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破迷开悟
杜仲大师带众人佛前焚香,曰:“不肖弟子杜仲,往日行无明之举,愧对恩师教导。今弟子佛前告慰恩师,弟子愿破迷开悟,弘扬佛法真谛。”
杜仲立于佛前蒲团之前,双掌合十。双掌分开,右掌按于蒲团右边,接着左手按于蒲团左侧,接着磕头,同时两掌向外翻转,手心朝上。头离开蒲团,由伏而起,两星星指作顶礼。如此再三。下面的徒弟们也依样磕头,顶礼。
杜仲大师转身面向大众。众人齐声深深鞠躬:“恭请师父说法。”
杜仲大师点头:“从今日起,师父会为尔等讲述佛法。有持异议者,可自行离开,师父会准你们走出山门,决不强求。”
众弟子称:“是。”
杜仲大师在蒲团结伽而趺坐:“徒儿们请坐。”
“善来,清点从数。”
善来,便是那日唱歌的男孩,男孩目光扫过人群,道:“回师父,有十四人。”连带李彩二人。
“怎么,十四人?你、我不在此列吗?”
“徒儿愚痴,加上师父与徒儿,便是十四人了。”
“好了,你归座吧。徒儿们都归座。十六人,倒合十六罗汉之数。”
众弟子在各自前面的蒲团上坐下,有结伽趺坐者,不能结伽者盘腿而坐。准备聆听师父传法。
杜仲大师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宣扬佛法之旅:“佛法最初传入中华,是在两汉之际,其中以汉明帝时期为盛。佛法在中原生根发芽,并与儒、道三家相得益彰,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为师的师父,也就是玄奘大师,便是一个西行求法的僧人。西行求法之人,玄奘大师之前已经有不少,如今仍有西行求法之人。曾经到达天竺求法的人,也不止玄奘大师一个。”
下面一弟子问:“原来祖师不是头一个西行求法的人,那还有谁?”
“多了去了。请徒儿们记住,三国时有颖川人士朱士行,在白马寺受戒,法号八戒,这八戒是第一位汉僧,亦是第一位西行求法的僧人。之后比较有名的是东晋是的法显,先师便是听了法显法师的事迹,又见佛经有出入之处,才下决心西行求法的。最近的,是在十二年前,义净法师发心西行求法。便从大唐岭南水路出发,如今应当在天竺学习佛法,用不了几年便会学成归来。”
众弟子点头,聆听杜仲大师说法。
“徒儿们啊。当年世尊初转法轮,讲的是八正道,四圣谛。何谓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觉、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为八正道。徒儿们,还有四圣谛——何为四圣谛?苦、集、灭、道。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五取蕴也是苦,还是前面七苦之因。何谓集?苦的原因便是集。生老病死,徒儿们都有所见。那何为怨憎会?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东西。爱别离,便是与所爱的之人、事别离,这一生,你终归是要和你所爱的人、喜欢的东西要分享的。求不得,想得到得不到。何为道?乃是灭苦之道啊!”
世尊教导弟子,不要走两个极端。哪两个极端呢?一是贪图享乐,肥吃大喝。徒儿们想想,这样的人,如何能成大器、得解脱?另外一种极端,是折磨自己。对身体,痛苦,有害无益。现世受苦,未来定要再受苦报。佛弟子是不走这两种极端的。佛弟子走中道。”
杜仲大师讲完,敲着木鱼道:“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得解脱,南无阿弥陀佛”
众人也跟着念:“南无阿弥陀佛……”
如此不过一个多月,李彩头上长出了短短的头发。阿兰若的头发比她的要长些。
一日,杜仲大师对李彩、阿兰若道:“你们可以出去会会你们的随从了,明日便是小年了。”
来了这么些日子,李彩是头一回出去。
她顺着石阶一步步往下走,拐上小路,再拐,远远看见门口的人,她骇也一下。
那是她的父亲——黑着脸的李志贞。
不得已,跪下唤了声:“父亲大人远道而来,受女儿一拜。”
了阵风吹过,吹落了她头上的帽子。
李志贞原本脸色不佳,这见了女儿头上这样,气不打一处来,怒道:“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女儿也伤不愿这样,只是……”
李志贞伤心,情绪低落:“罢了罢了,为父不愿听。你外祖父仙逝,你不愿回去,你可是他唯一的外孙女啊!送他最后一程怎么了?再说身体发肤,来自父母。你未经父母同意,擅自断发,可谓大不孝!”
“父亲……”李彩泫然而泣。
“别叫我父亲,你起来吧。好歹如今也是三品的郡主,某官小职微,可受不起你这一跪。”李志贞别过脸去,往回走了。李志贞的随从见状,也跟他而去。
善生不知从何处钻了过来,恶作剧地冲李志贞背影大声喊了句:“你可同意你女儿入师门、出家了吗?”
李志贞头也不回:“随她的便吧。”
李志贞的随从们紧紧地跟上。
李彩狠狠地看向善生:“你添哪门子乱?”
善生瞧她那眼神,远远的躲开了,小声怯怯地:“不……不怪我,师父叫我这么喊的,还说声音越大越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杜仲立于佛前蒲团之前,双掌合十。双掌分开,右掌按于蒲团右边,接着左手按于蒲团左侧,接着磕头,同时两掌向外翻转,手心朝上。头离开蒲团,由伏而起,两星星指作顶礼。如此再三。下面的徒弟们也依样磕头,顶礼。
杜仲大师转身面向大众。众人齐声深深鞠躬:“恭请师父说法。”
杜仲大师点头:“从今日起,师父会为尔等讲述佛法。有持异议者,可自行离开,师父会准你们走出山门,决不强求。”
众弟子称:“是。”
杜仲大师在蒲团结伽而趺坐:“徒儿们请坐。”
“善来,清点从数。”
善来,便是那日唱歌的男孩,男孩目光扫过人群,道:“回师父,有十四人。”连带李彩二人。
“怎么,十四人?你、我不在此列吗?”
“徒儿愚痴,加上师父与徒儿,便是十四人了。”
“好了,你归座吧。徒儿们都归座。十六人,倒合十六罗汉之数。”
众弟子在各自前面的蒲团上坐下,有结伽趺坐者,不能结伽者盘腿而坐。准备聆听师父传法。
杜仲大师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宣扬佛法之旅:“佛法最初传入中华,是在两汉之际,其中以汉明帝时期为盛。佛法在中原生根发芽,并与儒、道三家相得益彰,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为师的师父,也就是玄奘大师,便是一个西行求法的僧人。西行求法之人,玄奘大师之前已经有不少,如今仍有西行求法之人。曾经到达天竺求法的人,也不止玄奘大师一个。”
下面一弟子问:“原来祖师不是头一个西行求法的人,那还有谁?”
“多了去了。请徒儿们记住,三国时有颖川人士朱士行,在白马寺受戒,法号八戒,这八戒是第一位汉僧,亦是第一位西行求法的僧人。之后比较有名的是东晋是的法显,先师便是听了法显法师的事迹,又见佛经有出入之处,才下决心西行求法的。最近的,是在十二年前,义净法师发心西行求法。便从大唐岭南水路出发,如今应当在天竺学习佛法,用不了几年便会学成归来。”
众弟子点头,聆听杜仲大师说法。
“徒儿们啊。当年世尊初转法轮,讲的是八正道,四圣谛。何谓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觉、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为八正道。徒儿们,还有四圣谛——何为四圣谛?苦、集、灭、道。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五取蕴也是苦,还是前面七苦之因。何谓集?苦的原因便是集。生老病死,徒儿们都有所见。那何为怨憎会?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东西。爱别离,便是与所爱的之人、事别离,这一生,你终归是要和你所爱的人、喜欢的东西要分享的。求不得,想得到得不到。何为道?乃是灭苦之道啊!”
世尊教导弟子,不要走两个极端。哪两个极端呢?一是贪图享乐,肥吃大喝。徒儿们想想,这样的人,如何能成大器、得解脱?另外一种极端,是折磨自己。对身体,痛苦,有害无益。现世受苦,未来定要再受苦报。佛弟子是不走这两种极端的。佛弟子走中道。”
杜仲大师讲完,敲着木鱼道:“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得解脱,南无阿弥陀佛”
众人也跟着念:“南无阿弥陀佛……”
如此不过一个多月,李彩头上长出了短短的头发。阿兰若的头发比她的要长些。
一日,杜仲大师对李彩、阿兰若道:“你们可以出去会会你们的随从了,明日便是小年了。”
来了这么些日子,李彩是头一回出去。
她顺着石阶一步步往下走,拐上小路,再拐,远远看见门口的人,她骇也一下。
那是她的父亲——黑着脸的李志贞。
不得已,跪下唤了声:“父亲大人远道而来,受女儿一拜。”
了阵风吹过,吹落了她头上的帽子。
李志贞原本脸色不佳,这见了女儿头上这样,气不打一处来,怒道:“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女儿也伤不愿这样,只是……”
李志贞伤心,情绪低落:“罢了罢了,为父不愿听。你外祖父仙逝,你不愿回去,你可是他唯一的外孙女啊!送他最后一程怎么了?再说身体发肤,来自父母。你未经父母同意,擅自断发,可谓大不孝!”
“父亲……”李彩泫然而泣。
“别叫我父亲,你起来吧。好歹如今也是三品的郡主,某官小职微,可受不起你这一跪。”李志贞别过脸去,往回走了。李志贞的随从见状,也跟他而去。
善生不知从何处钻了过来,恶作剧地冲李志贞背影大声喊了句:“你可同意你女儿入师门、出家了吗?”
李志贞头也不回:“随她的便吧。”
李志贞的随从们紧紧地跟上。
李彩狠狠地看向善生:“你添哪门子乱?”
善生瞧她那眼神,远远的躲开了,小声怯怯地:“不……不怪我,师父叫我这么喊的,还说声音越大越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