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京!南京!
镇江逃难的百姓很多,知府召集城中百姓合力抗敌的时候,响应的人很少。最后不得不下令百姓不得出城,而将赏赐提高到壮丁每人十两,而老少妇孺三两上,后者只需协助搬运后勤粮草即可,而年富力强者上阵御敌,也不需要他们射箭,只要他们每个人都带上一筐石块,只管往下投掷,越多越好。
石块,滚油,开水,但凡一切能够御敌的东西,都从城墙上扔下去。但寻常百姓毕竟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力气再大,也未必敌得过那些身经百战,狡诈灵活的倭寇,倭寇几番强攻,还是城头的官兵百姓死伤更重谢,但倭寇总算暂时停止攻城,在城下逡巡徘徊。
城楼上摆着一长溜桌子,桌上摆着十几个簸箕,簸箕里盛的全是白面馒头,旁边几口大锅里牛肉汤正在咕嘟沸腾着,是吴奂带着家人在这里劳军。
陈惇拿着馒头朝一个个士兵手中塞:“弟兄们,好样的;加把劲儿,倭寇攻不进来的。”
白面馒头还没有咽下去,倭寇的火箭又射了进来。每个士兵又拿起军械爬上了墙头,不眠不休的战事让他们的精神紧绷到了极点。
都说弹尽粮绝才是山穷水尽,但现在粮未绝,弹已尽,同样已经山穷水尽。百姓手上能当作武器的东西都已经丢掷出去,到最后几个人徒手抓着铁蒺藜扔了下去。
难道真的要葬身于此?陈惇抓起弓,又往下射了几箭,只觉得臂膀如同千斤重,别说是瞄准,就是张弓都张不开。
支持到现在,去往南京报信的人都三拨了,依然没有等到南京的援兵,不知道南京的老爷兵们是怎么个想法——陈惇闭上眼,后背抵着灼热的石墙,耳边仿佛还传来兵器相接的喊杀声,满心疲惫。
“倭寇跑了——”忽然有人大叫道:“倭寇跑啦!”
陈惇猛地一震,伸头一看,果然城下的倭寇似乎无意再攻城,又从绳子上缒了下去,然后井然有序地收兵,但手中的箭镞还在向城头射来。
陈惇再抬头一看,并没有看到援兵,不知道这群倭寇为什么突然退兵。但退兵本身已经令镇江知府喜出望外了,他确定倭寇尽数离开了之后,并不派兵去追,也不管这群倭寇会流窜到什么地方去。
晚上的时候城下又来了一支队伍,因为天黑的缘故,如同惊弓之鸟的镇江城立刻又沸腾起来,还没喘息一口气的兵士们再次登楼,一阵箭雨扫射,等这支队伍近了才现原来不是倭寇,而是苏州团练。
陈惇见到成远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倭寇为什么会进入南直隶腹心?”
“……胡大人在昆山的围歼计划没有成功!反而被王直察觉了意图,他们避开了昆山,直奔福山而来,”成远道:“攻破了苏州—福山的防线!”
苏州—福山的防线一破,无锡、江阴立刻暴露在倭寇眼底,但胡宗宪的兵尾随着他们,使得倭寇在进入常州府的时候分散开了,胡宗宪立刻遣兵围剿,但来不及了,倭寇分散成了几十人这样的小队伍,在南直隶各个府县城下都出现了。
成远他们在武进围剿一支二百人的倭寇,大部分人被歼灭,只剩三十多人负伤往南跑了,他们正要去追的时候,接到了丹阳的求援,他们立刻动身去丹阳,结果抵达丹阳的时候,倭寇已经跑了,而从镇江逃出来的人告诉他们,镇江正在被围城。
陈惇和成远说了没几句话,就听见外头喊声大作,只以为是倭寇来了,没想到出去一看,才现西北方向,出现了渔火一样游弋的火焰,那是南京城的方向,是南京瞭望台上点燃了烽火!
倭寇来到了南京城下!
南京是大明留都,守城兵力数万,周边卫所计算在内,则人数更多。他们不管面对多少倭寇,应该都有全歼的能力。只是陈惇万万没有想到,南京城里,已经因为这几十个从天而降的倭寇而兵荒马乱,人心惶惶了。
事出仓促,而且对敌情一无所知,南京举城鼎沸,军民皆惊。南京最大的官员就是兵部尚书张时彻了,匆忙下令关闭城门,并命令市民自备粮械,登城守卫。
“王公公来了!”一个老太监坐着十六人抬的大轿子,匆匆而来,这正是南京守备太监王贵。
“张大人,”王公公跳下轿子,把人叱退了,才道:“来了多少贼?”
张时彻已经胆战心惊地等了半刻钟了,见城下的倭寇只有不到一百人,也没有继续增加,才擦了擦汗道:“七十二个。”
王公公呼了一口气:“还以为成百上千呢……祖宗保佑。”
祖宗确实保佑,因为南京城池是太祖皇帝建造的,高大深广,坚固无比。张时彻虽然在南京养老了,但总算还有点守备方略,下令南京十三门紧闭,清点百姓上城,与各司分守各门坚守不出,用火铳箭矢还击。
王公公登城一看,也放下了心,只见城下的确只有七八十个倭寇,也没有射箭,也没有火器,也没有准备登城,而是往来窥觇,似乎对如此高大的城墙也手足无措。
这支倭寇队伍的的确确是真倭,而他们也的的确确对南京城池没有办法。和中国相比,日本国内的战争规模都很小,所谓的城市也大多类似于城寨。日本战国时期攻城、守城的人数往往只有数百人,所以某武将或者家臣慷慨激昂地向主家请战:“请给我二百兵,一定把某某城攻下”的话是真的,二百人的确可以攻破一座小寨子,但南京城可不是小寨子,而南京上一次经历的大场面,还是太宗皇帝以七万精兵渡江而来争夺天下,而和动辄数万大军攻城的大场面相比,这七十二个倭寇居然敢谋划攻城,实在是叫人忍不住莞尔。
不管怎么说,这股倭寇创下了史上攻打南京的两个之最:最小的部队,最不自量力的进攻。
只听得倭寇出怪叫声,就一拥而上开始攻城。张时彻手忙脚乱地指挥军士用火铳还击,但火铳弹药虽然密集,准率不高,倭寇还有随身的木盾防身,第一轮攻势之下,倭寇居然只伤了一个人,因为这人没有木盾。
“火铳不行,”张时彻就是兵部尚书,负责南京军器局的,自然知道自己手下生产出来的都是什么玩意:“换弓箭!”
然而,当兵士们对倭寇万箭齐之时,这些倭寇竟然面无惧色,反而空手接住明军射来的箭矢,动作灵活,在箭雨中来回穿梭,毫无损!
这下官兵们见此情景,又惊愕又害怕,连连后退。而看到这一切的张时彻和王公公也大吃一惊,没想到倭寇的武功如此之高!
倭寇们是个个能手接飞箭,这样的武艺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因为哪怕是在大明的武举考试里,也没听说哪个考试项目有徒手夺飞箭,更没有听说过哪个武状元能有这门神技绝活,不过也因为大明的武举注重文事,写策略,对武艺的要求仅仅是能马步引弓射中靶子。
“哪个指挥出城与倭寇作战?”张时彻问道。
在没见到这一幕之前,还真有不少镇抚和指挥纷纷请战,都对这七十余个倭寇不屑一顾,以为一率兵出去,这些倭寇就会抱头鼠窜,但现在看来,抱头鼠窜的是谁还不一定呢。
见无人响应,张时彻又愤怒又惶恐,他是兵部尚书不错,也有调兵权,但平日统兵权在南京都督府手中,而南京的五军都督府历来为勋贵所掌,其中为的就是魏国公徐鹏举。
“魏国公在什么地方?”张时彻道:“怎么还不来?!”
此时的魏国公还在他的园子里酣饮,说到南京的名园,那就以魏国公所修的东园即“太傅园”最有名,也最壮观了,但这个园子不属于他,在他小的时候就被他叔父夺走了,再也不肯归还。而心怀不满的徐鹏举就重新修了个更大更壮观的园子,如今刚刚修了三分之一不到,就迫不及待地住了进去,天天醉生梦死。
此时园子的大门被敲响,徐鹏举被一个消息惊醒:“倭寇兵临城下!”
徐鹏举从醉梦中醒来,如同一盆雪水当头洒下,惊得他话都说不齐全:“倭、倭、倭寇?”
他被人扶上马去,一路上从马上跌下来三次,这位地位尊崇的国公爷,自打生下来起,并不曾识得兵戈,只是按部就班子承父业地继承了国公的爵位,以及一帮当年跟着第一代国公打天下的家臣家将的子孙——大明兵制就是世袭制。
然后就开始了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生活。
什么南京守备——大明都承平多久了,还守备什么?
徐鹏举一步三晃地登上城楼,胆战心惊往下一看,料想中的漫天遍野铺天盖地的景象没有出现,只有七八十个倭寇上蹿下跳。
徐鹏举一头汗水急褪去,看着身旁面色凝重的张时彻和王公公,哈哈大笑道:“撮尔鼠辈罢了!”
王公公没有说话,张时彻就哼了一声道:“国公掌都司兵马,节制南京诸卫所,及南京留守、防护事务,最有方略。”
这个南京守备就是魏国公徐鹏举所任,兼管南京中军都督府,协同守备以侯、伯、都督充任,兼管前、后、左、右军都督府事务,以中府为治所,节制其他各府。另有参赞机务一人,以南京兵部尚书兼任。
所以按照规定,守备方略的确是要魏国公所,张时彻这个兵部尚书只不过是“参赞”谋划罢了。
徐鹏举当即一拍大腿:“哪个出城去,将这贼众授,本公亲自奏明朝廷请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石块,滚油,开水,但凡一切能够御敌的东西,都从城墙上扔下去。但寻常百姓毕竟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力气再大,也未必敌得过那些身经百战,狡诈灵活的倭寇,倭寇几番强攻,还是城头的官兵百姓死伤更重谢,但倭寇总算暂时停止攻城,在城下逡巡徘徊。
城楼上摆着一长溜桌子,桌上摆着十几个簸箕,簸箕里盛的全是白面馒头,旁边几口大锅里牛肉汤正在咕嘟沸腾着,是吴奂带着家人在这里劳军。
陈惇拿着馒头朝一个个士兵手中塞:“弟兄们,好样的;加把劲儿,倭寇攻不进来的。”
白面馒头还没有咽下去,倭寇的火箭又射了进来。每个士兵又拿起军械爬上了墙头,不眠不休的战事让他们的精神紧绷到了极点。
都说弹尽粮绝才是山穷水尽,但现在粮未绝,弹已尽,同样已经山穷水尽。百姓手上能当作武器的东西都已经丢掷出去,到最后几个人徒手抓着铁蒺藜扔了下去。
难道真的要葬身于此?陈惇抓起弓,又往下射了几箭,只觉得臂膀如同千斤重,别说是瞄准,就是张弓都张不开。
支持到现在,去往南京报信的人都三拨了,依然没有等到南京的援兵,不知道南京的老爷兵们是怎么个想法——陈惇闭上眼,后背抵着灼热的石墙,耳边仿佛还传来兵器相接的喊杀声,满心疲惫。
“倭寇跑了——”忽然有人大叫道:“倭寇跑啦!”
陈惇猛地一震,伸头一看,果然城下的倭寇似乎无意再攻城,又从绳子上缒了下去,然后井然有序地收兵,但手中的箭镞还在向城头射来。
陈惇再抬头一看,并没有看到援兵,不知道这群倭寇为什么突然退兵。但退兵本身已经令镇江知府喜出望外了,他确定倭寇尽数离开了之后,并不派兵去追,也不管这群倭寇会流窜到什么地方去。
晚上的时候城下又来了一支队伍,因为天黑的缘故,如同惊弓之鸟的镇江城立刻又沸腾起来,还没喘息一口气的兵士们再次登楼,一阵箭雨扫射,等这支队伍近了才现原来不是倭寇,而是苏州团练。
陈惇见到成远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倭寇为什么会进入南直隶腹心?”
“……胡大人在昆山的围歼计划没有成功!反而被王直察觉了意图,他们避开了昆山,直奔福山而来,”成远道:“攻破了苏州—福山的防线!”
苏州—福山的防线一破,无锡、江阴立刻暴露在倭寇眼底,但胡宗宪的兵尾随着他们,使得倭寇在进入常州府的时候分散开了,胡宗宪立刻遣兵围剿,但来不及了,倭寇分散成了几十人这样的小队伍,在南直隶各个府县城下都出现了。
成远他们在武进围剿一支二百人的倭寇,大部分人被歼灭,只剩三十多人负伤往南跑了,他们正要去追的时候,接到了丹阳的求援,他们立刻动身去丹阳,结果抵达丹阳的时候,倭寇已经跑了,而从镇江逃出来的人告诉他们,镇江正在被围城。
陈惇和成远说了没几句话,就听见外头喊声大作,只以为是倭寇来了,没想到出去一看,才现西北方向,出现了渔火一样游弋的火焰,那是南京城的方向,是南京瞭望台上点燃了烽火!
倭寇来到了南京城下!
南京是大明留都,守城兵力数万,周边卫所计算在内,则人数更多。他们不管面对多少倭寇,应该都有全歼的能力。只是陈惇万万没有想到,南京城里,已经因为这几十个从天而降的倭寇而兵荒马乱,人心惶惶了。
事出仓促,而且对敌情一无所知,南京举城鼎沸,军民皆惊。南京最大的官员就是兵部尚书张时彻了,匆忙下令关闭城门,并命令市民自备粮械,登城守卫。
“王公公来了!”一个老太监坐着十六人抬的大轿子,匆匆而来,这正是南京守备太监王贵。
“张大人,”王公公跳下轿子,把人叱退了,才道:“来了多少贼?”
张时彻已经胆战心惊地等了半刻钟了,见城下的倭寇只有不到一百人,也没有继续增加,才擦了擦汗道:“七十二个。”
王公公呼了一口气:“还以为成百上千呢……祖宗保佑。”
祖宗确实保佑,因为南京城池是太祖皇帝建造的,高大深广,坚固无比。张时彻虽然在南京养老了,但总算还有点守备方略,下令南京十三门紧闭,清点百姓上城,与各司分守各门坚守不出,用火铳箭矢还击。
王公公登城一看,也放下了心,只见城下的确只有七八十个倭寇,也没有射箭,也没有火器,也没有准备登城,而是往来窥觇,似乎对如此高大的城墙也手足无措。
这支倭寇队伍的的确确是真倭,而他们也的的确确对南京城池没有办法。和中国相比,日本国内的战争规模都很小,所谓的城市也大多类似于城寨。日本战国时期攻城、守城的人数往往只有数百人,所以某武将或者家臣慷慨激昂地向主家请战:“请给我二百兵,一定把某某城攻下”的话是真的,二百人的确可以攻破一座小寨子,但南京城可不是小寨子,而南京上一次经历的大场面,还是太宗皇帝以七万精兵渡江而来争夺天下,而和动辄数万大军攻城的大场面相比,这七十二个倭寇居然敢谋划攻城,实在是叫人忍不住莞尔。
不管怎么说,这股倭寇创下了史上攻打南京的两个之最:最小的部队,最不自量力的进攻。
只听得倭寇出怪叫声,就一拥而上开始攻城。张时彻手忙脚乱地指挥军士用火铳还击,但火铳弹药虽然密集,准率不高,倭寇还有随身的木盾防身,第一轮攻势之下,倭寇居然只伤了一个人,因为这人没有木盾。
“火铳不行,”张时彻就是兵部尚书,负责南京军器局的,自然知道自己手下生产出来的都是什么玩意:“换弓箭!”
然而,当兵士们对倭寇万箭齐之时,这些倭寇竟然面无惧色,反而空手接住明军射来的箭矢,动作灵活,在箭雨中来回穿梭,毫无损!
这下官兵们见此情景,又惊愕又害怕,连连后退。而看到这一切的张时彻和王公公也大吃一惊,没想到倭寇的武功如此之高!
倭寇们是个个能手接飞箭,这样的武艺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因为哪怕是在大明的武举考试里,也没听说哪个考试项目有徒手夺飞箭,更没有听说过哪个武状元能有这门神技绝活,不过也因为大明的武举注重文事,写策略,对武艺的要求仅仅是能马步引弓射中靶子。
“哪个指挥出城与倭寇作战?”张时彻问道。
在没见到这一幕之前,还真有不少镇抚和指挥纷纷请战,都对这七十余个倭寇不屑一顾,以为一率兵出去,这些倭寇就会抱头鼠窜,但现在看来,抱头鼠窜的是谁还不一定呢。
见无人响应,张时彻又愤怒又惶恐,他是兵部尚书不错,也有调兵权,但平日统兵权在南京都督府手中,而南京的五军都督府历来为勋贵所掌,其中为的就是魏国公徐鹏举。
“魏国公在什么地方?”张时彻道:“怎么还不来?!”
此时的魏国公还在他的园子里酣饮,说到南京的名园,那就以魏国公所修的东园即“太傅园”最有名,也最壮观了,但这个园子不属于他,在他小的时候就被他叔父夺走了,再也不肯归还。而心怀不满的徐鹏举就重新修了个更大更壮观的园子,如今刚刚修了三分之一不到,就迫不及待地住了进去,天天醉生梦死。
此时园子的大门被敲响,徐鹏举被一个消息惊醒:“倭寇兵临城下!”
徐鹏举从醉梦中醒来,如同一盆雪水当头洒下,惊得他话都说不齐全:“倭、倭、倭寇?”
他被人扶上马去,一路上从马上跌下来三次,这位地位尊崇的国公爷,自打生下来起,并不曾识得兵戈,只是按部就班子承父业地继承了国公的爵位,以及一帮当年跟着第一代国公打天下的家臣家将的子孙——大明兵制就是世袭制。
然后就开始了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生活。
什么南京守备——大明都承平多久了,还守备什么?
徐鹏举一步三晃地登上城楼,胆战心惊往下一看,料想中的漫天遍野铺天盖地的景象没有出现,只有七八十个倭寇上蹿下跳。
徐鹏举一头汗水急褪去,看着身旁面色凝重的张时彻和王公公,哈哈大笑道:“撮尔鼠辈罢了!”
王公公没有说话,张时彻就哼了一声道:“国公掌都司兵马,节制南京诸卫所,及南京留守、防护事务,最有方略。”
这个南京守备就是魏国公徐鹏举所任,兼管南京中军都督府,协同守备以侯、伯、都督充任,兼管前、后、左、右军都督府事务,以中府为治所,节制其他各府。另有参赞机务一人,以南京兵部尚书兼任。
所以按照规定,守备方略的确是要魏国公所,张时彻这个兵部尚书只不过是“参赞”谋划罢了。
徐鹏举当即一拍大腿:“哪个出城去,将这贼众授,本公亲自奏明朝廷请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