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2章 湖陵阻击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此战清军的主将,名为济席哈。
济席哈富察氏,正黄旗人,其承袭其父荫,清廷初授其为牛录额真。
在关外时,就以作战勇猛,屡立军功,叙功升正红旗梅勒额真。
入关后,在多铎麾下效力,与陈泰共同征讨福建郑森,连克长乐、连江、同安、平和等诸县,回京后,进世职二等阿达哈哈番(爵位),次年,擢尚书(挂职虚衔),进世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此次随多尔衮南下,一直戍守在多尔衮身边,没有参战。
所以,这次济席哈为主将,是他自己执意坚持,从沈致远手中夺来的。
也是,军中讲究的是资历。
沈致远投清尚不足三年,只是训练了一支新军,打过的仗,也就是增援英亲王阿济格蒙古平叛。
这哪能和济席哈这样的沙场老将相提并论?
在济席哈那些满族将领看来,沈致远这小南蛮子,无非是长了张好看的小白脸,有幸娶了摄政王的闺女,入了多尔衮的眼罢了。
将沈致远定为“辅政”,这让满族将领十分不服。
可不服也没有办法,谁让沈致远手中掌握着三万新军呢,也就是说,此时兖州的实力,沈致远才是大拇指。
所以,满族将领是憋了股劲地想要长长脸,打压一下沈致远的气焰。
十几个满族将领联名提议,由此时驻兖州的八旗军来打这一仗,多尔博开始不同意,但在沈致远的劝说下,答应了。
也对,清军将领中,不乏善战之人,通过复盘吴争北上的数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吴争不会打仗、不识兵法、调度荒谬之极……之所以能打赢,实在是运气太好。
这话是不是很熟悉?
多尔衮曾经也是这么评价吴争的。
这个结论被所有人接受,也对嘛,不能长他人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不是?
但有一点倒是没错,吴争不会打仗。
准确地说,吴争指挥能力甚至不如张国维、方国安等人。
吴争这五年间,能打出一片天地,制造出一个“不败战神”的神话,全在于他多普通人五百年的阅历。
方向正确,过程其实并不重要,不是吗?
譬如,吴争选择绍兴,看起来是一种错误,绍兴府三面受敌,无坚可守等等诸如此类的缺陷,更甚者指其为乱世之中的死地。
可事实上,真正的死地是闽粤,清军早已从湖广南下,主力都在那,而郑芝龙的投降,直接将闽粤拱手让给了清军。
相较于史上绍兴府一年便亡,隆武撑过了两年吗?还不是一年不到就亡?
但正因绍兴府不起眼,并非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清军在绍兴、杭州等地的驻军不多,形成了一个兵力真空地带,再加上江西被忠贞营一闹,好嘛,杭州驻军全调往江西了。
这就给了吴争一个最好的崛起机会,这是其它地方不可能有的机会。
而吴争确实不是军事天才,在改变了江南实力格局之后,他迷茫了。
他将北伐的困难无限地放大,不是他怯战,而是他已经无法预料历史的进程,因为他已经改变了一部分进程。
为何要杀多铎,为何要囚禁博洛死活不放,甚至连再多的赎金也不松口?
为何一听说多尔衮在徐州,拼死也要来见见他?
其实用意只有一个,吴争忌惮这三人,须除之而后快。三月中文
当然,吴争肯定是不会公开承认的。
不北伐的真正原因,也并非是权力、利益的瓜分,而是吴争一直在等待一个契机,历史中的契机。
可直到眼下,这契机一直没有出现,这让吴争心里不由得忐忑起来,天意难违吗?
简单地说,吴争由最初的预言者,渐渐变成了一个物实者,这是一种从战略向战术的演化,是一种退步,也是一种无奈。
这就造成了时至今日,在意外获得了徐州之后,吴争依旧在犹豫着,是不惜一切代价占徐州,还是从清廷那得到丰厚的“赔偿”,暂时放弃徐州。
济席哈却没有这样的担忧和顾虑。
将领和主帅之间的差别在于,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
很显然,将领去评价一个主帅是片面的,这就象一个县令评价一个宰执的政令一样,站的高度不同,结果自然是谬误的。
所以,从一开始,济席哈就错了,错得很离谱。
或许是蓝拜、济席哈等满族将领想要给沈致远一个下马威吧。
济席哈下令,强攻湖陵城。
……。
湖陵城确实不能算城,方圆不过六、七里。
南、北两座城门,贯穿了整个城池。
墙不高,一丈二尺上下,不厚,唯南北城楼可能部署守军。
这样的城池,如果在往常,面对上万大军的来袭,几乎就是一处死地、绝境。
不说别的,就以清军三千弓弩兵,就可以覆盖半个城池,怎么守?
但如今不一样,北伐军有炮,当然,这种城池是无法部署野战直射炮的,真要勉强放置上去,不用敌人攻,一开炮,自己就得将城墙给整塌了。
所以,六磅炮早已部署到徐州城防,湖陵城只有百门虎蹲炮。
火力会不会太稀松了?
鲁之域也这么问过吴争。
吴争当时的回答是,“没让你坚守十天半月的,要强火力做什么……没得城一失守,将炮白白便宜了敌人。”
听听,听听,还没开战呢,就想着守不住了,敢情就没打算真的守。
但吴争没有说完整,事实上,湖陵城一丈二尺的城墙,已经将敌军骑兵整个地废了。
又不是天兵天将,没见到能跨越一丈二尺高障碍的马吧,真要能跨越,那铁定不是战马,是飞马了。
那就不用打了,直接出海,做鹿鼎公钓鱼去吧(自封)。
所以,北伐军在湖陵城不适用六磅炮,清军同样无法用骑兵,这一仗,从一开始等于阉割了双方的强项。
那还打什么?
打气势!
如果任由敌人从谷宁一路凯歌至徐州城,士气会高涨到不可挡。
而己方士兵和民众是无法理解的,他们认为北伐军在退却,不敢挡敌军之锋芒,这样此消彼涨,仗就难打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济席哈富察氏,正黄旗人,其承袭其父荫,清廷初授其为牛录额真。
在关外时,就以作战勇猛,屡立军功,叙功升正红旗梅勒额真。
入关后,在多铎麾下效力,与陈泰共同征讨福建郑森,连克长乐、连江、同安、平和等诸县,回京后,进世职二等阿达哈哈番(爵位),次年,擢尚书(挂职虚衔),进世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此次随多尔衮南下,一直戍守在多尔衮身边,没有参战。
所以,这次济席哈为主将,是他自己执意坚持,从沈致远手中夺来的。
也是,军中讲究的是资历。
沈致远投清尚不足三年,只是训练了一支新军,打过的仗,也就是增援英亲王阿济格蒙古平叛。
这哪能和济席哈这样的沙场老将相提并论?
在济席哈那些满族将领看来,沈致远这小南蛮子,无非是长了张好看的小白脸,有幸娶了摄政王的闺女,入了多尔衮的眼罢了。
将沈致远定为“辅政”,这让满族将领十分不服。
可不服也没有办法,谁让沈致远手中掌握着三万新军呢,也就是说,此时兖州的实力,沈致远才是大拇指。
所以,满族将领是憋了股劲地想要长长脸,打压一下沈致远的气焰。
十几个满族将领联名提议,由此时驻兖州的八旗军来打这一仗,多尔博开始不同意,但在沈致远的劝说下,答应了。
也对,清军将领中,不乏善战之人,通过复盘吴争北上的数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吴争不会打仗、不识兵法、调度荒谬之极……之所以能打赢,实在是运气太好。
这话是不是很熟悉?
多尔衮曾经也是这么评价吴争的。
这个结论被所有人接受,也对嘛,不能长他人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不是?
但有一点倒是没错,吴争不会打仗。
准确地说,吴争指挥能力甚至不如张国维、方国安等人。
吴争这五年间,能打出一片天地,制造出一个“不败战神”的神话,全在于他多普通人五百年的阅历。
方向正确,过程其实并不重要,不是吗?
譬如,吴争选择绍兴,看起来是一种错误,绍兴府三面受敌,无坚可守等等诸如此类的缺陷,更甚者指其为乱世之中的死地。
可事实上,真正的死地是闽粤,清军早已从湖广南下,主力都在那,而郑芝龙的投降,直接将闽粤拱手让给了清军。
相较于史上绍兴府一年便亡,隆武撑过了两年吗?还不是一年不到就亡?
但正因绍兴府不起眼,并非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清军在绍兴、杭州等地的驻军不多,形成了一个兵力真空地带,再加上江西被忠贞营一闹,好嘛,杭州驻军全调往江西了。
这就给了吴争一个最好的崛起机会,这是其它地方不可能有的机会。
而吴争确实不是军事天才,在改变了江南实力格局之后,他迷茫了。
他将北伐的困难无限地放大,不是他怯战,而是他已经无法预料历史的进程,因为他已经改变了一部分进程。
为何要杀多铎,为何要囚禁博洛死活不放,甚至连再多的赎金也不松口?
为何一听说多尔衮在徐州,拼死也要来见见他?
其实用意只有一个,吴争忌惮这三人,须除之而后快。三月中文
当然,吴争肯定是不会公开承认的。
不北伐的真正原因,也并非是权力、利益的瓜分,而是吴争一直在等待一个契机,历史中的契机。
可直到眼下,这契机一直没有出现,这让吴争心里不由得忐忑起来,天意难违吗?
简单地说,吴争由最初的预言者,渐渐变成了一个物实者,这是一种从战略向战术的演化,是一种退步,也是一种无奈。
这就造成了时至今日,在意外获得了徐州之后,吴争依旧在犹豫着,是不惜一切代价占徐州,还是从清廷那得到丰厚的“赔偿”,暂时放弃徐州。
济席哈却没有这样的担忧和顾虑。
将领和主帅之间的差别在于,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
很显然,将领去评价一个主帅是片面的,这就象一个县令评价一个宰执的政令一样,站的高度不同,结果自然是谬误的。
所以,从一开始,济席哈就错了,错得很离谱。
或许是蓝拜、济席哈等满族将领想要给沈致远一个下马威吧。
济席哈下令,强攻湖陵城。
……。
湖陵城确实不能算城,方圆不过六、七里。
南、北两座城门,贯穿了整个城池。
墙不高,一丈二尺上下,不厚,唯南北城楼可能部署守军。
这样的城池,如果在往常,面对上万大军的来袭,几乎就是一处死地、绝境。
不说别的,就以清军三千弓弩兵,就可以覆盖半个城池,怎么守?
但如今不一样,北伐军有炮,当然,这种城池是无法部署野战直射炮的,真要勉强放置上去,不用敌人攻,一开炮,自己就得将城墙给整塌了。
所以,六磅炮早已部署到徐州城防,湖陵城只有百门虎蹲炮。
火力会不会太稀松了?
鲁之域也这么问过吴争。
吴争当时的回答是,“没让你坚守十天半月的,要强火力做什么……没得城一失守,将炮白白便宜了敌人。”
听听,听听,还没开战呢,就想着守不住了,敢情就没打算真的守。
但吴争没有说完整,事实上,湖陵城一丈二尺的城墙,已经将敌军骑兵整个地废了。
又不是天兵天将,没见到能跨越一丈二尺高障碍的马吧,真要能跨越,那铁定不是战马,是飞马了。
那就不用打了,直接出海,做鹿鼎公钓鱼去吧(自封)。
所以,北伐军在湖陵城不适用六磅炮,清军同样无法用骑兵,这一仗,从一开始等于阉割了双方的强项。
那还打什么?
打气势!
如果任由敌人从谷宁一路凯歌至徐州城,士气会高涨到不可挡。
而己方士兵和民众是无法理解的,他们认为北伐军在退却,不敢挡敌军之锋芒,这样此消彼涨,仗就难打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