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晚明之我若为皇 > 第124章 史可法

第124章 史可法

小说:晚明之我若为皇作者:行者寒寒字数:2000更新时间 : 2023-03-18 23:40:26
  崇祯皇帝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杨嗣昌。



  自去年被李自成那伙人俘虏,被迫跟着流寇吃了半年苦之后,崇祯皇帝一直以为杨嗣昌是被吓到了,以至于最近小半年都不吭不响的干着自己原有的差事。

  今日能第一个站出来反倒有些突兀。

  “这个担子可不轻,想真正收服那群海盗不容易,且过程可能很危险,杨爱卿可想好了吗?”崇祯皇帝沉声道。

  倘若没有合适人选,崇祯皇帝其实想派兵部右侍郎熊文灿去的,毕竟负责招安的也是这厮,算是比较熟络。

  “回陛下,臣想好了,不论虎穴龙潭,臣定为陛下办好此事。”杨嗣昌十分坚定的道。

  杨嗣昌一直为去年的事满怀愧疚,崇祯皇帝虽然降了他的官职,但却并没有将他逐出内阁,这让杨嗣昌心中更加愧疚。

  “好,那此事便交给你了,到了那边不要操之过急,要先了解情况,朕料定运粮之事郑芝龙不会拒绝,但收编之事需从长计议,说不得此去就要很久。

  朕给你三天时间准备,可去与兵部侍郎熊文灿接触,他对那边比较熟悉。”崇祯皇帝交代道。

  杨嗣昌能力绝对没问题,而且对他也足够忠诚,他去崇祯皇帝也放心,但这人其实有个缺点,那就是小心眼,这一点其实跟前任有点像。

  崇祯皇帝不知道前任是不是因为臭味相投,才那么重用杨嗣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前任的英明领导下,杨嗣昌的缺点被无限放大了。

  “是,臣谨遵陛下旨意。”杨嗣昌行礼领命。

  “此去,你便以福建巡抚之职入闽吧,朕许你全权负责此事,官位可以许,爵位也并无不可,这都是你的筹码,到了那边要灵活应对。”

  崇祯皇帝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杨嗣昌都暗自记在心里。

  待交代完了杨嗣昌的事儿,崇祯皇帝却突然发现,他的内阁,竟然无人可用了。

  杨嗣昌再一走,内阁能在他身边办事的只有温体仁、陈奇瑜和毕懋康,宋应星虽然担任着内阁大学士,但却专攻研究。

  这可不行啊,人都派出去了,朝中的事儿岂不是都要落到他头上,怪不得最近突然觉得事儿多了。

  “朕近日打算去军营住段时间,众卿再给朕推举几个阁臣吧。”崇祯皇帝想了想道。

  自撤销卫所之后,各地残存的卫所兵皆入京营,虽然崇祯皇帝严令老弱分配田地务农,但毕竟寿司的骆驼比马大,各地陆续赶往京营的卫所兵还是不少。

  经过一再遴选,再加上左良玉那一万来人,京营兵额直逼十万。

  这些兵战力参差不齐,京营又是拱卫京城的重要军事力量,再加上崇祯皇帝好久没去军营心里痒痒,便想借着机会再练练这支部队,顺便加深下雨将士们的感情。

  “陛下又要去西山?”温体仁闻言眉头都皱了起来。

  难道宫里呆着不舒坦吗?何以动不动就要去军营?温体仁觉得崇祯皇帝是懒政,但他没敢说。

  “害,西山离京城又不远,有重要事务直接着人将奏疏送来就是了,此事就不谈了,如今新政事务繁忙,朕体恤诸位辛劳,还是先说说扩充内阁的事儿吧。”崇祯皇帝打了个哈哈。

  陈奇瑜也是满肚子不爽,心说陛下您也知道新政事务繁忙,都这么忙了,您还要去军营掺和,这合适吗?这不合适,但迫于崇祯皇帝的龙威,再加上前阵子的事儿,他也不敢多嘴。

  毕懋康最近也很忙,洪承畴将口罩的使用问题报给了他,同时又下了好大的订单,防疫又是崇祯皇帝的大事儿,他不得不调派更多的工匠去生产口罩。

  还有就是遂发枪的量产,为了提高合格率,毕懋康接受了崇祯皇帝的意见,让工部火器匠人打制枪管的只打制枪管,打磨火石的只打磨火石,效率虽然提升了不少,但折腾了半年多,生产的遂发枪也仅仅够装备京营的。

  秦兵加上天雄军,还有原有的边军十几万,也都等着换装,毕懋康不仅要监督各项工程进度,每日还要在文渊阁坐班,与温体仁等几个阁臣处理通政司递交上来的各地官府海一样的奏疏。

  将重要的奏疏挑选出来,以小字给出几条处理意见供崇祯皇帝选择,而懒惰如崇祯皇帝基本上只是看看、盖个戳而已,就这一忙就是一整天,往往还要加班。

  但是毕懋康很实在,他知道很难改变崇祯皇帝的决定,所以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很明智的直接选择帮崇祯皇帝扩充内阁。

  “陛下,礼部右侍郎史可法,素有贤名,可入阁参政。”毕懋康推举道。

  “史可法?你怎么不给朕推举钱谦益?”崇祯皇帝没好气道。

  前阵子杀的太狠,导致官员空缺很多,崇祯皇帝不得已启用了很多被前任革职的官员,当然也包括因被被排挤流放南京六部的一部分人,史可法就是其中之一。

  “陛下,钱谦益贪污受贿,家产数十万两,已经伏诛了,但史大人素有清望,也是经过厂卫调查的。”毕懋康解释道。

  东林党毕竟只是朋党,虽然大部分人结党营私,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并不贪,不能一杆子全打死。

  “史可法不行,再换个人吧。”崇祯皇帝直接回绝道。

  崇祯用人虽然看重人品,但也更看重能力,比如目前的几个阁老,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能力、忠诚度崇祯皇帝都很放心,虽然派发的任务重了些,但崇祯也并未亏待他们,年底每人一大口箱子,足可以让他们过的十分舒坦。

  只是这史可法……虽然扬州十日十分悲壮,崇祯皇帝也佩服他的忠贞不屈,但一码归一码呀!

  好贤而不能择,用人而不能任,外无良将,内无智士,说白了,典型的气节大于能力。

  这类官员其实并不少见,前任上吊后,跟着崇祯皇帝殉节的官员其实并不少,但大多也都是史可法这般,有气节,有风骨,唯独能力上欠缺,否则也不至于上吊。

  这种官员,放到六部当个二把手,已经是极限,一旦独担大任就容易坏事,崇祯皇帝心里门儿清。

  经过一番讨论礼部尚书范景文入阁任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右侍郎熊文灿入阁任武英殿大学士、刑部尚书吴甘来入阁任文华殿大学士,经过扩充之后,崇祯皇帝的内阁少有的达到九人。

  崇祯皇帝还没宣布散会,但见一个小黄门慌里慌张的从外边跑来,在王承恩耳边嘀咕了几句后,王承恩顿时喜笑颜开。

  “皇爷,皇后娘娘生了!”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