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翻滚的忽悠君
“简直一派胡言!那北荒草原土地贫瘠,无法事农桑之事,兼之蛮夷之民不堪教化,即使并入我大明,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之举,徒费民脂而已,要之有何用?”谁知朱元璋突然一拍桌子,便是要翻脸的模样,让徐钦不由得一愣。
但这种局面,反倒是让他生出了一种人死鸟朝天的豪情!于是思路异常清晰,很快便想通了其中的关节。他根本不相信,以朱元璋的战略眼光看不到如果真正吞并了整个草原带来的无数好处。
更何况,他自己的塞王攘夷政策本就是准备步步蚕食草原,打着吞并草原的主意的,这样说无非是进一步考校徐钦对整个战略的认识而已。
“回禀圣上,以微臣之见,圣上不世雄才,并非是不明白草原彻底归入我大明版图之后的好处。从个藩屏的设置和您对诸王的训勉中可见,您其实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这万里草原,能尽归我大明所有的。只是您日理万机,不曾仔细衡量其中的得失,兼之又爱民如子,不欲加重百姓负担而已。”首先定下一个策略基调,再拍个马屁,朱元璋果然上钩,微微点头示意徐钦继续讲。
“而微臣有幸承蒙家父教导,对近年来的北疆形势有所了解,闲暇时间便仔细地衡量了其中的各种厉害,日前同燕王殿下谈起的时候,便将大体的方向简单地说了一下。”
“那你就再给朕仔细说说,这利在何处?有多大的利?预估所费又有几何?”
“说道草原并入大明的好处,最大的好处有两个。其一便是这战马,草原上百万计的优良马匹,自然任凭朝廷调用,不但一应军需可完全满足,而百姓也可以免去马政之劳安心农耕,民富国强岂非天大的好处?”徐钦言简意赅地说出这一条,然后抬头瞄了朱元璋一眼,见他没什么反应才继续说下去。
“其二是这北疆安定的问题。数千年以来,我中原王朝始终深受北疆之祸,周之衰亡始于犬戎破镐京;秦汉与匈奴大战逾两百年;晋时有五胡乱华;隋唐有突厥为祸;有宋一朝,更是连续被契丹、女真、蒙古入侵,终遭亡国之恨。数千年来,北疆几无一日安宁,战死沙场者何止千万?百姓亦是屡遭屠戮!若能永绝北疆之患,于百姓乃千秋之福,于华夏亦是万世之功,哪怕是耗时百年,亦是千值万值。圣上作为定策之主,也定能流芳千古,秦皇汉武之所不能及也!”以这样一个天大的马屁作为结尾,即使是朱元璋也不由得为之动容。
“哈哈哈哈哈,小小年纪倒是滑头得紧,朕定下此策成了这千古一帝,那你岂不是也要功盖伊尹、姜尚了?再详细说说你的法子!”
“全赖圣上圣明,微臣不敢贪天之功。至于计划,相信燕王殿下已经跟您详说了,微臣就简单的总结一下好了:文武并进,武丧其胆,文攻其心,离间部族,割裂上下。只要做到了这二十个字那平靖北疆,也就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哦?这前十二个字,倒是对燕王所言的总结,那这后八个字何解?”
“其实这后两句,也可以说是更详细的手段。离间部族,就是我们在行事的时候,每个草原部族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态度,特别是在兴兵攻伐的时候,绝不能全面打击。”
“朕明白了,大体上就是远交近攻!”作为大师级的战略家,朱元璋一听就明白了徐钦的意思。
“陛下圣明,正是如此!而割裂上下则是釜底抽薪之举,我们在占据了更大的优势之后,可以用对待普通百姓的手段去对待那些普通牧民,比如在他们受灾之后救助他们,帮助他们摆脱部族的控制,允许甚至鼓励他们迁入内地,教他们说汉话、识汉字,甚至可以让他们参加科举,各种手段改变他们的内部地位和控制,没了子民的一帮子贵族,到时候要生要死,还不是朝廷一句话的事么?再辅之以择地筑城,置官署、驻卫所,则大事定矣!”
“确实有道理,但这所耗费用方面,你可曾仔细思量过?”
“其实耗费这方面,想必陛下已经能估算出个大概了,北疆大军不需要有太大的变化,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所增加,但时间绝不会太长,增长的数额也不会太大。另外的额外支出在:筑城、抚民和教化这几项上面。筑城无需太多,有一二大城兼之数十小城即可,也不必按中原体制,以木石筑城,就地取材筑砖土城,耗费能有多少?至于抚民一项,则和中原无异,丰时收税灾时赈抚,初时可能略有支出,但之后也定能达到平衡甚至盈余;教化则可在这功名一项上略施手段。比如,在各地落第秀才中招募自愿者,安排数年执教工作,之后便授予举人出身安排返乡,甚至表现优异者可少量授予官职,对于部分贫苦出身的落第士子而言绝非不可能,这不但能完成教化蛮夷的作用,还可以补充科举遗珠之憾,可谓一举多得,些许耗费更是不值一提。”
徐钦对奏得来了感觉,说得倒是头头是到,然而这一切都踏马的是瞎编的!或许这些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他自己心里知道,这些计划或许在短期内能够见到一定的效果,不过从长期来看:帝国内部的问题,气候周期的问题,都足以对这个计划产生致命的影响!
最终的核心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没有什么领土问题是一条铁路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条好了!
只不过徐钦现在还不能跟他们说这个带感的构想,否则多半会被当成神经病。
“摆驾文华殿!你也跟着来吧,朕还有事要问你。”一番对奏之后,朱元璋显然没有心思再继续批阅这些普通的奏折了。徐钦也是跪得膝盖生疼,爬起来之后也感觉像是膝盖中箭了一样。
“那照你这样说,草原岂不是旦夕可定?”朱元璋一边走出御书房,一边扭头对着徐钦把剑眉一挑,很快想通了事情不可能这么简单。
“微臣不敢欺瞒,其实虽然如今确实是千载难逢的彻底解决草原问题的天赐良机。但这么庞大的一个计划,的确还需要几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需要几位英明睿智的君主,有决心、有魄力去执行这个计划,同时还要有能力威震朝野,因为可以预见肯定会有一些酸儒会打着各种幌子横加指责百般阻挠。而这个计划涉及的方方面面,远比一场战争更复杂,一旦某个环节被阻挠,不但有可能前功尽弃,甚至是引火烧身也不是不可能。”
“嗯,确实如此,驱虎吞狼之计一着不慎,虎反伤人;教化手段若不能毕其功,反而助长蛮夷。的确是看似轻巧,却暗藏凶险。你接着说。”
“遵旨。除了中枢的条件之外,便是这执行者。这一项计划,至少需要两个干员,一文一武。文臣需为人机敏,既可安抚草原人心,又不乏狠厉,可灵活施政,又可把握大的方向不变。武将虽首重战事,但也需要张弛有度,对不从者予以雷霆手段迅速铲除,但又要不贪功滥杀,配合文臣的安抚之责。”
“那你觉得,目前朝中有谁人能担起这副重担?”
“请恕微臣不敢妄言朝廷人员任用之事。”人事权一般来说是一个组织里面最敏感的权力,在这种皇权背景下,也是皇权的核心权力,如果想要活得久,最好是尽量少去触碰,尤其是在朱元璋这种小气又凶残的君主麾下,徐钦可一点儿都不敢表现出这种欲望,再说他现在也确实不知道朝廷中有谁适合执行这种策略,那就更不能胡说了。
“嗯,以你这小小年纪,能够想出这种绝户毒计,天德泉下有知,也足以自傲了。”朱元璋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明显缓和下来了,字里行间充满着追忆之情,看来他确实对徐达有一种很特别的情谊。
当然这个评价的用词,也让徐钦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就是了。
之后朱元璋便没有继续谈这个问题,只是问了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琐事,徐钦便只得半真半假的应付过去,倒也没让朱元璋产生太大的疑问,而且就算朱元璋打破脑袋,恐怕也想不到,自己面前的这个人,内心深处是一个六百多年的后的灵魂。而且这个家伙还狗胆包天,竟然连他都敢忽悠。
两人边说边走,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文华殿。
说起来,南北两京的皇宫在大体的形制上基本是一样的。而南京明皇宫的整体建筑面积还要较北京明皇宫要略大一些,但实际上因为南京这边,午门外两侧就分别是太庙和社稷坛所在,因此就实际的活人居住和使用面积来看,南京这边反而是要比未来的北京那个皇宫更小一些。
从朱元璋平时起居和日常处理朝政的乾清宫南到文华殿的距离也比后世人们所熟知的北京故宫乾清宫到文华殿的距离更近一些。
文华殿是作为外朝的两大主偏殿之一,是专门用于文教祭典的所在,并且同武英殿左右对称,位于外朝主殿奉天殿和奉天门之间的广场两侧。由于主祭文教,并且按五行方位属木,象征生生不息,因此在朱元璋时代的大多数皇子和公主的文化教育便在此进行,直到后来才慢慢演变为了太子专属使用的“东宫”的一部分。再之后的建文和永乐年间有名的明朝内阁所在地文渊阁实际上就是文华殿建筑群的一个本是用来作为皇家图书馆的建筑。
朱元璋摆驾文华殿,自然是要去看看年幼的皇子公主们的学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但这种局面,反倒是让他生出了一种人死鸟朝天的豪情!于是思路异常清晰,很快便想通了其中的关节。他根本不相信,以朱元璋的战略眼光看不到如果真正吞并了整个草原带来的无数好处。
更何况,他自己的塞王攘夷政策本就是准备步步蚕食草原,打着吞并草原的主意的,这样说无非是进一步考校徐钦对整个战略的认识而已。
“回禀圣上,以微臣之见,圣上不世雄才,并非是不明白草原彻底归入我大明版图之后的好处。从个藩屏的设置和您对诸王的训勉中可见,您其实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这万里草原,能尽归我大明所有的。只是您日理万机,不曾仔细衡量其中的得失,兼之又爱民如子,不欲加重百姓负担而已。”首先定下一个策略基调,再拍个马屁,朱元璋果然上钩,微微点头示意徐钦继续讲。
“而微臣有幸承蒙家父教导,对近年来的北疆形势有所了解,闲暇时间便仔细地衡量了其中的各种厉害,日前同燕王殿下谈起的时候,便将大体的方向简单地说了一下。”
“那你就再给朕仔细说说,这利在何处?有多大的利?预估所费又有几何?”
“说道草原并入大明的好处,最大的好处有两个。其一便是这战马,草原上百万计的优良马匹,自然任凭朝廷调用,不但一应军需可完全满足,而百姓也可以免去马政之劳安心农耕,民富国强岂非天大的好处?”徐钦言简意赅地说出这一条,然后抬头瞄了朱元璋一眼,见他没什么反应才继续说下去。
“其二是这北疆安定的问题。数千年以来,我中原王朝始终深受北疆之祸,周之衰亡始于犬戎破镐京;秦汉与匈奴大战逾两百年;晋时有五胡乱华;隋唐有突厥为祸;有宋一朝,更是连续被契丹、女真、蒙古入侵,终遭亡国之恨。数千年来,北疆几无一日安宁,战死沙场者何止千万?百姓亦是屡遭屠戮!若能永绝北疆之患,于百姓乃千秋之福,于华夏亦是万世之功,哪怕是耗时百年,亦是千值万值。圣上作为定策之主,也定能流芳千古,秦皇汉武之所不能及也!”以这样一个天大的马屁作为结尾,即使是朱元璋也不由得为之动容。
“哈哈哈哈哈,小小年纪倒是滑头得紧,朕定下此策成了这千古一帝,那你岂不是也要功盖伊尹、姜尚了?再详细说说你的法子!”
“全赖圣上圣明,微臣不敢贪天之功。至于计划,相信燕王殿下已经跟您详说了,微臣就简单的总结一下好了:文武并进,武丧其胆,文攻其心,离间部族,割裂上下。只要做到了这二十个字那平靖北疆,也就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哦?这前十二个字,倒是对燕王所言的总结,那这后八个字何解?”
“其实这后两句,也可以说是更详细的手段。离间部族,就是我们在行事的时候,每个草原部族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态度,特别是在兴兵攻伐的时候,绝不能全面打击。”
“朕明白了,大体上就是远交近攻!”作为大师级的战略家,朱元璋一听就明白了徐钦的意思。
“陛下圣明,正是如此!而割裂上下则是釜底抽薪之举,我们在占据了更大的优势之后,可以用对待普通百姓的手段去对待那些普通牧民,比如在他们受灾之后救助他们,帮助他们摆脱部族的控制,允许甚至鼓励他们迁入内地,教他们说汉话、识汉字,甚至可以让他们参加科举,各种手段改变他们的内部地位和控制,没了子民的一帮子贵族,到时候要生要死,还不是朝廷一句话的事么?再辅之以择地筑城,置官署、驻卫所,则大事定矣!”
“确实有道理,但这所耗费用方面,你可曾仔细思量过?”
“其实耗费这方面,想必陛下已经能估算出个大概了,北疆大军不需要有太大的变化,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所增加,但时间绝不会太长,增长的数额也不会太大。另外的额外支出在:筑城、抚民和教化这几项上面。筑城无需太多,有一二大城兼之数十小城即可,也不必按中原体制,以木石筑城,就地取材筑砖土城,耗费能有多少?至于抚民一项,则和中原无异,丰时收税灾时赈抚,初时可能略有支出,但之后也定能达到平衡甚至盈余;教化则可在这功名一项上略施手段。比如,在各地落第秀才中招募自愿者,安排数年执教工作,之后便授予举人出身安排返乡,甚至表现优异者可少量授予官职,对于部分贫苦出身的落第士子而言绝非不可能,这不但能完成教化蛮夷的作用,还可以补充科举遗珠之憾,可谓一举多得,些许耗费更是不值一提。”
徐钦对奏得来了感觉,说得倒是头头是到,然而这一切都踏马的是瞎编的!或许这些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他自己心里知道,这些计划或许在短期内能够见到一定的效果,不过从长期来看:帝国内部的问题,气候周期的问题,都足以对这个计划产生致命的影响!
最终的核心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没有什么领土问题是一条铁路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条好了!
只不过徐钦现在还不能跟他们说这个带感的构想,否则多半会被当成神经病。
“摆驾文华殿!你也跟着来吧,朕还有事要问你。”一番对奏之后,朱元璋显然没有心思再继续批阅这些普通的奏折了。徐钦也是跪得膝盖生疼,爬起来之后也感觉像是膝盖中箭了一样。
“那照你这样说,草原岂不是旦夕可定?”朱元璋一边走出御书房,一边扭头对着徐钦把剑眉一挑,很快想通了事情不可能这么简单。
“微臣不敢欺瞒,其实虽然如今确实是千载难逢的彻底解决草原问题的天赐良机。但这么庞大的一个计划,的确还需要几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需要几位英明睿智的君主,有决心、有魄力去执行这个计划,同时还要有能力威震朝野,因为可以预见肯定会有一些酸儒会打着各种幌子横加指责百般阻挠。而这个计划涉及的方方面面,远比一场战争更复杂,一旦某个环节被阻挠,不但有可能前功尽弃,甚至是引火烧身也不是不可能。”
“嗯,确实如此,驱虎吞狼之计一着不慎,虎反伤人;教化手段若不能毕其功,反而助长蛮夷。的确是看似轻巧,却暗藏凶险。你接着说。”
“遵旨。除了中枢的条件之外,便是这执行者。这一项计划,至少需要两个干员,一文一武。文臣需为人机敏,既可安抚草原人心,又不乏狠厉,可灵活施政,又可把握大的方向不变。武将虽首重战事,但也需要张弛有度,对不从者予以雷霆手段迅速铲除,但又要不贪功滥杀,配合文臣的安抚之责。”
“那你觉得,目前朝中有谁人能担起这副重担?”
“请恕微臣不敢妄言朝廷人员任用之事。”人事权一般来说是一个组织里面最敏感的权力,在这种皇权背景下,也是皇权的核心权力,如果想要活得久,最好是尽量少去触碰,尤其是在朱元璋这种小气又凶残的君主麾下,徐钦可一点儿都不敢表现出这种欲望,再说他现在也确实不知道朝廷中有谁适合执行这种策略,那就更不能胡说了。
“嗯,以你这小小年纪,能够想出这种绝户毒计,天德泉下有知,也足以自傲了。”朱元璋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明显缓和下来了,字里行间充满着追忆之情,看来他确实对徐达有一种很特别的情谊。
当然这个评价的用词,也让徐钦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就是了。
之后朱元璋便没有继续谈这个问题,只是问了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琐事,徐钦便只得半真半假的应付过去,倒也没让朱元璋产生太大的疑问,而且就算朱元璋打破脑袋,恐怕也想不到,自己面前的这个人,内心深处是一个六百多年的后的灵魂。而且这个家伙还狗胆包天,竟然连他都敢忽悠。
两人边说边走,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文华殿。
说起来,南北两京的皇宫在大体的形制上基本是一样的。而南京明皇宫的整体建筑面积还要较北京明皇宫要略大一些,但实际上因为南京这边,午门外两侧就分别是太庙和社稷坛所在,因此就实际的活人居住和使用面积来看,南京这边反而是要比未来的北京那个皇宫更小一些。
从朱元璋平时起居和日常处理朝政的乾清宫南到文华殿的距离也比后世人们所熟知的北京故宫乾清宫到文华殿的距离更近一些。
文华殿是作为外朝的两大主偏殿之一,是专门用于文教祭典的所在,并且同武英殿左右对称,位于外朝主殿奉天殿和奉天门之间的广场两侧。由于主祭文教,并且按五行方位属木,象征生生不息,因此在朱元璋时代的大多数皇子和公主的文化教育便在此进行,直到后来才慢慢演变为了太子专属使用的“东宫”的一部分。再之后的建文和永乐年间有名的明朝内阁所在地文渊阁实际上就是文华殿建筑群的一个本是用来作为皇家图书馆的建筑。
朱元璋摆驾文华殿,自然是要去看看年幼的皇子公主们的学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