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 信
许问很小的时候,跟着学校的老师一起练过毛笔字。
那时候市里要举行一个小学生书法的比赛,老师从班上选了几个聪明有定性的孩子,教他们怎么用毛笔,怎么写字。
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其实是很难获奖的,但这位刚来的老师却非常积极,乐此不疲。
笔怎么握,横怎么写,竖怎么写,怎么起笔,怎么回笔。
老师一点点地教,他们一点点地学。
最后十几个孩子选了三个,每个人分配一件作品,翻来覆去地练。
另两个孩子里有一个是用大笔写一个字,忘记是什么字了,只记得笔大墨浓,气势很足,许问非常羡慕。
但是他还是认认真真地写自己这四个字,横平竖直,一丝不苟,反反复复。
许问到现在也记得自己分配到的任务是什么,山高水长四个字,楷体。
后来他们的作品被交上去,他竟然获奖了,最末等的优秀奖,但老师非常高兴,连声夸奖他有定性,有静气。
许问还小,只会腼腆地笑,其实也很高兴。
他很想跟着老师继续学下去,但老师好像对此没什么兴趣了,他又教起了孩子们打乒乓球、踢毽子。
相比坐在书桌旁边默不吭声地写字,小学生们更喜欢这种活动,他们兴致勃勃,在操场上又笑又闹。
只有许问有点失望,他回去之后想找爸妈要点钱,买自己的毛笔墨水。
他计划着,纸就不用了,他可以去捡废报纸,一样好用。
结果爸爸妈妈匆匆忙忙,上班下班,回来家里一脸疲倦,连跟他说话都很少。
许问看着他们,最后还是一个字也没跟他们说。
那时候他还在上小学,虽然练过一段时间的毛笔字,印象还很深,但其实也仅仅就是学会了怎么执笔,以及一些最粗浅的运笔规范。
到班门世界之后,他宛如新生,什么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学,毛笔字也是。
一开始,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教连林林和许三师兄弟们一些东西,连天青给他扔了一本三字经,暗示他从最粗浅的地方起步。
后来,连天青不知道想了什么,可能是受不了他自己都不懂个啥还要教他女儿,终于有一天出现在书室里,面无表情地说:“我说怎么写,你们就怎么写。”
从头开始教起了他们书法。
许问那点浅薄的基础在连天青面前完全不值一提,而且他教他们的不止是怎么写,如何运用基础的技巧,最关键的是审美。
他带他们看了很多书法作品,自己也写了很多给他们看,教他们学会欣赏。
他从不像许问看见的一些师父那样,会手把手地纠正他们的运笔姿势,只会在看见不对的时候,用木板啪的一声打下来。
但他带着许问,带着他们所有人,看见了旧木场之外,悠久绵长的一个广阔的世界。
有一次,许问从纸上抬头,看见了连天青的侧脸。他没有表情,嘴角向来都是绷得紧紧的,但这表情,比小学时候看到的父母的敷衍笑容亲切多了……
许问落笔于纸上,回想起了当初看见的那半张脸,唇畔不自觉地浮现出了笑容,有些怀念。
旧木场不是什么东西,却有如他人生的新起点,无数美好的回忆都从彼处而来。
他缓缓给“秦天连”写着信,不知不觉之中,这样的情感情绪就被注入了进去,体现在了字里行间、落下的每一个笔画里。
不过他到现在还不能确定秦天连就是连天青,所以用词语气都比较客气。
而且他才得到了一个上好的素材,可以与他引起话题。
他写他得到了一个黄杨巧,仿佛融汇了黄杨木雕刻的各种刀工,但只有样品,没有技法,问秦天连知不知道。
而且这黄杨巧看上去是近年来的作品,雕刻它的人多半还存于世间,秦天连认识这个人吗?有没有在别处听说过?
写到这里的时候,许问停了一下笔。
当然万物归宗里也有黄杨巧,这游戏现在还挺有热度的,但秦天连连手机都没有,怎么会去玩游戏。
更何况他近几年一直在西北,据许问所知,万物归宗的主要受众现在还主要聚集在华夏东部。
秦天连从这个渠道知道的可能性并不大。
他把前面写的看了一遍,正准备就此落款结尾,想了想,又重新提笔,写起了另一件事情。
他想起了在班门世界安定城的那次修复,那位老人的粗瓷碗。
那个碗属于最便宜的那种,可能就几个铜子一个,不值钱也不稀有。
修复它的粘连法,最大的难度也仅在于把碎碗拼起来,总体难度不算太大。
总之,那是一次平淡无奇的修复,修的东西是,修的手法也是。
但莫明的,许问对它的印象就格外深刻。
最起初,他其实只是一时冲动,本着内心的情绪就那样去做了。
结果没想到取得了比预想之中更好的效果。
修完之后,老人捧着碗痛哭,哭声中,某些郁结的心思抒发了出去。
许问能清晰地感觉到,哭之前,老人其实已经心存死意——更准确地说,是不存什么求生的意志。
然而当他看见修好的瓷碗,痛痛快快地哭出来之后,他活了。
许问莫明就能感觉到,他会带着那个碗,好好地活下去了。
也许不久之后,他会跟安定地震幸存的另一个妇人成家,相互扶持过完余生。
这也是那时代灾后幸存者的常态。
但许问相信,那个碗会一直摆在他家的角落里,常常被他拿起来,摸一摸,擦擦灰,然后放回去。
许问把这个故事也写进了信里,并没有什么求教的意思,只是一次纯粹的分享。
他觉得,无论秦天连是不是连天青,他都会喜欢这个故事,一定会喜欢的。
最后,许问终于停笔,落款是:您的学生,许问。
这六个字,是他真正的想法,包含着他两世共同的心意。
写完之后,许问把这封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拿出手机开始拍照,准备把图片用电子邮件发过去。
拍完之后,他拿出那个黄杨巧也放在桌上,准备从各个角度拍清细节,也发给秦天连。
拍了两张,他有点皱眉。
天色比之前更暗了,光线不好,拍出来的效果也不好。
他有点遗憾,正准备把它收起来,换个地方重拍,突然间,“啪”的一声,白光从头顶倾泄而来,照亮了整个室内。
许问有点茫然地抬头,看见了透亮的素净吸顶灯,这才意识到班门祖地已经通电了,悦林轩当然也是。
现代电灯的光芒铺洒在古意十足的家具陈设上,铺洒在他刚刚写完的信件上。
许问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笑了,拍完了黄杨巧的照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那时候市里要举行一个小学生书法的比赛,老师从班上选了几个聪明有定性的孩子,教他们怎么用毛笔,怎么写字。
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其实是很难获奖的,但这位刚来的老师却非常积极,乐此不疲。
笔怎么握,横怎么写,竖怎么写,怎么起笔,怎么回笔。
老师一点点地教,他们一点点地学。
最后十几个孩子选了三个,每个人分配一件作品,翻来覆去地练。
另两个孩子里有一个是用大笔写一个字,忘记是什么字了,只记得笔大墨浓,气势很足,许问非常羡慕。
但是他还是认认真真地写自己这四个字,横平竖直,一丝不苟,反反复复。
许问到现在也记得自己分配到的任务是什么,山高水长四个字,楷体。
后来他们的作品被交上去,他竟然获奖了,最末等的优秀奖,但老师非常高兴,连声夸奖他有定性,有静气。
许问还小,只会腼腆地笑,其实也很高兴。
他很想跟着老师继续学下去,但老师好像对此没什么兴趣了,他又教起了孩子们打乒乓球、踢毽子。
相比坐在书桌旁边默不吭声地写字,小学生们更喜欢这种活动,他们兴致勃勃,在操场上又笑又闹。
只有许问有点失望,他回去之后想找爸妈要点钱,买自己的毛笔墨水。
他计划着,纸就不用了,他可以去捡废报纸,一样好用。
结果爸爸妈妈匆匆忙忙,上班下班,回来家里一脸疲倦,连跟他说话都很少。
许问看着他们,最后还是一个字也没跟他们说。
那时候他还在上小学,虽然练过一段时间的毛笔字,印象还很深,但其实也仅仅就是学会了怎么执笔,以及一些最粗浅的运笔规范。
到班门世界之后,他宛如新生,什么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学,毛笔字也是。
一开始,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教连林林和许三师兄弟们一些东西,连天青给他扔了一本三字经,暗示他从最粗浅的地方起步。
后来,连天青不知道想了什么,可能是受不了他自己都不懂个啥还要教他女儿,终于有一天出现在书室里,面无表情地说:“我说怎么写,你们就怎么写。”
从头开始教起了他们书法。
许问那点浅薄的基础在连天青面前完全不值一提,而且他教他们的不止是怎么写,如何运用基础的技巧,最关键的是审美。
他带他们看了很多书法作品,自己也写了很多给他们看,教他们学会欣赏。
他从不像许问看见的一些师父那样,会手把手地纠正他们的运笔姿势,只会在看见不对的时候,用木板啪的一声打下来。
但他带着许问,带着他们所有人,看见了旧木场之外,悠久绵长的一个广阔的世界。
有一次,许问从纸上抬头,看见了连天青的侧脸。他没有表情,嘴角向来都是绷得紧紧的,但这表情,比小学时候看到的父母的敷衍笑容亲切多了……
许问落笔于纸上,回想起了当初看见的那半张脸,唇畔不自觉地浮现出了笑容,有些怀念。
旧木场不是什么东西,却有如他人生的新起点,无数美好的回忆都从彼处而来。
他缓缓给“秦天连”写着信,不知不觉之中,这样的情感情绪就被注入了进去,体现在了字里行间、落下的每一个笔画里。
不过他到现在还不能确定秦天连就是连天青,所以用词语气都比较客气。
而且他才得到了一个上好的素材,可以与他引起话题。
他写他得到了一个黄杨巧,仿佛融汇了黄杨木雕刻的各种刀工,但只有样品,没有技法,问秦天连知不知道。
而且这黄杨巧看上去是近年来的作品,雕刻它的人多半还存于世间,秦天连认识这个人吗?有没有在别处听说过?
写到这里的时候,许问停了一下笔。
当然万物归宗里也有黄杨巧,这游戏现在还挺有热度的,但秦天连连手机都没有,怎么会去玩游戏。
更何况他近几年一直在西北,据许问所知,万物归宗的主要受众现在还主要聚集在华夏东部。
秦天连从这个渠道知道的可能性并不大。
他把前面写的看了一遍,正准备就此落款结尾,想了想,又重新提笔,写起了另一件事情。
他想起了在班门世界安定城的那次修复,那位老人的粗瓷碗。
那个碗属于最便宜的那种,可能就几个铜子一个,不值钱也不稀有。
修复它的粘连法,最大的难度也仅在于把碎碗拼起来,总体难度不算太大。
总之,那是一次平淡无奇的修复,修的东西是,修的手法也是。
但莫明的,许问对它的印象就格外深刻。
最起初,他其实只是一时冲动,本着内心的情绪就那样去做了。
结果没想到取得了比预想之中更好的效果。
修完之后,老人捧着碗痛哭,哭声中,某些郁结的心思抒发了出去。
许问能清晰地感觉到,哭之前,老人其实已经心存死意——更准确地说,是不存什么求生的意志。
然而当他看见修好的瓷碗,痛痛快快地哭出来之后,他活了。
许问莫明就能感觉到,他会带着那个碗,好好地活下去了。
也许不久之后,他会跟安定地震幸存的另一个妇人成家,相互扶持过完余生。
这也是那时代灾后幸存者的常态。
但许问相信,那个碗会一直摆在他家的角落里,常常被他拿起来,摸一摸,擦擦灰,然后放回去。
许问把这个故事也写进了信里,并没有什么求教的意思,只是一次纯粹的分享。
他觉得,无论秦天连是不是连天青,他都会喜欢这个故事,一定会喜欢的。
最后,许问终于停笔,落款是:您的学生,许问。
这六个字,是他真正的想法,包含着他两世共同的心意。
写完之后,许问把这封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拿出手机开始拍照,准备把图片用电子邮件发过去。
拍完之后,他拿出那个黄杨巧也放在桌上,准备从各个角度拍清细节,也发给秦天连。
拍了两张,他有点皱眉。
天色比之前更暗了,光线不好,拍出来的效果也不好。
他有点遗憾,正准备把它收起来,换个地方重拍,突然间,“啪”的一声,白光从头顶倾泄而来,照亮了整个室内。
许问有点茫然地抬头,看见了透亮的素净吸顶灯,这才意识到班门祖地已经通电了,悦林轩当然也是。
现代电灯的光芒铺洒在古意十足的家具陈设上,铺洒在他刚刚写完的信件上。
许问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笑了,拍完了黄杨巧的照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