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人才培养计划
看着赵喜仁夫妻脸上露出的喜色,陈曦心里轻叹口气,事实上短期之内她并不打算冒然扩大县服装厂的生产规模。
表面看来随着订单增加,无论是市服装厂还是县服装厂都已经开始三班倒休人不休机、加班加点的生产床上用品。因为时常加班,工人们的工资有明显提高,这也让工人们的工作热情有增无减。
可是在陈曦看来,无论是她管理的县服装厂,还是如今同她们签订加工合同的市服装厂,都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级别上。唯一的区别就是市服装厂的‘作坊’更大,工人人数比县服装厂更多一些。
虽然在陈曦的要求下,两处服装厂已经将床上用品的生产拆分成若干步骤,使得完成每个步骤的女工都非常熟练,不止加快了生产也让床上用品的做工更精良;但是机器的落后扔难以用人工弥补。
如果硬要形容,那只能说是自行车和跑车的差距了。
陈曦无声的叹了口气,当初选择生产床上用品,就是因为生产设备太过落后,工人熟练度参差不齐,被单、被罩、枕套这类东西远比生产服装要简单。
可再简单也有对比,纯手工裁布和机器裁布不用问也知道那种更快、更好。再加上一些位置需要‘刺绣’,不止对工人熟练度有严格要求,陈曦还得控制刺绣面积。
一来厂里会刺绣、能做好的女工就那么几个人;二来刺绣面积大了耗时耗力不说,也会减少床上用品的出货量。
陈曦不是没想过画些图纸,然后让穆朝阳找人想办法做出几台与服装生产相关的机器,毕竟一九七八年的时候岛国人就推出了第一台电脑多头绣花机。
可机械的加工生产绝对不是你给张图纸就完了,还涉及到许多东西。你得有资金、有能用来加工、生产这些特定机械产品的机械,有工人、有技术人员、有场地等等。有了这些,才能谈到图纸和生产。
之前陈曦画的那些家用电器图纸虽然给了穆朝阳,可到现在一切还‘尚在筹备中’,估计等产品出来还要好一段时间。
至于进口一些与被服生产有关的机械,陈曦暂时没这个打算。
如今国内市场对方开放,已经有部分国家来华投资;可想买进口机械依旧不容易。外国企业更多的是向内倾销一些陈旧设备,且要价不低,数量上也有限制。
陈曦既然知道情况,又能画出不少相关的图纸,就没打算给对方送这笔钱。
赵家婶子不知陈曦心中所想,还沉浸在自家闺女要有好工作的喜悦中。她将那盘西瓜放下后,就势坐在陈曦身旁,笑着打听:“那要是住县里,是不是就得租房子啊。到时候这房租……”
话没说完,就被赵喜仁打断:“你问那么细干啥,等到时候不就知道了。再说陈曦她们厂子工资高,县里租房子啥价你也知道,人多了住一起,房价摊到每个人身上还能贵了?”
赵家婶子没好气的白了自家男人一眼:“我打听打听怎么了,陈曦让咱们帮忙留意下村里手巧的丫头,我总的问仔细些,不然人家闺女和家里人跟我打听工作的事情,你叫我说啥,我说啥都不知道?”
其实赵家婶子也有私心,哪家的闺女出去当父母的能不惦记,她就想趁机问的仔细些。若是陈曦让这些丫头自己在县里租房子住,她总得把把关,看看房子安不安全。否则都是些年轻姑娘住一起,万一出点儿什么事儿,孩子一辈子都毁了,再好的工作又能有什么用。
陈曦猜出赵家婶子心中所想,忙笑着回道:“婶子说的对。”
灯具厂那边有空闲的职工宿舍,安全上不用担心,陈曦觉得以目前她和灯具厂那边的关系,让新招的女工住进去完全不成问题。再说房水电费都由她负责,于公于私都挑不出毛病。
她将住宿的情况大致和赵家婶子说了下,赵家婶子满意的连连点头:“灯具厂那边的宿舍好,之前我听你爸提过,说宿舍就在他们保卫科旁边,安全着呢。”
陈成栋跟着点了点头:“嗯,安全上绝对没问题,且宿舍里水电都挺方便。”
听他这么说,赵家婶子更是眉开眼笑。笑罢才注意到除了家里两个孩子,其余人谁都没动切好的西瓜,她忙将盘子里的西瓜一一拿给几人。
坐在一旁的陈老爷子摇摇头没接西瓜,扔微蹙着眉头抽着旱烟。
陈曦凑过去边给老爷子轻捶后背解乏,边缓缓道:“大家手里没钱,看见别人发财难免眼热。鱼塘的事儿您就别跟着上火了,我再多想想别的办法。”
陈老爷子没说话,只长长的叹了口气。
弄临河洼地养鱼的事儿,陈成栋气的不轻,赵喜仁也跟着窝火,两人是想甩手彻底不管了。
可一想到都是乡里乡亲,平时自己家有个大事小情,人家都热心肠的帮忙,就有些坐不住总想出去看看、劝劝。就算是说教没什么用,至少也能帮忙参谋下,动哪个地方的洼地损失能更小些。
陈老爷子哼了一声,没好气的各瞪了眼两人:“屁股底下都长钉子了吧,再坐下去我看你俩都得把凳子磨坏喽。”
陈成栋扫了眼闺女,有点儿没面子的摸摸鼻子;赵喜仁则无奈苦笑了下。
陈老爷子磕了磕抽完的烟袋杆:“出去瞧瞧吧,别让他们把家底儿都折腾进去。”
两人闻言忙应了一声便急匆匆的出了院子。
陈老爷子也跟着起身,对陈曦道:“走,跟爷爷回咱家院儿里转转,我有点儿想老房子了。”
陈曦看出老爷子这是有话想跟她单独说,便和赵家婶子他们打了招呼,扶着老爷子往自家院子那边走。
眼看周围没什么人了,陈老爷子放缓脚步说道:“之前我听你的意思,说是不想扩大规模再往县服装厂招人。还说县里交通不便,布料拉过来做成床上用品再拉出去,就算暂时用百货商店的车,可来来回回也费时费力。
可刚才在你赵叔家里,又突然就说要扩大生产,不止进机器设备,还让你赵叔他们在村里招人。
爷爷知道你这是好心想帮忙,可你也得量力而行啊。你以为就只是多几张嘴养活,你手里紧巴一些就够了?
不说一台机器就要几百块,就是这些人一个月下来,按你们那边给的工资看,少说也得四五千。你管了这是十个闺女,其余的人找你你又管不管?
你管的了一个月两个月,十家八家,久了呢?一抖手的工资那就是几万几万的出啊!”
说着陈老爷子拍了拍陈曦瘦弱的肩膀:“爷爷不是心疼钱,我们这一辈人啥苦没吃过。还不至于过几天好日子,爷爷就变成财迷、官儿迷了。
爷爷是心疼你呀!当初县服装厂都啥样了,别人只看到你让它火起来了,又哪儿看得到你付出的辛劳。爷爷是怕你被他们夸着夸着就啥事儿都往自己身上揽,村里的你要帮,县里的你要帮,市里的你还要帮。老话说的好:就算你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
陈曦听的眼圈儿发红,她能感觉到陈老爷子按在她肩膀上的手都在微微的发抖。
轻轻吸了吸鼻子,陈曦眨回眼泪,亲昵的搂着陈老爷子撒娇道:“爷爷您就放心吧,我不会累着自己的。”
陈曦让赵喜仁夫妻子俩帮忙招人,也有她的考量。
村里想参与临河洼地养殖的人家,多数经济条件都是村里倒数。老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几个手巧的女孩子偏巧家里条件都非常贫困。
这时候的农村多数人家都比较重男轻女,家里条件好些的可能还不明显,越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女孩子遭遇越可怜。
在父母身边的时候她们要起早贪黑操劳,稍好些的吃穿都得让给兄弟。等到了适婚年纪,家里为了凑给兄弟娶妻的钱,她们的幸福就会被漠视、牺牲。
有良心的父母会考虑下男方情况,斟酌着嫁女。那些只图钱的父母简直就是在卖闺女!价高者得,完全不看男方好坏,反正在他们的观念里嫁出去的女儿那就是泼出去的水。
多数聘礼价钱高的男人,可能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之前他们村就有户人家,只看男方聘礼给的高,就把个不到二十的闺女嫁了个四十来岁的鳏夫。
对方虽说是个杀猪的手头宽裕不缺吃喝,却有酗酒打人的毛病。没两年,那闺女就受不了毒打跳河自尽了。后世这种案子也不少,多数很难追男方什么责任,就更别说这会儿的农村了。
陈曦就是想到了这点,不愿看到那些女孩子被婚姻搓摩掉,所以才寻了个借口让赵喜仁夫妻帮忙招人。
赵家夫妻心善,不用她明说也能知道人该怎么招。
陈曦没想当烂好人,她是打算弄刺绣的机器来降低人工成本加快出货速度,可也没想过放弃手工刺绣。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虽说刺绣的四大门类都属于南方,但没人规定东北人就不能做手工刺绣。
这会儿是改开初期,不少人都想着该如何引进外资,争取投资、给外国企业开绿灯;陈曦却在想着如何能从富裕的外国人那里赚钱,让他们自愿掏腰包。
对于外国人来说,手工刺绣的华国产品是个不错的吸引。陈曦决定要做些既符合外国人审美,又带有华国特色的刺绣,来丰富她床上用品的种类。
从桃花湾预招的这些心灵手巧的女孩子,就是她准备培养的第一批‘人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表面看来随着订单增加,无论是市服装厂还是县服装厂都已经开始三班倒休人不休机、加班加点的生产床上用品。因为时常加班,工人们的工资有明显提高,这也让工人们的工作热情有增无减。
可是在陈曦看来,无论是她管理的县服装厂,还是如今同她们签订加工合同的市服装厂,都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级别上。唯一的区别就是市服装厂的‘作坊’更大,工人人数比县服装厂更多一些。
虽然在陈曦的要求下,两处服装厂已经将床上用品的生产拆分成若干步骤,使得完成每个步骤的女工都非常熟练,不止加快了生产也让床上用品的做工更精良;但是机器的落后扔难以用人工弥补。
如果硬要形容,那只能说是自行车和跑车的差距了。
陈曦无声的叹了口气,当初选择生产床上用品,就是因为生产设备太过落后,工人熟练度参差不齐,被单、被罩、枕套这类东西远比生产服装要简单。
可再简单也有对比,纯手工裁布和机器裁布不用问也知道那种更快、更好。再加上一些位置需要‘刺绣’,不止对工人熟练度有严格要求,陈曦还得控制刺绣面积。
一来厂里会刺绣、能做好的女工就那么几个人;二来刺绣面积大了耗时耗力不说,也会减少床上用品的出货量。
陈曦不是没想过画些图纸,然后让穆朝阳找人想办法做出几台与服装生产相关的机器,毕竟一九七八年的时候岛国人就推出了第一台电脑多头绣花机。
可机械的加工生产绝对不是你给张图纸就完了,还涉及到许多东西。你得有资金、有能用来加工、生产这些特定机械产品的机械,有工人、有技术人员、有场地等等。有了这些,才能谈到图纸和生产。
之前陈曦画的那些家用电器图纸虽然给了穆朝阳,可到现在一切还‘尚在筹备中’,估计等产品出来还要好一段时间。
至于进口一些与被服生产有关的机械,陈曦暂时没这个打算。
如今国内市场对方开放,已经有部分国家来华投资;可想买进口机械依旧不容易。外国企业更多的是向内倾销一些陈旧设备,且要价不低,数量上也有限制。
陈曦既然知道情况,又能画出不少相关的图纸,就没打算给对方送这笔钱。
赵家婶子不知陈曦心中所想,还沉浸在自家闺女要有好工作的喜悦中。她将那盘西瓜放下后,就势坐在陈曦身旁,笑着打听:“那要是住县里,是不是就得租房子啊。到时候这房租……”
话没说完,就被赵喜仁打断:“你问那么细干啥,等到时候不就知道了。再说陈曦她们厂子工资高,县里租房子啥价你也知道,人多了住一起,房价摊到每个人身上还能贵了?”
赵家婶子没好气的白了自家男人一眼:“我打听打听怎么了,陈曦让咱们帮忙留意下村里手巧的丫头,我总的问仔细些,不然人家闺女和家里人跟我打听工作的事情,你叫我说啥,我说啥都不知道?”
其实赵家婶子也有私心,哪家的闺女出去当父母的能不惦记,她就想趁机问的仔细些。若是陈曦让这些丫头自己在县里租房子住,她总得把把关,看看房子安不安全。否则都是些年轻姑娘住一起,万一出点儿什么事儿,孩子一辈子都毁了,再好的工作又能有什么用。
陈曦猜出赵家婶子心中所想,忙笑着回道:“婶子说的对。”
灯具厂那边有空闲的职工宿舍,安全上不用担心,陈曦觉得以目前她和灯具厂那边的关系,让新招的女工住进去完全不成问题。再说房水电费都由她负责,于公于私都挑不出毛病。
她将住宿的情况大致和赵家婶子说了下,赵家婶子满意的连连点头:“灯具厂那边的宿舍好,之前我听你爸提过,说宿舍就在他们保卫科旁边,安全着呢。”
陈成栋跟着点了点头:“嗯,安全上绝对没问题,且宿舍里水电都挺方便。”
听他这么说,赵家婶子更是眉开眼笑。笑罢才注意到除了家里两个孩子,其余人谁都没动切好的西瓜,她忙将盘子里的西瓜一一拿给几人。
坐在一旁的陈老爷子摇摇头没接西瓜,扔微蹙着眉头抽着旱烟。
陈曦凑过去边给老爷子轻捶后背解乏,边缓缓道:“大家手里没钱,看见别人发财难免眼热。鱼塘的事儿您就别跟着上火了,我再多想想别的办法。”
陈老爷子没说话,只长长的叹了口气。
弄临河洼地养鱼的事儿,陈成栋气的不轻,赵喜仁也跟着窝火,两人是想甩手彻底不管了。
可一想到都是乡里乡亲,平时自己家有个大事小情,人家都热心肠的帮忙,就有些坐不住总想出去看看、劝劝。就算是说教没什么用,至少也能帮忙参谋下,动哪个地方的洼地损失能更小些。
陈老爷子哼了一声,没好气的各瞪了眼两人:“屁股底下都长钉子了吧,再坐下去我看你俩都得把凳子磨坏喽。”
陈成栋扫了眼闺女,有点儿没面子的摸摸鼻子;赵喜仁则无奈苦笑了下。
陈老爷子磕了磕抽完的烟袋杆:“出去瞧瞧吧,别让他们把家底儿都折腾进去。”
两人闻言忙应了一声便急匆匆的出了院子。
陈老爷子也跟着起身,对陈曦道:“走,跟爷爷回咱家院儿里转转,我有点儿想老房子了。”
陈曦看出老爷子这是有话想跟她单独说,便和赵家婶子他们打了招呼,扶着老爷子往自家院子那边走。
眼看周围没什么人了,陈老爷子放缓脚步说道:“之前我听你的意思,说是不想扩大规模再往县服装厂招人。还说县里交通不便,布料拉过来做成床上用品再拉出去,就算暂时用百货商店的车,可来来回回也费时费力。
可刚才在你赵叔家里,又突然就说要扩大生产,不止进机器设备,还让你赵叔他们在村里招人。
爷爷知道你这是好心想帮忙,可你也得量力而行啊。你以为就只是多几张嘴养活,你手里紧巴一些就够了?
不说一台机器就要几百块,就是这些人一个月下来,按你们那边给的工资看,少说也得四五千。你管了这是十个闺女,其余的人找你你又管不管?
你管的了一个月两个月,十家八家,久了呢?一抖手的工资那就是几万几万的出啊!”
说着陈老爷子拍了拍陈曦瘦弱的肩膀:“爷爷不是心疼钱,我们这一辈人啥苦没吃过。还不至于过几天好日子,爷爷就变成财迷、官儿迷了。
爷爷是心疼你呀!当初县服装厂都啥样了,别人只看到你让它火起来了,又哪儿看得到你付出的辛劳。爷爷是怕你被他们夸着夸着就啥事儿都往自己身上揽,村里的你要帮,县里的你要帮,市里的你还要帮。老话说的好:就算你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
陈曦听的眼圈儿发红,她能感觉到陈老爷子按在她肩膀上的手都在微微的发抖。
轻轻吸了吸鼻子,陈曦眨回眼泪,亲昵的搂着陈老爷子撒娇道:“爷爷您就放心吧,我不会累着自己的。”
陈曦让赵喜仁夫妻子俩帮忙招人,也有她的考量。
村里想参与临河洼地养殖的人家,多数经济条件都是村里倒数。老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几个手巧的女孩子偏巧家里条件都非常贫困。
这时候的农村多数人家都比较重男轻女,家里条件好些的可能还不明显,越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女孩子遭遇越可怜。
在父母身边的时候她们要起早贪黑操劳,稍好些的吃穿都得让给兄弟。等到了适婚年纪,家里为了凑给兄弟娶妻的钱,她们的幸福就会被漠视、牺牲。
有良心的父母会考虑下男方情况,斟酌着嫁女。那些只图钱的父母简直就是在卖闺女!价高者得,完全不看男方好坏,反正在他们的观念里嫁出去的女儿那就是泼出去的水。
多数聘礼价钱高的男人,可能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之前他们村就有户人家,只看男方聘礼给的高,就把个不到二十的闺女嫁了个四十来岁的鳏夫。
对方虽说是个杀猪的手头宽裕不缺吃喝,却有酗酒打人的毛病。没两年,那闺女就受不了毒打跳河自尽了。后世这种案子也不少,多数很难追男方什么责任,就更别说这会儿的农村了。
陈曦就是想到了这点,不愿看到那些女孩子被婚姻搓摩掉,所以才寻了个借口让赵喜仁夫妻帮忙招人。
赵家夫妻心善,不用她明说也能知道人该怎么招。
陈曦没想当烂好人,她是打算弄刺绣的机器来降低人工成本加快出货速度,可也没想过放弃手工刺绣。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虽说刺绣的四大门类都属于南方,但没人规定东北人就不能做手工刺绣。
这会儿是改开初期,不少人都想着该如何引进外资,争取投资、给外国企业开绿灯;陈曦却在想着如何能从富裕的外国人那里赚钱,让他们自愿掏腰包。
对于外国人来说,手工刺绣的华国产品是个不错的吸引。陈曦决定要做些既符合外国人审美,又带有华国特色的刺绣,来丰富她床上用品的种类。
从桃花湾预招的这些心灵手巧的女孩子,就是她准备培养的第一批‘人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