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郑芝龙
阿嚏——阿嚏——
孤灯之下,杨嗣昌连打两个喷嚏,一路舟车劳顿一个多月,杨嗣昌一时不适应福建的气候刚到福建的第二天便染上了风寒。
“老爷,该喝药了。”随从赵安端着一碗汤药过来。
“嗯。”杨嗣昌闷声应了一句,端起汤药喝了一口皱了皱眉,很苦。
这两天杨嗣昌呆在巡抚衙门几乎没有外出,除了应付各地州府官员的拜谒外,就是命几个亲信暗自收集有关郑家的情报,尤其是关于郑芝龙的。
到了第三天下午,杨嗣昌正在府上看书,随从赵安拿着一封拜帖走过来。
“老爷,刚才五虎游击将军郑芝龙着人送来请柬,请老爷明日去府上赴宴。”赵安将请柬放到杨嗣昌办公的桌案上道。
杨嗣昌心中轻哼一声,该来的还是来了,他巡抚福建的消息各地州府的官员都知道了,那郑芝龙又怎么会不知道。
这几天他之所以很少出门,其实就是在等这郑芝龙,他心里清楚,福建换了新的巡抚,最紧张的不是布政司,而是那郑芝龙。
杨嗣昌打开请柬大致扫了一遍,就拿起毛笔写了封回执,言明明日倘若有空闲,尚可一叙,并交给赵安让他着兵士去送信。
并非杨嗣昌冷淡,而是郑芝龙虽然家大业大,但到底只是个游击将军,他杨嗣昌在怎么说也是内阁辅臣、福建巡抚。
即便来福建的目的正是为了郑芝龙,但也没必要对这郑芝龙太过客气,否则反倒令人生疑了。
到了第二日,杨嗣昌照旧处理政务,一直忙到过了晌午,这才换了一身常服,令人备马前去赴宴。
福建的首府泉州距离郑芝龙的老巢安平不远,一路骑马仅不到半个时辰功夫,杨嗣昌便到了郑芝龙的府宅。
郑芝龙的府宅连打听都不用打听,作为郑芝龙及其亲信的老巢,安平城因为郑家而繁荣。
据当地地方土志记载载,郑府位于安平桥以北,西从西埭抵西港,北达西垵头,南临安平桥头,直通五港口岸,占地138亩。
主构为歇山式五开间十三架,三通门双火巷五进院落,两旁翼堂、楼阁,亭榭互对,环列为屏障。
东有“敦仁阁”,西有“泰运楼”,前厅为“天主堂”,中厅为“孝思堂”,规模宏耸,大厝背后辟有“致远园”,周以墙为护,疏以丘壑、亭台、精舍、池沼、小桥、曲径、佳木、奇花异草,奢华程度,在江南除了几个藩王的王府外,无人可以比拟。
经郑府的人通报后,杨嗣昌只在客厅等候了半盏茶的功夫,一个年纪三十许身着黑色锦缎的魁梧汉子呼呼声声的就迎了过来。
“哈哈哈!巡抚大人莅临寒舍,真是让咱郑芝龙蓬荜生辉呀!”郑芝龙还没进门便大笑着拱手道。
“郑大人客气了,早便听闻郑大人的府宅美奂绝伦,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杨嗣昌笑道。
“哪里哪里,下官其实也不太讲究,都是贱内着人打理的。”郑芝龙谦虚道。
郑芝龙只读过很短时间的私塾,年龄未及弱冠就出海闯荡讨生活,倒是也没说假话。
二人在客厅寒暄了几句,见杨嗣昌对他的府宅感兴趣,郑芝龙便带着杨嗣昌在府宅内四处游玩了一番。
与杨嗣昌想的不一样,郑芝龙极为健谈,言辞虽略有些粗鄙,但绝对看不出他是一个叱咤南洋的海上巨盗。
到了饭点,早有下人准备好了一桌酒席,鲍鱼,熊掌,燕窝,鱼翅,山珍海味色香味俱全,不少菜品杨嗣昌甚至是第一次见。
三五个颇有几分姿色的婢女温顺而恭敬的侯在一旁,或是倒酒、或是端茶,几乎是无微不至。
郑芝龙不住的劝酒,杨嗣昌也几乎是来者不拒,郑芝龙觉得十分的有面子,但酒至正酣,杨嗣昌不知怎的,却放下筷子叹了口气。
“大人何故叹气,可是有什么烦心事儿?”郑芝龙好奇的问道。
“唉!本官突然想起去岁在北方赈灾的经历,本官在这儿山珍海味的,然而不知道多少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杨嗣昌故作愧疚的将话题慢慢的往北方灾民上引。
“大人忧国忧民,当是下官之楷模,只是陛下不是一直在赈灾吗?”郑芝龙好奇的道。
“陛下也难,北方常年干旱,粮食锐减,再加上这两年内忧外患的四处皆要钱粮,朝廷不堪重负呀!”杨嗣昌摇了摇头道。
“大人,朝廷可是缺粮了?”郑芝龙又问道。
杨嗣昌见郑芝龙一脸关切,便也不隐瞒,直接将朝廷目前缺粮的窘境说与郑芝龙听。
此事也没必要隐瞒,如今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粮食价格都已经高到离谱,明眼人几乎都知道。
正是因为粮食紧迫,杨嗣昌根本没打算拖延,他今天来见郑芝龙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虽然郑芝龙并不见得配合,但起码要把态度摆出来。
然而让杨嗣昌意外的是,郑芝龙闻言立即拍了桌子。
“大人早说呀!下官虽然官职低微,但以前在海上讨生活,在南洋诸岛颇有些关系,手底下也还有些商船,咱见着陛下发愁,心里头也是难受的紧。
不如这样,下官容后便着人空出几条大海船,专门从南洋为朝廷购买粮食,也算是为陛下略尽绵薄之力,还望杨大人准允。”郑芝龙拱了拱手。
杨嗣昌闻言心里都乐开了花,他这几天一直想着寻个什么由头,将陛下的意思转达给郑芝龙,没曾想这厮竟然如此上道。
“郑大人果真如此想,本官又怎么会拒绝,当今陛下也会记得郑大人的功劳的!
只是从海上运粮,这粮价还需议一议。”杨嗣昌回道。
大明如今的粮食价格奇高,虽然肯定不能按照大明的粮食价格来定价,但从南洋买粮,再通过海船运输也有成本,至少得搞清楚这成本究竟有多少,毕竟朝廷粮食需求量很大,每差一分,总额就能高得离谱。
“唉,这有什么好算的,杨大人呐,咱虽然没读过啥书,但也知道要精忠报国咧,怎能昧着良心挣陛下的钱。
这样,粮食就以二两五钱银子每石,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孤灯之下,杨嗣昌连打两个喷嚏,一路舟车劳顿一个多月,杨嗣昌一时不适应福建的气候刚到福建的第二天便染上了风寒。
“老爷,该喝药了。”随从赵安端着一碗汤药过来。
“嗯。”杨嗣昌闷声应了一句,端起汤药喝了一口皱了皱眉,很苦。
这两天杨嗣昌呆在巡抚衙门几乎没有外出,除了应付各地州府官员的拜谒外,就是命几个亲信暗自收集有关郑家的情报,尤其是关于郑芝龙的。
到了第三天下午,杨嗣昌正在府上看书,随从赵安拿着一封拜帖走过来。
“老爷,刚才五虎游击将军郑芝龙着人送来请柬,请老爷明日去府上赴宴。”赵安将请柬放到杨嗣昌办公的桌案上道。
杨嗣昌心中轻哼一声,该来的还是来了,他巡抚福建的消息各地州府的官员都知道了,那郑芝龙又怎么会不知道。
这几天他之所以很少出门,其实就是在等这郑芝龙,他心里清楚,福建换了新的巡抚,最紧张的不是布政司,而是那郑芝龙。
杨嗣昌打开请柬大致扫了一遍,就拿起毛笔写了封回执,言明明日倘若有空闲,尚可一叙,并交给赵安让他着兵士去送信。
并非杨嗣昌冷淡,而是郑芝龙虽然家大业大,但到底只是个游击将军,他杨嗣昌在怎么说也是内阁辅臣、福建巡抚。
即便来福建的目的正是为了郑芝龙,但也没必要对这郑芝龙太过客气,否则反倒令人生疑了。
到了第二日,杨嗣昌照旧处理政务,一直忙到过了晌午,这才换了一身常服,令人备马前去赴宴。
福建的首府泉州距离郑芝龙的老巢安平不远,一路骑马仅不到半个时辰功夫,杨嗣昌便到了郑芝龙的府宅。
郑芝龙的府宅连打听都不用打听,作为郑芝龙及其亲信的老巢,安平城因为郑家而繁荣。
据当地地方土志记载载,郑府位于安平桥以北,西从西埭抵西港,北达西垵头,南临安平桥头,直通五港口岸,占地138亩。
主构为歇山式五开间十三架,三通门双火巷五进院落,两旁翼堂、楼阁,亭榭互对,环列为屏障。
东有“敦仁阁”,西有“泰运楼”,前厅为“天主堂”,中厅为“孝思堂”,规模宏耸,大厝背后辟有“致远园”,周以墙为护,疏以丘壑、亭台、精舍、池沼、小桥、曲径、佳木、奇花异草,奢华程度,在江南除了几个藩王的王府外,无人可以比拟。
经郑府的人通报后,杨嗣昌只在客厅等候了半盏茶的功夫,一个年纪三十许身着黑色锦缎的魁梧汉子呼呼声声的就迎了过来。
“哈哈哈!巡抚大人莅临寒舍,真是让咱郑芝龙蓬荜生辉呀!”郑芝龙还没进门便大笑着拱手道。
“郑大人客气了,早便听闻郑大人的府宅美奂绝伦,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杨嗣昌笑道。
“哪里哪里,下官其实也不太讲究,都是贱内着人打理的。”郑芝龙谦虚道。
郑芝龙只读过很短时间的私塾,年龄未及弱冠就出海闯荡讨生活,倒是也没说假话。
二人在客厅寒暄了几句,见杨嗣昌对他的府宅感兴趣,郑芝龙便带着杨嗣昌在府宅内四处游玩了一番。
与杨嗣昌想的不一样,郑芝龙极为健谈,言辞虽略有些粗鄙,但绝对看不出他是一个叱咤南洋的海上巨盗。
到了饭点,早有下人准备好了一桌酒席,鲍鱼,熊掌,燕窝,鱼翅,山珍海味色香味俱全,不少菜品杨嗣昌甚至是第一次见。
三五个颇有几分姿色的婢女温顺而恭敬的侯在一旁,或是倒酒、或是端茶,几乎是无微不至。
郑芝龙不住的劝酒,杨嗣昌也几乎是来者不拒,郑芝龙觉得十分的有面子,但酒至正酣,杨嗣昌不知怎的,却放下筷子叹了口气。
“大人何故叹气,可是有什么烦心事儿?”郑芝龙好奇的问道。
“唉!本官突然想起去岁在北方赈灾的经历,本官在这儿山珍海味的,然而不知道多少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杨嗣昌故作愧疚的将话题慢慢的往北方灾民上引。
“大人忧国忧民,当是下官之楷模,只是陛下不是一直在赈灾吗?”郑芝龙好奇的道。
“陛下也难,北方常年干旱,粮食锐减,再加上这两年内忧外患的四处皆要钱粮,朝廷不堪重负呀!”杨嗣昌摇了摇头道。
“大人,朝廷可是缺粮了?”郑芝龙又问道。
杨嗣昌见郑芝龙一脸关切,便也不隐瞒,直接将朝廷目前缺粮的窘境说与郑芝龙听。
此事也没必要隐瞒,如今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粮食价格都已经高到离谱,明眼人几乎都知道。
正是因为粮食紧迫,杨嗣昌根本没打算拖延,他今天来见郑芝龙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虽然郑芝龙并不见得配合,但起码要把态度摆出来。
然而让杨嗣昌意外的是,郑芝龙闻言立即拍了桌子。
“大人早说呀!下官虽然官职低微,但以前在海上讨生活,在南洋诸岛颇有些关系,手底下也还有些商船,咱见着陛下发愁,心里头也是难受的紧。
不如这样,下官容后便着人空出几条大海船,专门从南洋为朝廷购买粮食,也算是为陛下略尽绵薄之力,还望杨大人准允。”郑芝龙拱了拱手。
杨嗣昌闻言心里都乐开了花,他这几天一直想着寻个什么由头,将陛下的意思转达给郑芝龙,没曾想这厮竟然如此上道。
“郑大人果真如此想,本官又怎么会拒绝,当今陛下也会记得郑大人的功劳的!
只是从海上运粮,这粮价还需议一议。”杨嗣昌回道。
大明如今的粮食价格奇高,虽然肯定不能按照大明的粮食价格来定价,但从南洋买粮,再通过海船运输也有成本,至少得搞清楚这成本究竟有多少,毕竟朝廷粮食需求量很大,每差一分,总额就能高得离谱。
“唉,这有什么好算的,杨大人呐,咱虽然没读过啥书,但也知道要精忠报国咧,怎能昧着良心挣陛下的钱。
这样,粮食就以二两五钱银子每石,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