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万历驾到 > 第一百九十八章 年龄

第一百九十八章 年龄

小说:万历驾到作者:青橘白衫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24 03:31:11
西北的事情虽然在廷议上说,可是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情,说了也就过了,第二件事情才是关键,那就是涨工资的事情,毕竟闹得太凶了。

        在敲定了第一件事情之后,申时行便开口说道:“那么咱们来议第二件事情,那就是官员涨官奉的事情。”

        这件事情基本上没人会反对,尤其是在这个时候,刚刚完成官绅一体纳粮,如果谁反对涨俸禄,估计会被骂死。很多官员也的确吃不起饭,这个要考虑。

        给官员涨俸禄,多少也能安抚一下官绅一体纳粮带来的怨气。

        “大明立国百多年,物价也早不是开国之初的物价,加上官奉折色,很多官员入不敷出,的确也应该涨一些。尤其是京城的官员,很多人都感叹‘京城居之大不易’。”

        吏部尚书王国光先开口了:“所以臣觉得涨俸禄的确应该。”

        “之前朝廷困难,现在有了官绅一体纳粮,朝廷收了这么多的税,的确该涨俸禄了。国家有难之时,官员可以毁家纾难,可是现在朝廷好过了,也不能寒了官员的心啊!”

        王国光说完,又有几个人开口附和,大家都赞成涨俸禄。

        当然了,在场的这些大佬倒是不差钱,更不差俸禄的这些钱,可是钱这种东西没人嫌多不是。只不过大家担心的是皇帝的态度,自从闹出涨薪事件之后,皇帝可是一直没表态。

        大家对朱家皇帝的尿性都很清楚,自从太祖皇帝开始,朱家皇帝老抠就不是一天了。

        每一代基本上都差不多,后面有几个倒是能用没钱搪塞,可是有钱的也抠门,比如成祖皇帝。

        “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把苏木、胡椒之类的香料当作工资给官员。苏木胡椒自然是西洋番国进贡的,后来郑和下西洋,又带了一大堆回来。

        可是这些玩意,既不能吃,又卖不出去,官员们拿在手里,都是面面相觑,朱翊钧甚至觉得后来官员们群起反对“下西洋”,是不是也是因为被“香料抵工资”给气到了呢?

        那个时候朝廷是有钱的,不但不涨工资,还想着法的抵扣官员的工资。

        虽然咱们现在这位天子没有表现出来这一点,可是自从亲政以来,这位少年天子一直都在捞钱,花钱的时候可是不多。每天宫里面的用度也是一削再削,每顿饭四菜一汤。

        对自己这么狠的皇帝,对自己这么抠门的皇帝,他能愿意拿钱给臣子涨工资?

        朱翊钧要是知道大臣们这么想自己,估计就把他们全都拖出去打板子了,朕是那种抠门的人吗?不过事情说到这里,自然又要皇帝“圣心独裁”了。

        大家都同意,基本上皇上也不会拧着臣子反对,再说了,朱翊钧也是赞成涨俸禄的。

        点了点头,朱翊钧沉声说道:“诸位说的有道理,那就涨薪奉吧!不过怎么涨,涨多少,这是一个问题,诸位爱卿说说看,朕听一听。”

        原本听到皇上说同意了,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可是后面听到要这话,众人的心又提起来了。

        “臣觉得既然是涨俸禄,那就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先折钞就应该费除掉。”这一次先开口的是内阁大学士余有丁,直指官奉之中让人深恶痛绝的宝钞。

        宝钞在大明贬值的一塌糊涂,弘治年间,一贯(一千钱)宝钞,“仅直银三厘、钱二文”。到了万历年间,即使是数百贯宝钞,也“不值数十文钱”了。

        拿着宝钞去店铺里买东西,人家一定把你当神经病赶出来,这钞票,老百姓根本不承认,所以,虽然官员名义上还是拿那么多工资,真正领到手、能花的部分却越来越少。

        天顺年间的内阁辅李贤就说,自己的俸禄领到手之后,“日用之资不过十日”,一个月的俸禄,只够十天的开支。

        事实上正德年间朝廷就不在行新的宝钞了,可是官奉还是用宝钞,在所有官员心里面,以宝钞抵官奉,简直就是最坑爹的了。给你一堆花不出去的废纸,这就等同于变相的削减俸禄了。

        “臣以为余阁老所言甚至!”兵部尚书吴兑也出言道。

        “自从正德年间开始,朝廷已经废止了宝钞,给官员的俸禄也不应该在以宝钞抵充,所以臣也以为当废止宝钞抵俸禄,做到俸禄实才行。”

        朱翊钧看着这些老狐狸,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面却在冷笑。

        如果将宝钞换成银子,那自己非得被他们要穷了不可,要知道正一品官员一年的宝钞是七千多贯,按照官方的汇率,那就是七千多两白银,要死人的。

        其他的大臣也开始附和余有丁的说法,态度很坚决,显然就是要将宝钞从官奉之中剔除掉。

        朱翊钧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在以宝钞抵官奉,以后所有的官奉都用银子来放,采取禄米和白银相结合的方式。”

        听了皇帝这话,众人又是一愣,什么时候自己家的皇帝这么好说话了?

        不过这是好事情,众人脸上顿时就露出了欣喜的表情,这件事情定下来了之后,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没了宝钞,俸禄实,这就解决了大问题了。

        朱翊钧目光扫过众人,他也没了商谈的兴趣,直接就说道:“俸禄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吧!内阁回去之后会同户部,查看一下京城的物价,然后拟定一个官员俸禄给朕。”

        “朕有一点要说,那就是官员俸禄不能搞一刀切。”

        “要因地制宜,比如京官,京城居之大不易,那就多一些,地方官有衙署宅院,可以适当少一些。偏远地方为官不容易,也要适当多一些,爱卿可明白?”

        众人一听这话,连忙躬身道:“臣等明白!”

        朱翊钧点了点头,站起身子说道:“那就这样吧!户部和吏部要尽快拿出一个条陈来,如果全国一起来不及,那就先从南北二京开始,到时候在向其他其他省拓展。”

        “臣领旨!”申时行连忙躬身道:“一定尽快拿出方案来。”

        一边往回走,朱翊钧心里面一边冷笑,想让朕往外拿银子,朕的银子是那么好拿的?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赚钱太难了,正所谓有命赚没命花。

        提醒申时行从两京开始,可不是朱翊钧好心想快点给官员俸禄,这种事情拖一段时间才好。

        朱翊钧这么说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来,自己现在实力不足,正好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收拾。话说都察院的改组也该提上日程了,有大用啊!

        涨工资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官员们可以用弹冠相庆来形容了。

        尤其是在得到了不用宝钞抵俸禄的承诺之后,那更是高兴的眼睛都笑没了。

        只不过也有聪明人,比如潘晟,这位在能个装傻充愣的大学士回到家之后,脸色就不太好看。在内阁之中,潘晟的地位实际上略微有些尴尬。

        申时行余有丁和王锡爵是同年,还是同年的三甲。

        外面早就传为佳话了,可是这对于四位内阁大学士之一的潘晟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人家三个抱团,自己这个大学士就成摆设了。原本潘晟也不在乎这些,他本身也不太注重官位。

        在嘉靖三十五年的时候,潘晟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世宗晚年专事静摄,不理朝政,往往醮祀宫中,词臣们多以撰写“青词”希图仕进,而潘晟不屑于此,“坚执不为”遂致仕归。

        隆庆四年,神宗继位,潘晟以神宗老师身份,任礼部尚书,两年后又致仕。

        万历六年,潘晟再次出任礼部尚书一职。

        万历八年十一月,加太子太保,仅一个月,潘晟便辞官。

        仕途近五十年,难进易退,休休有容,潘晟早就看开了。

        “爷爷,何事如此生气?”潘晟的孙子潘志省年纪也不小了,但是无心仕途,迷恋山水,倒是画的一手好画,对官场之事非常的厌恶。原本也不想进京,可是爷爷年纪越来越大了,身边没人伺候也不合适。

        过了这个年,爷爷都七十岁了,自己这个孙子在身边代父尽孝也是应该的。

        看了一眼自己的孙子,潘晟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这京城不是久居之地啊!”

        潘志省一愣,自己的爷爷早就熄了仕途之心,奈何张居正死前保举,自己家又是浙江人,与张居正算是乡党,这才想着进京稳定局势。

        没想到这一呆就是五年,这五年来爷爷可从没说过这样的话。

        “爷爷,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潘志省小心翼翼的看着潘晟问道。

        摇了摇头,潘晟叹了一口气说道:“爷爷今年七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还有几年好活谁也不知道。这两年精神也是越来越不好了,做内阁大学士也是不足以胜任了。”

        “孙儿,给爷爷研磨,爷爷写拜辞折子!”没有和孙子说太多,潘晟直接吩咐道。

        潘晟在京城五年,对自己家的这位天子看的很清楚,往往答应痛快的时候,后面绝对不会简单。现在涨俸禄,这后面不见得有什么事情。

        自己今年都七十岁了,何苦牵扯到这些事情里面去。

        说不定过几年自己就死了,死前不清净,智者不为也!

        趁着还能动,回到家乡,含饴弄孙,别等到死在了任上,给人留下一个眷恋不去的印象。现在事情还没,赶紧走,等到了,怕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第二天,潘晟的折子送进了宫里面,这一份拜辞的折子瞬间就震撼了整个朝野。

        现在朝中一共有四位内阁大学士,哪一位不是举足轻重,加上朝局稳定,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都做了好些年了,现在突然有人辞官,怎么可能不震撼。

        加上潘晟辞官事出突然,大家也没个心理准备啊!

        朱翊钧接到潘晟的拜辞折子,也是一脸蒙圈。

        不过翻看着折子,朱翊钧就明白潘晟的用意了,在拜辞折子上,潘晟详述了自己的一声,从中举到做官,可谓兢兢业业的一生,加上年纪到了。

        七十岁了!

        朱翊钧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潘晟的今天又何尝不代表着其他人的明天。看了一眼张鲸,朱翊钧沉声说道:“去把六部尚书和几位内阁大学士的年龄给朕统计一下。”

        “是,老奴这就去办!”张鲸答应了一声,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对于潘晟的辞呈,朱翊钧准备批了,一来没什么事情,潘晟这的确是年纪大了想回家了,二来潘晟也的确年纪了。七十岁了,别说在这个时代,放在后世也不小了,说不定哪一天就蹬腿了。

        用潘晟自己的话说,趁着还能动,回家去,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纵情山水,也算是最后的享受了。自己这一辈子都为大明当官,晚年了,当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这样的理由,朱翊钧实在是没办法不准,索性就直接批了。

        不过保留一品待遇,以尚书衔致士,回乡之后还能给自己写奏折,还能领俸禄,这也是对老臣致士的官吏和嘉许,相当于后世的退休待遇了。

        很快张鲸就回来了,手里面拿着一个条陈承给了朱翊钧。

        内阁辅大学士申时行,五十二岁,内阁大学士余有丁,六十一岁,内阁大学士王锡爵五十七岁,三位内阁大学士,最小的是申时行,五十二岁。

        吏部尚书王国光,七十四岁,兵部尚书吴兑六十二岁,工部尚书方逢时六十五岁,礼部尚书潘晟今年七十岁,户部尚书张学颜五十一岁,刑部尚书徐学谟,六十六岁。

        看着自己手下这些重臣的年纪,朱翊钧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这些人估计这几年全都会退下去了,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年纪,不说其他人,吏部尚书王国光估计也快上折子了,尤其是在潘晟之后,自己要考虑的是接班人选啊!

        要知道大明这一批人下去之后,接下来的能人可就不多了,或者说没法和这些江陵党时期的人相比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