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决裂的董袁执政
第171章 决裂的董袁执政
斐潜坐在马车上摇摇晃晃,手里捏着几张纸,脸色不是很好看。不是因为晕车,而是这几张纸记录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洛阳以及各地的一些重大官职调动情况。
原本刘表那边也有,但是比较粗略,有些外放的地方官员甚至没有写明。不知道是距离较远的原因还是袁术这里有什么特殊的渠道,手中这一份从袁术公府那边抄来的明显详细很多。
这算是意外中的收获,若不是这些邸报,斐潜还真对洛阳现在情况不了解。
原本斐潜只是去领取袁术答应给予的那些补充物资的,却没想到在公府内看见了这些日子的官职邸报竟然大刺刺的放在桌案上,大喜过望便去了纸笔将其转抄而来。
“邸报”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西汉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所以一般情况下,中央朝廷一些行政的命令传递的速度比较的慢,身处于郡县的基层官员有时候为了保证自己能够第一时间探知道中央的变化,便设立了邸舍。
——就是俗称驻京办事处。
“邸”有两大职责:“通奏报”、“待朝宿”。“待朝宿”就不说了,都懂,而“通奏报”就是指“邸”负责把“郡国”地方长官的奏章通过“大鸿胪”呈递给中央,同时也负责“邸中传抄一切诏令奏以报于诸侯”,“传达君臣间消息之谓”,也就是将中央的一些任命甚至一些重大的诏令传递给自己的郡县。
所以,“邸报”也被称之为“邸钞”、“朝报”、“条报”、“除目”等等……
斐潜估计袁术那边还有一些比较隐秘的或是更重要的情报,但是那些关键性的邸报显然是不可能摆出来的,至于像斐潜转抄而来这几份,因为只是涉及到官职封迁,属于原本就是广而告之的事情,所以也就放在了外面,没有特别的保密必要。
从这段时间的官职变动上,斐潜感觉有些异常。
如果不熟悉东汉,看这种邸报也许就是看到一些简单的人名,摸不着头脑,但是斐潜如今毕竟也是士族一员,虽然现在只是一个二流的地方性的士族,但是对于一些名字还是熟悉的。
其中有一些信息很耐人寻味:
比如这一条,“太尉董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于是悉复蕃等爵位,擢用子孙。”这大概应该是九月底十月初的事情,就是斐潜刚刚离开洛阳不久。
那时黄琬刚刚拜授司徒之职。王允则拜太仆,迁守尚书令。
陈蕃、窦武是什么人?
就是在建宁元年九月政变时被政治定性为叛贼的人,也就是第一次党锢之人。
董卓随后又建议对建宁二年的“第二次党锢”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刘协一一准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陈蕃之子陈逸,提拔为官,任鲁国相。
窦武之孙窦辅,被桂阳郡举为孝廉。
斐潜发现在这一则的信息中,非常耐人寻味的少掉了一个人的名字,而这个名字原本是士族的领袖……
而王允改拜的尚书令——原本司徒是掌管天下民政教化之职,现在任职守尚书令,而天下官职皆出于尚书台的文书……
更有意思的是,原本的尚书令是马日磾,而这个马日磾则是在灵帝时就已经任职的老臣了……
接下来的时间,又发生的一些人事上的变动,就更加证明了斐潜的猜测。
荀家的荀爽,直接从平民擢平原相,未等其上任,又改拜光禄勋。视事三日,又进拜司空。荀爽是颍川士族的泰斗,也可以说是在野士族的领袖,从征召之后算起,只用了短短的九十五天的时间,就从一介平头,直接升任至三公……
在颍川被征召的不仅有荀家,还有陈家和韩家。
陈家陈纪,为颍川名士陈寔之子,也是从平民直接拜授五官中郎将,后又拜为侍中。
韩家韩融也是颍川名士,辈分与荀爽、陈寔齐平,但是在名望次于前二者,被拜为大鸿胪。
看这个目前的情况,李儒明显通过征召荀爽,达成了一定的效果,扶起了颍川派系的士族来跟朝堂之上的老牌士族对抗,甚至还拉拢了王允……
这个手段真是……
同样,斐潜也看到了一个让他非常不安的名字——
蔡邕迁侍御史,再拜治书御史,进授尚书……
斐潜皱起眉头,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个该死的李儒,你去搞颍川士族就好了,干什么还要扯上我蔡邕师傅啊!
接下来还有一些地方官员的任命,虽然不知道朝堂中究竟具体的情况如何,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形判断,相信这个地方官员的任命可能不是出之董卓、李儒的意思了……
由周毖、伍琼等人举荐:
韩馥任职冀州刺史,升冀州牧。
灵帝时期的老人,朱儁出任河南尹。
刘岱从侍中拜为兖州刺史。
袁绍被授予渤海太守,并封邟乡侯。
鲍信任济北相。
王匡拜河内郡太守
……
显然老牌朝堂士族袁家也不是吃素的,表面上是步步退缩,让出了原本控制在自己手下的尚书台,也不和董卓、李儒在中央朝堂的职位上争执,而是借着董卓、李儒在抢夺中央职位的时候,借机将亲近自己的人员,一个个的派到了地方一把手的位置上……
看看,在这段时间里面地方封任的官员,现如今除了朱儁尚未表态之外,全部高举了讨董的旗帜,这难道仅仅是一个巧合?
斐潜猜测,现如今在洛阳朝堂之上,袁家和董家的那少得可怜蜜月期已经完全化为泡影,现在估计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阶段……
原本袁家召唤董卓进京,想的是董卓最早是收过袁家的提拔,所以也多少算是袁家的门生故吏,所以比较安全可靠。
可是没想到董卓进了京就翻了脸,不仅废帝,而且还大量扶持起了地方在野的士族,还将王允拉拢到了一旁,搞得袁隗目前很是尴尬,所以,袁隗目前在中央朝堂的职位上已经抢不过李儒,所以只好凭借自己袁家在积淀的这些门生故吏上,与董卓、李儒做了一个交换……
董卓这方面的人获得了大量的中央职位,而袁家则是悄悄的将自己的人放到了地方。
因此斐潜推断,现在举起的讨董大旗,或许也有众人所说的董卓残暴的成分在内,但是更多的也许是董卓和袁隗的关系彻底恶化破裂,从政治上无法相互妥协,导致不得不动用武力的表现……
历史上董卓屠杀阳城是在二月,也就是说,是关东士族先起兵对抗,然后董卓再屠杀示威……让乱派狗粮的都一边去吧!我们是讲政治的FFF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斐潜坐在马车上摇摇晃晃,手里捏着几张纸,脸色不是很好看。不是因为晕车,而是这几张纸记录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洛阳以及各地的一些重大官职调动情况。
原本刘表那边也有,但是比较粗略,有些外放的地方官员甚至没有写明。不知道是距离较远的原因还是袁术这里有什么特殊的渠道,手中这一份从袁术公府那边抄来的明显详细很多。
这算是意外中的收获,若不是这些邸报,斐潜还真对洛阳现在情况不了解。
原本斐潜只是去领取袁术答应给予的那些补充物资的,却没想到在公府内看见了这些日子的官职邸报竟然大刺刺的放在桌案上,大喜过望便去了纸笔将其转抄而来。
“邸报”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西汉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所以一般情况下,中央朝廷一些行政的命令传递的速度比较的慢,身处于郡县的基层官员有时候为了保证自己能够第一时间探知道中央的变化,便设立了邸舍。
——就是俗称驻京办事处。
“邸”有两大职责:“通奏报”、“待朝宿”。“待朝宿”就不说了,都懂,而“通奏报”就是指“邸”负责把“郡国”地方长官的奏章通过“大鸿胪”呈递给中央,同时也负责“邸中传抄一切诏令奏以报于诸侯”,“传达君臣间消息之谓”,也就是将中央的一些任命甚至一些重大的诏令传递给自己的郡县。
所以,“邸报”也被称之为“邸钞”、“朝报”、“条报”、“除目”等等……
斐潜估计袁术那边还有一些比较隐秘的或是更重要的情报,但是那些关键性的邸报显然是不可能摆出来的,至于像斐潜转抄而来这几份,因为只是涉及到官职封迁,属于原本就是广而告之的事情,所以也就放在了外面,没有特别的保密必要。
从这段时间的官职变动上,斐潜感觉有些异常。
如果不熟悉东汉,看这种邸报也许就是看到一些简单的人名,摸不着头脑,但是斐潜如今毕竟也是士族一员,虽然现在只是一个二流的地方性的士族,但是对于一些名字还是熟悉的。
其中有一些信息很耐人寻味:
比如这一条,“太尉董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于是悉复蕃等爵位,擢用子孙。”这大概应该是九月底十月初的事情,就是斐潜刚刚离开洛阳不久。
那时黄琬刚刚拜授司徒之职。王允则拜太仆,迁守尚书令。
陈蕃、窦武是什么人?
就是在建宁元年九月政变时被政治定性为叛贼的人,也就是第一次党锢之人。
董卓随后又建议对建宁二年的“第二次党锢”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刘协一一准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陈蕃之子陈逸,提拔为官,任鲁国相。
窦武之孙窦辅,被桂阳郡举为孝廉。
斐潜发现在这一则的信息中,非常耐人寻味的少掉了一个人的名字,而这个名字原本是士族的领袖……
而王允改拜的尚书令——原本司徒是掌管天下民政教化之职,现在任职守尚书令,而天下官职皆出于尚书台的文书……
更有意思的是,原本的尚书令是马日磾,而这个马日磾则是在灵帝时就已经任职的老臣了……
接下来的时间,又发生的一些人事上的变动,就更加证明了斐潜的猜测。
荀家的荀爽,直接从平民擢平原相,未等其上任,又改拜光禄勋。视事三日,又进拜司空。荀爽是颍川士族的泰斗,也可以说是在野士族的领袖,从征召之后算起,只用了短短的九十五天的时间,就从一介平头,直接升任至三公……
在颍川被征召的不仅有荀家,还有陈家和韩家。
陈家陈纪,为颍川名士陈寔之子,也是从平民直接拜授五官中郎将,后又拜为侍中。
韩家韩融也是颍川名士,辈分与荀爽、陈寔齐平,但是在名望次于前二者,被拜为大鸿胪。
看这个目前的情况,李儒明显通过征召荀爽,达成了一定的效果,扶起了颍川派系的士族来跟朝堂之上的老牌士族对抗,甚至还拉拢了王允……
这个手段真是……
同样,斐潜也看到了一个让他非常不安的名字——
蔡邕迁侍御史,再拜治书御史,进授尚书……
斐潜皱起眉头,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个该死的李儒,你去搞颍川士族就好了,干什么还要扯上我蔡邕师傅啊!
接下来还有一些地方官员的任命,虽然不知道朝堂中究竟具体的情况如何,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形判断,相信这个地方官员的任命可能不是出之董卓、李儒的意思了……
由周毖、伍琼等人举荐:
韩馥任职冀州刺史,升冀州牧。
灵帝时期的老人,朱儁出任河南尹。
刘岱从侍中拜为兖州刺史。
袁绍被授予渤海太守,并封邟乡侯。
鲍信任济北相。
王匡拜河内郡太守
……
显然老牌朝堂士族袁家也不是吃素的,表面上是步步退缩,让出了原本控制在自己手下的尚书台,也不和董卓、李儒在中央朝堂的职位上争执,而是借着董卓、李儒在抢夺中央职位的时候,借机将亲近自己的人员,一个个的派到了地方一把手的位置上……
看看,在这段时间里面地方封任的官员,现如今除了朱儁尚未表态之外,全部高举了讨董的旗帜,这难道仅仅是一个巧合?
斐潜猜测,现如今在洛阳朝堂之上,袁家和董家的那少得可怜蜜月期已经完全化为泡影,现在估计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阶段……
原本袁家召唤董卓进京,想的是董卓最早是收过袁家的提拔,所以也多少算是袁家的门生故吏,所以比较安全可靠。
可是没想到董卓进了京就翻了脸,不仅废帝,而且还大量扶持起了地方在野的士族,还将王允拉拢到了一旁,搞得袁隗目前很是尴尬,所以,袁隗目前在中央朝堂的职位上已经抢不过李儒,所以只好凭借自己袁家在积淀的这些门生故吏上,与董卓、李儒做了一个交换……
董卓这方面的人获得了大量的中央职位,而袁家则是悄悄的将自己的人放到了地方。
因此斐潜推断,现在举起的讨董大旗,或许也有众人所说的董卓残暴的成分在内,但是更多的也许是董卓和袁隗的关系彻底恶化破裂,从政治上无法相互妥协,导致不得不动用武力的表现……
历史上董卓屠杀阳城是在二月,也就是说,是关东士族先起兵对抗,然后董卓再屠杀示威……让乱派狗粮的都一边去吧!我们是讲政治的FFF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