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苛捐杂税
亭长先是被刘备东拉西扯的消去了警惕,这会儿又被他勾起了怒火,也没多想,愤怒地说道:“年年多收口算,年年多征徭役,年年多取訾算!年景好、收成好又有何用?多打来的粮食全被县廷抢走了!也亏得这两年年景好,才没饿死多少人!”
口算,亦称口赋,是秦汉时政府征收的一种人头税。汉代的口赋是专对7岁到14岁的儿童征收的人头税,每人每年交纳20钱,属皇室收入。汉武帝时军费不足,口赋起征年龄降为3岁,征收额提为23钱。口赋加重,造成生子辄杀的惨剧。元帝时采纳了贡禹的建议,恢复7岁起征,每人仍为23钱。汉末,个别地方有改自1岁起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每口收賨布二丈。
成年人的人头税——算赋。汉高祖四年,规定凡年龄15岁到56岁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交纳120钱。称为一算,用作购置车马兵器。文帝时改一算为40钱,武帝时又恢复到120钱,宣帝时又以90钱为一算,成帝时以80钱为一算。“算”的高低,决定人民负担的轻重。对少数民族地区也征算赋,令成年人交賨布一匹,板楯蛮地区除罗、朴等七姓外,每口每年纳賨钱40。
刘备费了半天劲,等的就是他这番话,瞥了从吏一眼。从吏会意,微微颔首,打起精神开始聆听铭记。刘备问道:“多收口算?”
从吏挺配合,立即插口说道:“汉家制度,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每人每年百二十钱。就算多收,又能多收到哪里去?”
“多收到哪里去?”
亭长冷笑连连,掐着指头给他们算:“只从今年正旦至今,不足三个月已收了十次算钱。去年一年,总共收了三十六次算钱,平均一个月三次,每人总计缴了六百余钱!……每个月总有那么几次,乡吏下来收口算,从早到晚不停歇,狗能叫唤上一夜!十来岁的童子,不满十五岁,原本只该交口钱二十三,却也要按十五以上来交!一样是每人每年六百余钱。”
——依照朝廷规定,人头税每年本只应该在八月时征收一次,但天下诸郡各县基本上没有按此行事的。好一点的一年收个十几次,坏一点的一年能收上上百次。刘备、刘修在涿县陆成亭时,倒是有意严格按照朝廷规定办事,减轻百姓负担,奈何上有县廷。县令虽然清廉,一年里也少不了要收个十来次口算钱,每次或多或少,但加在一块儿也肯定是要超过百二十钱的。
亭长言至此处,怒火中发,愤然说道:“一亩地才收几石粮?肥田好地也不过三石。一石粮,官价卖百文钱。一个人算赋六百余,要想交够,就需要两亩田。这还没算上田租,三十税一;又有刍稿钱。俺且来问你们,照此计算,一家五口人,得种多少亩地才够交赋税?”
从吏说道:“十四五亩。”
“交完赋税,人总得吃饭,又得多少亩地才够一家五口吃饭?”
一家五口人,一年得吃粮八十石,一亩地产三石粮。那从吏学过算术,很快算出了得数:“二三十亩。若再加上盐、菜、衣等诸项费用,大约需要五十亩上下”。
“如此,一家五口人要想在纳完赋税后还能吃个饱饭,就非得有六十多亩地不可。诸位,你们去看俺们亭中看看,有几户人家能有六十多亩地的?莫说六十多亩,便是有二十亩地的都不多!亭中大半的民户要么投到大家门下做徒附、宾客,要么辛辛苦苦去给富人帮佣。”
刘备默然。他知道百姓生活不易,以前自己老家楼桑村的乡民大部分就很贫苦,满村都是贫户,想买些桑苗,还得自己编织草鞋去卖。如今听这里亭长说了本地百姓的生活,却竟是比陆成亭还远有不如。至少,涿县的百姓不必缴这么多的算赋口钱,生活尽管贫苦,勉强总能度日。
刘备自己家里是过过那些苦日子的,此时又听到这个亭长的愤怒倾诉,对他们这里的百姓非常同情,说道:“你们每年都要缴这么多的口算钱么?”
“早四五年前,还没缴这么多。那时虽也多缴,可多也不过二三百钱。自从上任县君始,口算钱就多了起来。到了这一任县君,越发多了。”
“唉,这、这,这也缴得也太多了。”
亭长“哼”了两声,冷笑说道:“能不多交么?每人本应只交百二十钱,如今俺们每人要缴六百余钱。一个人就多交五百钱。俺们里不大,一百多口人,一年就多交五万钱。俺们乡也不大,三十多个里,一个乡每年就多交一二十万钱。俺们犷平也不大,三个乡,一年就多交六十万钱。县君长吏张张嘴,下边的吏员跑跑腿,一年就能多捞六十万钱……嘿嘿,能不多交么?”
说到这儿,他扭过脸,朝远处田中瞧了眼,那儿有一座高大宽敞的庄园,转回头,又说道:“贫户小民被口算钱压得直不起腰,那些豪强大户们却因为走通了上边的关系,或者一钱都不交,或者隐瞒户口,少交,又或者干脆直接请托乡吏,把他们该交的转到俺们头上!”
豪强大户和官吏勾结欺压百姓,天下各地皆有。提起豪强、大姓,这个亭长也是一肚子的气,他愤愤不平地说道:“口钱算赋转算到俺们贫户头上倒也罢了,更让人气恼的是訾算!”
“訾算?訾算怎么了?”
“每年訾算之时,豪强、大族家里‘自占’多少就是多少,穷人家里却连多双‘不借’都要加算。搞得整乡的百姓连树都不敢种一株;屋顶漏雨,也不敢多加一块泥!”
——訾算,即财产税。家訾一万,交一百二十钱的税。“自占”就是自己向衙门申报、注册、登记家訾。依法,“自占”若有隐瞒、不实等情况,是要受到重罚的。訾,通“赀”。《汉书·景帝纪》:“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宦,廉士算不必众。”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限訾十算乃得为吏。十算,十万也。
“自占”就是自己向官寺申报、注册、登记家訾。按例,自占后,地方官吏还应该再核实一遍的。
《魏书-曹洪传》:“初,太祖为司空时,以己率下,每岁发调,使本县平赀。於时谯令平洪赀财与公家等,太祖曰:‘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
“平赀”即按照家訾的多少,予以平定“户等”。如“大家”、“中家”、“小家”或“上家”、“下户”之类。曹洪家很有钱,谯县的县令把他家和曹操家评定为一样的户等。曹操因此很不乐意:“我家哪儿有曹洪家有钱!”曹洪“家富而性吝啬”,他可能是为了躲税而在“自占”的时候隐匿了部分财富,当然,也有可能是谯县的县令不敢把曹操家的户等定在曹洪之下。
这时另一个从吏义愤填膺,大声地质问道:“你们为何不去上告?”
亭长对他此问嗤之以鼻:“上告?往哪儿告去?百姓们因为交不起口算…都不…”这个亭长说到此处,似是忽然醒悟失言,忙收声闭嘴。
“都不怎样了?”
亭长不肯说了,从那从吏手上拿过木椀,转身就走。从吏叫了他几声,他置若罔闻,快步走回亭室,掩上了门。从吏莫名其妙,对刘备说道:“怎么说到半截不说了?怎么跑去坊里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口算,亦称口赋,是秦汉时政府征收的一种人头税。汉代的口赋是专对7岁到14岁的儿童征收的人头税,每人每年交纳20钱,属皇室收入。汉武帝时军费不足,口赋起征年龄降为3岁,征收额提为23钱。口赋加重,造成生子辄杀的惨剧。元帝时采纳了贡禹的建议,恢复7岁起征,每人仍为23钱。汉末,个别地方有改自1岁起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每口收賨布二丈。
成年人的人头税——算赋。汉高祖四年,规定凡年龄15岁到56岁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交纳120钱。称为一算,用作购置车马兵器。文帝时改一算为40钱,武帝时又恢复到120钱,宣帝时又以90钱为一算,成帝时以80钱为一算。“算”的高低,决定人民负担的轻重。对少数民族地区也征算赋,令成年人交賨布一匹,板楯蛮地区除罗、朴等七姓外,每口每年纳賨钱40。
刘备费了半天劲,等的就是他这番话,瞥了从吏一眼。从吏会意,微微颔首,打起精神开始聆听铭记。刘备问道:“多收口算?”
从吏挺配合,立即插口说道:“汉家制度,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每人每年百二十钱。就算多收,又能多收到哪里去?”
“多收到哪里去?”
亭长冷笑连连,掐着指头给他们算:“只从今年正旦至今,不足三个月已收了十次算钱。去年一年,总共收了三十六次算钱,平均一个月三次,每人总计缴了六百余钱!……每个月总有那么几次,乡吏下来收口算,从早到晚不停歇,狗能叫唤上一夜!十来岁的童子,不满十五岁,原本只该交口钱二十三,却也要按十五以上来交!一样是每人每年六百余钱。”
——依照朝廷规定,人头税每年本只应该在八月时征收一次,但天下诸郡各县基本上没有按此行事的。好一点的一年收个十几次,坏一点的一年能收上上百次。刘备、刘修在涿县陆成亭时,倒是有意严格按照朝廷规定办事,减轻百姓负担,奈何上有县廷。县令虽然清廉,一年里也少不了要收个十来次口算钱,每次或多或少,但加在一块儿也肯定是要超过百二十钱的。
亭长言至此处,怒火中发,愤然说道:“一亩地才收几石粮?肥田好地也不过三石。一石粮,官价卖百文钱。一个人算赋六百余,要想交够,就需要两亩田。这还没算上田租,三十税一;又有刍稿钱。俺且来问你们,照此计算,一家五口人,得种多少亩地才够交赋税?”
从吏说道:“十四五亩。”
“交完赋税,人总得吃饭,又得多少亩地才够一家五口吃饭?”
一家五口人,一年得吃粮八十石,一亩地产三石粮。那从吏学过算术,很快算出了得数:“二三十亩。若再加上盐、菜、衣等诸项费用,大约需要五十亩上下”。
“如此,一家五口人要想在纳完赋税后还能吃个饱饭,就非得有六十多亩地不可。诸位,你们去看俺们亭中看看,有几户人家能有六十多亩地的?莫说六十多亩,便是有二十亩地的都不多!亭中大半的民户要么投到大家门下做徒附、宾客,要么辛辛苦苦去给富人帮佣。”
刘备默然。他知道百姓生活不易,以前自己老家楼桑村的乡民大部分就很贫苦,满村都是贫户,想买些桑苗,还得自己编织草鞋去卖。如今听这里亭长说了本地百姓的生活,却竟是比陆成亭还远有不如。至少,涿县的百姓不必缴这么多的算赋口钱,生活尽管贫苦,勉强总能度日。
刘备自己家里是过过那些苦日子的,此时又听到这个亭长的愤怒倾诉,对他们这里的百姓非常同情,说道:“你们每年都要缴这么多的口算钱么?”
“早四五年前,还没缴这么多。那时虽也多缴,可多也不过二三百钱。自从上任县君始,口算钱就多了起来。到了这一任县君,越发多了。”
“唉,这、这,这也缴得也太多了。”
亭长“哼”了两声,冷笑说道:“能不多交么?每人本应只交百二十钱,如今俺们每人要缴六百余钱。一个人就多交五百钱。俺们里不大,一百多口人,一年就多交五万钱。俺们乡也不大,三十多个里,一个乡每年就多交一二十万钱。俺们犷平也不大,三个乡,一年就多交六十万钱。县君长吏张张嘴,下边的吏员跑跑腿,一年就能多捞六十万钱……嘿嘿,能不多交么?”
说到这儿,他扭过脸,朝远处田中瞧了眼,那儿有一座高大宽敞的庄园,转回头,又说道:“贫户小民被口算钱压得直不起腰,那些豪强大户们却因为走通了上边的关系,或者一钱都不交,或者隐瞒户口,少交,又或者干脆直接请托乡吏,把他们该交的转到俺们头上!”
豪强大户和官吏勾结欺压百姓,天下各地皆有。提起豪强、大姓,这个亭长也是一肚子的气,他愤愤不平地说道:“口钱算赋转算到俺们贫户头上倒也罢了,更让人气恼的是訾算!”
“訾算?訾算怎么了?”
“每年訾算之时,豪强、大族家里‘自占’多少就是多少,穷人家里却连多双‘不借’都要加算。搞得整乡的百姓连树都不敢种一株;屋顶漏雨,也不敢多加一块泥!”
——訾算,即财产税。家訾一万,交一百二十钱的税。“自占”就是自己向衙门申报、注册、登记家訾。依法,“自占”若有隐瞒、不实等情况,是要受到重罚的。訾,通“赀”。《汉书·景帝纪》:“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宦,廉士算不必众。”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限訾十算乃得为吏。十算,十万也。
“自占”就是自己向官寺申报、注册、登记家訾。按例,自占后,地方官吏还应该再核实一遍的。
《魏书-曹洪传》:“初,太祖为司空时,以己率下,每岁发调,使本县平赀。於时谯令平洪赀财与公家等,太祖曰:‘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
“平赀”即按照家訾的多少,予以平定“户等”。如“大家”、“中家”、“小家”或“上家”、“下户”之类。曹洪家很有钱,谯县的县令把他家和曹操家评定为一样的户等。曹操因此很不乐意:“我家哪儿有曹洪家有钱!”曹洪“家富而性吝啬”,他可能是为了躲税而在“自占”的时候隐匿了部分财富,当然,也有可能是谯县的县令不敢把曹操家的户等定在曹洪之下。
这时另一个从吏义愤填膺,大声地质问道:“你们为何不去上告?”
亭长对他此问嗤之以鼻:“上告?往哪儿告去?百姓们因为交不起口算…都不…”这个亭长说到此处,似是忽然醒悟失言,忙收声闭嘴。
“都不怎样了?”
亭长不肯说了,从那从吏手上拿过木椀,转身就走。从吏叫了他几声,他置若罔闻,快步走回亭室,掩上了门。从吏莫名其妙,对刘备说道:“怎么说到半截不说了?怎么跑去坊里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