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扬州商会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扬州,恐怕没有比“扬州多行商,其建业最广”更为合适,当然,这句话描写的是扬州的经商之风。如果要来形容扬州的风景,可能也只有“烟花三月下扬州”及“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来比喻了。自古以来,在扬州境内便流传下来着一句话,虽然时至今日已有多个版本,但是大体意思,扬州的百姓仍记忆犹新:说起经商,扬州胜八州三分有余,谈起从官,扬州却弱八州七分。
这句话既是扬州人士与生俱来的自豪,也是其先祖对后人的警告,其目的便是劝告后代以后从商勿从政!因此,在扬州境内,几乎就没有出过什么封疆大吏,反倒是名誉天下的商人,如过江之鲫一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些年被誉为扬州富的叶望都,正是秉承了扬州行商的骨子,在登上扬州富的宝座后,更是遍布撒网,至今在九州各处,皆有“叶”字开头的商号。
对于扬州商人来说,在家境稍微殷实之后,最容易出现两种情况:第一为居安思危,这种是最常见的,因为对于扬州人士来讲,其血液里流着的是一种千古传承下来的精神,所以,当他们略有小成后,便会勤勉告诫,共图大业。而第二种,只是乐不思蜀,不求进取了。这一种人也不在少数,但是比起第一种,还是有不少的差距,其原因不用说想必大家也清楚。不过,这种人往往会被第一类所瞧不起,或者说登不上大雅之堂,而王阙,则是属于后面这一种了。
按照扬州风俗习惯,凡是在扬州定居三代以上,县衙便会将其祖籍定于扬州境内,不再是临时的户籍。不但如此,如果遇有大变故,比如说红事白事,五子登科等,大到郡城,小到乡村街坊,都会前来搭把手。而对于家境贫寒的人,更会伸手拉上一把,毕竟出门在外靠朋友,更何况是乡里乡亲呢?
而王阙便是属于这一类了,其祖上已经在扬州建业定居八代有余,早已被县衙定为扬州居民。在王阙还未记事的时候,隔壁的张员外便多次朝王家伸出援手,而王阙的爷爷也多次拿着张员外资助的银两去做生意,可是却做一次失败一次,最后总能赔个底朝天。这一次两次还好说,可是次数多了,张员外也有些吃不消,于是便打消了资助王家的念头。
到了王父这一代,也许是流年不利,王父拒绝了张员外的再一次施舍,拿着小半辈子的积蓄跑到凉州去做卖酒的行当,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尝到了一些甜头,可是还未过三个月,就开始往里面倒贴钱了。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王父赔了一个底朝天,甚至将店铺卖了还欠着卖酒的一些债,如果不是在凉州有乡亲,恐怕连返回建业的路费都没有。
当两代人都未成功后,这乡里乡亲看王家的眼神都变了许多,而王阙,正是在他们的唉声叹气中长大,心中多少有一点压抑的情绪。等到王阙成年,为了证明自己,他便背上行囊独自离乡,励志要闯荡出一个名堂来。都说少年轻狂,乡亲们见到如此肯拼的王阙,也是对其伸出了大拇指,有的人还唏嘘感慨,这王家八代,总算要出一个像样的商人了。
乡亲们猜得不错,当王阙回来之时,那场面,足能载入当地的史册!其身后跟了至少两百位随从及家丁,比起村里最富有的李员外还要大气。不仅如此,王阙在回村之后,每当看到村里的小孩,无论认识与否,都会上去给上一贯的压岁钱,美名是把之前欠的都给不补上,使得村里的人都对他产生了不少好感,但是心中更是好奇,这王阙出门仅仅三年,到底是了什么财?
仅仅这一日,王家便在这个名叫澜山的村子里名声大噪,风光至极。都说扬州有经商好学之风,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随后,每日都有人前往王家向王阙取经,想从中学习下王阙的经商经验。每逢至此,王阙是来者不拒,并且还热情款待乡亲们,使得王家在乡里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常言道,人的名,树的影。很快,王阙的事便被传乡亲们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连县太爷都知道了王阙这一人,随即,县太爷孙巳便亲自登门拜访王阙,以结友好。面对孙巳,受宠若惊的王阙倍感自豪,正是从这开始,王阙便觉得自己是如何了不得,不到二十岁就让一县的县太爷亲自登门拜访!这是何等的尊贵?世上又有几人能做到此?
后来显而易见,渐渐的,王阙变得有些懒散,每天早上水包肉,晚上肉包水,过着悠闲自乐的生活。而那些前来讨教学习的乡亲也现,自孙巳见过王阙之后,他整个人都变了,之前谦和内敛的语气变得桀骜不驯,而对于乡亲的态度,也有了一种俯视的不屑。
对此,不少乡亲都认为,王阙是犯了行商大忌,顾念着王阙曾对乡亲们的好,有不少人
前去劝说王阙,可是却都被王阙劝说了回来,还以一句我家的金山银山,一辈子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见此,乡亲们便放弃了劝说王阙的想法,更有人坦言,照王阙这么胡闹下去,不出三年,王家便会日落西山,谁知竟然一语成箴。
如今在澜山村中,王家所依靠的,是那些受过王阙恩惠之人的救济过日子,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光无限。作为如今王家家主的王阙,似乎仍然沉浸于被人追捧的梦中,每日都会一个人双手负背在村中溜达,偶有遇到胆大之人,便会上前调戏一句道:“王员外,你家的金山银山如今还剩得几两几钱啊?”
每当遇此,王阙都会放声大笑,随即便朝那人说自己以前是如何风光,家中的仆人是如何得多。可是还未等他说上一两句,戏弄他的那些人便叹息离开,心中更是下了定论,这王阙看来是没法救了!
澜山村位于建业城北侧,而王阙的家则位于澜山村的南侧,如果拿出一张地志图,便会现王阙的府邸正处于建邺城与澜山村相交的直线上。说起这座府邸,还是王阙荣归故里后,花了数千两银子,足足用了一年才建成的,里面亭台楼榭,园林花木,奇珍异木,可以说是多不胜数。
在王家被王阙败得艰难之时,曾有多人出现要买这座府邸,可是都被疯癫的王阙给拒绝,其缘由便是,这府邸留着,那就是我王家的金山银山!而这府邸没了,那我王家的金山银山岂不是也没了?
对此,很多人觉得好笑,仅有一小部分人觉得王阙说得没错,王府就像是王阙的骨子,只要骨子还在,人怎会直不起腰来?!
已经进入四月,扬州并不像北方那样冬日下雪,河流积冰。相反的,扬州境内,即使是在冬日,也不会见到飘雪,最冷的时候仅需披一件貂裘就可以度过,完全不用烧炭取暖。这不,在建业通往澜山的小路上,处处可见的,便是身着单薄布衫的男子和身穿襦裙的女子。
因为这几日建业城内有舞狮唱戏的,所以这条小道上的人就显得格外多,大部分人都是自澜山方向朝建业走却的,或三两成群,或一人独行,其言行举止上,处处洋溢的便是一种扬州人骨子里的阔达与儒气。
在这人群中,有一主一仆,就显得有些格外不同了,两人与匆匆赶路的行人背道而驰朝澜山方向走去。趴耳听去,便会听到这主仆两人,所讨论的大部分都是经商之道,做人之本,其中道理在书中都有迹可寻,看来是两个读书人无疑了。两人的步子并不快,相对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游山玩水之态,所以,这短短一个上午的路程,愣是被两人多走了两个时辰。
在看到前方的村落之时,给两人的第一感觉,不是觉得这里是澜山村,而是前面那座宏伟气派的府邸!随即,两人便驻足观看,言语中对于这总府邸的赞叹是“精雕之,山水一画。”而且,这座府邸依山旁水而建,门朝建业,正是风水术中所谈的引龙之位!其所呈现的龙凤之祥,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主仆两人在看过片刻,心中生出了要去拜会的想法,随即,两人便一同朝那府邸走去。路上,那手持纸扇的主人,多次想开口询问过路的百姓关于这座府邸的由来,可是又想了想,这做法会有一些失礼。最重要的是,两人马上就到到达那府邸前,为何还要去询问路人道听途说?
顺着官道,在进入村子后,不需要问路,转了几个小弯便到了府邸前,驻步观看,最引人瞩目的便是那朱红大门上的“王府”二字!门前有着两座威武的石狮,不过看上去有些陈旧,院墙两旁,则种着一排花圃,看那里面的花样,可以说是涵盖了一年四季。
环顾一圈后,便见那手持纸扇的男子面露笑意,打开了纸扇后,便见那纸扇上书有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叶公好龙。随即,那男子便缓摇纸扇,另一只手负背,缓缓地走到那朱门前,只听“啪”的一声,便见那男子合上了纸扇,并在手中不断地敲打着,然后开口说道:“小顺子,你说着王府,是不是爷爷让我们找的那一座?”
在男子话音刚落,其身后的仆人便向前走了微小一步,虽是面朝男子后背,但小顺子依旧先是朝那男子行了主仆之礼,随即便微微弯腰朝那男子说道:“回禀公子,老爷说过,我们要寻找的地方,依山旁水,如虎下山。眼前这个王府,其地位正是高山之下,流水之旁,与老爷说的基本吻合。再说这如虎下山,虎在林中称王,王府王府,恐怕就是这个如虎了。”
“哈哈哈,小顺子,之前听人说你是叶家最聪明的我还不信,没想到今日一见,果然是实至名归!既然来了,那我们就进去会一会这王府的家主吧!”小顺子的话引得那男子放声大笑
,手中的纸扇再一次撑开,不过这一次所看见的字却是理当行赏!
看着那男子动身,后面的小顺子便跟随男子走上了石阶,随即距离大门还有三步时便“抢”先走到了男子身前,其步子不大不小,拿捏得极为精准。随后,便见小顺子走到门前,拿起门鼻轻敲了三下,等了片刻却无人回应。于是,小顺子便转过身看向男子,看到那男子点头后,小顺子便改敲为拍,足足拍了数十下才停了下来。
又等了片刻,门里仍然没有响应,那男子依旧乐呵呵地等着,可是小顺子的脸上却有些一丝阴霾,就当准备再次敲门时,身后却突然传来了一位女子的声音:“两位大人王府白天是不会有人开门的,如果两位要等,可以先来我们李府喝上一壶清茶,茶过之后,相信王员外便会回来了。”
常言道财不外漏,在扬州境内更是如此,可是总有一些心有显摆之人想用金银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可是又不能太过招摇。后来,便有一位商人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可以传得寒酸,但是其家仆一定要穿得富丽堂皇!所以,在建业城内便有了这么一个规则,如果你看到一位穿着普通的行人身后跟着一位穿着绸缎的男子,而且那男子还对行人言听计从,不用说,那行人肯定是有一个家缠万贯的商人。
因此,当主仆两人转过身看到一身绵柔绸缎的仆人后,眼中便露出了一丝错愕之意,不过,两人的反应也是很快,只见那男子收起扇子,朝那仆人拱手作礼说道:“感谢小哥的盛情了,不过我与王大哥是忘年之交,如果待会儿他回来看不到我,恐怕定要罚我三杯烈酒才肯罢休,因此,我们在这等着便是,还望小哥能够多多包涵。”
当那男子话音落毕,台阶下的仆人是满脸惊讶,眼中更是流露出了一丝感激之情,可能是因为激动,仆人片刻都未说出一句话来,只得朝男子弯腰三拜,然后一步三回头地回到了李府。
他是一个仆人,小顺子自然知道,他为何流露出感激的神色,小顺子心中也明白。将心比心,这便是扬州第一叶家的家规…
那仆人所言非虚,主仆直至等到日落西山,才见一个穿着邋遢的男子自南边摇晃着走来,看似是喝了不少的酒。见到那人,小顺子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鄙夷,这一幕刚巧被旁边的男子看到,随即,那男子便不动声色地撤掉了一根袖中线,缓步朝那人走去。
还未靠近那人,空中便飘来了一阵令人作呕的酒气,小顺子不禁捂住了鼻子,可是在看到自家公子依旧泰然自若,便慌忙地放下了手。男子在距离醉汉三步之遥时停了下来,随即便朝那醉汉拱手作礼说道:“敢问这位老爷可是王家的家主?”
本就醉醺醺的醉汉在听到这话后,忽然就来了精神,原先眼中的涣散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激动,只见那男子激动地走上前,正要伸手的时候却又突然锁了回来,然后在身上擦拭了多次后,才双手朝那公子作礼说道:“在下正是王府的家主,名为王阙,不知这位公子的尊姓大名?”
王阙的突然转变还是男子第一次遇到,说心中不惊讶那是假的,可是却未及时回答男子的问题,想了片刻后,便听那男子说道:“敢问王员外,这澜山村,为何没有贩卖布匹之人?”
“澜山村紧邻建业城,来回只需两炷香的时间,而且,有一句谚语叫做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这样讲,不知公子可否明白?”在听那公子说过之后,只见那王阙眼中一亮,随即便爽声说道。
“理解理解,不过还请王员外再回答我一个问题,这王府看似表面风光,可是内地里恐怕早已人财两空,不知王员外守着这王府作何贵干?”
听了男子的问题,王阙抬头望向了王府大门,眼中不知是在回想些什么,沉思了片刻后,便见王阙转过了身,声音比起刚才也小了许多道:“我自高山遇流水,我自伯乐走千里,我自伯牙破三琴。”
高山流水与知音,伯乐远走寻千里,而这伯牙破三琴其中的“三”字,正巧与王阙家中三代相连!这三句话,是王阙在乡之际一位算命先生告知的,目的是让他等待自己的知音,而条件便是让王阙散尽家财。
那男子细细揣摩了这三句话后,随即便朝王阙双手作礼道:“王员外,在下姓叶,名为叶柏,今日来寻王员外,是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王员外能够答应。”
在听闻叶柏的名字后,王阙的眼中充满了惊讶,呼吸也急促了起来,足足等了片刻才恢复了过来。随即,王阙便对叶柏点了点头,身子都有了一些颤抖。
“这个条件很简单,还请王员外跟我回建业,做扬州商会的会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这句话既是扬州人士与生俱来的自豪,也是其先祖对后人的警告,其目的便是劝告后代以后从商勿从政!因此,在扬州境内,几乎就没有出过什么封疆大吏,反倒是名誉天下的商人,如过江之鲫一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些年被誉为扬州富的叶望都,正是秉承了扬州行商的骨子,在登上扬州富的宝座后,更是遍布撒网,至今在九州各处,皆有“叶”字开头的商号。
对于扬州商人来说,在家境稍微殷实之后,最容易出现两种情况:第一为居安思危,这种是最常见的,因为对于扬州人士来讲,其血液里流着的是一种千古传承下来的精神,所以,当他们略有小成后,便会勤勉告诫,共图大业。而第二种,只是乐不思蜀,不求进取了。这一种人也不在少数,但是比起第一种,还是有不少的差距,其原因不用说想必大家也清楚。不过,这种人往往会被第一类所瞧不起,或者说登不上大雅之堂,而王阙,则是属于后面这一种了。
按照扬州风俗习惯,凡是在扬州定居三代以上,县衙便会将其祖籍定于扬州境内,不再是临时的户籍。不但如此,如果遇有大变故,比如说红事白事,五子登科等,大到郡城,小到乡村街坊,都会前来搭把手。而对于家境贫寒的人,更会伸手拉上一把,毕竟出门在外靠朋友,更何况是乡里乡亲呢?
而王阙便是属于这一类了,其祖上已经在扬州建业定居八代有余,早已被县衙定为扬州居民。在王阙还未记事的时候,隔壁的张员外便多次朝王家伸出援手,而王阙的爷爷也多次拿着张员外资助的银两去做生意,可是却做一次失败一次,最后总能赔个底朝天。这一次两次还好说,可是次数多了,张员外也有些吃不消,于是便打消了资助王家的念头。
到了王父这一代,也许是流年不利,王父拒绝了张员外的再一次施舍,拿着小半辈子的积蓄跑到凉州去做卖酒的行当,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尝到了一些甜头,可是还未过三个月,就开始往里面倒贴钱了。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王父赔了一个底朝天,甚至将店铺卖了还欠着卖酒的一些债,如果不是在凉州有乡亲,恐怕连返回建业的路费都没有。
当两代人都未成功后,这乡里乡亲看王家的眼神都变了许多,而王阙,正是在他们的唉声叹气中长大,心中多少有一点压抑的情绪。等到王阙成年,为了证明自己,他便背上行囊独自离乡,励志要闯荡出一个名堂来。都说少年轻狂,乡亲们见到如此肯拼的王阙,也是对其伸出了大拇指,有的人还唏嘘感慨,这王家八代,总算要出一个像样的商人了。
乡亲们猜得不错,当王阙回来之时,那场面,足能载入当地的史册!其身后跟了至少两百位随从及家丁,比起村里最富有的李员外还要大气。不仅如此,王阙在回村之后,每当看到村里的小孩,无论认识与否,都会上去给上一贯的压岁钱,美名是把之前欠的都给不补上,使得村里的人都对他产生了不少好感,但是心中更是好奇,这王阙出门仅仅三年,到底是了什么财?
仅仅这一日,王家便在这个名叫澜山的村子里名声大噪,风光至极。都说扬州有经商好学之风,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随后,每日都有人前往王家向王阙取经,想从中学习下王阙的经商经验。每逢至此,王阙是来者不拒,并且还热情款待乡亲们,使得王家在乡里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常言道,人的名,树的影。很快,王阙的事便被传乡亲们传得沸沸扬扬,甚至连县太爷都知道了王阙这一人,随即,县太爷孙巳便亲自登门拜访王阙,以结友好。面对孙巳,受宠若惊的王阙倍感自豪,正是从这开始,王阙便觉得自己是如何了不得,不到二十岁就让一县的县太爷亲自登门拜访!这是何等的尊贵?世上又有几人能做到此?
后来显而易见,渐渐的,王阙变得有些懒散,每天早上水包肉,晚上肉包水,过着悠闲自乐的生活。而那些前来讨教学习的乡亲也现,自孙巳见过王阙之后,他整个人都变了,之前谦和内敛的语气变得桀骜不驯,而对于乡亲的态度,也有了一种俯视的不屑。
对此,不少乡亲都认为,王阙是犯了行商大忌,顾念着王阙曾对乡亲们的好,有不少人
前去劝说王阙,可是却都被王阙劝说了回来,还以一句我家的金山银山,一辈子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见此,乡亲们便放弃了劝说王阙的想法,更有人坦言,照王阙这么胡闹下去,不出三年,王家便会日落西山,谁知竟然一语成箴。
如今在澜山村中,王家所依靠的,是那些受过王阙恩惠之人的救济过日子,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光无限。作为如今王家家主的王阙,似乎仍然沉浸于被人追捧的梦中,每日都会一个人双手负背在村中溜达,偶有遇到胆大之人,便会上前调戏一句道:“王员外,你家的金山银山如今还剩得几两几钱啊?”
每当遇此,王阙都会放声大笑,随即便朝那人说自己以前是如何风光,家中的仆人是如何得多。可是还未等他说上一两句,戏弄他的那些人便叹息离开,心中更是下了定论,这王阙看来是没法救了!
澜山村位于建业城北侧,而王阙的家则位于澜山村的南侧,如果拿出一张地志图,便会现王阙的府邸正处于建邺城与澜山村相交的直线上。说起这座府邸,还是王阙荣归故里后,花了数千两银子,足足用了一年才建成的,里面亭台楼榭,园林花木,奇珍异木,可以说是多不胜数。
在王家被王阙败得艰难之时,曾有多人出现要买这座府邸,可是都被疯癫的王阙给拒绝,其缘由便是,这府邸留着,那就是我王家的金山银山!而这府邸没了,那我王家的金山银山岂不是也没了?
对此,很多人觉得好笑,仅有一小部分人觉得王阙说得没错,王府就像是王阙的骨子,只要骨子还在,人怎会直不起腰来?!
已经进入四月,扬州并不像北方那样冬日下雪,河流积冰。相反的,扬州境内,即使是在冬日,也不会见到飘雪,最冷的时候仅需披一件貂裘就可以度过,完全不用烧炭取暖。这不,在建业通往澜山的小路上,处处可见的,便是身着单薄布衫的男子和身穿襦裙的女子。
因为这几日建业城内有舞狮唱戏的,所以这条小道上的人就显得格外多,大部分人都是自澜山方向朝建业走却的,或三两成群,或一人独行,其言行举止上,处处洋溢的便是一种扬州人骨子里的阔达与儒气。
在这人群中,有一主一仆,就显得有些格外不同了,两人与匆匆赶路的行人背道而驰朝澜山方向走去。趴耳听去,便会听到这主仆两人,所讨论的大部分都是经商之道,做人之本,其中道理在书中都有迹可寻,看来是两个读书人无疑了。两人的步子并不快,相对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游山玩水之态,所以,这短短一个上午的路程,愣是被两人多走了两个时辰。
在看到前方的村落之时,给两人的第一感觉,不是觉得这里是澜山村,而是前面那座宏伟气派的府邸!随即,两人便驻足观看,言语中对于这总府邸的赞叹是“精雕之,山水一画。”而且,这座府邸依山旁水而建,门朝建业,正是风水术中所谈的引龙之位!其所呈现的龙凤之祥,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主仆两人在看过片刻,心中生出了要去拜会的想法,随即,两人便一同朝那府邸走去。路上,那手持纸扇的主人,多次想开口询问过路的百姓关于这座府邸的由来,可是又想了想,这做法会有一些失礼。最重要的是,两人马上就到到达那府邸前,为何还要去询问路人道听途说?
顺着官道,在进入村子后,不需要问路,转了几个小弯便到了府邸前,驻步观看,最引人瞩目的便是那朱红大门上的“王府”二字!门前有着两座威武的石狮,不过看上去有些陈旧,院墙两旁,则种着一排花圃,看那里面的花样,可以说是涵盖了一年四季。
环顾一圈后,便见那手持纸扇的男子面露笑意,打开了纸扇后,便见那纸扇上书有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叶公好龙。随即,那男子便缓摇纸扇,另一只手负背,缓缓地走到那朱门前,只听“啪”的一声,便见那男子合上了纸扇,并在手中不断地敲打着,然后开口说道:“小顺子,你说着王府,是不是爷爷让我们找的那一座?”
在男子话音刚落,其身后的仆人便向前走了微小一步,虽是面朝男子后背,但小顺子依旧先是朝那男子行了主仆之礼,随即便微微弯腰朝那男子说道:“回禀公子,老爷说过,我们要寻找的地方,依山旁水,如虎下山。眼前这个王府,其地位正是高山之下,流水之旁,与老爷说的基本吻合。再说这如虎下山,虎在林中称王,王府王府,恐怕就是这个如虎了。”
“哈哈哈,小顺子,之前听人说你是叶家最聪明的我还不信,没想到今日一见,果然是实至名归!既然来了,那我们就进去会一会这王府的家主吧!”小顺子的话引得那男子放声大笑
,手中的纸扇再一次撑开,不过这一次所看见的字却是理当行赏!
看着那男子动身,后面的小顺子便跟随男子走上了石阶,随即距离大门还有三步时便“抢”先走到了男子身前,其步子不大不小,拿捏得极为精准。随后,便见小顺子走到门前,拿起门鼻轻敲了三下,等了片刻却无人回应。于是,小顺子便转过身看向男子,看到那男子点头后,小顺子便改敲为拍,足足拍了数十下才停了下来。
又等了片刻,门里仍然没有响应,那男子依旧乐呵呵地等着,可是小顺子的脸上却有些一丝阴霾,就当准备再次敲门时,身后却突然传来了一位女子的声音:“两位大人王府白天是不会有人开门的,如果两位要等,可以先来我们李府喝上一壶清茶,茶过之后,相信王员外便会回来了。”
常言道财不外漏,在扬州境内更是如此,可是总有一些心有显摆之人想用金银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可是又不能太过招摇。后来,便有一位商人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可以传得寒酸,但是其家仆一定要穿得富丽堂皇!所以,在建业城内便有了这么一个规则,如果你看到一位穿着普通的行人身后跟着一位穿着绸缎的男子,而且那男子还对行人言听计从,不用说,那行人肯定是有一个家缠万贯的商人。
因此,当主仆两人转过身看到一身绵柔绸缎的仆人后,眼中便露出了一丝错愕之意,不过,两人的反应也是很快,只见那男子收起扇子,朝那仆人拱手作礼说道:“感谢小哥的盛情了,不过我与王大哥是忘年之交,如果待会儿他回来看不到我,恐怕定要罚我三杯烈酒才肯罢休,因此,我们在这等着便是,还望小哥能够多多包涵。”
当那男子话音落毕,台阶下的仆人是满脸惊讶,眼中更是流露出了一丝感激之情,可能是因为激动,仆人片刻都未说出一句话来,只得朝男子弯腰三拜,然后一步三回头地回到了李府。
他是一个仆人,小顺子自然知道,他为何流露出感激的神色,小顺子心中也明白。将心比心,这便是扬州第一叶家的家规…
那仆人所言非虚,主仆直至等到日落西山,才见一个穿着邋遢的男子自南边摇晃着走来,看似是喝了不少的酒。见到那人,小顺子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鄙夷,这一幕刚巧被旁边的男子看到,随即,那男子便不动声色地撤掉了一根袖中线,缓步朝那人走去。
还未靠近那人,空中便飘来了一阵令人作呕的酒气,小顺子不禁捂住了鼻子,可是在看到自家公子依旧泰然自若,便慌忙地放下了手。男子在距离醉汉三步之遥时停了下来,随即便朝那醉汉拱手作礼说道:“敢问这位老爷可是王家的家主?”
本就醉醺醺的醉汉在听到这话后,忽然就来了精神,原先眼中的涣散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激动,只见那男子激动地走上前,正要伸手的时候却又突然锁了回来,然后在身上擦拭了多次后,才双手朝那公子作礼说道:“在下正是王府的家主,名为王阙,不知这位公子的尊姓大名?”
王阙的突然转变还是男子第一次遇到,说心中不惊讶那是假的,可是却未及时回答男子的问题,想了片刻后,便听那男子说道:“敢问王员外,这澜山村,为何没有贩卖布匹之人?”
“澜山村紧邻建业城,来回只需两炷香的时间,而且,有一句谚语叫做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这样讲,不知公子可否明白?”在听那公子说过之后,只见那王阙眼中一亮,随即便爽声说道。
“理解理解,不过还请王员外再回答我一个问题,这王府看似表面风光,可是内地里恐怕早已人财两空,不知王员外守着这王府作何贵干?”
听了男子的问题,王阙抬头望向了王府大门,眼中不知是在回想些什么,沉思了片刻后,便见王阙转过了身,声音比起刚才也小了许多道:“我自高山遇流水,我自伯乐走千里,我自伯牙破三琴。”
高山流水与知音,伯乐远走寻千里,而这伯牙破三琴其中的“三”字,正巧与王阙家中三代相连!这三句话,是王阙在乡之际一位算命先生告知的,目的是让他等待自己的知音,而条件便是让王阙散尽家财。
那男子细细揣摩了这三句话后,随即便朝王阙双手作礼道:“王员外,在下姓叶,名为叶柏,今日来寻王员外,是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王员外能够答应。”
在听闻叶柏的名字后,王阙的眼中充满了惊讶,呼吸也急促了起来,足足等了片刻才恢复了过来。随即,王阙便对叶柏点了点头,身子都有了一些颤抖。
“这个条件很简单,还请王员外跟我回建业,做扬州商会的会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