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重生南明当皇帝 > 第058 御驾亲征

第058 御驾亲征

小说:重生南明当皇帝作者:天剑客字数:2004更新时间 : 2016-05-01 12:25:09
  鉴于客观原因的限制,新军里火器的比例相对较低,除每人一柄横刀、一根白蜡杆大铁枪外,全军共有藤牌六百余副、战马九百余匹、弓弩八百余张、合格火铳七百余杆(大部分是葡萄牙雇佣军的)、铁甲,皮甲奇缺,总数不到一千二百副,战兵披甲率不到两成。

  唯一让朱由榔有些欣慰的是,军中还有六门葡式红夷大炮、五门千斤佛朗机,还有二十几门小型虎蹲炮。虎蹲炮携带方便,攻击力强,已散入各营使用,加强火力,弥补火器的不足。

  十一门大炮作为野战,攻城主力装备,则被朱由榔以葡萄牙炮手为骨干,单独编入一个二百余人的炮哨,集中使用了。

  中枢行在现在除了一镇侍卫亲军,还拥有一支千人不到的水师部队,其中长舟三只、快蟹二只、舢板二十三只,其他都是一些比舢板还小的船,各色船只林林总总加起来不下于一百只,就是没有一只超过五百料的大型战船,也算鸡肋的可以了。

  一个月的时间说快不快,说慢不慢,在朱由榔埋头练兵的这段日子里,广东的形势对明越来越不利了,以陈子壮、陈邦彦、张家玉为首的岭南三忠的五万义军最终没能攻下广州诚,被回援的李成栋军击败,撤退途中,双方又在禺珠洲又展开了一场血战。

  三忠的义军借着风势发动火攻,李成栋抵敌不住,往后败走,义军在后紧追不舍。当时,另一支义军的部队正埋伏在白鹅潭附近,准备随时接应三忠的义军。三忠义军船上插朱饰青旗,他们原来是知道的,但由于时值黄昏,暮色苍茫,军士们竟然不能分辨旗色,望见前面黑压压一片战船,乘风破浪而来,以为大队清兵杀到,心下不免着慌,及至看清楚在敌人的背后还有自己人时,大乱阵脚,终大败亏输。

  之后,三忠纠合败卒转攻三水,又转攻高明,继而与清兵接仗于新会和香山,后来得到明清远卫指挥使白常灿接应,遁入清远,在江口设木栅顽抗。清兵追到,施以火攻,三忠的义军再次失利,首领霍师连阵亡,不得已而退入城中固守。

  在梧州新军集训进入尾声的时候,朱由榔接到塘报:清军已将三忠的义军包围在位于肇庆东北四百余里外的清远城中,正在连日猛攻。

  唇亡齿寒,朱由榔君臣通过一番商议后,一致决定需即刻派兵前去援救解围,顺路收复广东。只是在统帅大军的人选上发生了分歧,朱由榔决定御驾亲征,亲统大军前去增援,以翟式耜为首的大臣却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征伐大事非同小可,虽然天子此前已表现出了一定的治军带兵能力,但毕竟是万乘之躯,安危关乎社稷传承,不可亲赴险境,可依国朝旧例,派一大臣挂帅,以督师身份代天子征伐。

  朱由榔知道翟式耜等人的建议乃老成谋国之见,不过他便览整个中枢行在,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统帅人选,吴继嗣忠勇有余,却无战阵经验;翟式耜一介文臣,治政尚可,军略短板,守城有余,变通不足;焦琏粗鄙无文,箭术,枪术高超,冲锋陷阵绝对是一员猛将,可惜胸中格局太小,缺乏战略眼光,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在朱由榔心中,明清交替之际,汉人中有名帅潜质的唯有洪承畴、吴三桂、李定国等寥寥数人了,可惜两个投了满清,成了汉奸,一个是西军首领张献忠义子,目前还是个反贼身份,尚未洗白,此刻远在云贵,招揽不及。

  行在缺乏统帅人才,朱由榔实在不敢将千辛万苦练成的一万侍卫亲军浪掷出去,所以他决定御驾亲征,只有将军队时刻抓在自己手里,他才放心,没了军队护持,他迟早小命不保,呆不呆在梧州,于大局关系不大。

  为了堵住众臣之口,达到亲征的目的,朱由榔传下令旨:将刚满一周岁的长子朱慈爝立为太子,同时封内阁首辅翟式耜为行都留守,天子御驾亲征若有意外,可由行都群臣辅佐太子登基,保证国祚传承,继续抗清大业。

  圣旨一下,一干朝臣都从简短的旨意中体会到了皇帝一往无前的决心,体会到了皇帝想要中兴大明社稷的迫切,再没了反对的理由,国朝危难之际,遇此君上,夫复何言?

  出征之前,朱由榔召开了最后一次朝会,对当初清军大兵压境前,梧州行在的一些士绅文武与清兵暗通曲款的事做一个了解。

  等文武诸臣到齐后,朱由榔用锐利的目光扫视了他们一眼,沉声道:‘如今鞑子既已兵退,行在危机解除,朕就不妨和诸位臣工提一件往事!”

  看着台阶下,一脸茫然的文武百官,朱由榔继续不缓不慢的道:‘其实早在鞑子大军压境前,朕就已得知,朝中除了丁先生数典忘祖,与东虏暗通曲款外,竟还有不少士绅大臣干着同样的勾当,与奴贼私通书信,卖身求荣。然而举头三尺有神明,阴谋岂能持久,这些证据早都已被朕所得,岂是图谋叛国者所能预料?”

  说完一挥手,已奉命等候在旁的掌事太监杨守春把手中捧着的一个小盒子递了上来,朱由榔取过盒子,打开盒盖,把里面的一摞子信件一股脑儿倒到了御案上。

  群臣见状不由哗然,曾经和清军暗中有往来的大臣面上强做镇定,心里却在乞求神灵保佑自己的信件不要夹在其中。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臣请皇上速把通敌者的姓名公布于众,统统斩立决,以安民心,以正国法。”

  作为朝廷的清流显贵,耿直方正的方以智闻言大怒,恨不能立马上前将通敌叛国者揪出来,抄家灭族,以泄心头之恨。

  其余大臣也争先恐后,纷纷表示赞同,以示清白,当然其中也不乏贼喊捉贼者。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从古至今,叛国者何曾有过好下场?尔等行事如此明目张胆,可是欺朕无能耶?!”朱由榔环视着众臣,说到这里故意停了下来。

  不少朝臣随着皇帝的话都把心提到了嗓子口,心中万分惶恐,有内阁首辅丁魁楚的例子在前,他们丝毫不怀疑皇帝处置叛国者的决心。

  殿中死一般的寂静,落针可闻,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心虚者仿佛已经能够听到殿后埋伏的锦衣卫士的绣春刀出鞘的声音,双腿禁不住微微颤抖,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他们深对当初的通敌行为懊恼不已,胆小者已近小便失禁。

  朱由榔见时机差不多了,立马话锋一转,道:“通敌者本皆该抄家灭族,严惩不贷。然朕向来以仁德治天下,自觉不曾薄待于列位臣工,朕实在不敢相信,尔等会罔顾圣人之道,行如此苟且不堪,让祖宗让圣人蒙羞之事。

  朕宁可他们只是一时糊涂,而非处心积虑要叛国投敌,换取荣华富贵。

  朕不想煮豆燃萁,君臣相煎,让天下士民笑话,朕更不想让东虏不费一兵一卒,便坐收渔利,嗤笑我汉人尽多无耻厚颜之辈!”

  朱由榔这番话出乎所有大臣的预料,特别是那些私下和东虏暗通曲款的更是大呼了一口气,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反对,赞许,阿谀,乱作一团。

  “昔我大明太祖高皇帝扫荡群氛,统一寰宇,成祖文皇帝燕都定鼎,北穷朔漠,西至西域,东、南皆至大海,威震华夷,国运昌盛,历朝一十六,承平之年近三百载。

  我大明之盛,恒古未有!

  更有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昔年英宗亲征被俘,誓不求饶;李闯寇京,烈皇煤山自缢殉国;东虏寇福京,绍宗隆武力战而死,便是伪绍武帝被俘之后亦知绝食自杀。

  我大明之刚烈,过汉唐远甚!

  然,万历以来,数十年间,奴贼起于辽东,流贼乱于关内,朝廷御虏剿匪。结果,虏势日张,贼势日众,以至于甲申之变,表里山河,沦于异族之铁蹄,竟重蹈两宋之覆辙。

  今朕登极于国步艰危之时,已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唯以中兴皇明,驱逐鞑虏为己任,为减民之重负,朕守廉自洁,长斋布素,远离声乐,早起晚睡,不敢有丝毫怠慢。

  今大明疆土止岭南一隅,朕知道光凭朕一人之力远远不行,必须君臣齐心协力,肝胆相照方能成就中兴大业,而功业之大小,正在君臣信任之深浅。”

  朱由榔顿了顿,又道:“朕不以一污掩大德,春秋时期,楚王不究‘绝缨’之罪,换得臣子以死相报。

  今朕欲效法前贤,愿意不咎既往,与列位臣工和衷共济,尔等若天良未泯,今后便知该怎么做,现在朕就当着列位臣工的面将这些信件付之一炬!”

  众臣闻言肃穆,无不感动,默默地看着内侍搬来一只鼎炉,放在丹墀上,点燃炭火。

  朱由榔亲手拾起御案上的一摞子信件,走到鼎炉前,一封一封的将其投入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中。

  炉中火苗直窜,片片纸灰随着火焰飞出鼎炉,在鼎炉上空盘旋了一会,又飘回鼎内。火渐渐熄灭,最后只剩下一缕青烟,缭绕着殿梁,久久不肯散尽……

  天子殿中焚信换臣心的事传开后,确确实实收揽了不少人心,梧州行在时刻涌动的一股暗流被悄然化解,朱由榔也凭此博了个善待大臣,贤德仁厚的美名,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儿了。

  形势急迫,开完朝会后,朱由榔连夜召见翟式耜、朱天鳞、王夫之、方以智、焦琏、吴继嗣等人讨论调兵和筹饷等问题。

  行在共有侍卫亲军战、辅兵一万两千余人,御驾亲征自然不能把兵都带走,一镇三团九营,至少要留下两个营两千余人的兵力护卫行在,剩余一万陆师加一千水师作为亲征主力。另外亲征大军的军粮供应则交由行都留守兼内阁首辅翟式耜还有侍卫亲军镇都监军使王夫之协调负责,务必保证军粮供应及时。

  “钦天监禀告:明日乃良辰吉日,天象利明,适合御驾亲征。朕自当顺应天命,诸臣或随朕出征,或协助翟先生留守,均应尽忠职守,万勿有误,来日论功行赏,朕定加殊锡焉!”

  众人齐呼谢恩后,散朝回去各作准备。

  第二日,朱由榔身着山纹铠,在翟式耜等大臣的簇拥下,骑马巡视了出征的队伍,看着将士们脸上洋溢着的蓬勃气息,不由豪气顿生,他登上将台,振臂高呼:“赳赳汉儿,共赴国难,不复河山,誓不生还!”

  “赳赳汉儿,共赴国难,不复河山,誓不生还!”

  “赳赳汉儿,共赴国难,不复河山,誓不生还!”

  ……

  一万侍卫亲军涨红了脸,齐声振臂高呼,气势雄壮,震撼天地,汉儿的血性被朱由榔一点一点的激发了出来。

  翟式耜站在皇帝身后,频频抚须,心中暗喜:“朝气足而暮气少,士气可用,士气可用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