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三王回师望长安风起
讲道理,当初秦王军中的百骑司在向东南传信时,并未隐瞒李智云在其中起到作用,包括其如何以战报诱导老李,如何与云定兴这类小人勾连等等。
但自觉“熟知历史”的某杠精却先入为主的觉得,未来有可能的争端仍只会在他大哥和二哥之间产生,以至于在思虑整个大局的时候,并没过多考虑过他家老五在其中的影响和感受。
或者说,他就算怀疑,也只会往他大哥头上想,而不是去防备一个年不过十五的少年。
但他没有想过,人的野心都是由外而内的。许多人开始或许都抱着报国救民的理想而成长,但长着长着,随着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可能就歪了。
这与男人有钱就变坏是一个道理。
被他忽略的李五也是一样。
这个少年拥有一个连他大哥都不具备的优势,也是他最大的依仗所在:后宫。
《旧唐书》载曰:“楚王智云母曰万贵妃,性恭顺,特蒙高祖亲礼,宫中之事,皆谘禀之,诸王妃主,莫不推敬。”
由此可见,武德年间,万贵妃在内宫之中的地位其实就等同皇后,就连老李都要仰仗她来处理后宫之事。
可在《新唐书》中,却又说她在李世民平定洛阳后“私有求索,兼为亲族请官”,后被李世民所拒,因此“衔恨弥切”。而后便一直帮着李建成打压秦王一系,在老李耳边各种说老二坏话之类。
且不说两种记载是不是自相矛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万贵妃这个女人,在李唐彼时的政治格局中其实是占据一定地位和话语权的。
所以当张达把所谓的举报回禀老李,某皇帝下诏欲要问罪之际,万贵妃突然请见,连消带打,短短几句话便把这事儿从私仇上给拉了回来。
当然她本意未必是要坏李老三的好事,只是护子心切,想把责任给推出去。
“陛下,稚诠那孩子御下不严,致使京畿之地出此大案,臣妾教子无方,特来请罪。”
前者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叫某皇帝不得不摆手先打发了张达,而后叹息着过去搀扶,貌似埋怨道:“爱妃何出此言,朕可没有怪罪五郎的意思!此番他代朕犒军,不顾亲王之尊亲入敌城,能克洛阳,当居头功!”
“陛下切莫再提此事!此番听稚诠详叙经过,妾身这心到现在还揪得厉害!”
“呃,好好,朕不提……”
随手一记彩虹拍在了马腿上,老李的表情有些悻悻,还以为是老五描述的战场经历把她吓着了。可万贵妃接下来的话,却是叫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这孩子遭此劫难,还不是那所谓功劳害的!臣妾可是听人说了,稚诠乃是庶出,这辈子到头来也不过外放一地,做个闲散宗室。立功太过,可是犯忌讳的。就算他的兄弟能容他,那些大臣,又怎能坐视一个庶出的皇子身居高位?这次的事,怕就是个警告。陛下,臣妾已和稚诠说了,日后便留在京城,安心侍奉陛下……”
“砰!”
不等这话讲完,李渊已是拍案而起。
张半月见机,急忙赶着殿内的内侍宫女全都出去,在临关门之际,便隐隐听到某皇帝咬牙切齿的喝道:“这些话,是何人对你说的!”
实际上,不用任何人说。
这次回京献俘,不等礼部把章程拟好,“被献”的人就死干净了,就算老李不追究,李智云在人前一个办事不牢的印象也终归是跑不掉的。
彼时万贵妃尚不清楚他儿子有夺嫡之念,但终归是不忍这等标签被贴在唯一的儿子身上,待他把经过讲完,就有了计较。
明摆着呢,前脚有杨氏、韦氏和杜氏的子弟宴请,后脚就出了这等事,要说此间没关联,听完分析的老李都不信。
加之某皇帝已经得到张达回报,知道做下这事儿的就是独孤修德。很自然的就会把两件事给联系在一起,而后再“抽丝剥茧”。
比如李智云此番攻洛阳,俘王世充,抢的是谁的功劳?而楚王若因功受封,得了兵权,又将会分掉谁的利益?
更巧的是,参与此事的这几家,其族中在朝为官的,如杨文干、韦挺、独孤彦云、杜君绰、杜如晦等,刚好就平均的分部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麾下。而据随行的禁卫回禀,那位“黄门郎”的公文令引并非伪造,上面确实盖着门下省的大印。倒是正应了万贵妃的那句“兄弟能容,臣子安能坐视庶子上位”的话。
这下好了,某赵王前脚才把阶级矛盾转为世家私仇,后脚他老子便伙同他后妈把这私仇又变成了党争。
待李渊把“担忧亲子成为政治牺牲品”的万贵妃好一顿安慰,便黑着脸命张半月把裴寂、窦抗、陈叔达等叫去两仪殿,琢磨着如何应对这次冒出的“党争”苗头。
彼时某皇帝暗想着,老子把兵权散到几个儿子手里,防的就是本朝世家之中再出现类似宇文泰、杨坚、李渊啊不,咳,王世充一类的权臣,却不想这群家伙好歹毒的心思,竟挑拨他几个儿子之间的关系。
正好他这会儿琢磨要立太子,重新平衡各方势力,择日不如撞日,趁这次有出头鸟跳出来,两件事便一并办了吧!
李大德尚不知晓,他依裴矩之言做的事居然引发了如此后果。待收到长安传回的秘报后,便把这事儿丢到了脑后,收敛心神以应对眼前的战事。
李元吉于日前追着刘黑闼的残部跑了近一夜,愣是没追上。后者彼时甩脱了大部队,扮做难民故意绕回东北面,打算等风头过了之后寻路去突厥躲避。可没想到,这边才跳出唐军的包围圈,却又一头扎到了李世民的怀里。
十六日,秦王、赵王、齐王三方大军在章丘一线汇合,同时召见临淄的王伯当和青州的王薄,但并未急着展开进攻。
到了这份上,无论李世民还是李大德,都有些心累,不想再行杀戮了。
尤其是后者,守着怀孕的媳妇一心只想早点回家,加之北地高开道疑似叛唐的消息已经传开,他已然叫薛万均提前引兵回转,防止事态扩大。
于是乎,待巩固了防线之后,李大德便又把裴矩、齐善行等人从牢里提了出来,再行招降之事。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眼见中原即将归于一统,江南战事顺利,便是各地隐有暗涌,也都不敢在此刻摆在台面上。
可偏偏,就在谈判进行到关键时刻,老李一纸诏书传来,召他们哥儿三即刻带着窦建德回京。
战事未完,四境未平,内部的权利斗争便已初显狰狞。
随诏同来的,还有皇帝的任命。
洛阳后续的抚恤、统计之事,暂且由赞皇公窦轨负责,苏世长、宇文士及、郑仁泰辅之。而山东的战事,则由宗正李神通前往接管,代行齐州总管,并以王伯当副之。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李大德摸不准,李世民不敢确定,李元吉则是满不在乎。
按以往的规律来看,大伙在外引兵作战时,如非重大军情,老李向来是不进行微操的。尤其是临阵换将这种操作,目下还是头一遭。
不过左右东南一地也不会再出现大的变故了,且日前北地传来消息,高开道在得知薛万均引兵回撤后,已经退回了渔阳,正与罗艺谈判归还所抢辎重一事。于是李世民便拉着两个弟弟商议,要不就卖他爸一个面子。
他其实心里还打着别的小九九。
皇帝不会无缘无故的同时召回他们三个,可见朝中一定是发生了啥事。他这次出征,麾下谋臣尽出,倒是忘了留个人在中枢帮忙打听情况。
不过他没有,他弟弟却是有的。
李纲、温大雅、萧瑀,都是有名的“赵王党”,又都是老李的近臣。
所以商议到后面,后者便暗示李大德去信询问一下,最好能在他们三个返京之前知道具体内情。
巧了,这三个人,彼时并不清楚老李背地里的计划,却知道另一件事。
有人要当太子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但自觉“熟知历史”的某杠精却先入为主的觉得,未来有可能的争端仍只会在他大哥和二哥之间产生,以至于在思虑整个大局的时候,并没过多考虑过他家老五在其中的影响和感受。
或者说,他就算怀疑,也只会往他大哥头上想,而不是去防备一个年不过十五的少年。
但他没有想过,人的野心都是由外而内的。许多人开始或许都抱着报国救民的理想而成长,但长着长着,随着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可能就歪了。
这与男人有钱就变坏是一个道理。
被他忽略的李五也是一样。
这个少年拥有一个连他大哥都不具备的优势,也是他最大的依仗所在:后宫。
《旧唐书》载曰:“楚王智云母曰万贵妃,性恭顺,特蒙高祖亲礼,宫中之事,皆谘禀之,诸王妃主,莫不推敬。”
由此可见,武德年间,万贵妃在内宫之中的地位其实就等同皇后,就连老李都要仰仗她来处理后宫之事。
可在《新唐书》中,却又说她在李世民平定洛阳后“私有求索,兼为亲族请官”,后被李世民所拒,因此“衔恨弥切”。而后便一直帮着李建成打压秦王一系,在老李耳边各种说老二坏话之类。
且不说两种记载是不是自相矛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万贵妃这个女人,在李唐彼时的政治格局中其实是占据一定地位和话语权的。
所以当张达把所谓的举报回禀老李,某皇帝下诏欲要问罪之际,万贵妃突然请见,连消带打,短短几句话便把这事儿从私仇上给拉了回来。
当然她本意未必是要坏李老三的好事,只是护子心切,想把责任给推出去。
“陛下,稚诠那孩子御下不严,致使京畿之地出此大案,臣妾教子无方,特来请罪。”
前者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叫某皇帝不得不摆手先打发了张达,而后叹息着过去搀扶,貌似埋怨道:“爱妃何出此言,朕可没有怪罪五郎的意思!此番他代朕犒军,不顾亲王之尊亲入敌城,能克洛阳,当居头功!”
“陛下切莫再提此事!此番听稚诠详叙经过,妾身这心到现在还揪得厉害!”
“呃,好好,朕不提……”
随手一记彩虹拍在了马腿上,老李的表情有些悻悻,还以为是老五描述的战场经历把她吓着了。可万贵妃接下来的话,却是叫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这孩子遭此劫难,还不是那所谓功劳害的!臣妾可是听人说了,稚诠乃是庶出,这辈子到头来也不过外放一地,做个闲散宗室。立功太过,可是犯忌讳的。就算他的兄弟能容他,那些大臣,又怎能坐视一个庶出的皇子身居高位?这次的事,怕就是个警告。陛下,臣妾已和稚诠说了,日后便留在京城,安心侍奉陛下……”
“砰!”
不等这话讲完,李渊已是拍案而起。
张半月见机,急忙赶着殿内的内侍宫女全都出去,在临关门之际,便隐隐听到某皇帝咬牙切齿的喝道:“这些话,是何人对你说的!”
实际上,不用任何人说。
这次回京献俘,不等礼部把章程拟好,“被献”的人就死干净了,就算老李不追究,李智云在人前一个办事不牢的印象也终归是跑不掉的。
彼时万贵妃尚不清楚他儿子有夺嫡之念,但终归是不忍这等标签被贴在唯一的儿子身上,待他把经过讲完,就有了计较。
明摆着呢,前脚有杨氏、韦氏和杜氏的子弟宴请,后脚就出了这等事,要说此间没关联,听完分析的老李都不信。
加之某皇帝已经得到张达回报,知道做下这事儿的就是独孤修德。很自然的就会把两件事给联系在一起,而后再“抽丝剥茧”。
比如李智云此番攻洛阳,俘王世充,抢的是谁的功劳?而楚王若因功受封,得了兵权,又将会分掉谁的利益?
更巧的是,参与此事的这几家,其族中在朝为官的,如杨文干、韦挺、独孤彦云、杜君绰、杜如晦等,刚好就平均的分部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麾下。而据随行的禁卫回禀,那位“黄门郎”的公文令引并非伪造,上面确实盖着门下省的大印。倒是正应了万贵妃的那句“兄弟能容,臣子安能坐视庶子上位”的话。
这下好了,某赵王前脚才把阶级矛盾转为世家私仇,后脚他老子便伙同他后妈把这私仇又变成了党争。
待李渊把“担忧亲子成为政治牺牲品”的万贵妃好一顿安慰,便黑着脸命张半月把裴寂、窦抗、陈叔达等叫去两仪殿,琢磨着如何应对这次冒出的“党争”苗头。
彼时某皇帝暗想着,老子把兵权散到几个儿子手里,防的就是本朝世家之中再出现类似宇文泰、杨坚、李渊啊不,咳,王世充一类的权臣,却不想这群家伙好歹毒的心思,竟挑拨他几个儿子之间的关系。
正好他这会儿琢磨要立太子,重新平衡各方势力,择日不如撞日,趁这次有出头鸟跳出来,两件事便一并办了吧!
李大德尚不知晓,他依裴矩之言做的事居然引发了如此后果。待收到长安传回的秘报后,便把这事儿丢到了脑后,收敛心神以应对眼前的战事。
李元吉于日前追着刘黑闼的残部跑了近一夜,愣是没追上。后者彼时甩脱了大部队,扮做难民故意绕回东北面,打算等风头过了之后寻路去突厥躲避。可没想到,这边才跳出唐军的包围圈,却又一头扎到了李世民的怀里。
十六日,秦王、赵王、齐王三方大军在章丘一线汇合,同时召见临淄的王伯当和青州的王薄,但并未急着展开进攻。
到了这份上,无论李世民还是李大德,都有些心累,不想再行杀戮了。
尤其是后者,守着怀孕的媳妇一心只想早点回家,加之北地高开道疑似叛唐的消息已经传开,他已然叫薛万均提前引兵回转,防止事态扩大。
于是乎,待巩固了防线之后,李大德便又把裴矩、齐善行等人从牢里提了出来,再行招降之事。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眼见中原即将归于一统,江南战事顺利,便是各地隐有暗涌,也都不敢在此刻摆在台面上。
可偏偏,就在谈判进行到关键时刻,老李一纸诏书传来,召他们哥儿三即刻带着窦建德回京。
战事未完,四境未平,内部的权利斗争便已初显狰狞。
随诏同来的,还有皇帝的任命。
洛阳后续的抚恤、统计之事,暂且由赞皇公窦轨负责,苏世长、宇文士及、郑仁泰辅之。而山东的战事,则由宗正李神通前往接管,代行齐州总管,并以王伯当副之。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李大德摸不准,李世民不敢确定,李元吉则是满不在乎。
按以往的规律来看,大伙在外引兵作战时,如非重大军情,老李向来是不进行微操的。尤其是临阵换将这种操作,目下还是头一遭。
不过左右东南一地也不会再出现大的变故了,且日前北地传来消息,高开道在得知薛万均引兵回撤后,已经退回了渔阳,正与罗艺谈判归还所抢辎重一事。于是李世民便拉着两个弟弟商议,要不就卖他爸一个面子。
他其实心里还打着别的小九九。
皇帝不会无缘无故的同时召回他们三个,可见朝中一定是发生了啥事。他这次出征,麾下谋臣尽出,倒是忘了留个人在中枢帮忙打听情况。
不过他没有,他弟弟却是有的。
李纲、温大雅、萧瑀,都是有名的“赵王党”,又都是老李的近臣。
所以商议到后面,后者便暗示李大德去信询问一下,最好能在他们三个返京之前知道具体内情。
巧了,这三个人,彼时并不清楚老李背地里的计划,却知道另一件事。
有人要当太子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