心头也不免焦急,到底是出了什么大事,深夜召见。

  当他们来到皇帝的军帐里,看到扶苏手中的诏书,一个个都傻了眼了。

  这任嚣居然做了他们想做但是不敢做的事情。

  蒙恬倒也不是没有私心,他也想要荣名,但是这荣名必须是皇帝授予的,否则便没有任何意义。

  “身为帝国的军人,唯一必做的事情就是效忠皇帝,听命于皇帝。朕先前三次召见任嚣,他都不前来,如今又做出这样的事情,朕岂能留着他!”

  (我考虑了很久,没有完美的制度。我一直想创造一个完美的皇帝制度很久了,但是生产力更不上,无论怎么参考设计,始终不能一劳永逸。再多的设计只能是白搭,所以我决定目前只为主角服务。

  另外我读历史写历史文这么久,忽的想发出一声感慨,我们人类发展到极致,真的就只有灭亡一条道路可走了。

  有读者建议我参考《大秦五百年》续写,我觉得可以行。会继续写秦三世,秦四世,会继续创新制度。延续二世的意志,想个办法改变世界格局,然后就是工业革命的事情,敬请期待。毕竟二世继位直接给华夏开辟了另一片土壤,值得期待如果秦国继续延续,历史会如何发展?)

  这本书本来就是我写着玩的,历史专业水平有限,重点在于历史现象和权力更迭的解读,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很多都是参考历史上的,张良会有历史挂,陈馀和张耳是忘年交,人物形象上确实有些扁平化,但是我已经尽力了。之前和别的作者交流,讲到人物人设的问题。我想要写的是一个朝代的历史,而不是一个主角的故事,侧重点不一样,希望大家可以理解我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短板。

  然后这个月计划完本,我写到秦二世做完一切想做的能做的就申请完本。

  有些感慨啊!

  咳咳,快要完本的心情就是,好像我怀了一个孩子,他马上要出生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