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沽上英雄(一更,新书求支持!)
楚云海等人休息了几天后,就随着郭桃儿来到了津门。
津门,始建于1404年,明成祖登基后,在津门设卫。津门故里、南市食品街门楼、角楼,海河是津门有名的地界。
刚到津门,郭桃儿就带着楚云翔和栾总两个人,去了趟南市食品街。先来到桂发祥,买些几盒点心,又去买了些街角的耳朵眼儿炸糕。然后栾总开车,去了河西的一座大院。
这是一处古色古香的大院,门上挂着一副匾:津门杨府!
楚云海明白,师父这是来这拜码头了,津门五叔!
“咚咚咚~”
郭桃儿敲了敲们,不一会,一个留着短发的中年人走了出来。
一身红色的休闲装,一头干练的短发。
来人看到郭桃儿后,很是开心,摸了摸郭桃儿的桃心儿头发,说道:“郭子,你这一年混得不错啊!”
郭桃儿笑了笑,恭恭敬敬的喊了声五叔。
身后跟着的楚云海和栾总也恭敬地喊到:“五爷。”
五叔点了点头,然后招呼众人进了大院。
五叔的院子十分气派,更像是一座小公园,假山流水,翠竹松柏。院内是一座三层别墅,进去以后,房内的装修,摆设,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贼位就是楚云海吧?”,进了屋子后,五叔比划了一下楚云海,冲郭桃儿问道。
郭桃儿笑呵呵的点了点头,说道:“对,五叔,这就是我新收的徒弟,楚云海。”
“五爷。”
楚云海冲五叔问了声好。
五叔摸了摸下巴,说道:“郭子,你也知道,我也是好久没看春晚了,到是我家老爷子,他耐看。今年他和我缩,贼次春晚有个叫楚云海的,相声说的倍儿好!”
楚云海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随后楚云海和栾总两个人拘谨的坐在一旁,听郭桃儿和五叔两个人聊了半晌家常。
中午几个人在五叔名下的饭店吃完饭后,三人便往之前定好的酒店赶去。
在车上,郭桃儿坐在后座,不停地揉着自己的脑袋。
开车的栾总还有楚云海,都看出了郭桃儿心情有些不太好。
坐在副驾驶的楚云海问道:“师父,五爷是什么意思?”
郭桃儿叹了口气,说道:“津门的这些同行啊!
这不是吗,有几个棱子听说咱们要来津门演出,已经开始拆我们的台了。”
江山父老能容我,可是有些的同行却容不得我啊。”
两个人听完后也纷纷摇了摇头。
都说同行是冤家,这种情况在文艺界更是彰显的淋漓尽致。
人与人的思想不同,相声是娱乐产业,这种产业也不存在垄断与否,各凭本事吃饭,何必要如此相对。
“师父,这津门毕竟不是帝都,大多没有听过我们现场的相声,要是同行们再拆台,恐怕对我们不利啊。”
开着车栾总一针见血的分析出了德芸社在津门形势。
楚云海想了一会,说道:“师父,还有几天呢,不如我们几个分拨去下面给德芸社造势?”
坐在后坐上的郭桃儿一听,顿时睁开了眼睛……
津门,河西一处小茶馆:望河茶馆。
津门,这个外界传说中的相声窝子可不是白吹的,无论是各大剧场,还是一些不起眼的小酒馆,时常都会表演几出相声。有时候请不到名角儿,几个票友凑合凑合就能演上一出。
今儿,望河茶馆,就遇到一个年轻的票友。
小伙子模样长得俊俏,气质也是十分不俗,虽然也穿着一身大褂,可这相貌若是外人看见,怎么也想不到他会说相声。
可是茶楼老板作为相声迷,自然是认得楚云海的。
楚云海进了店后先和老板唠了唠,又商量了一下想要借他的茶馆说一场评书。
老板一听,果断的应了下来。
到了晚上八点,一场京剧结束后,楚云海就上了台。
台下的老津门人,一看又有票友上台表演,还是个俊后生,纷纷鼓起了掌。
可是这掌声刚鼓到一半,有眼尖的人就认出了楚云海。
楚云翔拱了拱手,醒目一拍,说道:“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橐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到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
茶馆内上百名津门老者见到这一出都愣了愣。
这小子不是德芸社的楚云海吗?怎么一开口竟是评书的调调。
“学生楚云海,路过津门宝地,特向津门父老献上评书一段。”,楚云海冲台下的观众们拱了拱手,接着说道:“英雄有谱、混混儿有论,人分三六九等、木有花梨紫檀。津门这地方九河下梢,水旱码头,大邦之地、鱼龙变化。东西两方、上下两脚,能人辈出!”
楚云海收起了说相声时的笑脸,一本正经的看着茶馆内的观众们。
楚云海醒木一拍,说道:“今天要说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津门关上西头永丰屯。
永丰屯贺楼后这有一条大街叫粮店街,粮店街西面,有一条胡同叫米店胡同。
在这住着这么一位姓李人家,一家三口人,一位老妈妈带着俩儿子。大儿子天生痴呆,二儿子为人机警,名金鳌,身高七尺开外,长的细腰乍背扇形身材,黑参参一张脸,浓眉朗目鼻直口方,一条大辫子脑后垂着……”
“霍!贼小子是要说混混论呐!”
混混论,又名沽上英雄,说的是清末民初津门有名的“大耍”李金鳌和王二秃的故事,但是除了马先生外,鲜有人会说这段评书。
一是这本书很多评书人都说不全完本,二来就是马先生当年说这本评书的时候更是夹杂了不少相声的包袱和京剧中的身段,所以一般的说书人,根本不会自讨没趣来说这本评书。
楚云海这段评书,还是在水云涧的时候跟一位老先生学来的,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有了这次津门之旅。
楚云海说起评书简直换了一个人,没有平日的嬉皮笑脸,这段沽上英雄谱把李金鳌描绘的是惟妙惟肖,茶馆的老者们听得是有滋有味。
说完以后,茶馆的老板小跑过来,十分激动的说道:“楚先生,评书可不像你们相声,这评书讲究有头有尾。
不瞒您说,这混混论,我们津门的老人们就号这一口,您看您是不是得圆过来?”
楚云海冲老板拱了拱手,笑道:“那就只好叨扰老板您了。”
老板一听,眼睛亮了起来,说道:“得嘞!咱家介茶馆,这段日子就是您的了!赏钱我一分不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津门,始建于1404年,明成祖登基后,在津门设卫。津门故里、南市食品街门楼、角楼,海河是津门有名的地界。
刚到津门,郭桃儿就带着楚云翔和栾总两个人,去了趟南市食品街。先来到桂发祥,买些几盒点心,又去买了些街角的耳朵眼儿炸糕。然后栾总开车,去了河西的一座大院。
这是一处古色古香的大院,门上挂着一副匾:津门杨府!
楚云海明白,师父这是来这拜码头了,津门五叔!
“咚咚咚~”
郭桃儿敲了敲们,不一会,一个留着短发的中年人走了出来。
一身红色的休闲装,一头干练的短发。
来人看到郭桃儿后,很是开心,摸了摸郭桃儿的桃心儿头发,说道:“郭子,你这一年混得不错啊!”
郭桃儿笑了笑,恭恭敬敬的喊了声五叔。
身后跟着的楚云海和栾总也恭敬地喊到:“五爷。”
五叔点了点头,然后招呼众人进了大院。
五叔的院子十分气派,更像是一座小公园,假山流水,翠竹松柏。院内是一座三层别墅,进去以后,房内的装修,摆设,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贼位就是楚云海吧?”,进了屋子后,五叔比划了一下楚云海,冲郭桃儿问道。
郭桃儿笑呵呵的点了点头,说道:“对,五叔,这就是我新收的徒弟,楚云海。”
“五爷。”
楚云海冲五叔问了声好。
五叔摸了摸下巴,说道:“郭子,你也知道,我也是好久没看春晚了,到是我家老爷子,他耐看。今年他和我缩,贼次春晚有个叫楚云海的,相声说的倍儿好!”
楚云海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随后楚云海和栾总两个人拘谨的坐在一旁,听郭桃儿和五叔两个人聊了半晌家常。
中午几个人在五叔名下的饭店吃完饭后,三人便往之前定好的酒店赶去。
在车上,郭桃儿坐在后座,不停地揉着自己的脑袋。
开车的栾总还有楚云海,都看出了郭桃儿心情有些不太好。
坐在副驾驶的楚云海问道:“师父,五爷是什么意思?”
郭桃儿叹了口气,说道:“津门的这些同行啊!
这不是吗,有几个棱子听说咱们要来津门演出,已经开始拆我们的台了。”
江山父老能容我,可是有些的同行却容不得我啊。”
两个人听完后也纷纷摇了摇头。
都说同行是冤家,这种情况在文艺界更是彰显的淋漓尽致。
人与人的思想不同,相声是娱乐产业,这种产业也不存在垄断与否,各凭本事吃饭,何必要如此相对。
“师父,这津门毕竟不是帝都,大多没有听过我们现场的相声,要是同行们再拆台,恐怕对我们不利啊。”
开着车栾总一针见血的分析出了德芸社在津门形势。
楚云海想了一会,说道:“师父,还有几天呢,不如我们几个分拨去下面给德芸社造势?”
坐在后坐上的郭桃儿一听,顿时睁开了眼睛……
津门,河西一处小茶馆:望河茶馆。
津门,这个外界传说中的相声窝子可不是白吹的,无论是各大剧场,还是一些不起眼的小酒馆,时常都会表演几出相声。有时候请不到名角儿,几个票友凑合凑合就能演上一出。
今儿,望河茶馆,就遇到一个年轻的票友。
小伙子模样长得俊俏,气质也是十分不俗,虽然也穿着一身大褂,可这相貌若是外人看见,怎么也想不到他会说相声。
可是茶楼老板作为相声迷,自然是认得楚云海的。
楚云海进了店后先和老板唠了唠,又商量了一下想要借他的茶馆说一场评书。
老板一听,果断的应了下来。
到了晚上八点,一场京剧结束后,楚云海就上了台。
台下的老津门人,一看又有票友上台表演,还是个俊后生,纷纷鼓起了掌。
可是这掌声刚鼓到一半,有眼尖的人就认出了楚云海。
楚云翔拱了拱手,醒目一拍,说道:“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橐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到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
茶馆内上百名津门老者见到这一出都愣了愣。
这小子不是德芸社的楚云海吗?怎么一开口竟是评书的调调。
“学生楚云海,路过津门宝地,特向津门父老献上评书一段。”,楚云海冲台下的观众们拱了拱手,接着说道:“英雄有谱、混混儿有论,人分三六九等、木有花梨紫檀。津门这地方九河下梢,水旱码头,大邦之地、鱼龙变化。东西两方、上下两脚,能人辈出!”
楚云海收起了说相声时的笑脸,一本正经的看着茶馆内的观众们。
楚云海醒木一拍,说道:“今天要说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津门关上西头永丰屯。
永丰屯贺楼后这有一条大街叫粮店街,粮店街西面,有一条胡同叫米店胡同。
在这住着这么一位姓李人家,一家三口人,一位老妈妈带着俩儿子。大儿子天生痴呆,二儿子为人机警,名金鳌,身高七尺开外,长的细腰乍背扇形身材,黑参参一张脸,浓眉朗目鼻直口方,一条大辫子脑后垂着……”
“霍!贼小子是要说混混论呐!”
混混论,又名沽上英雄,说的是清末民初津门有名的“大耍”李金鳌和王二秃的故事,但是除了马先生外,鲜有人会说这段评书。
一是这本书很多评书人都说不全完本,二来就是马先生当年说这本评书的时候更是夹杂了不少相声的包袱和京剧中的身段,所以一般的说书人,根本不会自讨没趣来说这本评书。
楚云海这段评书,还是在水云涧的时候跟一位老先生学来的,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有了这次津门之旅。
楚云海说起评书简直换了一个人,没有平日的嬉皮笑脸,这段沽上英雄谱把李金鳌描绘的是惟妙惟肖,茶馆的老者们听得是有滋有味。
说完以后,茶馆的老板小跑过来,十分激动的说道:“楚先生,评书可不像你们相声,这评书讲究有头有尾。
不瞒您说,这混混论,我们津门的老人们就号这一口,您看您是不是得圆过来?”
楚云海冲老板拱了拱手,笑道:“那就只好叨扰老板您了。”
老板一听,眼睛亮了起来,说道:“得嘞!咱家介茶馆,这段日子就是您的了!赏钱我一分不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