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陛下因何造反 > 第628章 这一代的士大夫不行

第628章 这一代的士大夫不行

小说:陛下因何造反作者:任国成字数:2000更新时间 : 2024-02-28 16:43:09
  把办学当做地方官政绩,办学不合格者对地方官进行惩处,办学成绩优秀者表彰并作为升官之参考。只这一项,各府县官员必然会排除万难,主动开办学校。而朝廷不需要付出过多精力。

  温体仁仔细想过,也觉得这个方法很妙,能够最大限度的减轻朝廷负担,而把压力下放到府县。

  “陛下圣明,如此地方官员必然会卖力办学。不过臣还有一些顾虑......”温体仁又道。

  朱由检淡淡道:“有什么顾虑尽管说便是。”

  “臣担心地方官员为了政绩,一窝蜂的开办学校,根本不管师资,不管实际情形,不管教学质量好坏。”温体仁道。

  “若是能把学校数量弄上来也算是政绩,只要能使更多穷人家的孩子上得起学,能有机会上学,哪怕校舍简陋,哪怕老师水平不够,也是善莫大焉。”朱由检摇头道。

  温体仁暗叹了口气,不明白朱由检为什么非要这么做。要那么多百姓识字干什么,难道还能让天下所有百姓都变成读书人不成?再说了,种田做工,根本就不用读什么书。而且很多时候,百姓读书多了也非好事,孔子不是说过吗,民可以使知之,不可使由之!

  然而温体仁虽然这样想,却根本不敢说出口,因为他知道朱由检已经拿定了主意,再反对恐会惹朱由检厌烦。再说即便是至圣先师孔子,在朱由检这里恐怕也没什么用,毕竟连孔圣嫡传的衍圣公府都被朱由检派人抄了。

  就办学之事,朱由检和温体仁又说了很多。总之就是一句话,一定要使尽可能多的百姓子弟能上学,要开启民智。

  朱由检也清楚温体仁甚至很多人不会理解这种做法,而这些官员反对的理由很多,但有一个无法说出口的原因却是不想让更多百姓孩子识字,不想让穷人家的孩子和他们孩子争夺当官的机会。

  对此朱由检心知肚明。但是不管是温体仁,还是任何其他人,都改变不了朱由检的意志。

  “对了,琉球使者安置的如何了?”商谈完学校之事,朱由检又说起了其他事情。

  “已经安置在四藩馆,臣刚刚派了礼部官吏教授他礼仪。”温体仁回道。

  朱由检点点头,又问道:“温阁老,对琉球国王上疏请求琉球内附之事你这么看?”

  温体仁是礼部尚书,藩国之事也归礼部管辖。其实按照正规流程,遇到这种外交之事,应该由内阁拟定一个意见,然后上报皇帝知晓,皇帝若是不同意,会再召集内阁及礼部官员商议。现在南京没有内阁,这件事就只能由该管藩国事宜的礼部先拿出意见。

  温体仁沉思了一下,缓缓道:“陛下,以臣看来,朝廷不应该答应这种请求。”

  朱由检神色平静道:“哦,为何不应该答应,温阁老详细说来。”

  温体仁解释道:“琉球向来是我大明藩属国之一,若是大明答应其内附的话,相当于兼并了琉球国土,势必会引得其他藩属国惊惧。”

  朱由检便道:“是琉球王主动要求内附,又不是大明强迫与他,其他藩国有什么可惊惧的?”

  温体仁道:“可其他藩国不清楚内情啊,也许在他们看来,正是因为大明水师逼迫,琉球王尚丰才被迫同意琉球并入大明。”

  朱由检面无表情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温体仁道:“还有就是琉球国孤悬海外,太过偏僻,听闻其国人口也就数万余人,所有岛屿面积加起来还没有大明一个县大,而且其土地贫瘠,没有太多物产,这样的地方我大明要来根本没用,反而每年要往那里补贴不少银子。”

  朱由检不得不承认,温体仁说的很有道理。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兼并了琉球国却是没什么大用,琉球国全国的赋税收入恐怕不够数百驻军的开销。

  但是很多事不能只看眼前,更不能只看经济利益。朱由检知道若按正常发展,琉球很快便会被倭国控制,直至被倭国彻底兼并,成为倭国的一个县。而四百年后,华夏已经非常强大,却仍然被封锁在所谓的第一岛链之内,而琉球群岛便是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不仅琉球,文莱,安南,真腊,南洋诸多藩属国,在四百年的时间也纷纷失去。

  朕既然重活一次,万万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形再次出现。不管是琉球还是吕宋文莱爪哇马六甲,从此以后都永远是华夏的地盘!朱由检暗暗道。

  “温阁老恐怕有所不知,琉球虽地处海外,却是大明到倭国之间重要的一环,别的不说,光是海贸收入便足以供养一支军队。”朱由检淡淡道。

  “真的这样吗?”温体仁有些发愣,对海外的情形他并不清楚,只是下意识的认为海外都是蛮夷所在之地,都非常的荒蛮,整个世界,只有大明最为富饶。

  “西夷传教士利玛窦曾绘制了一幅《坤舆万国全图》,不知道温阁老看没有看过?”朱由检问道。

  温体仁摇摇头:“听说过,却至今未得一见。”

  朱由检道:“在皇家科学院,便有根据《坤舆万国全图》制作的世界地图,画出了整个世界大部分地盘。在地图上,有着五大洲之地,而我大明只占据了其中一隅而已。在这个世界上,有着比大明更加富饶的地方。

谷膝</span>  这些年来,大明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天气越来越寒冷,天灾越来越多。于是便有无数百姓衣食无着乃至饿死,有着无数百姓不得不选择铤而走险竖旗造反。

  于是朕不得不进行均田释奴,进行变革,以求能够让尽可能多的百姓能活下来,以求能让大明中兴。

  但是大明的田地就那么多,人口繁衍数量还会越来越多,即便进行了变革,总有一日土地还会不够用,还会有很多百姓吃不上饱饭,天下还会出乱子。

  而解决这些唯一的办法,便是占据海外土地,往海外进行移民。比如琉球,虽然国土狭窄,但移民数万还是没有问题。比如台湾岛,这几年来,福建已经往台湾岛移民达二十多万人,使得泉州漳州等地土地紧张得到极大缓解,使得数十万福建百姓因此得以活命。”

  “占据海外之地,移民......”温体仁喃喃道。虽然跟随朱由检一段时间,但这样的话还是第一次从朱由检口中听到,让他感到万分震惊。

  在温体仁看来,海外都是荒蛮烟瘴之地,要来根本没什么用,至于移民?故土难离,哪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前往海外?

  “温阁老啊,你真应该多了解一下海外之事,多开拓一下眼界了。”朱由检叹道,“海外并非都是烟瘴之地,也有着肥沃之土。比如那吕宋,面积足有福建那么大,可耕种的肥沃田地是福建数倍,更兼雨量充沛,气候温暖,若是能占据吕宋,足以移民数百万人。可极大的缓解大明人口土地危急。

  从吕宋往南,面积大的岛屿还有很多,比如婆罗洲,面积足有六七个吕宋那么多,虽然气候热了些,但粮食产粮却很高,到处都是森林河流,资源丰富无比。若是移民的话,又能移多少人?听说那南洋土人什么都不做,光是从树上摘果子便足以吃饱。这天下这样的土地太多了,很多都是无主之地,我大明为何不能占而有之,为我大明贫困百姓找到一条活路?”朱由检冷笑道。

  “陛下的心情臣非常理解,但谈何容易啊。”温体仁叹道,

  “永乐年间,大明便曾出兵攻占了安南,但最终还是敌不过烟瘴不得不退兵。海外之地虽多,又那是那么好占得啊,比如吕宋,距离大明本土千里海程,千里调动大军征讨,又要耗费多少钱粮,朝廷岂能负担的起?陛下,眼下大明内部尚未稳定,江西湖广反贼未平,浙江福建广东贵州等地到处都是乱民造反,眼下当务之急是迅速平定叛乱,还天下百姓以太平,其他的事情还是不要多想吧。”温体仁苦口婆心的劝道。

  朱由检默了默,缓缓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前之事固然重要,但更应该从考虑长远。佛郎机、红毛鬼都只是撮尔小国,论面积不足大明一个省,特别是那澳门的葡萄牙,面积甚至只有大明一个府,他们却能不远万里来到大明沿海,在海外占据大量殖民地,每年往本土带回无数财富。听闻那西班牙,在数万里外的新大陆占据了面积不亚于大明的地盘。

  眼下西夷人的海船已经来到大明沿海,甚至多次和我水师发生激战。若是对这些不闻不问的话,早晚一日,西夷人会进攻大明本土,把大明变为他们的殖民地。朕决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温体仁很想说陛下你是不是杞人忧天,但看朱由检激动的样子,果断的闭上了嘴巴,生怕再说下去会彻底激怒皇帝。

  又说了一番后,朱由检终于意兴阑珊的停了下来,他也知道,很多事情自己有些操之过急。这些大明的士大夫向来自大惯了,不可能瞧得起西方蛮夷,要想改变他们的观念,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甚至不是一代的事。

  不过这一代的士大夫不行,朕还可以培养下一代,按照朕的想法,培养出更多眼界开阔的读书人!

  “对了,在学校教材中,还要加上一门地理课,其中不仅有华夏的山川地理,还可以请科学院的西夷教授编写世界地理教材,讲一讲世界地理,让我大明学子多了解了解海外,这样他们的眼界会更加开阔。”朱由检突然道。

  “臣领旨。”温体仁已经喜欢了朱由检的有一出是一出。

  “还有就是所建学校分为小学中学,小学阶段招收六岁到十五之间的学生,可以分为五个年纪,主要教授其国文和算术。小学毕业后,其品学兼优者可通过考试进入中学,地理、科学等课程当开在中学阶段。”朱由检仔细思量后,又吩咐道。

  “是......”温体仁有些无奈道。先前的时候,朱由检只是说成立学校,现在又要分小学中学,真的是想一出是一出。

  其实温体仁不知道的是,朱由检也没有办法,因为记忆太过零散,毕竟只是魂游了后世而已,走马观花的了解了后世的情形,很多具体的东西并不十分明白,甚至有些东西当时根本想不到,事后才能重新想起来。

  “当然,朕的想法也许有不少疏漏之处,你可以和洪承畴等人多商量一下,再结合即将到来的科学院众教授,共同研究一下学校到底该怎么办。总之朕就一个要求,要是尽可能多的贫寒子弟都能上得起学,要尽可能的摒除八股文这样无用的学问,多学算术科学地理这样有用的知识。

  等到过上几年,等第一批中学生招收之后,还要开办大学,专门研究更多的学问。”朱由检最后道。

  “臣遵旨......”温体仁已经无力再辩驳,知道自己发表看法也没什么用。

  三日后,朱由检在行宫召见了琉球国使者曾仲,曾仲代表琉球王尚丰向大明天子献上了琉球地图以及人口图册,表达了愿举琉球五万百姓内附天朝上国之意。朱由检表示若是琉球有难,大明会尽力支援,内附没有先例还是算了。曾仲则再次恳求,言说大明犹如琉球之父,子归父乃是理所当然的事,请皇帝念及琉球百姓殷切之情,允许琉球内附。

  如此三拒三请之后,朱由检终于勉为其难的表示愿意接受琉球内附。下旨加封琉球王尚丰为东海公,世袭罔替,在南京城兴建东海公府,派船去琉球接东海公及其家属来南京居住。

  至于琉球使者曾仲,因出使献土有功,被朱由检封为礼部五品郎中。

  从此以后,琉球群岛永为华夏之土,再也不可分割。

  消息传回琉球之后,琉球王尚丰欣喜若狂。成为天朝上国世袭罔替的国公,可比在海外偏僻之地当国王强得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