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礼遇
讲起来,张作霖与王永江还是有仇的,两人恩怨已久:光绪卅年(1904年)日俄战争时,当年年仅35岁的王永江曾办辽阳警察,并在辽阳警务学堂任老师,曾获“全省警政第一”称号,颇为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所赏识,想让他担任奉天民政司使(即民政局长),却遭到张作霖的反对。
当时的张自觉羽毛已丰,此时他家中“成为全省政治中心,每日宾客如云,文武官员都有。无论与张有关或无关系的事情,都与他相商或征求他的意见,事先必使他与闻”。而王永江却不吃这一套,从未去张府送礼物、套近乎。
赵尔巽授意他主动一点,王永江硬着头皮进张府却空手。张作霖听到管家的报告,故意不出来接见,王枯坐半小时,拂袖离去,当晚就辞职回到金州,并留下一首讽刺诗:“士元竟以酒糊涂,大耳如何慢凤雏?才得荆襄宁志满,英雄通病是轻儒!”
然而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等到张作霖自己主持奉天军政时,却发觉能够胜任张汉卿所构想的警察职务管理的人选,非王永江不可。
此时他治下的奉天治安并不好:奉军兵源复杂,军纪不整,多出身绿林,无法无天。一般文官没有军队经验,根本不敢、也管不住这些街头大兵;军队里的人又不能再兼着警察的职务,再说一群军中的大老粗也做不来民政上的事。汤玉麟自从风闻军警分离,也故意放任治安恶化,以此想作为要挟的资本。
张作霖十分火大,开始招贤纳士,对手下说:“吾辈中谁有治国安邦之能人,我将高薪启用之!”
他的重要幕僚、督军府参议长袁金铠适时提及王永江:“永江乃天下奇才,将军幕下诸君无出其右者。请将军直释小嫌,以就大业。”见张作霖似有忌惮,袁金铠说:“岷源年轻时就出人头地,被金州人誉为‘二陆双丁’,被朝野夸为‘奉省办警政的第一人’,此人可委以重任!”
王永江有管警察的经历,名声又在外,这个很重要----在需要大批人才的奉天,如果放任这样一个人物不用,说什么也会让人非议老张的诚心。他有心化解这段恩怨,也算不得什么了,可是不好开口,毕竟,是自己不识珠玉在先。所以张作霖很懊悔地说:“当年我一朝得志忘乎所以,不知道岷源会不会因此而看不起我这个大老粗!”
作为长子的张汉卿主动为父分忧,他自告奋勇去说合。
对王永江的大名他可是很清楚的:历史上奉系人才中,他是少有的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不凡表现的人物之一,堪称东北的“最强大脑”。作为东北近代民族工业的奠基者,他更被称作东北的“财神”。自己想有一番作为,这样的人才不网罗就太可惜了。刘备为求贤还能三顾茅庐,不就挖个人才么,给他足够的礼遇就行了。
尽管知道历史上王永江最终是跟了张作霖的,但是自己亲自挖来的意义就不一样。哥不是追随历史,而是改变历史!奉系还只有雏形,他要提前为自己的势力布局了。为显诚意,张汉卿亲自坐车到金州,携重礼上门求见。
此时的王永江,颇有怀才不遇之慨。自从那次挂冠而去后,这几年一直以读书自娱。可是大人物不平则鸣,文人讲究学而优则仕,不过随着张作霖在奉天的地位日益牢靠,在关外,他想有出头之日比登天还难啊,不过他上报国家下报移民的想法却越来越强烈。
风和日丽的一天,张汉卿扣响了门闩,随后两位注定缔造历史的人物第一次见面。
“你是谁?来此何事?”
“我是奉天督军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家父专程让我登门请先生出仕。”张汉卿一脸谦恭,充分演绎了三顾茅庐的精髓。
“我一介文人,无缚鸡之力,张督军要我何用?”
“先生大才,天下谁人不知?救国家于危难,济黎民于水火,展胸中抱负,是先生的宏愿,也是学良的志向,愿先生帮我。”
“张将军门前戈戟森列,我这个小小的芝麻官到了门口,可是诚惶诚恐啊!”
“往事不可提,来者犹可追,他日功成名遂了,醉笑陪公三万场。”
这是后来传说中张汉卿礼贤和王永江的对话,颇有戏词的成分。实际上两人到底说了什么,除了当事人无人可知。但是,少帅和王永江自此之后成为终生的挚友和战友,却是史实。
只有张汉卿知道,自己作为督军府长公子出面盛情邀请,已经表示了老张的最大诚意。王永江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政治人物,岂能不顺坡下驴?至于当初的那点龌龊,也只是人事斗争中的小插曲,对已经做到高位如张作霖,王永江可不会傻得再提旧怨,当然要像少帅所说的那样“往事不可提,来者犹可追”了。
王永江欣然从命,张作霖对王永江的到来也是给予了极高的礼遇的,做了许多准备。读书人最好什么?面子!对张作霖来说,最擅长的就是给面子。自古以来礼贤下士者都是被传诵的,评书上有很多这样的典故。为了网罗人才,就是把场面撑破了也不会丢人,而且这里还有张汉卿的面子。所以在得知张汉卿已经成功地劝说王永江为督军府做事并在明天赶到奉天时,他高兴地说:“明天王秀才出府,我亲自出迎!”
他是这么说的,也这么做了。当天为了表达对王的重视,特意吩咐副官:“今天有贵客,谁来了也不见。”
在面对王永江时,张作霖只说了一句话:“公何来迟?”
王永江很是感动,也只回了一句话:“尚未晚也。”
宾主大笑,张作霖十分隆重地请王永江入大帅府,他着装整齐、笑脸相迎,使王永江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当天奉天军政高官云集,在张氏父子的带动下,大家都对王永江笑脸相待。作为旧时代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士为知己者死的知遇之恩,是多少诱惑都比不上的。王永江终生追随张氏父子,与此莫不有关。
这种恩遇,在沈阳后来形成了这么一句口头禅:“王永江进帅府----高人一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