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最后的嘱托
李治宣李彩觐见。
旁边有福胜侍候。明月奴与婉儿立在一旁。
“朕已经封你为郡主,并把陇西郡实封于你。这次你取了观音潭心之水,为朕续了命。朕还真不知如何赏你。”李治身体还是弱,倚在凭几上,声音极是缓慢。
“陛下对小女如此偏爱,小女委实慌恐。实不知如何报答陛下。”
“朕原是不信这前世今生的。只是当年朕的妹妹兕子离世,父亲与我伤心不已。父亲着人多方寻觅她今生的踪迹,均无结果。”李治说着,似乎回忆起了往事。
“终于,在父亲临终前几日。找到了妹妹的今生,就在凉州大都督府。那会儿,你的外公时任凉州大都督。父亲封了你母亲为静荷郡主,嘱我好生照看。前世,不若是听了孙思邈的话,她不会那么早离开。今生就如她的愿,让她在宫外自由自在的生活吧。后来,朕把她许配给李家五房李正明之子——就是你的父亲。早年父亲希望他的一个女儿嫁给陇西李家,希望他的女儿得到李家的庇佑。这次,在他离世多年以后,终于如愿了。”李治说了这么一段话,很累了,大口的喘着气。
李彩早已跪在地上。李治看看她:“你说无以为报,自然不必说报不报的话来。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多谢陛下,民女万死难报陛下大爱。”
“朕向来恩怨分明。赏你的,自是你该得的。如同这回,可有什么要朕帮忙的?”
“陛下若有心,就许民女婚姻自主吧。民女只有这个愿望了。陛下若不能成全,倒不必为难。”
“哪有什么不能成全的?依你就是了。”
“谢陛下!”李彩跪地磕头,趁热打铁:“那就请陛下给道旨意吧。”
李治这下倒笑了:“旨意并未不可,只是朕也有个事儿,需要你应声才是。”
李彩不敢冒然答应,因问道:“陛下请讲。”
“不忙,先颁了旨再说。”李治摇摇头,示意一旁的福胜。
一时婉儿研墨,福胜代李治书写。旨意一式两份,李治由婉儿扶着,执笔签下名字,盖上大印,说了句:“好了,一份交于郡主,一份你拿着存档吧。”
李彩捏紧了手中圣旨,如同捏住了此生的命运。唯有再次叩头罢了。
“去吧。朕累了。”李治半睁双目,挥手示意李彩。
李彩起身,慢慢退至门口。转身便要离开。
明月奴叫了声:“小彩。”
“是。”李彩转过身来,回头:“陛下有何吩咐。”
“朕已经找回了以前服侍你的丫头,有她们跟随,会好很多。”
“陛下费心了。”
“朕说需要你应声,就唤声舅舅吧。”
李彩提了气,他刚说的母亲的事,或许不是假的。
李治又说了句:“朕想听。”
李彩眼泪涌上去,这是一个不久于人世的老人的期盼,她叫了声:“舅舅。”泪水已经滚滚而下。
“唉。”李治答应着,泪水涌出。
李治拭了拭泪:“去吧。”
当夜,下起了小雨。
冬日的雨,下着下着会成雪,可这会偏偏没有。
这是冬月,雨下得不大,却极冷。
窗外树叶几乎落尽,雨点打在落叶上,沙沙做响。
枕着雨声入眠,李彩向来觉得是极好的。何况还有一颗说不上来的植物在窗外,生命力极强,这会儿还翠绿翠绿的。
“嫦娥月中美,广寒宫里寒。叶枯任尔落,片片儿断肠。”一首诗成了,却还纠结,这后两句可否换成:“夜哭任尔落,滴滴儿断肠”?
又一寻思:“也罢,这两句都通,都能用。”
这样想着,睁眼醒来,昏暗的灯光下:好陌生,这是哪儿?脸上如何了?伸手一摸,脸上满是泪水。
对了,这是洛阳上阳宫附近的郡主府,她苦涩的笑了。多好听、多光鲜,陇西郡主,可是三品呢。叶落异乡树,寒夜孤灯人。父母远在边陲凉州,兄长尚不知如何了。好在此处有个姐姐稍作倚仗,有人从小玩到大的堂弟,偏又这样。
这几年下来,都没敢算过,已经十六了,可不小了。又将何去何从呢?
上阳宫灯火辉煌,大唐的天皇陛下——时年五十六岁的李治,因长年患病、积重难返,自知天命已尽。眼前浮现往日的情景,小时候,母亲带着他和兕子,温柔的母亲,叫他:“雉奴……”
后来母亲去世,体弱多病的兕子和他一道被接到父亲——大唐第二任皇帝的身边亲自抚养。二人惺惺相惜,可惜,兕年方十二,就病逝了。脸色苍白的她,还懂事的劝道:“九哥莫伤心,来世兕子还做九哥的妹妹。”
妹妹弥留之际,父亲不在身边,他哭得肝肠寸断。
大唐皇帝的眼中蓄满了泪水,回忆止不住的涌来,排山倒海的。他的皇帝父亲去世时,是在翠微宫,他仍哭个不住,不知如何倚仗,还好舅舅在他身边,稳定大局、密不发丧,为他打点好了一切。
而玄奘大师,这个陪着父亲最后一段时光的出家人,至到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自此成了他生死大海中的舟楫,是他无明长夜中的灯炬。
可是他们都一个个的先后离他而去,还有他生命中的一个个女子……如今,他也大限将至。
这个以仁懦著称的大唐皇帝,如今却对大唐充满了深深的担忧。王子李弘,本可继承他的衣钵,可惜身体太弱,早早离世。六子李贤,是他最得意的儿子,偏又到了这般境地。如今的太子,他想想就摇头,三个字——不着调。
难道就把大唐的命运交给这样一个不着调的儿子手里?
他无奈的摇摇头,也只有如此了。
“福胜,笔磨伺候,朕要留下传位诏书。”
“陛下,”隔胜忍着泪水:“老奴遵旨。”
李治有心起来执笔,耐何力不从心,试了几次,皆不中用,只好作罢。问道:“门外谁在?”
“回陛下,是天后陛下派了明月奴守候。”
“行了,传她进来吧。”
明月奴执笔,李治口述,写下遗诏:“皇太子可於枢前即皇帝位,其服纪轻重,宜从汉制,以日易月,于事为宜。”
李治稍停,又问:“如此身在何处?”
福胜回答:“回陛下,如今在东都上阳宫贞观殿。”
“贞观殿,贞观。”李治念叨着:“好啊。”又问:“万泉、芳桂、丰天宫还在营造之中吗?”
明月回道:“回陛下,因大旱、粮食供应不济,已然停了数月。”
李治说:“好。接着往下写。”明月奴坐定,李治又道:“园陵制度,务从节俭。”
还有要交待新皇帝的吗?李治想啊,他实在不放心这个儿子,以前李弘、李贤监国之时,政绩颇佳、著书立说。偏这个儿子走鸡斗狗,不务正业,又不听劝谏。罢了,还能指望谁?
思索一番,徐徐道来:“军国大家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夫妻三十年了,夫为妻纲,夫死从子,相互扶持了这么些年,他死后就让她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辅佐新皇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旁边有福胜侍候。明月奴与婉儿立在一旁。
“朕已经封你为郡主,并把陇西郡实封于你。这次你取了观音潭心之水,为朕续了命。朕还真不知如何赏你。”李治身体还是弱,倚在凭几上,声音极是缓慢。
“陛下对小女如此偏爱,小女委实慌恐。实不知如何报答陛下。”
“朕原是不信这前世今生的。只是当年朕的妹妹兕子离世,父亲与我伤心不已。父亲着人多方寻觅她今生的踪迹,均无结果。”李治说着,似乎回忆起了往事。
“终于,在父亲临终前几日。找到了妹妹的今生,就在凉州大都督府。那会儿,你的外公时任凉州大都督。父亲封了你母亲为静荷郡主,嘱我好生照看。前世,不若是听了孙思邈的话,她不会那么早离开。今生就如她的愿,让她在宫外自由自在的生活吧。后来,朕把她许配给李家五房李正明之子——就是你的父亲。早年父亲希望他的一个女儿嫁给陇西李家,希望他的女儿得到李家的庇佑。这次,在他离世多年以后,终于如愿了。”李治说了这么一段话,很累了,大口的喘着气。
李彩早已跪在地上。李治看看她:“你说无以为报,自然不必说报不报的话来。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多谢陛下,民女万死难报陛下大爱。”
“朕向来恩怨分明。赏你的,自是你该得的。如同这回,可有什么要朕帮忙的?”
“陛下若有心,就许民女婚姻自主吧。民女只有这个愿望了。陛下若不能成全,倒不必为难。”
“哪有什么不能成全的?依你就是了。”
“谢陛下!”李彩跪地磕头,趁热打铁:“那就请陛下给道旨意吧。”
李治这下倒笑了:“旨意并未不可,只是朕也有个事儿,需要你应声才是。”
李彩不敢冒然答应,因问道:“陛下请讲。”
“不忙,先颁了旨再说。”李治摇摇头,示意一旁的福胜。
一时婉儿研墨,福胜代李治书写。旨意一式两份,李治由婉儿扶着,执笔签下名字,盖上大印,说了句:“好了,一份交于郡主,一份你拿着存档吧。”
李彩捏紧了手中圣旨,如同捏住了此生的命运。唯有再次叩头罢了。
“去吧。朕累了。”李治半睁双目,挥手示意李彩。
李彩起身,慢慢退至门口。转身便要离开。
明月奴叫了声:“小彩。”
“是。”李彩转过身来,回头:“陛下有何吩咐。”
“朕已经找回了以前服侍你的丫头,有她们跟随,会好很多。”
“陛下费心了。”
“朕说需要你应声,就唤声舅舅吧。”
李彩提了气,他刚说的母亲的事,或许不是假的。
李治又说了句:“朕想听。”
李彩眼泪涌上去,这是一个不久于人世的老人的期盼,她叫了声:“舅舅。”泪水已经滚滚而下。
“唉。”李治答应着,泪水涌出。
李治拭了拭泪:“去吧。”
当夜,下起了小雨。
冬日的雨,下着下着会成雪,可这会偏偏没有。
这是冬月,雨下得不大,却极冷。
窗外树叶几乎落尽,雨点打在落叶上,沙沙做响。
枕着雨声入眠,李彩向来觉得是极好的。何况还有一颗说不上来的植物在窗外,生命力极强,这会儿还翠绿翠绿的。
“嫦娥月中美,广寒宫里寒。叶枯任尔落,片片儿断肠。”一首诗成了,却还纠结,这后两句可否换成:“夜哭任尔落,滴滴儿断肠”?
又一寻思:“也罢,这两句都通,都能用。”
这样想着,睁眼醒来,昏暗的灯光下:好陌生,这是哪儿?脸上如何了?伸手一摸,脸上满是泪水。
对了,这是洛阳上阳宫附近的郡主府,她苦涩的笑了。多好听、多光鲜,陇西郡主,可是三品呢。叶落异乡树,寒夜孤灯人。父母远在边陲凉州,兄长尚不知如何了。好在此处有个姐姐稍作倚仗,有人从小玩到大的堂弟,偏又这样。
这几年下来,都没敢算过,已经十六了,可不小了。又将何去何从呢?
上阳宫灯火辉煌,大唐的天皇陛下——时年五十六岁的李治,因长年患病、积重难返,自知天命已尽。眼前浮现往日的情景,小时候,母亲带着他和兕子,温柔的母亲,叫他:“雉奴……”
后来母亲去世,体弱多病的兕子和他一道被接到父亲——大唐第二任皇帝的身边亲自抚养。二人惺惺相惜,可惜,兕年方十二,就病逝了。脸色苍白的她,还懂事的劝道:“九哥莫伤心,来世兕子还做九哥的妹妹。”
妹妹弥留之际,父亲不在身边,他哭得肝肠寸断。
大唐皇帝的眼中蓄满了泪水,回忆止不住的涌来,排山倒海的。他的皇帝父亲去世时,是在翠微宫,他仍哭个不住,不知如何倚仗,还好舅舅在他身边,稳定大局、密不发丧,为他打点好了一切。
而玄奘大师,这个陪着父亲最后一段时光的出家人,至到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自此成了他生死大海中的舟楫,是他无明长夜中的灯炬。
可是他们都一个个的先后离他而去,还有他生命中的一个个女子……如今,他也大限将至。
这个以仁懦著称的大唐皇帝,如今却对大唐充满了深深的担忧。王子李弘,本可继承他的衣钵,可惜身体太弱,早早离世。六子李贤,是他最得意的儿子,偏又到了这般境地。如今的太子,他想想就摇头,三个字——不着调。
难道就把大唐的命运交给这样一个不着调的儿子手里?
他无奈的摇摇头,也只有如此了。
“福胜,笔磨伺候,朕要留下传位诏书。”
“陛下,”隔胜忍着泪水:“老奴遵旨。”
李治有心起来执笔,耐何力不从心,试了几次,皆不中用,只好作罢。问道:“门外谁在?”
“回陛下,是天后陛下派了明月奴守候。”
“行了,传她进来吧。”
明月奴执笔,李治口述,写下遗诏:“皇太子可於枢前即皇帝位,其服纪轻重,宜从汉制,以日易月,于事为宜。”
李治稍停,又问:“如此身在何处?”
福胜回答:“回陛下,如今在东都上阳宫贞观殿。”
“贞观殿,贞观。”李治念叨着:“好啊。”又问:“万泉、芳桂、丰天宫还在营造之中吗?”
明月回道:“回陛下,因大旱、粮食供应不济,已然停了数月。”
李治说:“好。接着往下写。”明月奴坐定,李治又道:“园陵制度,务从节俭。”
还有要交待新皇帝的吗?李治想啊,他实在不放心这个儿子,以前李弘、李贤监国之时,政绩颇佳、著书立说。偏这个儿子走鸡斗狗,不务正业,又不听劝谏。罢了,还能指望谁?
思索一番,徐徐道来:“军国大家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夫妻三十年了,夫为妻纲,夫死从子,相互扶持了这么些年,他死后就让她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辅佐新皇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