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寻求改变
黎元洪的这位远方姑姑家日子要好一些,他的主要任务是给这家人放牛,不挣工钱,不白吃饭就行了。
放牛是最为简单的劳作,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帮年龄差不多孩子,在草地上跑,在山坡上叫。
一回到黄陂老家,黎元洪活波机智的天性似乎被激活。一改讨饭是的呆板和和傻气。不久,他就成了这群放牛娃的领袖,被大家奉为“人物头”。
人改变环境,人也是环境的产物。
黎元洪从他父亲那里听过很多故事,他记忆力极好,听过一遍,就差不多能复述下来。他也是个编故事的天才,有时候讲着讲着,想不起了,他自己会接着编,把故事圆全完。听黎元洪讲故事,是一起放牛的孩子们每天最盼望的事。
这一天,大家又围着黎元洪,请求他讲故事。一个人故事再多,总有讲完的时候。黎元洪想了一下,实在想不起新故事了,就想讲个讲过了的,敷衍过去。
没想到这些孩子,每次听黎元洪将故事都听得特别用心,故事主要情节大体也都记得。黎元洪刚讲了开头,马上有人提出抗议,这故事讲过了,怕大家不信,还说一下故事的梗概。
一连换了几个,都有人检举揭发。万般无奈,黎元洪想起了自己讨饭时,那次到别人家地里偷萝卜,不但没受到指责和处罚,还得到了帮助。
于是,他便讲起来了。只是,故事里的人物,不是他和姐姐了,而是变成另外的人,变成了更不幸,更值得同情的姐弟。那个可敬的庄稼人,也变得更加高大、生动。
故事的情节,他一边讲一边做着渲染和加工。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起来就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孩子们听完后,无不为故事中的两个孩子的不幸和好心的农人所感动。
很多年后,黎元洪曾经给他自己的孩子讲过这个故事,只是,故事里的人物又变回了自己和姐姐。可见,黎元洪是个极重感情又知恩图报之人,受滴水之恩,他都会念念不忘。
黎元洪好像天生不是个放牛的料,他有时把牛栓在树上,自己跑到一边去玩,牛根本吃不好。有时又把牛撒开了不管,有好几次牛自己跑远了,费了好大的劲,才把牛找到。由于黎元洪在放牛上的表现,实在是差劲,没到这一年的年底,他就被姑父送回了家。
据记载,后来的一九三三年,国民政.府在这里建立礼山县时,当时湖北的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程汝怀,曾建议把县城设在紧靠田家河的新城,因为“故总统黎宋卿先生微时曾放牧于此。”
一八七七年,十四岁的黎元洪又得上了重病。在天津北塘练兵的父亲闻迅后,连忙赶回来探望。黎朝阳这时已经升为了“把总”,俸银也有所增加。
汉阳距北塘千里之遥,分居两地实在是不便,儿子的病稍有好转后,黎朝阳决定举家北迁。
动身前,黎朝阳给黎元洪订了门亲事。女方也是当地人,名叫吴敬君,刚满八岁。家境贫寒,和黎元洪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黎朝阳觉得两地离得这样远,很难相见,找女方家长商量,希望此次能把吴敬君一起带走。得到对方双亲同意后,于是吴敬君加入了北迁的队伍,成了黎元洪家庭的一员。
从汉阳到北塘的这一次长途拔涉,是黎元洪第一次出这样远的门,他在以后的人生里,把这次出行称为改变命运之旅。
农耕经济,人们讲求守家待地。除了遇到大灾荒,家乡活不下去了,不得不外出逃荒外,大家总是故土难离的。
农历大年初七,被视为人日子。每到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都给孩子吃面条,讲求的是把孩子的腿捆上,图个免于背井离乡的吉利。人们这样的思想情怀,反应了农耕社会,把人们牢牢束缚在土地上的内在要求。于是,山总是那座山,水也总是那个水,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又一年,人们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内,日出而做,日落而归,什么都没改变,这便成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
但是,也有少数的人,或者是因为生活所迫,或者主动去寻找机会,他们不甘心,不安于现状,而是寻求改变;黎元洪的父亲黎朝阳就是这样的人。
不是所有的人想改变就能改变,确切的说,多数的寻求改变之人的最后的结果,恐怕是到处碰壁并被撞得头破血流。
黎元洪的父亲应该是这些人中的幸运儿,无论如何,他改变了他和家人的生活。更幸运的是黎元洪,比起那些在一起长大的玩伴们,他因为有黎朝阳这样的父亲,于是有了他自己的不同人生,全新的人生。
是的,并不是所有想寻求改变的人,就一定能改变,但是,如果不去寻求,是肯定不会改变的。
黎元洪能有后来的精彩人生,他首先应当幸运自己有一个不安分的父亲。
从湖北到天津,路途遥遥,那个时候还没有铁路,也没有别的交通工具。除了过河坐船外,有钱的人是靠畜力,没钱的人只能是靠自己的一双腿。黎元洪这样的人家,当然是靠开步走了。
这一路至少要走四十多天。每天天一放亮就出发,晚上天黑才能停下。一般就是在沿途的小店过夜,旅途是很辛苦的,很遭罪的。
但是,每天都能见到一个新地方,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口音。一路上,有高山,小丘、树林、溪水、田地相伴,有时还能看到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这对于黎元洪也是很美好的,是一次历练,一次洗礼,一直留在了他的记忆深处。
他后来常和他的孩子们,讲这一路上的见闻,讲他在这一路上自己的经历,从来都做为很自豪的事。
北塘是中国现代练兵的始祖,奕䜣一八六六年开始,在这里请外国教练,使用洋枪洋炮练兵,比袁世凯小站练兵要早整整三十一年。
北塘自明朝初年随成祖朱棣移民形成村落,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北塘依河临海,自古兼得鱼盐漕运之利,富庶一方。
北塘也是明清海防重镇,皇都卫城,见证了明清两朝的帝国兴衰。明嘉靖在北塘修筑东西两座炮台,史称“北塘双垒”。和平时期,北塘炮台便成为登临揽胜、凭垒观潮的好去处。
一九零零年六月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而距大沽炮台三十里的北塘炮台也已经被列强包围,北塘军民最终坚持奋战三个月,是八国联军攻陷的最后一个军事设施。一九零零年后,北塘炮台被彻底拆除。但北塘爱国军民反抗侵略的英勇表现可谓气壮山河,青史留名。北塘被史学家评价“一个北塘镇,半部晚清史”。
北塘自古人杰地灵,著名的宗教名人倓虚法师,清御史陈鸿翊,帝师高赓恩等均出自北塘。当然,自从黎元洪当了大总统后,北塘的名片又加了一张,——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从这里走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北塘的秋色宛如画卷,登上重修后的双垒炮台,体会“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淋漓,秋风的感觉,每一缕都是那么不同 。河水满溢着秋潮,涨落间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夜幕下的北塘,悠远而静谧。皓月当空,群星璀璨,美不胜收的天海更让人流连忘返。
在阑珊的夜晚,古镇中小桥流水潺潺,斑驳的古炮台在朦胧的月光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伴着清凉的夜风,轻轻地吸一口气,似乎有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身心也是最惬意的。
秋是北塘最美的季节。
但是,黎元洪最初到这里时,北塘还只是个荒凉的小镇,居民多以捕鱼嗮盐为生。但因其毗邻天津,而天津此时正处于浴火重生之际。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此时正署理直隶兼任北洋大臣,他把天津做为了推行洋务运动的大本营和实验场。
机器局、电报局、自来水、水师学堂等新生事物让这里的人们应接不暇,眼花缭乱。这时候的天津,已经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开风气之先河,引领时代风骚,使天津成为最为引人关注的城市之一。
天时地利,北塘受惠于天津,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用黎元洪后来的话说,目睹他在北塘这段时间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甚至能听到历史前进的脚步声。
这时候黎元洪父亲已经又晋升为“游击”,看他父亲的军营,每天士兵都用洋枪操练,有红头发大鼻子的外国人当教练,黎元洪感到很新奇,一有闲暇时间,他就到兵营看操练,逐渐萌生了当兵的念头。
不久,黎元洪父亲虽然又官升一级,俸银又长了些。
但国穷民困的晚清,文武官员的薪俸本就很低,加之军中欠饷又是家常便饭。在北塘安顿下来后,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很拮据的。为了一家人的生活,黎元洪没天都要到河套去拾柴,到集卖了,补贴家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放牛是最为简单的劳作,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帮年龄差不多孩子,在草地上跑,在山坡上叫。
一回到黄陂老家,黎元洪活波机智的天性似乎被激活。一改讨饭是的呆板和和傻气。不久,他就成了这群放牛娃的领袖,被大家奉为“人物头”。
人改变环境,人也是环境的产物。
黎元洪从他父亲那里听过很多故事,他记忆力极好,听过一遍,就差不多能复述下来。他也是个编故事的天才,有时候讲着讲着,想不起了,他自己会接着编,把故事圆全完。听黎元洪讲故事,是一起放牛的孩子们每天最盼望的事。
这一天,大家又围着黎元洪,请求他讲故事。一个人故事再多,总有讲完的时候。黎元洪想了一下,实在想不起新故事了,就想讲个讲过了的,敷衍过去。
没想到这些孩子,每次听黎元洪将故事都听得特别用心,故事主要情节大体也都记得。黎元洪刚讲了开头,马上有人提出抗议,这故事讲过了,怕大家不信,还说一下故事的梗概。
一连换了几个,都有人检举揭发。万般无奈,黎元洪想起了自己讨饭时,那次到别人家地里偷萝卜,不但没受到指责和处罚,还得到了帮助。
于是,他便讲起来了。只是,故事里的人物,不是他和姐姐了,而是变成另外的人,变成了更不幸,更值得同情的姐弟。那个可敬的庄稼人,也变得更加高大、生动。
故事的情节,他一边讲一边做着渲染和加工。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起来就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孩子们听完后,无不为故事中的两个孩子的不幸和好心的农人所感动。
很多年后,黎元洪曾经给他自己的孩子讲过这个故事,只是,故事里的人物又变回了自己和姐姐。可见,黎元洪是个极重感情又知恩图报之人,受滴水之恩,他都会念念不忘。
黎元洪好像天生不是个放牛的料,他有时把牛栓在树上,自己跑到一边去玩,牛根本吃不好。有时又把牛撒开了不管,有好几次牛自己跑远了,费了好大的劲,才把牛找到。由于黎元洪在放牛上的表现,实在是差劲,没到这一年的年底,他就被姑父送回了家。
据记载,后来的一九三三年,国民政.府在这里建立礼山县时,当时湖北的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程汝怀,曾建议把县城设在紧靠田家河的新城,因为“故总统黎宋卿先生微时曾放牧于此。”
一八七七年,十四岁的黎元洪又得上了重病。在天津北塘练兵的父亲闻迅后,连忙赶回来探望。黎朝阳这时已经升为了“把总”,俸银也有所增加。
汉阳距北塘千里之遥,分居两地实在是不便,儿子的病稍有好转后,黎朝阳决定举家北迁。
动身前,黎朝阳给黎元洪订了门亲事。女方也是当地人,名叫吴敬君,刚满八岁。家境贫寒,和黎元洪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黎朝阳觉得两地离得这样远,很难相见,找女方家长商量,希望此次能把吴敬君一起带走。得到对方双亲同意后,于是吴敬君加入了北迁的队伍,成了黎元洪家庭的一员。
从汉阳到北塘的这一次长途拔涉,是黎元洪第一次出这样远的门,他在以后的人生里,把这次出行称为改变命运之旅。
农耕经济,人们讲求守家待地。除了遇到大灾荒,家乡活不下去了,不得不外出逃荒外,大家总是故土难离的。
农历大年初七,被视为人日子。每到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都给孩子吃面条,讲求的是把孩子的腿捆上,图个免于背井离乡的吉利。人们这样的思想情怀,反应了农耕社会,把人们牢牢束缚在土地上的内在要求。于是,山总是那座山,水也总是那个水,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又一年,人们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内,日出而做,日落而归,什么都没改变,这便成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
但是,也有少数的人,或者是因为生活所迫,或者主动去寻找机会,他们不甘心,不安于现状,而是寻求改变;黎元洪的父亲黎朝阳就是这样的人。
不是所有的人想改变就能改变,确切的说,多数的寻求改变之人的最后的结果,恐怕是到处碰壁并被撞得头破血流。
黎元洪的父亲应该是这些人中的幸运儿,无论如何,他改变了他和家人的生活。更幸运的是黎元洪,比起那些在一起长大的玩伴们,他因为有黎朝阳这样的父亲,于是有了他自己的不同人生,全新的人生。
是的,并不是所有想寻求改变的人,就一定能改变,但是,如果不去寻求,是肯定不会改变的。
黎元洪能有后来的精彩人生,他首先应当幸运自己有一个不安分的父亲。
从湖北到天津,路途遥遥,那个时候还没有铁路,也没有别的交通工具。除了过河坐船外,有钱的人是靠畜力,没钱的人只能是靠自己的一双腿。黎元洪这样的人家,当然是靠开步走了。
这一路至少要走四十多天。每天天一放亮就出发,晚上天黑才能停下。一般就是在沿途的小店过夜,旅途是很辛苦的,很遭罪的。
但是,每天都能见到一个新地方,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口音。一路上,有高山,小丘、树林、溪水、田地相伴,有时还能看到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这对于黎元洪也是很美好的,是一次历练,一次洗礼,一直留在了他的记忆深处。
他后来常和他的孩子们,讲这一路上的见闻,讲他在这一路上自己的经历,从来都做为很自豪的事。
北塘是中国现代练兵的始祖,奕䜣一八六六年开始,在这里请外国教练,使用洋枪洋炮练兵,比袁世凯小站练兵要早整整三十一年。
北塘自明朝初年随成祖朱棣移民形成村落,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北塘依河临海,自古兼得鱼盐漕运之利,富庶一方。
北塘也是明清海防重镇,皇都卫城,见证了明清两朝的帝国兴衰。明嘉靖在北塘修筑东西两座炮台,史称“北塘双垒”。和平时期,北塘炮台便成为登临揽胜、凭垒观潮的好去处。
一九零零年六月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而距大沽炮台三十里的北塘炮台也已经被列强包围,北塘军民最终坚持奋战三个月,是八国联军攻陷的最后一个军事设施。一九零零年后,北塘炮台被彻底拆除。但北塘爱国军民反抗侵略的英勇表现可谓气壮山河,青史留名。北塘被史学家评价“一个北塘镇,半部晚清史”。
北塘自古人杰地灵,著名的宗教名人倓虚法师,清御史陈鸿翊,帝师高赓恩等均出自北塘。当然,自从黎元洪当了大总统后,北塘的名片又加了一张,——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从这里走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北塘的秋色宛如画卷,登上重修后的双垒炮台,体会“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淋漓,秋风的感觉,每一缕都是那么不同 。河水满溢着秋潮,涨落间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夜幕下的北塘,悠远而静谧。皓月当空,群星璀璨,美不胜收的天海更让人流连忘返。
在阑珊的夜晚,古镇中小桥流水潺潺,斑驳的古炮台在朦胧的月光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伴着清凉的夜风,轻轻地吸一口气,似乎有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身心也是最惬意的。
秋是北塘最美的季节。
但是,黎元洪最初到这里时,北塘还只是个荒凉的小镇,居民多以捕鱼嗮盐为生。但因其毗邻天津,而天津此时正处于浴火重生之际。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此时正署理直隶兼任北洋大臣,他把天津做为了推行洋务运动的大本营和实验场。
机器局、电报局、自来水、水师学堂等新生事物让这里的人们应接不暇,眼花缭乱。这时候的天津,已经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开风气之先河,引领时代风骚,使天津成为最为引人关注的城市之一。
天时地利,北塘受惠于天津,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用黎元洪后来的话说,目睹他在北塘这段时间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甚至能听到历史前进的脚步声。
这时候黎元洪父亲已经又晋升为“游击”,看他父亲的军营,每天士兵都用洋枪操练,有红头发大鼻子的外国人当教练,黎元洪感到很新奇,一有闲暇时间,他就到兵营看操练,逐渐萌生了当兵的念头。
不久,黎元洪父亲虽然又官升一级,俸银又长了些。
但国穷民困的晚清,文武官员的薪俸本就很低,加之军中欠饷又是家常便饭。在北塘安顿下来后,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很拮据的。为了一家人的生活,黎元洪没天都要到河套去拾柴,到集卖了,补贴家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