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蓄谋已久
夜已深。
梵唱之声依然,不过和尚们倒是已经换了一批,据说这一次的道场要做足七七四十九天。
一名身披斗蓬,连脸都蒙了起来的大汉走进了灵棚。为薛均上了三柱香,行过礼之后,薛仁忠便站了起来,恭敬地领着这名大汉走到马察寺内里。
唐得功早就等候在了那里。
大汉解下了斗蓬,取掉了蒙面巾,赫然便是现任大唐左武卫中郎将的李睿。
李睿赴左武卫上任已经一年有余了,但对于整个青海或者说吐蕃而言,这个人一直显得很神秘。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李睿到左武卫,是李泽对于左武卫大将军李存忠的一种钳制,此人的到来,极有可能在左武卫之中掀起一股夺权甚至内部不和的事情。
李睿可不是一般人,此人曾姓胡名十二,在李泽初期掀翻成德旧集团时立下过汗马功劳,正是因为此人立下的特殊功勋,才让李泽几乎是没有费吹灰之力便把苏氏集团彻底打落。也正是因为如此,胡十二被李泽赐李姓,改名李睿。
后来此人在右骁卫柳成林麾下,一路做到了中郎将。
去年被调入左武卫。
虽然职位都是中郎将,但现在的大唐军队之中的第三号人物,是除了大将军与监察官之外的第三人,但所有人都认为,李睿是李泽为了接手左武卫而特别派过来的,是左武卫下一任的大将军的必然人选。
但这位身份如此重要的大郎中郎将,到了左武卫上任之后,却显得神秘之极,极少露面,偶尔在左武卫大阅兵诸如此类的活动中露上一面,也是来去匆匆。别说是大家期待之中的左武卫权力之争了,李睿压根儿就没有公开处理过多少公务。
对于这样一个身份重要的人,吐蕃大论德里赤南自然不会掉以轻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听清楚,看起来健壮如牛的李睿,居然对于青藏高原之上的独特气候极端地不适应,每上高原一次,便会身体不适,一个应对不好,就会病上一场。
因为这个缘故,更多的时候,此人都是呆在甘州。
这倒是让德里赤南松了一口气。
必竟从李睿过往的战绩来看,此人是一个极难缠的对手。胡十二出身内卫,心思细腻,用兵极为狡滑,有灵狐之称。此人不能上战场,对于吐蕃来说,自然是一大利好消息。
但现在,被传了近一年身体不好的李睿,却秘密地出现在了昌都,看他那生龙活虎的模样,又哪里有半分不适应高原气候的模样?
“多谢李中郎将前来祭奠家父!”进到了屋子里,薛仁忠再一次大礼参拜。
李睿可不是唐得功。
唐得功虽然身份重要,但身份背景和以后的前程,可远远无法与眼前这个相比。
李睿双手扶起薛仁忠,道:“这是应该的。不论薛氏以前做过什么,这些年来,你们举家入吐蕃,近十年费心劳力,为我大唐经营出了现在的局面,都是劳苦功高,薛家主最后更是以身献祭,此等功劳,大唐当然不会忘记。我来祭拜,为薛家主叩上几个头,是应当应份的。”
说到薛均的死,薛仁忠不禁又是泪流满面:“爹爹他死得太惨了。”
李睿拍了拍薛仁忠的肩膀:“人左右只能死一次,怎么死,其实也并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死带来的价值,有的人死了,一文不值,但有的人死了,却影响深远。你也不必过于伤心,当我们打进拉萨的时候,我做主,把你家的大仇人,交给你来处置,如何?”
“多谢李中郎将!”薛仁忠大喜过望,再一次深深地躬身为礼。
“都坐吧!”唐得功提了指烧得正旺的火塘,道:“李中郎将一路赶来辛苦,仁忠为了料理丧事,也是辛苦了这些天了,这里烤了羊腿,酒也温好了,做下边吃边聊吧!”
三人围着火墉坐下,李睿道:“接理说,现在你服丧期间,要禁肉禁酒的,但马上大战就要开始,茹素可对你体力的保持不利,事急从权,你肉还是要吃的,酒就甭陪我喝了。我跟老唐喝就行!”
“多谢李中郎将理解!”薛仁忠道。
三人围着火塘坐下,各自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小刀,将烤好的羊肉,一片片削下来。就着温好的酒,大口地吃了起来。
“辛苦了近一年,终于要等来结果了。”抹了一把嘴上的油,李睿叹道:“这大半年来,可是将我给憋死了。”
“也就是李中郎将这样的性子,才能忍得住这样的寂寞,换了其他人,只怕真做不下来。”唐得功笑道。
“做不来,硬挺着也得做啊!”李睿笑道:“想当年在苏氏集团卧底的时候,比眼下这个,可还要凶险得多,不也是自己给自己打气熬过来了吗?”
“那可不一样!”唐得功笑道:“那个时候,李中郎将可还不是中郎将!”
那时候的李睿,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谍探,而且还因为耍聪明被李泽重重地责罚过。而现在,他可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身居高位之后,还能耐得住寂寞,份量自然不一样。
“对于你们来说,或者是不一样的,但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样的。不都是为公子做事吗?”李睿仰头喝了一杯酒,道。
这就让人很羡慕了,能称呼李泽为公子而不叫陛下的,现在真没有几个人了。哪怕便是密营出身的人,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一年前,李睿就到了昌都。
他抵达昌都的时间,比朝廷正式任命他为左武卫中郎将的公文要更早。
初上高原的时候,他的确是有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不过到底是底子好,过了最初那个最艰难的阶段之后,他重于适应了这里的气候。
整整一年的时间,薛均在利用他最后的一点点能力发光发热为昌都的这支起义军准备军械,物资,而李睿的三千游骑兵,也陆陆续续地分期分批秘密抵达了昌都。同李睿一样,这些人抵达高原之后,也曾经有相当长时间的不适应,有人身体变弱了,不得不退出,还有人就此长眠在了这片高原之上。
但绝大部分人,现在都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重新变成了骁勇善战的勇士。
正好李泽所说的那样,现在以大唐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打吐蕃并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这里的天气气候。平原上的人到了这样的高原之上,有时候别说是打仗了,便是走快几步,也会喘不上气来。
而这,也是德里赤南有信心与大唐周旋到底的决心所在。
大唐能够派入吐蕃作战的士兵是有限的,到现在为止,也就只有李存忠的左武卫这样一支部队而已。
大唐布这个局,已经整整一年之久了。
而谋划这个局,则要上溯更远了,从两支农奴起义军正式起事,占据了昌都,玉树之后,这个计划便有了雏形,然后在随后的时间里,一点点的慢慢地修改,完善。
德里赤南想要发起对左武卫的战争,那他第一步,便是要先干掉境内的农奴起义军,以确保他在与大唐军队交锋的时候,后院不会起火。而更重要的是,现在他亦需要干掉昌都的农奴起义军,以确保从益州输入吐蕃的这条商道的畅通无阻。
不管怎么样,德里赤南都是要先解决这个问题的。
正是有了这一个判断,所以在薛氏基本掌控了昌都之后,盘踞在昌都的薛氏兵马,便没有再主动向吐蕃军队发起挑衅,而是一门心思地开始经营昌都的一些重要区域了。修筑要塞,城堡,构建防御网,同时开始储备大量的战略物资。
而与红教隆巴大喇嘛的联手,确保了在这片对宗教极度虔诚的区域的百姓,深信无疑这支军队,便是佛祖派来保护他们的神兵。
而薛氏昌都的施政,也让他们再一次确认了这一点。
原本一无所有的农奴们,有了自己的牧场,有了自己的牛羊,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牧马放羊,耕种劳作,辛辛苦苦地真正地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着,而这里的官府,只是收取很少一部分的赋税。
昌都的薛氏军队的军费,基本上来自薛氏的输入以及大唐的秘密补给。
近几年的时间,薛氏在昌都的骨干军事力量,已经发展到了整整一万人。一旦战事打响的话,昌都还能动员起来的青壮,至少还有上万人,而且还是经过了一定的军事训练的青壮。
而与昌都的经营策略不同的是,扎根于玉树的另一支农奴起义军阿不都拉,却是四处出击,不停地骚扰着高原之上吐蕃的那些大贵族。
玉树,只不过是阿不都拉的一个较为稳固的据点而已,究其根本而言,阿不都拉还只能算是一个流寇。
现在,阿不都拉正在配合着唐军的大战略,拼命地向着青海方向进军,他的动作,也被土蕃高层解读为想与唐军汇合的一次军事行动。
而唐人真正的杀手,则在昌都。
吐蕃主要的针对对象,也是昌都。
而且唐人,是想在昌都干一票大的,一举逆转青藏高原之上双方的力量对比。
所以,李睿才在昌都的八宿的那些峡谷山沟之中,整整窝了一年时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梵唱之声依然,不过和尚们倒是已经换了一批,据说这一次的道场要做足七七四十九天。
一名身披斗蓬,连脸都蒙了起来的大汉走进了灵棚。为薛均上了三柱香,行过礼之后,薛仁忠便站了起来,恭敬地领着这名大汉走到马察寺内里。
唐得功早就等候在了那里。
大汉解下了斗蓬,取掉了蒙面巾,赫然便是现任大唐左武卫中郎将的李睿。
李睿赴左武卫上任已经一年有余了,但对于整个青海或者说吐蕃而言,这个人一直显得很神秘。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李睿到左武卫,是李泽对于左武卫大将军李存忠的一种钳制,此人的到来,极有可能在左武卫之中掀起一股夺权甚至内部不和的事情。
李睿可不是一般人,此人曾姓胡名十二,在李泽初期掀翻成德旧集团时立下过汗马功劳,正是因为此人立下的特殊功勋,才让李泽几乎是没有费吹灰之力便把苏氏集团彻底打落。也正是因为如此,胡十二被李泽赐李姓,改名李睿。
后来此人在右骁卫柳成林麾下,一路做到了中郎将。
去年被调入左武卫。
虽然职位都是中郎将,但现在的大唐军队之中的第三号人物,是除了大将军与监察官之外的第三人,但所有人都认为,李睿是李泽为了接手左武卫而特别派过来的,是左武卫下一任的大将军的必然人选。
但这位身份如此重要的大郎中郎将,到了左武卫上任之后,却显得神秘之极,极少露面,偶尔在左武卫大阅兵诸如此类的活动中露上一面,也是来去匆匆。别说是大家期待之中的左武卫权力之争了,李睿压根儿就没有公开处理过多少公务。
对于这样一个身份重要的人,吐蕃大论德里赤南自然不会掉以轻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听清楚,看起来健壮如牛的李睿,居然对于青藏高原之上的独特气候极端地不适应,每上高原一次,便会身体不适,一个应对不好,就会病上一场。
因为这个缘故,更多的时候,此人都是呆在甘州。
这倒是让德里赤南松了一口气。
必竟从李睿过往的战绩来看,此人是一个极难缠的对手。胡十二出身内卫,心思细腻,用兵极为狡滑,有灵狐之称。此人不能上战场,对于吐蕃来说,自然是一大利好消息。
但现在,被传了近一年身体不好的李睿,却秘密地出现在了昌都,看他那生龙活虎的模样,又哪里有半分不适应高原气候的模样?
“多谢李中郎将前来祭奠家父!”进到了屋子里,薛仁忠再一次大礼参拜。
李睿可不是唐得功。
唐得功虽然身份重要,但身份背景和以后的前程,可远远无法与眼前这个相比。
李睿双手扶起薛仁忠,道:“这是应该的。不论薛氏以前做过什么,这些年来,你们举家入吐蕃,近十年费心劳力,为我大唐经营出了现在的局面,都是劳苦功高,薛家主最后更是以身献祭,此等功劳,大唐当然不会忘记。我来祭拜,为薛家主叩上几个头,是应当应份的。”
说到薛均的死,薛仁忠不禁又是泪流满面:“爹爹他死得太惨了。”
李睿拍了拍薛仁忠的肩膀:“人左右只能死一次,怎么死,其实也并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死带来的价值,有的人死了,一文不值,但有的人死了,却影响深远。你也不必过于伤心,当我们打进拉萨的时候,我做主,把你家的大仇人,交给你来处置,如何?”
“多谢李中郎将!”薛仁忠大喜过望,再一次深深地躬身为礼。
“都坐吧!”唐得功提了指烧得正旺的火塘,道:“李中郎将一路赶来辛苦,仁忠为了料理丧事,也是辛苦了这些天了,这里烤了羊腿,酒也温好了,做下边吃边聊吧!”
三人围着火墉坐下,李睿道:“接理说,现在你服丧期间,要禁肉禁酒的,但马上大战就要开始,茹素可对你体力的保持不利,事急从权,你肉还是要吃的,酒就甭陪我喝了。我跟老唐喝就行!”
“多谢李中郎将理解!”薛仁忠道。
三人围着火塘坐下,各自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小刀,将烤好的羊肉,一片片削下来。就着温好的酒,大口地吃了起来。
“辛苦了近一年,终于要等来结果了。”抹了一把嘴上的油,李睿叹道:“这大半年来,可是将我给憋死了。”
“也就是李中郎将这样的性子,才能忍得住这样的寂寞,换了其他人,只怕真做不下来。”唐得功笑道。
“做不来,硬挺着也得做啊!”李睿笑道:“想当年在苏氏集团卧底的时候,比眼下这个,可还要凶险得多,不也是自己给自己打气熬过来了吗?”
“那可不一样!”唐得功笑道:“那个时候,李中郎将可还不是中郎将!”
那时候的李睿,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谍探,而且还因为耍聪明被李泽重重地责罚过。而现在,他可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身居高位之后,还能耐得住寂寞,份量自然不一样。
“对于你们来说,或者是不一样的,但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样的。不都是为公子做事吗?”李睿仰头喝了一杯酒,道。
这就让人很羡慕了,能称呼李泽为公子而不叫陛下的,现在真没有几个人了。哪怕便是密营出身的人,那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一年前,李睿就到了昌都。
他抵达昌都的时间,比朝廷正式任命他为左武卫中郎将的公文要更早。
初上高原的时候,他的确是有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不过到底是底子好,过了最初那个最艰难的阶段之后,他重于适应了这里的气候。
整整一年的时间,薛均在利用他最后的一点点能力发光发热为昌都的这支起义军准备军械,物资,而李睿的三千游骑兵,也陆陆续续地分期分批秘密抵达了昌都。同李睿一样,这些人抵达高原之后,也曾经有相当长时间的不适应,有人身体变弱了,不得不退出,还有人就此长眠在了这片高原之上。
但绝大部分人,现在都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重新变成了骁勇善战的勇士。
正好李泽所说的那样,现在以大唐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打吐蕃并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这里的天气气候。平原上的人到了这样的高原之上,有时候别说是打仗了,便是走快几步,也会喘不上气来。
而这,也是德里赤南有信心与大唐周旋到底的决心所在。
大唐能够派入吐蕃作战的士兵是有限的,到现在为止,也就只有李存忠的左武卫这样一支部队而已。
大唐布这个局,已经整整一年之久了。
而谋划这个局,则要上溯更远了,从两支农奴起义军正式起事,占据了昌都,玉树之后,这个计划便有了雏形,然后在随后的时间里,一点点的慢慢地修改,完善。
德里赤南想要发起对左武卫的战争,那他第一步,便是要先干掉境内的农奴起义军,以确保他在与大唐军队交锋的时候,后院不会起火。而更重要的是,现在他亦需要干掉昌都的农奴起义军,以确保从益州输入吐蕃的这条商道的畅通无阻。
不管怎么样,德里赤南都是要先解决这个问题的。
正是有了这一个判断,所以在薛氏基本掌控了昌都之后,盘踞在昌都的薛氏兵马,便没有再主动向吐蕃军队发起挑衅,而是一门心思地开始经营昌都的一些重要区域了。修筑要塞,城堡,构建防御网,同时开始储备大量的战略物资。
而与红教隆巴大喇嘛的联手,确保了在这片对宗教极度虔诚的区域的百姓,深信无疑这支军队,便是佛祖派来保护他们的神兵。
而薛氏昌都的施政,也让他们再一次确认了这一点。
原本一无所有的农奴们,有了自己的牧场,有了自己的牛羊,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牧马放羊,耕种劳作,辛辛苦苦地真正地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着,而这里的官府,只是收取很少一部分的赋税。
昌都的薛氏军队的军费,基本上来自薛氏的输入以及大唐的秘密补给。
近几年的时间,薛氏在昌都的骨干军事力量,已经发展到了整整一万人。一旦战事打响的话,昌都还能动员起来的青壮,至少还有上万人,而且还是经过了一定的军事训练的青壮。
而与昌都的经营策略不同的是,扎根于玉树的另一支农奴起义军阿不都拉,却是四处出击,不停地骚扰着高原之上吐蕃的那些大贵族。
玉树,只不过是阿不都拉的一个较为稳固的据点而已,究其根本而言,阿不都拉还只能算是一个流寇。
现在,阿不都拉正在配合着唐军的大战略,拼命地向着青海方向进军,他的动作,也被土蕃高层解读为想与唐军汇合的一次军事行动。
而唐人真正的杀手,则在昌都。
吐蕃主要的针对对象,也是昌都。
而且唐人,是想在昌都干一票大的,一举逆转青藏高原之上双方的力量对比。
所以,李睿才在昌都的八宿的那些峡谷山沟之中,整整窝了一年时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