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三国之宋人崛起 > 第二十二章 江东二张 谋主归位

第二十二章 江东二张 谋主归位

小说:三国之宋人崛起作者:皮pi猪字数:2000更新时间 : 2023-05-02 22:10:13
  陆衡被泾县海一般的政务给淹没之时,终于下定决心要招募一些理政高手来帮助自己。

  首当其冲的目标,就是那‘二张’,张昭与张紘二人,此二人皆是大才,其中张昭在历史上比较‘出名’。

  此二人都不是,江东本土士人。

  第一‘张’,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现隐居在会稽上虞。

  他的名气大,完全因为《三国演义》中把张昭刻画成了一个懦弱、胆小、怕事的小人,而抹去了,为江东辅佐一生的功绩。

  其实张昭完全不是一个懦弱、胆小之人,若一定要找三国时期的人物类比,张昭的性格和境遇其实和一个人非常相似。

  这个人就是袁绍的首席谋士,河北名士田丰,同样的“刚而犯上”为主所不喜,同样政策方针与主公背道而驰所冷落!

  张昭性格刚烈、不善于交际,主上一但有过错,就会直言不讳的谏言,逐渐被孙权不喜慢慢淡出政治核心。

  (这点上还真别说,孙权基本和袁绍是一路货色,只不过运气比袁绍好太多)。

  张昭一生的污点,只有赤壁之战的力主言和,劝孙权投降东汉朝廷,这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可张昭立主的是‘投降朝廷’而非曹操,迎曹操这更多的是迎奉,避其锋芒的成分更多,这却是后期孙权成熟之后一直在做的。

  即是如此,张昭的内政能力却是世上顶尖,中期魏蜀吴三国,三个内政代表就是荀彧、诸葛亮、张昭!

  这样的人才当然要用,而且要重用!

  只需知人善任,让张昭只管政事,不触碰军务即可,当然不是说完全不让碰,张昭在历史上其实不止内政,还是能带兵打仗的!

  张昭这样的人才,适合做执行者,而不是方针的制定者,其实张昭这样的表现,与北宋那些还没有党争之时的旧派非常相似。

  其实这政策的选择,指定实行,考验的是君主的能力。

  而不是把这黑锅,直接丢给献策之人,不然久而久之,就只有顺势拍马之人,不可能会出现群策汇聚的情况出现。

  另外一‘张’,张紘字子纲,徐州广陵人、现吴郡由拳居住。

  张紘名声不显,可在陆衡看来张紘的能力,可能还在张昭之上!

  张昭是顶级内政之才没错,可张紘不但内政,一点也不弱与张昭,而且还是谋士之才!

  历史上的张紘,是孙策的谋主而不是周瑜!

  孙策每次上阵,去前线必带张紘!

  可见张紘之谋是当时顶级的,可惜孙策死的太早,能重用张紘之人以死。

  对比张紘在孙策身边,到被曹操设计调离至许昌,再回到江东前后的情况,就可见张紘的性格不争、务实。

  孙策死之前,张紘是谋主,也是战略方针的制定人,与张昭一攻一守,每场战役张紘都跟在孙策身边。

  若把孙策阵营,看向同时期的曹操阵营。

  张昭的角色,其实就是‘王佐之才’荀彧的角色,而张紘则是郭嘉的地位,周瑜更像曹仁宗亲大将的地位。

  之后曹操怕张紘辅佐的孙策威胁太大,把张紘调离到了许昌,罗贯中写的程昱谋划徐庶,从刘备身边调离到了许昌。

  这一计策的原型,非常有可能是张紘,从这个侧面来看,张紘的谋略是威胁到了曹操。

  不过中肯的评价,无论是性格还是忠于汉室,或者是张紘如荀彧一般死忠汉室的人物,有性格或理念的弱点才会中计策,否则若是郭嘉、贾诩绝对不会中这样调虎离山之计。

  这点也确实考证了,张紘作为谋士,是有缺陷的不如郭嘉、贾诩!

  这里指的缺陷,不是智谋上的缺陷,而是性格或理念上的缺陷。

  如同郭嘉和荀彧二人,都是当是顶级谋士,各有所长,郭嘉善于军策、荀彧善于内政,这两位的智谋都是绝顶。

  可荀彧绝对终于汉室的理念,使得荀彧有了致命的弱点,可以被其他绝顶谋士所利用,郭嘉就不存在这样明显的弱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孙策死之后,孙权接替政权,重用周瑜、鲁肃、张昭等人。

  而此时的张紘回到江东后,在十几年里记录才寥寥几笔,这样的差距犹如一天一地!

  连赤壁之战,这样的关于孙吴生死存亡的战役,张紘竟然一个字的记录都没有。

  直到赤壁之战后两年,张紘建议迁都建业,才又出现在历史记录里。

  等到孙权迁都建业后,张紘还病死在迁都的路上,这位老臣的一生就如此被蹉跎,可以说张紘的不幸,又是被孙家耽误的人才,也是孙吴的政治结构导致的。

  孙吴的政治结构‘水军大都督’这一职位重要性,大过丞相一职。

  这个职位结合了大将军+某主,主管军事,独揽大权在一职,可以说除了君主,下位第一人不是丞相而是大都督。

  这个大都督的职位,还是终生制!

  太过于重要与辉煌,掩盖了其他一切谋士、武将!

  强如甘宁、太史慈这类的绝世猛将,除了个别战役外,都几乎没有出彩之处。

  孙吴既没有曹操的唯才是举,也没有曹操那谋士集团,好似明清时期的内阁制的群人集策,也不像刘备的用人唯亲,看的爽、看的喜欢,就使劲的重用总有轮换。

  这样的制度,一定上也打压了其余谋士、武将的能力,致使说道江东人才,首当其冲想到的只有四大都督。

  陆衡在处理完泾县等地,一些必要政务后。

  陆衡准备留下太史慈、呼延赞和周泰,驻守泾县,而自己则带着老牛、严白虎和严舆三人先回吴郡,再拜访张紘。

  可周泰以亲卫大将,不可轻离为由,拒绝了这个命令,一定要陪着上路,无奈陆衡只能让周泰一起。

  可陆衡还没出发,就接到手下传报,王朗的使者,来到了这泾县,陆衡只能先接待王朗的使者。

  进入议会大厅内,命人请王朗的使者到来。

  不多时,传令兵带着一个约三十的中年文士,身穿赤色儒服长袍、头戴纶巾、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唇方口正、一脸正气。

  文士进入大堂,拱手一拜说道:“余姚虞彬、虞允文见过陆太守!终于见到陆太守了,可让允文一通好找!”

  原来王朗接到陆衡退守毗陵,孙策夺取曲阿的消息。

  就让虞允文出使,陆衡协商结盟之事,可虞允文从会稽出发一路北上,终于到了吴郡见到顾雍。

  顾雍却说陆衡已带着轻骑队,南下救援太史慈!

  虞允文无奈,只能跟着南下,到达吴兴县等待陆衡的消息,之后听闻陆衡大胜夺取泾县,再次启程到达这泾县。

  陆衡心中一凛,虞允文!终于找到你了!不对!听起来是虞允文终于找到我了!

  陆衡召唤虞允文,就让锦衣卫寻找下落。

  可是一连近大半个月,毫无进展,虞允文降临到了会稽郡,而不是吴县,而且是虞彬字允文,也大大增加了难度。

  陆衡暗自打定主意,想要马上招募虞允文!

  陆衡开始绞尽脑汁,先旁敲侧击的问道:“不知王太守遣先生,前来此处有何要事?先生在王太守下身居何职?”

  虞允文拱手拜道:“王太守(王朗)昔日与陆公(陆康)交情颇深,昔日孙策势大!

  陆太守退守毗陵,王太守特遣允文,前来与陆太守结成攻守联盟。

  可如今形势瞬息万变,不曾想孙策竟然被陆太守打的大败!退回曲阿!

  如今太守势力与会稽接壤,更要结成同盟,永固两家之好!

  至于允文无官无职,因兄长虞翻担任会稽功曹,受王太守青睐。

  多次听闻允文提及陆太守,随兄长谏言让允文,前来与太守结盟。”

  陆衡听闻心下大喜:“虞允文竟然没有官职,也不曾出仕王朗,这样招募虞允文难度大大降低。

  果然系统召唤的英灵,对我陆某人有一定的好感,在陆衡记忆里王朗与我陆家的确颇有渊源,看来这会稽郡有机会不战而下。”

  陆衡略微思索,整理思绪之后说道:“依稀记得,昔日孩童之年,王叔父曾来庐江拜访家父。

  衡还记得,当年叔父考某学问的场景!

  叔父得知,衡喜爱兵法还特地送衡一卷,叔父亲自手抄写六略,至今衡还经常翻阅!

  不日,因当侄儿亲自前去拜访!至于结盟一事理当如此。

  久闻先生大才,不知是否可为衡解惑一二?”

  虞允文应答说道:“敢问陆衡太守有何事请教?允文自当知无不言!”

  “敢问先生,如今这江东局势如何?

  天下局势如何?

  某陆某人在这乱世当何去何从?特请教先生!”

  虞允文略微思考答道:“这江东局势,允文敢大言不惭、不出数载,此江东会尽数归太守所有!

  江东四郡,吴郡本就在陆家等世家掌中之中,丹阳郡太守已取一半,南方刘州牧(刘繇)、朱皓虽有余力,可终非雄主,必被太守所败。

  会稽郡王太守与陆太守渊源颇深,太守之势在江东此如日中天,可不战而定!

  至于孙策此番大败,已葬送夺取江东良机,天时、地利、人和,无一均不在孙策而在太守。”

  虞允文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这天下大势。

  北方众诸侯只需在意三人,袁绍、曹操、刘备,此三人有枭雄之资,尤是曹、刘二人!

  至于南方,非允文小视天下豪杰,陆太守只要歼灭孙策。

  荆州刘表、益州刘璋守城之徒尔,乱世之中当有陆太守一席之地。

  最后,至于太守何去何从,需看太守之志如何,允文不敢妄下定论。”

  听到虞允文的一一解答后,陆衡眼一亮,心想正题来了,开口说道:“衡久闻先生大才!昔日家父教导横时,经常说道余姚虞家二贤才!

  才学渊博,可称当世大儒,仲翔公(虞翻)尤其精通《易学》、又兼通医学、文武全才。

  允文公饱读诗书、学富五车、更精通兵法,二人皆是江东俊才,如雷贯耳。

  今日得见先生,当知吾父所言非虚,有幸先生在此。

  衡愿请先生以军师待之,至于王叔父那,衡因当亲自拜访告罪,只求先生在衡身边指点一二!”

  说完陆衡一拜道底,拜向虞允文。

  虞允文连忙扶起陆衡说道:“允文,久闻陆二公子贤明,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可允文还需斗胆一问,陆二公子志向如何?”

  此问一出,陆衡知道,当下最关键的问题来了,这个问题的回答,将直接决定着,是否能够招揽到虞允文。

  陆衡暗自颇析,历史上的虞允文,一生死忠于南宋鞠躬精粹死而后已。

  为南宋的北伐大业,兢兢业业、出谋划策,更是数次在危难之中,挺身而出拯救了江山社稷,明显是心怀天下之人。

  而且虞允文在历史上,不是个拘泥之人,治理蜀川大胆使用新政,现在又降临江东世家,不可避免的灵魂中,会结合到江东士人的秉性。

  又是系统召唤的英魂,先天对某有好感!

  所以陆衡决定,还是不玩什么匡扶汉室那套,曲线救国的屁话,直接表达争霸天下,还百姓一个天平盛世的愿望。

  陆衡暗自心下一横说道:“如今汉失其鹿,天下群雄逐鹿!

  衡出自江东,也立志加入这场盛宴!

  如今天下大乱、秩序崩坏、连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衡虽不才愿再构建秩序,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那二公子希望构建何种秩序?二公子所用之道?儒家、法家、黄老虞允文再次问道。

  陆衡心下一震,果然要招募虞允文这样的顶级谋士,不像说服武将那般容易。

  不管了,按自己想法说吧,稍加整理思考后说道:“汉失鹿,虽有帝王昏庸,宦官、外戚、士族斗争不止内耗严重。

  还有外患不断,军需巨大徭、役兵役繁重,皇权旁落官僚腐败,又因世家大族垄断大肆兼并土地严重,百姓无法存活。

  衡思量略有大概,重新建立秩序、当以雷霆之力、征战四方、震慑外邦、还天下太平、百姓休养生息、以德育民、以法治国、开民智、育人才、同教化、重农桑、行工商、以科研强国、让经济于民。

  至于世家大族,土地兼并,此顽症由来已久,春秋、前秦贵族。

  如今世家皆是利益产物,无法避免,更无法根除,若完全除去世家,日后有功之臣也会再次出现,门阀、将门、权贵等等,只是换了个名称而已。

  即使让天下所有土地,国有化,也需人管理、耕种,只是变向的兼并罢了,这一顽症日积月累,犹如慢性疾症,犹如治理江水,堵不如疏、疏不如泄。

  事故应当强精兵,重荣耀,轻门地,震慑四方之地!

  宣开疆劈地者,荣耀故里,地归国有,可借权贵,借于百姓,开拓眼界,免碍于眼前之地、之利,与民争利再出现兼并土地之情况。”

  虞允文越听越震惊,之前政策略加推敲可理解,可后面,甚至越说后面的方针都无法理解。

  而陆衡则是,完全浸入自己的思维,丝毫忘记了把许多后世的,国家理念和方针,给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融合到了这个时代,自顾自的说了出来。

  以虞允文的学识和理解,之前的国策已经可以说是治国之道、强国之道!

  其中的难度非同小可,但一旦完成,足以开辟一个盛世,再次建立一个强如秦汉的王朝都不成问题。

  可之后的策略,更闻所未闻,但又感觉之中却又是正确的,不禁对这个不到双十的年轻人,第一次产生了看不透的感觉,不过也能得知陆衡之志心下大喜。

  虞允文郑重一拜说道:“主公在上,主公大才、允文在吴兴就听闻孔文(高岱字孔文)甚赞主公!

  今日方知主公乃是天下大才,心怀天下,请受允文一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