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涨点俸禄真不容易
锦衣卫能干好户部的差事吗?
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先不妨假设一下可以……如果锦衣卫行,那户部就可有可无了,换句话说,户部的那帮玩意就没救了。
朱棣不但会杀了他们,还会灭了这帮玩意的九族。
而且对于文官来说,也失去了跟天子叫板的筹码。要知道一直以来,文官都喜欢说一句话,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也就是说武夫光能打仗,治理百姓,还必须靠他们。
既然要依靠他们,就要给文官一点甜头,甚至要纵容他们撒娇卖萌,极端情况下,也就有了君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
不过一旦有人能取代文官,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对他们来说,那绝对是灭顶之灾!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天崩地裂啊!
“不可能!绝无可能!”
这是胡广的看法,“我承认锦衣卫有些本事,柳淳也是才能过人,但是锦衣卫就是锦衣卫,他们如何能管理庞大的财税体系?这不是笑话一样吗?
杨荣板着脸道:“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些年锦衣卫弹劾了不少官吏,可见他们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金幼孜却道:“我不这么看,锦衣卫那帮人,说到底还是抓人整人的,他们挑毛病是行家,可是让他们真正做事,那可就未必了。而且我就不相信,锦衣卫上下都是那么干净?别忘了,前些时候,柳淳还把北平的锦衣卫办了一大堆。说死我也不相信锦衣卫能干好!”
这几位互相看了看,既然如此,那就等着看锦衣卫的笑话吧!
“天下人都在盯着咱们,这一次可是关乎重大,我们必须拿出真本事了。”柳淳轻笑着道:“多年来,咱们一直跟文官周旋,惩办贪官污吏,为了这个天下,兢兢业业。到了现在,陛下把最重要的户部交给了咱们,锦衣卫到底能不能扛起这副担子,就要看咱们的本事了。”
柳淳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可每一句话,都说到了这些锦衣卫头目的心上,压力如山啊!
不过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
锦衣卫从前能打仗,后来能监督百官,现在治理国家,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财政的核心无非就是两件事情,其一,是把钱收上来,其二,是把收上来的钱,再给花出去。
至于怎么收钱,怎么花钱,还真难不倒锦衣卫。
经过几天的商讨,柳淳将一份详细的计划递交给了朱棣。
等到这份计划送上去,朱棣看完只说了三字:“太妙了!”
能得到皇帝如此赞许,锦衣卫到底拿出了什么妙法呢?
首先,柳淳认为,依照上一年的各种税收,统一计价……凡是粮食作物,每石做价一贯钱,布匹丝绸做价十贯,糖类和油料做价两贯……根据柳淳的方法,计算出一年大明的税收总额。
这个做价方法其实和郁新那套折价的办法,几乎没什么区别,甚至还要更加粗糙,郁新还区分了稻谷、粟米、芝麻一类的,柳淳却没有这么做,而是笼统分为粮食、糖料、油料、布匹。
这样做不会造成更大的收税困难吗?
你姓柳的又能比郁新厉害到哪里?
试问锦衣卫就能按规矩办事,比原来户部的文官还清廉吗?
笑话一样,不管是内阁,还是六部,全都嗤之以鼻。
可是当他们再看到下面的一半,顿时傻眼了。
这次是彻彻底底傻眼了。
柳淳用的估价办法,根本不是用来征税的。而是作为投放货币的凭证。
咱不妨举个例子。
就拿长沙府来说,去岁提供税赋20万石,今年长沙府的银行就会得到20万贯钱。这20万贯钱,是给地方仓库,用来收购粮食的,而朝廷征税,则是征收货币。
也就是说,老百姓可以将产出卖给仓库,换取货币,然后交给地方衙门。
直接征税就直接征税,弄这么一套复杂的东西干什么啊?姓柳的是不是脱裤子放屁啊?
那些脑筋不太清醒的翰林官,还有一部分言官,都是这个看法。
可内阁诸公。包括六部的循吏,都迅速看懂了柳淳的高明之处,甚至忍不住拍案叫绝。这套办法可以说将原来户部的弊端全都给解决了不说,还顺带着推行了一条鞭法,实现了货币下乡。
越想,越让人拍案叫绝,五体投地。
不妨先从一条鞭法分析……很多史学家都把一条鞭法当成了良法,可他们忽略了两个致命伤。
在货币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逼着老百姓缴纳银子,势必会出现谷贱伤农的问题。
老百姓为了得到货币,就不得不贱价卖粮,再加上火耗的问题,造成对百姓的两次盘剥。
其次,商品经济不发达的背景下,光是收取货币,却不一定能顺利换成物资。市面上的东西就那么多,朝廷卖的多了,老百姓自然就少了,而且还会出现物价飞涨的局面。
这一点在明末的历史上已经得到了验证。
关外开支增加,就要征用物资,结果北方物价飞涨,粮食甚至超过了二两一石,老百姓破产加剧,由外患发展成了内忧,最终无法收拾。
柳淳在一条鞭法之外,配属了一个官方收购粮食的体系。
由于这套体系是由官方负责,因此就有最低价格保障。
老百姓觉得商人开价合算,就卖给商人。商人开价不合适,就交给官府托底儿,这样一来,能最大限度避免谷贱伤农。
老百姓拿到卖粮的钱,就能去朝廷纳税,也就解决了货币不足的问题。
朝廷统一征收货币,方便简单,能防止原来征税的弊端。
另外呢,由于各地官仓的存在,朝廷需要物资的时候,并不需要从市场上购买,而是可以通过官仓系统,进行调节。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物资充裕,又能防止市场价格过分波动,对朝廷的不利影响。
内阁的几位越是分析,就越觉得高明。
难道这一套方案就没有弊端吗?
也有!
黄淮就道:“征税的确方便了,可各地的仓场府库,要增加许多官吏,又要增设皇家银行的分行,还要建立储粮仓库,这些都是开支,而且还不在少数。照顾了百姓,就要朝廷承受负担……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黄淮说到这里,突然老脸红了,因为他发觉在这个方案之中,柳淳代表的锦衣卫照顾了百姓。而他们这些文官,平日喊着为民请命的口号。
到了关键时刻,他们为百姓想的还不如锦衣卫多。
真是让人惭愧啊!
同样有这个抱怨的还包括朱棣,难不成他又要吃亏了?
不过就算吃亏,他也认了。
“该花的钱,朕是不会小气的!”朱棣豪迈道。
柳淳含笑,“陛下,您再品品,看看朝廷会不会吃亏?”
朱棣紧皱眉头,难道不吃亏吗?那钱从哪里出呢?
朱老四仔仔细细,前前后后,他突然发现一个环节是柳淳一笔带过的,那就是皇家银行。仓库收购粮食的钱是来自皇家银行的。
“柳淳,你的意思不会是让朕增发货币吧?”
柳淳笑道:“不是增发,而是提供适当的货币,活络民间交易。陛下,如今经历均田之后,民间已经有了一些储蓄,市场越来越繁荣,如果仅仅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阶段,对朝廷毫无帮助。但若是能把货币交易推行下去,广阔的农村就能消耗掉海量的货币,而这些货币可是凭空冒出来的,说白了,就是陛下赚的!”
朱棣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眼睛也红了。
不用柳淳说,他都知道这里面有多少赚头儿!绝对是一个难以估量的数字……“柳淳,老百姓能接受吗?”朱棣的声音颤抖,心潮澎湃,已经到了极点。就好比一个超级巨大的堰塞湖,只剩下最后一块石头挡着了。
行,还是不行呢?
“陛下,这就是臣提议增设仓场,保底收购粮食的用意所在!”
轰!
朱棣只觉得一颗惊雷炸响,再也没有迟疑。
通了,全都通了!
老百姓不会无缘无故接受纸币的,不管朝廷怎么宣传,都会有一大部分人不愿意要。
可若是把纸币跟纳税联系起来,通过采购粮食,把纸币发行出去,再通过收税,让纸币回流。
这个过程不经意间,就树立起纸币的权威。
这可不是宝钞那种凭着朝廷命令推行的,而是依靠公平买卖建立起来的,老百姓当然会接受,而且还乐于接受。
“陛下,根据臣的估算,我们每年都能增发两成以上的纸币,这笔钱就是朝廷额外的收入了。”
朱棣猛地吸了口气,老脸涨得通红,当真是高兴坏了。
“妙计,果然是妙啊!”朱棣兴奋地搓着手,“柳淳,你又帮了朕这么大的忙,都不知道怎么赏赐你了,要不朕把朱权宰了,然后将大宁作为你的封地怎么样?”
柳淳一听就黑了脸,朱老四你是成心恶心我是不是?
“陛下,臣不要赏赐,如果陛下愿意,就给臣加点俸禄。”
“俸禄?你要多少?”
柳淳伸出一根手指。
朱棣大惊,“你要十万?还是一百万?”
虽然相比贡献,这点钱不算什么,但是朱棣也挺肉疼的。
“臣不要那么多,臣只要一百贯。”
朱棣一听,松了口气,“哈哈哈,柳淳,你太客气了,其实一千贯也是可以的。”
柳淳摇头,“不成的,一千贯陛下就支付不起了。”
朱棣不爱听了,“你什么意思,难道你眼里,朕就是个穷鬼吗?”
柳淳轻笑,“那好啊,陛下给每一位官员增加一千贯俸禄,我大明数万官员,陛下出得起吗?”
“咳咳!”朱棣差点呛到,他圆睁二目,死死盯着柳淳,“你到底是什么意思?那帮混账东西,朕杀还杀不过来呢!怎么会给他们涨俸禄,简直痴心妄想!不行!坚决不行!”
柳淳无奈摇头,“陛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皇家银行多发货币,如果不给涨俸禄,百官实际收入会下降的,到时候就真的没人愿意干了。”
朱棣哼了一声,“没人愿意干,就用你锦衣卫的人,他们干得不是挺好吗!”
柳淳沉吟片刻,躬身道:“多谢陛下赏识,锦衣卫上下感激不尽。既然如此,臣斗胆恳请陛下,也给锦衣卫涨点俸禄!”
“你!”朱棣气得吹胡子瞪眼,他算是看明白了,不管用谁,这个钱都是要花的。
“俸禄可以涨,但是贪官污吏朕绝对不饶!天牢的那些,朕要杀一个血流成河!”朱棣恶狠狠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先不妨假设一下可以……如果锦衣卫行,那户部就可有可无了,换句话说,户部的那帮玩意就没救了。
朱棣不但会杀了他们,还会灭了这帮玩意的九族。
而且对于文官来说,也失去了跟天子叫板的筹码。要知道一直以来,文官都喜欢说一句话,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也就是说武夫光能打仗,治理百姓,还必须靠他们。
既然要依靠他们,就要给文官一点甜头,甚至要纵容他们撒娇卖萌,极端情况下,也就有了君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
不过一旦有人能取代文官,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对他们来说,那绝对是灭顶之灾!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天崩地裂啊!
“不可能!绝无可能!”
这是胡广的看法,“我承认锦衣卫有些本事,柳淳也是才能过人,但是锦衣卫就是锦衣卫,他们如何能管理庞大的财税体系?这不是笑话一样吗?
杨荣板着脸道:“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些年锦衣卫弹劾了不少官吏,可见他们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金幼孜却道:“我不这么看,锦衣卫那帮人,说到底还是抓人整人的,他们挑毛病是行家,可是让他们真正做事,那可就未必了。而且我就不相信,锦衣卫上下都是那么干净?别忘了,前些时候,柳淳还把北平的锦衣卫办了一大堆。说死我也不相信锦衣卫能干好!”
这几位互相看了看,既然如此,那就等着看锦衣卫的笑话吧!
“天下人都在盯着咱们,这一次可是关乎重大,我们必须拿出真本事了。”柳淳轻笑着道:“多年来,咱们一直跟文官周旋,惩办贪官污吏,为了这个天下,兢兢业业。到了现在,陛下把最重要的户部交给了咱们,锦衣卫到底能不能扛起这副担子,就要看咱们的本事了。”
柳淳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可每一句话,都说到了这些锦衣卫头目的心上,压力如山啊!
不过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
锦衣卫从前能打仗,后来能监督百官,现在治理国家,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财政的核心无非就是两件事情,其一,是把钱收上来,其二,是把收上来的钱,再给花出去。
至于怎么收钱,怎么花钱,还真难不倒锦衣卫。
经过几天的商讨,柳淳将一份详细的计划递交给了朱棣。
等到这份计划送上去,朱棣看完只说了三字:“太妙了!”
能得到皇帝如此赞许,锦衣卫到底拿出了什么妙法呢?
首先,柳淳认为,依照上一年的各种税收,统一计价……凡是粮食作物,每石做价一贯钱,布匹丝绸做价十贯,糖类和油料做价两贯……根据柳淳的方法,计算出一年大明的税收总额。
这个做价方法其实和郁新那套折价的办法,几乎没什么区别,甚至还要更加粗糙,郁新还区分了稻谷、粟米、芝麻一类的,柳淳却没有这么做,而是笼统分为粮食、糖料、油料、布匹。
这样做不会造成更大的收税困难吗?
你姓柳的又能比郁新厉害到哪里?
试问锦衣卫就能按规矩办事,比原来户部的文官还清廉吗?
笑话一样,不管是内阁,还是六部,全都嗤之以鼻。
可是当他们再看到下面的一半,顿时傻眼了。
这次是彻彻底底傻眼了。
柳淳用的估价办法,根本不是用来征税的。而是作为投放货币的凭证。
咱不妨举个例子。
就拿长沙府来说,去岁提供税赋20万石,今年长沙府的银行就会得到20万贯钱。这20万贯钱,是给地方仓库,用来收购粮食的,而朝廷征税,则是征收货币。
也就是说,老百姓可以将产出卖给仓库,换取货币,然后交给地方衙门。
直接征税就直接征税,弄这么一套复杂的东西干什么啊?姓柳的是不是脱裤子放屁啊?
那些脑筋不太清醒的翰林官,还有一部分言官,都是这个看法。
可内阁诸公。包括六部的循吏,都迅速看懂了柳淳的高明之处,甚至忍不住拍案叫绝。这套办法可以说将原来户部的弊端全都给解决了不说,还顺带着推行了一条鞭法,实现了货币下乡。
越想,越让人拍案叫绝,五体投地。
不妨先从一条鞭法分析……很多史学家都把一条鞭法当成了良法,可他们忽略了两个致命伤。
在货币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逼着老百姓缴纳银子,势必会出现谷贱伤农的问题。
老百姓为了得到货币,就不得不贱价卖粮,再加上火耗的问题,造成对百姓的两次盘剥。
其次,商品经济不发达的背景下,光是收取货币,却不一定能顺利换成物资。市面上的东西就那么多,朝廷卖的多了,老百姓自然就少了,而且还会出现物价飞涨的局面。
这一点在明末的历史上已经得到了验证。
关外开支增加,就要征用物资,结果北方物价飞涨,粮食甚至超过了二两一石,老百姓破产加剧,由外患发展成了内忧,最终无法收拾。
柳淳在一条鞭法之外,配属了一个官方收购粮食的体系。
由于这套体系是由官方负责,因此就有最低价格保障。
老百姓觉得商人开价合算,就卖给商人。商人开价不合适,就交给官府托底儿,这样一来,能最大限度避免谷贱伤农。
老百姓拿到卖粮的钱,就能去朝廷纳税,也就解决了货币不足的问题。
朝廷统一征收货币,方便简单,能防止原来征税的弊端。
另外呢,由于各地官仓的存在,朝廷需要物资的时候,并不需要从市场上购买,而是可以通过官仓系统,进行调节。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物资充裕,又能防止市场价格过分波动,对朝廷的不利影响。
内阁的几位越是分析,就越觉得高明。
难道这一套方案就没有弊端吗?
也有!
黄淮就道:“征税的确方便了,可各地的仓场府库,要增加许多官吏,又要增设皇家银行的分行,还要建立储粮仓库,这些都是开支,而且还不在少数。照顾了百姓,就要朝廷承受负担……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黄淮说到这里,突然老脸红了,因为他发觉在这个方案之中,柳淳代表的锦衣卫照顾了百姓。而他们这些文官,平日喊着为民请命的口号。
到了关键时刻,他们为百姓想的还不如锦衣卫多。
真是让人惭愧啊!
同样有这个抱怨的还包括朱棣,难不成他又要吃亏了?
不过就算吃亏,他也认了。
“该花的钱,朕是不会小气的!”朱棣豪迈道。
柳淳含笑,“陛下,您再品品,看看朝廷会不会吃亏?”
朱棣紧皱眉头,难道不吃亏吗?那钱从哪里出呢?
朱老四仔仔细细,前前后后,他突然发现一个环节是柳淳一笔带过的,那就是皇家银行。仓库收购粮食的钱是来自皇家银行的。
“柳淳,你的意思不会是让朕增发货币吧?”
柳淳笑道:“不是增发,而是提供适当的货币,活络民间交易。陛下,如今经历均田之后,民间已经有了一些储蓄,市场越来越繁荣,如果仅仅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阶段,对朝廷毫无帮助。但若是能把货币交易推行下去,广阔的农村就能消耗掉海量的货币,而这些货币可是凭空冒出来的,说白了,就是陛下赚的!”
朱棣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眼睛也红了。
不用柳淳说,他都知道这里面有多少赚头儿!绝对是一个难以估量的数字……“柳淳,老百姓能接受吗?”朱棣的声音颤抖,心潮澎湃,已经到了极点。就好比一个超级巨大的堰塞湖,只剩下最后一块石头挡着了。
行,还是不行呢?
“陛下,这就是臣提议增设仓场,保底收购粮食的用意所在!”
轰!
朱棣只觉得一颗惊雷炸响,再也没有迟疑。
通了,全都通了!
老百姓不会无缘无故接受纸币的,不管朝廷怎么宣传,都会有一大部分人不愿意要。
可若是把纸币跟纳税联系起来,通过采购粮食,把纸币发行出去,再通过收税,让纸币回流。
这个过程不经意间,就树立起纸币的权威。
这可不是宝钞那种凭着朝廷命令推行的,而是依靠公平买卖建立起来的,老百姓当然会接受,而且还乐于接受。
“陛下,根据臣的估算,我们每年都能增发两成以上的纸币,这笔钱就是朝廷额外的收入了。”
朱棣猛地吸了口气,老脸涨得通红,当真是高兴坏了。
“妙计,果然是妙啊!”朱棣兴奋地搓着手,“柳淳,你又帮了朕这么大的忙,都不知道怎么赏赐你了,要不朕把朱权宰了,然后将大宁作为你的封地怎么样?”
柳淳一听就黑了脸,朱老四你是成心恶心我是不是?
“陛下,臣不要赏赐,如果陛下愿意,就给臣加点俸禄。”
“俸禄?你要多少?”
柳淳伸出一根手指。
朱棣大惊,“你要十万?还是一百万?”
虽然相比贡献,这点钱不算什么,但是朱棣也挺肉疼的。
“臣不要那么多,臣只要一百贯。”
朱棣一听,松了口气,“哈哈哈,柳淳,你太客气了,其实一千贯也是可以的。”
柳淳摇头,“不成的,一千贯陛下就支付不起了。”
朱棣不爱听了,“你什么意思,难道你眼里,朕就是个穷鬼吗?”
柳淳轻笑,“那好啊,陛下给每一位官员增加一千贯俸禄,我大明数万官员,陛下出得起吗?”
“咳咳!”朱棣差点呛到,他圆睁二目,死死盯着柳淳,“你到底是什么意思?那帮混账东西,朕杀还杀不过来呢!怎么会给他们涨俸禄,简直痴心妄想!不行!坚决不行!”
柳淳无奈摇头,“陛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皇家银行多发货币,如果不给涨俸禄,百官实际收入会下降的,到时候就真的没人愿意干了。”
朱棣哼了一声,“没人愿意干,就用你锦衣卫的人,他们干得不是挺好吗!”
柳淳沉吟片刻,躬身道:“多谢陛下赏识,锦衣卫上下感激不尽。既然如此,臣斗胆恳请陛下,也给锦衣卫涨点俸禄!”
“你!”朱棣气得吹胡子瞪眼,他算是看明白了,不管用谁,这个钱都是要花的。
“俸禄可以涨,但是贪官污吏朕绝对不饶!天牢的那些,朕要杀一个血流成河!”朱棣恶狠狠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