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持续发展
汴梁城,大相国寺。
听说容贵妃要在这里出家,很多人都想来看看,可是有人封锁了佛堂,百姓不能靠近。
郭雁菡伤心欲绝,她实在想不明白,郭永宁过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要出家。
而李继隆在军机处任职,倒是知道一些内幕,但是他不敢告诉妻子,郭致舜要劝让郭永宁时,他也拦住了他。
郭永宁出家,并没有遮遮掩掩,他们都闻讯赶到了,郭浩一定也知道这件事。
可是郭浩没有出现,就等于默认了郭永宁的选择,就算郭浩不把她打入冷宫,她的下场也不比秋南好哪去。
为了自己的儿女,她决定出家。
郭永宁一生,当过小姐,当过公主,疯狂地爱过,也默默地恨过……
当初是她主动追的郭浩,其实也有趁人之危之嫌,如果不是郭浩以死相逼,李芙很可能被休。
所以李安恨郭家也是有原因的,如果郭威一脉还有势力,也不可能就这样放弃。
可惜郭威的子孙都死了,柴宗宜隐忍了这么多年,终究不是郭浩的对手。
大殿内几十个和尚在诵经,青丝一缕缕掉落,郭永宁跪在佛前,双手合十,闭眼流泪。
恩恩相报何时了,郭永宁不想这仇恨继续延续,哪怕她当了皇后,郭致舜当了太子,如今也是大宋的天下了。
“阿弥陀佛,从今日起,你就是了凡,了凡就是你,在没有什么容妃。”
“弟子多谢大师。”
郭永宁出家已成定局,李继隆、郭致舜把郭雁菡送回家,二人来到书房。
“姐夫,你为何不让我劝劝母亲,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要出家?”
李继隆沉思片刻,开口道:“这其中确实有原因,我也只是略知一二,事情牵扯到上一辈人,我不能说。
而且陛下应该知道母亲要出家,可是他却没有出现,也许这对母亲是最好的保护。
虽然她人在寺庙,可我们依旧可以去看看,而且她远离斗争,也不用担心受伤。”
李继隆说话时,一直在观察郭致舜,如果他脸上露出愤怒或者不甘,那就说明他有野心。
不过郭致舜的脸上只有无奈和难过,他其实也猜到了一些事情,只不过他不愿面对罢了。
……
阿不里由于完颜继的事情,被软禁在寝宫,郭永宁相国寺出家,皇宫里又少了一位妃子,周薇的地位又提升了一截。
命运有时候就会捉弄人,原本起眼的周薇,突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后宫之主。
她今年不到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如果让她站稳了脚跟,郭致启的太子之位无人可以动摇。
但是她的父亲、姐姐皆已去世,周家又没有别的亲人,这些年她除了侍奉郭浩之外,没做别的事。
可是郭浩国事繁忙,根本不能像李煜一样,陪她风花雪月,花前月下,所以周薇的心里也是有些郁闷的。
不过此时郭浩已经顾不了那么多,到了他这个年龄,已经没有心思在找什么妃子。
而且他随时都可能“驾崩”,如果他再招惹女人,就等于把他们推入火坑,那些女人也不可能爱上一个老头子。
宫里再次冷清许多,郭浩索性每天都待在御书房,处理国家的事情,经过这一次的波折,郭浩也消除了隐患。
郭浩拿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刀,也说明了他整治的决心,官场的风气稍微不对,郭浩就狠狠砸下一棒子来。
限制了土地的兼并,也就限制了地主阶级的发展,朝廷虽然鼓励商业,可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
利国利民的买卖,郭浩大力支持,工业化是国家进步的开始,如今民间已经有了趋势。
与此同时,郭浩还下令鼓励开垦荒地,尤其是西北地区,三年免税,十年拥有永久使用权。
这一政令的下达,是为了鼓励百姓发展农业,毕竟工业造不出粮食,没有粮食都是空谈。
即便如此,随着人口的增加,郭浩还是觉得粮食不够用,就算没有战争,天灾的影响依旧很大。
作为帝国的主宰,郭浩开始了资本运作,他派遣舰队远航行商,换来粮食和其他资源。
在他看来,用丝绸、瓷器、毛织品换来粮食,都是很划算的买卖,这些粮食都进了国库,而郭浩则用钱来购买。
有人也许会说,朝廷拿来那么多钱。
殊不知大宋的钱都是朝廷造的,全国上下大规模开采金银铜,可市面上流行的却是纸币,来才出来的金银,紧紧为了给货币保值。
如今的大宋钱庄,已经有点中央银行的意思,配合户部控制市场,保证百姓的生活。
有了粮食和钱,朝廷开始在国内修路,各省之间都有连接,清一色的水泥路,可以方便马车行驶,消息的传递,物资的运输。
就在大宋国内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辽国南部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在完颜继的带领下,辽南的百姓开始耕种,第一年玉米就获得了大丰收,这让耶律贤很高兴。
发展耕种的同时,完颜继还组织百姓向汉人学习,鼓励经商、重视工匠、发展教育。
紧紧一年多的时间,辽东和辽南的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百姓的生活也改善许多,朝廷对此很满意,下令全国推广。
完颜继在王府中,得知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其实自打辽国设立南院大王之时,就是为了统治汉人。
而完颜继之所以如此驾轻就熟,得益于这些年女真国的发展。
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延续了上千年,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改变的,当初东海女真适应的最慢,完颜继没少操心。
然而事实证明,汉人沿用了千百年的习惯,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比起渔猎的靠天吃饭,耕种让他们更有安全感。
尝到了甜头后,这些游牧民族也就理解了完颜继的苦心,粮食加上猎物,让他们的生活上了一大截台阶。
有了女真国的经验,完颜继治理辽南得心应手,再加上这里本来就有许多汉人,完颜继更懂得他们的心里。
边境之地,摩擦经常有,宋辽两国相互堤防,相互偷袭,就看谁更有耐心。
辽廷看到南部发展的这么好,也没有急着举兵南下,因为战争一旦开始,就很难保证现在的景象。
而幽州的宋都还没有建设完成,如今已经完成了大半。
紫禁城的轮廓已经出现,皇宫里的主殿已经完成,各种宫殿也拔地而起,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竣工。
北京没有建设完成,可中京长安和南京金陵的宫殿已经完工,历时两年时间,大宋的三京基本完成。
只要北京一投入使用,朝廷下一步就要铺设铁路,打通这条南北动脉,进一步促进发展。
龙兴三年,六月。
郭浩来到格物院,却不见沈欣的身影,郭致舜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个奇怪的盒子。
“喂喂,能听见么?”
就在这时,盒子突然传出声音,郭致舜听见后赶紧对着盒子回答。
“可以听见,可以听见!”
郭致舜很兴奋,沈欣研究了两年的电话,终于成功了,期间他们做了无数次实验,终于听到了清晰的声音,而且隔了很远的距离。
郭浩看到这一幕,心里也有些激动,终于把电话发明出来了么,这样信息传递就更方便了!
如今的格物院,已经研究出了发电机、电池,灯泡也制作了不少,就是使用寿命不长,这与钨丝的成分和内部空气有关。
虽然都不是很完美,可这毕竟是科技产品,大宋提前了几百年发明出来,几百年后就会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想想后世的清朝,在最关键的时候闭关锁国,限制了华夏的发展,郭浩现在不怕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听说容贵妃要在这里出家,很多人都想来看看,可是有人封锁了佛堂,百姓不能靠近。
郭雁菡伤心欲绝,她实在想不明白,郭永宁过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要出家。
而李继隆在军机处任职,倒是知道一些内幕,但是他不敢告诉妻子,郭致舜要劝让郭永宁时,他也拦住了他。
郭永宁出家,并没有遮遮掩掩,他们都闻讯赶到了,郭浩一定也知道这件事。
可是郭浩没有出现,就等于默认了郭永宁的选择,就算郭浩不把她打入冷宫,她的下场也不比秋南好哪去。
为了自己的儿女,她决定出家。
郭永宁一生,当过小姐,当过公主,疯狂地爱过,也默默地恨过……
当初是她主动追的郭浩,其实也有趁人之危之嫌,如果不是郭浩以死相逼,李芙很可能被休。
所以李安恨郭家也是有原因的,如果郭威一脉还有势力,也不可能就这样放弃。
可惜郭威的子孙都死了,柴宗宜隐忍了这么多年,终究不是郭浩的对手。
大殿内几十个和尚在诵经,青丝一缕缕掉落,郭永宁跪在佛前,双手合十,闭眼流泪。
恩恩相报何时了,郭永宁不想这仇恨继续延续,哪怕她当了皇后,郭致舜当了太子,如今也是大宋的天下了。
“阿弥陀佛,从今日起,你就是了凡,了凡就是你,在没有什么容妃。”
“弟子多谢大师。”
郭永宁出家已成定局,李继隆、郭致舜把郭雁菡送回家,二人来到书房。
“姐夫,你为何不让我劝劝母亲,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要出家?”
李继隆沉思片刻,开口道:“这其中确实有原因,我也只是略知一二,事情牵扯到上一辈人,我不能说。
而且陛下应该知道母亲要出家,可是他却没有出现,也许这对母亲是最好的保护。
虽然她人在寺庙,可我们依旧可以去看看,而且她远离斗争,也不用担心受伤。”
李继隆说话时,一直在观察郭致舜,如果他脸上露出愤怒或者不甘,那就说明他有野心。
不过郭致舜的脸上只有无奈和难过,他其实也猜到了一些事情,只不过他不愿面对罢了。
……
阿不里由于完颜继的事情,被软禁在寝宫,郭永宁相国寺出家,皇宫里又少了一位妃子,周薇的地位又提升了一截。
命运有时候就会捉弄人,原本起眼的周薇,突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后宫之主。
她今年不到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如果让她站稳了脚跟,郭致启的太子之位无人可以动摇。
但是她的父亲、姐姐皆已去世,周家又没有别的亲人,这些年她除了侍奉郭浩之外,没做别的事。
可是郭浩国事繁忙,根本不能像李煜一样,陪她风花雪月,花前月下,所以周薇的心里也是有些郁闷的。
不过此时郭浩已经顾不了那么多,到了他这个年龄,已经没有心思在找什么妃子。
而且他随时都可能“驾崩”,如果他再招惹女人,就等于把他们推入火坑,那些女人也不可能爱上一个老头子。
宫里再次冷清许多,郭浩索性每天都待在御书房,处理国家的事情,经过这一次的波折,郭浩也消除了隐患。
郭浩拿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刀,也说明了他整治的决心,官场的风气稍微不对,郭浩就狠狠砸下一棒子来。
限制了土地的兼并,也就限制了地主阶级的发展,朝廷虽然鼓励商业,可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
利国利民的买卖,郭浩大力支持,工业化是国家进步的开始,如今民间已经有了趋势。
与此同时,郭浩还下令鼓励开垦荒地,尤其是西北地区,三年免税,十年拥有永久使用权。
这一政令的下达,是为了鼓励百姓发展农业,毕竟工业造不出粮食,没有粮食都是空谈。
即便如此,随着人口的增加,郭浩还是觉得粮食不够用,就算没有战争,天灾的影响依旧很大。
作为帝国的主宰,郭浩开始了资本运作,他派遣舰队远航行商,换来粮食和其他资源。
在他看来,用丝绸、瓷器、毛织品换来粮食,都是很划算的买卖,这些粮食都进了国库,而郭浩则用钱来购买。
有人也许会说,朝廷拿来那么多钱。
殊不知大宋的钱都是朝廷造的,全国上下大规模开采金银铜,可市面上流行的却是纸币,来才出来的金银,紧紧为了给货币保值。
如今的大宋钱庄,已经有点中央银行的意思,配合户部控制市场,保证百姓的生活。
有了粮食和钱,朝廷开始在国内修路,各省之间都有连接,清一色的水泥路,可以方便马车行驶,消息的传递,物资的运输。
就在大宋国内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辽国南部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在完颜继的带领下,辽南的百姓开始耕种,第一年玉米就获得了大丰收,这让耶律贤很高兴。
发展耕种的同时,完颜继还组织百姓向汉人学习,鼓励经商、重视工匠、发展教育。
紧紧一年多的时间,辽东和辽南的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百姓的生活也改善许多,朝廷对此很满意,下令全国推广。
完颜继在王府中,得知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其实自打辽国设立南院大王之时,就是为了统治汉人。
而完颜继之所以如此驾轻就熟,得益于这些年女真国的发展。
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延续了上千年,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改变的,当初东海女真适应的最慢,完颜继没少操心。
然而事实证明,汉人沿用了千百年的习惯,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比起渔猎的靠天吃饭,耕种让他们更有安全感。
尝到了甜头后,这些游牧民族也就理解了完颜继的苦心,粮食加上猎物,让他们的生活上了一大截台阶。
有了女真国的经验,完颜继治理辽南得心应手,再加上这里本来就有许多汉人,完颜继更懂得他们的心里。
边境之地,摩擦经常有,宋辽两国相互堤防,相互偷袭,就看谁更有耐心。
辽廷看到南部发展的这么好,也没有急着举兵南下,因为战争一旦开始,就很难保证现在的景象。
而幽州的宋都还没有建设完成,如今已经完成了大半。
紫禁城的轮廓已经出现,皇宫里的主殿已经完成,各种宫殿也拔地而起,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竣工。
北京没有建设完成,可中京长安和南京金陵的宫殿已经完工,历时两年时间,大宋的三京基本完成。
只要北京一投入使用,朝廷下一步就要铺设铁路,打通这条南北动脉,进一步促进发展。
龙兴三年,六月。
郭浩来到格物院,却不见沈欣的身影,郭致舜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个奇怪的盒子。
“喂喂,能听见么?”
就在这时,盒子突然传出声音,郭致舜听见后赶紧对着盒子回答。
“可以听见,可以听见!”
郭致舜很兴奋,沈欣研究了两年的电话,终于成功了,期间他们做了无数次实验,终于听到了清晰的声音,而且隔了很远的距离。
郭浩看到这一幕,心里也有些激动,终于把电话发明出来了么,这样信息传递就更方便了!
如今的格物院,已经研究出了发电机、电池,灯泡也制作了不少,就是使用寿命不长,这与钨丝的成分和内部空气有关。
虽然都不是很完美,可这毕竟是科技产品,大宋提前了几百年发明出来,几百年后就会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想想后世的清朝,在最关键的时候闭关锁国,限制了华夏的发展,郭浩现在不怕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