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239章凤阳巡抚

第239章凤阳巡抚

小说:明末之新帝国作者:英联邦字数:2000更新时间 : 2021-12-06 20:05:25
  凤阳巡抚于大明正统十四年,由山东淮阳巡抚分离,辖区包括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庐州府及滁州、徐州、和州。

  淮左豪杰凤阳人朱元璋推翻元王朝后,在应天府称帝并建立了大明王朝,起初朱元璋是想将国都定在凤阳老家的,并提出了一堆理由:应天府距离中原太过遥远,不易威慑北方。(这一点在朱元璋死后的燕王谋反中得到证实)而凤阳这个地方,正好就处在大明王朝的正中心,且凤阳还有长江、淮河作为天险防卫,运输粮食也很方便。

  皇帝难得提出这么多理由游说,而且还是一向乾纲独断的朱元璋,大家也不好说什么,但刘伯温却嫌弃凤阳的风水不好,当然那些大臣也不想搬出奢华的南京城去较为偏远的凤阳重建朝廷,在众望之下刘伯温向朱元璋上书称:“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

  刘伯温一说群臣附应。迁都的主意虽打消了,但刘伯温得给朱元璋一个台阶下,便和群臣商议,最终得出了一个两全之策:将江淮与江宁、苏州合二为一组建一个全国最大的行省——南直隶省(后世的江南省)。此举既可以让凤阳拥有首府地位也可以保全南京的帝都身份,洪武十一年,随着南直隶行省的规划,南京这才正式成为首都。

  自两晋就开始的经济中心南迁在南方,这也在大明初期就已经完善,江浙一带自宋末开始就已经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美称。在本朝初,南方鄱阳湖水战后就已经没了战乱,再加之南方水稻每年至少两熟,经济恢复的非常迅捷。而北方则要等到永乐皇帝带着大量南方移民迁都北京之后,才逐步稳定。

  也就是说在元末至大明前中期的一段时间里整个北方连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都没有,再加上元末的黄河水涝并没能完全治理成功,经济和产粮自然差之又差。

  永乐年间,永乐大帝朱棣为了远征北元而大量向民间征调人力、物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向各地商人开放贩私盐的资格。不过这需要这些商人将自己的粮食、棉花、煤炭等战略物资送到北方前线来换取盐引,这便是开中法。

  这一措施本是为了扶持北方的经济,也确实诞生了晋商这一支昌盛大明数十代的商帮,但位处南方的徽商也看到了商机,他们比起晋商更有大运河之便利、南直隶省做后台,在这数百年间,迅速崛起,并将南直隶省的经济带上一个新的巅峰。

  扬州、南京的盐商文化就是在此时发展出来的,据说:南直隶省的税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朝廷官员一半都是出自南直隶省且随着每期科举逐步增加。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即使朱棣迁都北京后,让北京话为全国通用语,但朝廷中绝大多数的人,包括皇帝、宫中妃子都是以说江淮官话为主(诞生于江苏、安徽两省江淮地区的方言,即民间说法中江苏话、安徽话的官方称呼)。

  南直隶省虽强,但似乎明朝统治者并不担心它会发生造反和割据。原因也很简单,首先南直隶省从名字就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由朝廷直接把控的地方;其次这里是全国最富,没有天灾、没有战乱,基本没人会放着好日子不过。

  再加之江淮是朱元璋老家、南京是旧都并有一套随时都可以启用的备用朝廷,当地爱国情怀颇高更不容易发生造反事件。

  在最终朝廷设立了凤阳巡抚以后,凤山巡抚也算是天下巡抚中最为重要的一员,因为他掌管着大明的重要产业之地徐州、扬州,淮安等地。

  当年显赫一时的东林党干将李三才就是因为抚淮13年,积累了极其惊人的财产,据说有470万两银子之巨,而大明一年的农税收入也不过是400万两而已,虽然李三才的财产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也差不了多少,可见当凤阳巡抚的好处。

  凤阳巡抚自然是一等一的好肥缺,但是现在的朱大典他当的可不是时候。

  因为作为重镇之一的凤阳府,被张献忠率领他的大军一举攻了下来。

  张献忠大军在攻下了凤阳府以后,他们可是毁掉了朱明皇朝的皇陵,同时也把皇陵的十几万株松柏都砍掉了,而且他们还把城中的富户、官员、太监杀了个精光,他们在这里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这些粮食都发给了百姓们。

  张献忠很明白谁是他的朋友,谁是他的敌人,这跟刘远桥他的想法是一样的,刘远桥他所想要团结的就是官绅阶级,而张献忠他是农民出生,他只能团结更多的农民聚在他的身边。

  本来流寇大军数10万之众集结在了河南荥阳一带,准备商量破局,谁知道张献忠就突然一手,为他们打开了一条天大的生路。

  所以流寇的另外一位领袖高迎祥就率领着他的数10万大军大举南下,抵达了凤阳地区,他们在这里不但得到了足够的补给,让每个人都吃饱饭,穿上了一套新的衣服,而且还捞得到盘满钵满,一时声势大振。

  然后他们就分兵过去攻打凤阳巡抚治下的其他地方。

  大明最著名的南直隶分别有两名巡抚进行管理,长江以南地区的南直隶地区地由应天巡抚进行管辖,长驻苏州。

  而长江以北的就由凤阳地区巡抚管辖,此时还没有安徽省的说法,但是因为这里出了朱元璋这一位大牛人,这里就是大明帝国的心脏,天下的根本。

  也可以说是当今皇族的家乡,他们的发迹之地,现在好了,他们的家乡和发迹之地居然被流寇横行肆虐,四方攻打。

  流寇焚陵的消息传到京城,崇帝朱由检大惊失色,哀痛已极。“帝素服哭,遣官告庙,逮漕都御使杨一鹏弃市。

  崇祯还在《罪己诏》中说:“流氛震惊皇陵,祖恫民仇,罪实在朕。”

  天下普遍认为凤阳之被攻克,皇陵之被焚毁,是古今未有之奇变,君辱臣死之秋。然而,在强大的流寇面前,他们一筹莫展,畏葸不前。总督漕运兼巡抚朱大典以及官军中的总兵、参将、游击由于害怕被流寇歼灭,只是象征性地“率兵援剿”,流寇走后他们才敢去,没有一个有胆量与流寇正面交锋。“诸州官史,并无守御之策。”

  时人梅之焕称:“凡到之处,逆奴、惯盗及游手游食之徒,从者如市。其辎重之多,供奉之侈,皆未可名状”。他哀叹“似此光景,抚之一字,亦无望矣!”

  崇祯皇帝这次派出了他能派出的最强阵容,一方面命令五省总督,洪承畴率领他的部队全力进军,限时制敌,不可松懈。

  另外则是命令朱大典为凤阳巡抚,卢九德为监军太监率领各部军队全力围剿攻入凤阳地区的流寇。

  九德号双泉,扬州人,性勤干,谙练兵机。其把牌中军黄得功、朱纪,皆骁勇绝伦。”

  朱大典和卢九德是公认的最强的组合,他们当年联手平定了吴桥兵变,是皇帝公认为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这次皇陵被刨,乃大明皇朝,千古未有之奇变,所以他国难思良将,马上就想到了这一队组合,把他们派出去全力以赴的绞杀流寇。

  但是这流寇势头如此之凶猛,即使是卢九德和朱大典都先后的抵达了凤阳附近,但是他们就是不敢大举进兵,全去招惹这些数10万的流寇军队。

  他们手下不多,但是却是一些精锐的部队,毕竟人手不多,无法冲击对方数10万的大军阵容,不敢全力以赴的进攻对方,还得依靠洪承畴的部队抵达才行,洪承畴他的部队已经紧急的出潼关全力南下。

  自从陈奇瑜下马以后,洪承畴挂兵部尚书衔,担任五省总督,这活可是不好干,因为前任陈奇瑜的才干也不见得在他之下,他的策略也是成功,眼见差不多就可以把流寇给剿灭,谁知道中了奸计,为敌所趁,终究是让对方才车相砸逃了出去。

  这些当官的只能用城头变幻大王旗,眼前他楼起,眼见它由它楼塌,前两个月还是风光无限,指挥数10万军队全力围剿流寇的陈大帅,现在已经成为了阶下之囚,听朝廷的意思,还要把他下狱论死。

  因为皇帝处死这些大臣可是从来不手软,如果有某位大臣蒙蔽了他,或者是办砸了差事,崇祯皇帝他可是毫不犹豫下狠手,直接的处死,比如说被皇帝素以砣磔刑的袁祟焕。

  所以听到了皇帝诏令以后,洪承畴率领他的秦军全力的出潼关,追缴叛军,但是对的军队可是有十几万之人父,十几万军队的调动,那是无边无际,声势浩大的,也是不可能短期之内就能直接完成的。

  现在他们都知道流寇的军队战斗力其实相当的强,如果没有绝对的优势,他们贸然冲过去差不多就是送人头,不单止没有剿灭对方,反而还会让对方反噬。

  所以他们几路大军都十分谨慎,口号喊的震天响,但是却是畏缩不前,要等主力大军集结完毕以后才敢进攻,这就造成了流寇军队在凤阳地区治下的各个府大举的进攻,横行无忌,攻略四方的局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