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556章 你读了多少遍

第556章 你读了多少遍

小说:奋斗在洪武末年作者:青史尽成灰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10-15 14:22:21
柳淳的这本书字数不算多,从头到尾,还不到五万字,在起点,也就是刚刚开头签约而已。朝堂上都是十年寒窗的大才,看起来速度极快,更何况柳淳也没用任何复杂的词汇,完全是平铺直叙。

        可就是这么一本书,愣是镇住了所有人。

        包括老和尚道衍,都忍不住心悦诚服,连连称赞。

        “陛下,柳大人关于国家富强的论述,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真是让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老臣思索了几十年的难题,居然让柳大人一书道破,从此再无疑惑啊!”

        道衍说着,还真就当场向柳淳鞠躬,“柳大人,在北平的时候,老夫就说过,要向你讨教学问,现在看来,是要拜师求学了!”

        柳淳含笑,“姚老客气了,你要是觉得我的书还成,就替我写个序言如何?”

        道衍正要答应,却听朱棣咳嗽道:“这个序言还是让朕来写……或许朕的笔力不够,杨士奇,解缙……你们内阁可愿意帮朕草拟啊?”

        杨士奇手里也捧着书,正在看呢,听朱棣点名,慌忙道:“启奏陛下,如此精深巨著,臣等需要仔细研读,才能理解。对了,杨溥提议,让柳大人开经筵,讲解学问,臣以为十分合适。”

        朱棣大喜,“正好,五天之后,就在国子监,让柳淳登坛开讲,朕也要好好听听。”

        ……

        朱棣一锤定音,柳淳赢得了开门红。

        他一共印了五百本,分给群臣大约三百本,还剩下二百,等散朝的时候,柳淳想拿回去,却发现已经没了。

        “谁?谁拿走了?”柳淳瞪了一眼小太监,怒道:“你们连看东西都不会了吗?”

        小太监满脸苦涩,“柳大人,奴婢们知道看着,可,可拿的人奴婢们不敢管啊!”旁边另一个小太监伸出了三根手指头。

        “柳大人,您老可怜可怜奴婢们吧,真的拦不住。”

        柳淳瞬间明白了,这个该死的兔崽子,什么便宜都占,回头一定让他好瞧!

        柳淳气哼哼离开,而此刻朱高燧正带着二百本书,满京城逛荡。

        “惊世巨著,横空出世,少傅柳淳,呕心沥血之作,仅此一家,别无分号,一千两一本,错过不再!”

        朱高燧专门往有钱人的地方钻,二百本,先赚二十万两再说,至于别的,他可没心思在乎。

        手下随从还担心呢,一千两一本,能卖得出去吗?

        朱高燧敲着随从的脑门,笑骂道:“真是傻啊,这可是我师父写的,满朝大臣都说好的东西,别说一千两,就算一万两,也值啊!

        还真别说,跟朱高燧一个看法的,大有人在,比如杨士奇,他下朝之后,午饭、晚饭全都没吃,抱着一本书,如痴如醉,一直读到了三更天,才缓缓放下,其中有很多精辟的论断,他已经能背下来了。

        杨士奇之所以能这么快接受,是因为他早年在鸡鸣山学堂教书,又随着柳淳修订过皇明祖训,当时他就觉得,似乎有很多东西,柳淳没有讲出来,所谓科学,显得一鳞半爪,不成体系。

        可当这本书出来,杨士奇开始明白过来,原来之前的那些,都是准备而已,这才是关键!

        柳淳这本书,其实是仿照了《国富论》的叙述方式,但是国富论有很大的问题,比如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国家的“富”如何来定义,是不是有钱了,收入高了,生活好了,就叫做富……

        对老百姓是可以这么说的,但是如果上升到学术层面,是讲不通的。

        原本《国富论》对什么是国家的“富”并没有说清楚,柳淳开宗明义,直接将国家的强盛,国富就是国强,国家不强不可能富裕,尤其是一个大国,富强是分不开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家之间,并不存在法律,也没有任何规矩可言,遵守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只有强者才能拥有“富”,否者,就会面临强者的抢夺,或者叫“剪羊毛”。

        强汉盛唐的“富”在于横扫六合,威震八方。

        国家蒸蒸日上,面对挑衅,虽远必诛。故此汉唐百姓,过得安稳富足,更重要的是,有尊严!

        相比之下,两宋的“富”仅仅体现在财富的创造上,但这个财富没有转化为战力,没有让国家强大,所以这个“富”就是虚妄的,守不住的,所以才有了岁币之耻,才有了靖康之难……

        老百姓时刻处在敌国的威胁之下,惶惶不安,这样的富裕是毫无价值的。

        柳淳从国富破题,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就必须有强大的国力……这个国力又来源于什么呢?

        柳淳认为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每一个国民力量的总和,其二呢,是使用这些力量的能力,也就是一个国家的领导力。

        在这一点上,游牧民族因为生长在马背上,天生武力过人,很容易集结起强大的骑兵,因此千年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而汉家以农耕为主,想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动用全部的力量……这也就是当年汉武帝追求大一统的原因所在。

        汉唐之强,在于兵制能够深入到每一个百姓头上,大多数人都需要服役,纳赋,充足的物力和人力,保证了战无不胜。

        魏晋世家强而皇帝弱,人力物力,集中在少数世家手里,故此难以动员,面临胡人入寇,只能一败再败。

        两宋不抑兼并,失去田亩的百姓,尽数归于士绅地主,因此只能耗费巨资,养无用之兵。这些士兵缺乏守土保家的动力,素质低下,战力不强。

        讲到这里,柳淳已经替均田均役,找到了理论的基础,并且以实际的例子,驳斥了士绅地主抗拒均田的理由。

        按理说就可以作为变法的纲领了。

        可柳淳怎么会满足这点成绩呢!

        他强调均田,均役,将权力落实到每一个百姓身上,这是国家领导力的体现。

        那百姓呢?

        如果能提高每一个百姓的能力,最后加起来,也会让国力呈现出巨大的提升。

        提高百姓能力的方法是什么?

        柳淳给出了两条,其一,是教育,其二,就是分工!

        当谈到这里的时候,柳淳又瞬间把话题展开了。

        由于长时间处于农耕社会,对于分工这个问题,感触并不明显,仿佛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可事实上,男耕女织的模式大行其道,是在春秋之后,也就是原本的井田制瓦解,曾经需要上百人才能耕作的地块,一家一户就能承担起来。

        因此男耕女织,是一次非常巨大的进步。

        在男耕女织的基础上,产生了士农工商,又产生了三教九流,一直到了老百姓常说的三百六十行,这都是分工的结果。

        每一次分工,都会带来效率和财富的大幅度提升。

        但是,随着分工的精细化,每个人只能掌握少数的技能,光靠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足以维持正常生计的。

        所以,分工的基础是教育,是技术进步!是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让一个人能够产出远远超过自己需要的商品,然后通过商业交换,满足自己的生活,并且使生活变得更富足。

        书到了最后,柳淳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就必须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又必须对国民进行培训,提升基本的技能。对于许多行业而言,想要生产更多的商品,获取更多的收入,就必须加强分工,越是精细化越好!

        ……

        书到了这里,戛然而止。

        但是带来的思考,却是天翻地覆的……柳淳谈历代得失,竟然没有归结到天命上,反而强调领导力,简直是大逆不道!

        尤其可恨,他公然教人发财赚钱,还说什么分工……这跟儒家讲的仁政王道,于民休息又大相径庭。

        总而言之,柳淳惹恼了一大批保守的文人,这帮人怒不可遏。可问题是他们的愤怒毫无价值,当朝诸臣,即便不是柳淳的门人,也多数是务实派。

        柳淳所讲,虽然颠覆,但将历代的情况拿来对照,却是越想越有道理。

        杨溥放下了书,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思忖许久,终于决定起身直奔柳府而去,等他赶来的时候,被眼前的场景吓到了。

        怎么这么多人啊?

        其中有部堂高官,也有许多刚入朝不久的官吏,大家没法全部进去,就只能在府门外畅谈,仔细一听,询问最多的问题竟然是你看了多少遍!

        有人回答三遍,有人回答五遍,还有人干脆当众背诵其中的段落,酣畅淋漓,大呼痛快。

        更有人欣然道:“柳公不出手则已,一出手,真是天下震惊!”

        “谁说不是,仆突然发觉,以前所读的书,都是一团浆糊,哪有柳公讲得这么清楚明白!”

        “是啊,陛下要柳公登坛讲学,我是忍不住了,抢先来求救,只是没想到,人居然这么多!”

        “的确是太多了,可见大家伙都是志同道合啊!哈哈哈!”

        在这一大堆要登门求教的人员之中,自然也包括杨士奇,他突然看到了人群外的杨溥,忍不住走过来。

        “杨大人……你也来了?”

        杨溥脸色微红,只能尴尬点头,“杨学士,不知道……你读了几遍?”

        杨士奇含笑,伸出两个巴掌,“十遍,整整十遍!”杨士奇自觉不会有人比自己更多了,他随口问道:“杨大人,你呢?”

        杨溥惭愧道:“下官也不知道多少遍了,只是能倒背罢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