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三国之襄武大帝 > 第5章 毛遂自荐

第5章 毛遂自荐

小说:三国之襄武大帝作者:三二二八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23 22:22:10
汉都雒阳城依邙山靠毅水而建,外城东西宽六里,南北长九里。城池四周共设十一个城门:南面从东到西是开阳门、平城门、小苑门三个大门;城北则是榖门与夏门;城东自北向南是上东门、中东门、秏门;城西则是上西门、雍门、广阳门。南三、北二、东三、西三,这就是雒阳十一门格局。

        刘和今日从太学归来,他拿到了“毕业证”,得赶忙回家告诉父亲,只是这日头还真是毒,这才走几步路,就汗流浃背了,从南门回到所在东门的家里得小半个时辰。

        城里街上的人接踵摩肩,人山人海,或裹帻巾、或露髻,或襦绔布履、或褐衣佩刀。偶尔也有头戴高冠、褒衣博袖的儒生经过。人来人往,说不上喧噪,却也甚是热闹。

        这南部城区除了太学,还有明堂、辟雍、灵台、太学这等重地,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正门各郡县官员觐见的必经之路,另外还有日常交易的南市,汇集九流人等,刘和真是人挤人。西部城区的区内多是平民百姓,每天百姓入城到金市做工交易。东边城区自城内永和里、步广里一带起都是京里高官的府邸,城外又常年设有马市,所以东三门多是官眷活动。那北部城区紧挨着毅水,过了河再往前就是连绵起伏的北邙山了,这里几乎没什么民宅可言,只是依山傍水有些许草庐,多半是老臣闲居避暑、读书消遣的地方。

        刘和的家在东城的永安里。这个“里”类似小区以及街道办。

        看守里门的里监门姓荀,四五十岁,脸上还有颗痦子,见刘和入门,忙从侧室中迎出招呼:“小刘君回来了!”

        刘和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今儿个休学,所以提前回来了。”

        “小刘君有志于学,从学三载,何时授官啊?”

        “荀公谬赞了。一切尊朝廷法度,有劳您挂念了。”

        里监门荀公看着刘和背影远走,称赞似的连连摇头,自言自语地说道:“这永安里名族子弟不少,但要说礼貌,没一个比得上小刘君!”

        里中道路笔直,铺着青石板。每天早晨,里监门都会扫一遍,很干净,刚洒过水,青润润的。

        巷子两边的屋宅粉墙朱瓦,比户相连列巷而居,排列得整整齐齐。家家种的都有树,或桑或榆,也有果树,枝叶耸出墙外,远望如冠盖相连。每当起风的时候,枝叶飒飒,响声相连,就像是谁在吹口哨似的,从里头一直响到里尾。

        刘和自穿越之后就在本里居住了三四年,今从太学毕业归来,走在巷中,所观所见,尽皆熟悉之极的人、物,隐约间有一种前世放学回家的感觉。

        “前世的家已回不去了,这里可不就是我的家么?”

        永安里中住户上百,刘虞的宅子在里西。

        刘和从东门进来,一路上不断与人说话,又经过里中二门、三门,慢慢地穿过了半个里,到了自家院外。

        他家的宅院不大,前后两进。院门没锁,他推开门,昂步入。

        虽然几天没回来,但院子里挺干净。前院东边是个堂宇,宽阔敞亮,用来会客的。西边是马厩、鸡埘。临着西边的墙开垦出了一小片的菜地,用土垄分成了几块,种的有小白菜、韭菜等物。小白菜离芽还早,韭菜的长势很好,绿油油的,甚是喜人。

        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从后院出来,惊喜地说道:“呀,少主人回来了!”

        她是刘虞家的婢女,名唤“潇儿”。

        刘和家不算很富,虽是东海王后裔,却不是嫡系,但他的祖父刘舒在丹阳做过郡守,父亲刘虞又顾家,善治家业,两代下来,也积蓄了一些家资,是个中人之家;另外东海老家还有有田地数百亩,可是侍奉刘和的家中婢女只潇儿一人。

        看到潇儿出来迎接,刘和笑着答道:“是啊,回来了。”

        他一面擦着汗,一面问:“父亲回来了吗?

        “老爷好像去三公府了,说是有什么征召?还让我喂好马。”

        潇儿是在东海时,是刘虞从小捡回来的孩子,收为婢女。虽说是婢女,实际如姐,刘家的家中一切杂务多是由她操办,两人相伴,如姐弟生活,彼此熟悉,说起话来并不拘束。

        “公府征召?难不成刺史任命是真的了?”刘和闻言后暗自琢磨。

        潇儿从院门后捧出饲料,铺陈入马槽中,喂马儿吃。马儿连吃带嚼,甚是快意,不时还甩甩尾巴,昂昂脑袋。见她顾不上,刘和索性自去堂中寻了块破布,给马儿擦汗。

        潇儿一把夺过来,嗔怪道:“少主什么样的人?怎能干这样的粗活!”

        刘和调笑说道:“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样的粗活,我在家中可以不做,但日后为官治民救灾,没有你我一样要做的啊!”

        “胡说!俺虽是个婢女,没甚见识,也知道地方自有衙役、亭卒。洗马喂料、开闭打扫的粗活,怎么也轮不到少主去做!”

        潇儿将抹布夺走,一会儿照料马儿吃食,一会儿给马儿擦汗,身影转来转去,把马厩占了一大半。刘和既争不过她,袖手在边,又无事可做,便说道:“父亲说什么时候回来?”

        正说话间,里门口传来一阵勒马声:“吁!停!”

        “听这架势,肯定是老爷回来了。”

        刘和、潇儿立马出门迎接。

        刘虞牵着马到家门口:“潇儿牵马。”

        潇儿自是牵马而去。

        “父亲。”刘和作揖。

        “哈哈!吾儿今日你结业了,为父先恭贺你。”刘虞笑得和吃了蜜一般灿烂。

        “谢父亲夸奖。”

        “为父也有一喜事,咱们进屋说。”

        进入书房,父子二人对坐,潇儿奉上茶点后退出。

        “儿啊!你可知为父喜之何事?”刘虞喝了一口茶。

        “纳妾?可母亲还在东海。”刘和佯装不知。

        “是朝廷拜我为幽州刺史。”刘虞说着就掏出一卷布帛递于刘和。

        只见那布帛写道:“大汉天子诏曰:闻五经博士虞,东海恭王之后,初为郡吏,贤良方正,治民德化,造福一方;后迁入东观校书,亦是劳心勤勉。朕心甚慰!然今幽州疲敝,且遭劫掠,燕代诸郡百姓处水深火热之中,但幽州刺史空缺一年,遂今拜尔为幽州刺史,持节,提督十一郡国事。望卿再立功勋,不负朕心!钦赐!光和四年柒月。”

        刘和看完之后:“父亲!朝廷可真是看重您啊!持节!平时可杀无官爵之人,战时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您到幽州可就‘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了。”

        持节,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类似“尚方宝剑”。

        “然权越大,则责任就越大。幽州之事,吾儿可有看法?”刘虞叹气道。

        “儿虽在太学两耳不闻窗外事,然诸君师长皆言时事策论,故亦知一二边事。”刘和挺了挺腰:“幽州,燕之故地,边鄙之所,然汉胡交错,民治不易。不论是塞外鲜卑还是关内乌桓皆畏威而不怀德之夷狄。父亲若是治理幽州,需将燕代边郡的汉人与胡人的关系处理妥当,使民众没有纠纷;没有了纠纷才能修生养息。”

        “嗯!儿啊!你真是说道为父心坎上了。”刘虞一副宽慰模样:“可是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儿在太学时,听闻师长们评论段颎段纪明。”

        “哦?说来听听。”

        “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埽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功用显著。”

        “但是段颎平生治军之所以能得到官兵拥戴,所靠的皆是打谷草的诀窍。他出身凉州寒族,本是极受官场排挤的,想混出一番天地比他人难得多。所以段颎在竭力巴结宦官之余,疯般地设法积累军功,其方法很是卑劣。当时与汉人战争最频繁的就是羌族,段颎便纵容士兵打谷草,叫他们劫掠羌人部落,所获牲口财物尽皆归士兵所有。一来给士卒些油水收买了人心,二来劫掠久了就会把那些羌人逼反。等羌人反了,他再领兵堂而皇之去平叛,打赢了就算做是自己为大汉朝靖边立下的功劳!”

        刘虞皱了皱眉头:“你所担忧的是,幽州也会有同样的事情?”

        刘和点了点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幽州的情形是否和凉州一样,总之做好最坏的打算终究是好的。剩下的官吏下属、州郡士族、地方豪右宗族的这类地头蛇,父亲久历郡职应该知道怎么交涉对付。”

        “嗯?”刘虞捋了捋胡子:“所谓知子莫若父,你已是弱冠之年,太学学业已经结束,按照惯例入公署做台郎;可是你八岁那年开始虽读书慕圣道,但又好乘马击剑,何也?”

        “父亲明鉴!丈夫当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既然父亲问了,那我就明言了——父亲能带我去幽州协助父亲么?哪怕是亭长之职。”刘和起身转自下榻作揖道。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刘虞喝了口茶淡淡道:“为将奈何?”

        刘和正了正身子:“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好!这才是我刘伯安的儿子。准了!”刘虞哈哈大笑:“不过赴任之前,你要随我去西城拜访一个人。”

        “哦?何人如此得父亲看重?”刘和疑问道。

        “巨鹿田丰田元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