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不打不相识
费了那么大的劲儿,折腾了这么些日子,这成果太重要了。是得有人守着。
倒是睡得极好,只是梦见了骆驼,马,还有侍女。
天色微亮,这一觉极是安稳。没想到,她一觉到天微亮才醒。蒙面女正在梳头,李彩胡乱收拾了一下,二人便出了门。
赶到了,阿婆和阿陶二人正双膝打跪祈祷,二人见状也跪下,口中默念。
虽是站起身来,还是有些紧张的,李彩虽不大懂,倒了听父亲说过:“十窖九不成。”
二人朝窖口走去,晾了这么几个时辰,靠近窖口还是有些许温度的。
四人未免有些紧张,只看那陶阿婆祖孙二人,其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慢慢的抽掉窖口的大蓝砖,里面的情形渐渐明晰,陶器逐渐展现在眼前。阿陶取出一骆驼,阿婆接过来,仔细端详着,嘴唇抖动、掩不住内心的激动:“真不赖。”
忍住眼中的泪水:“这釉流的也自然。”黄色的马鞍,白色的四蹄,驼色的马身,头上是明珠。如洗之碧空,如新开之镜。
照李彩看来,也不过是色彩暗淡的陶器而已,而且这烧好的东西斑驳的色彩,何至于这般激动?
陶阿婆激动得泪水奔涌而出:“老婆子我烧了大半辈子的窖,今儿总算成了。”
“姐姐不知道,这陶之前仅有单色、双色之分,三色的极少,如今咱们烧成的可有三四种颜色之多。之前祖父在时,也不过是烧成了三种之多,才烧了一回,如今祖父下世有五年了,咱们烧了不下百次,却再没有烧成过。”
原来,这烧瓷器竟耗费这么多的心血。
拿起侍女,老婆婆拿起笔往脸上点,李彩不解问:“阿婆这是做甚?”
“开相啊。”阿婆平静地道,手上也没耽误。
李彩这才注意到,这侍女的脸部白净并未施釉,鼻子眼睛都是素的。阿婆先给侍女点了唇,接着又擦上腮红,最后才画了眉、点了睛。眼睛一点,这侍女马上鲜活了起来,有血有肉了。
正说着,外头有喧闹之声:“呵呵,咱们也来瞧瞧。”
“天后?”李彩听着声音,有些不敢相信。
“你说天后陛下?能来这种地方?”阿陶有些不信。
正说着,人已经进了院子,四人慌忙行礼:“我等叩拜天后陛下,天后陛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不必多礼,诸位辛苦了,快快请起吧。”天后神清气爽,很是和气。
眼前一排刚出窖的陶器吸引了天后的目光,明月奴上前,天后看了,点头:“不错,这一件瓷器上要么是单色,要么是两色,像这样三种、三种以上的倒是头一回见。制成了多少件?”
老婆婆答:“有二十件。”
“不错,二十件全在这儿了。都说十窖九不成,这成的还不少嘛。老人家辛苦了。”天后说着,看向她们四个:“你等都辛苦了。有赏,这样,你们三个年轻的,每人赏金一百,另外,每人赏绸子二十匹。”
天后说罢,拉起老婆婆的手:“老人家,孤给的赏赐加一倍。再问老人家一句,老人家可有心愿未了的,孤可以准你。”
“天后,老婆子我活了这么些年,倒是活了明白。今日这陶制成,却是小贵人的福气所致,不然为何百次不行,单单此次制成?老婆子想啊,在这次任务未成之前,求陛下让小贵人跟着可好?”
“这,我做不了主,就要问她本人了。”
“陛下,李彩愿尽绵薄之力。”
“好罢,如此最好。”天后见她同意,便道:“彩陶要紧,你们身体更是要紧。”
大伙正说着,后面有人喊:“圣人到。”
这圣人,不是李治,还能有谁?
一院子的人呼啦啦全跪下了:“恭迎天皇陛下降临。”
“听说天后散心,朕也出来转转,怎么,彩色陶器制成了?”
“是啊,”
“这倒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见这样的陶器。”
“我已经赏赐了她们。”
“好。我看看都有谁。”四个人站出来,李治问:“你们叫什么名字?”
三个年轻人道:“我叫易彩杭。”
“小子叫陶彩陶。”
“小女子叫李彩。”
“呵”李治听了乐了,三个都有彩字:“真赶巧了,既是都有个彩字,这东西呢又有这三色之多,便叫三彩陶可好?”
“陛下英明。”
“谢陛下赐名。”
“既然成了,便接着做吧。”李治想了想,看了看眼前的器皿道:“朕看你们做的有侍女,有骆驼、马,罐子之类的。接下来做些仙鹤,天王、护法神之类的,可行否?”
“陛下吩咐,可以一试。”阿婆说。
“行,尽早开始吧。”
“既然成了,天后赏了,朕也得赏。”李治心情大好,底下的人赶紧谢恩。
唯有陶彩淘,在众人谢恩之后,跪地不起:“草民有事请求陛下。”
“好,讲讲朕听听。”
“草民不要赏赐,只愿陛下开恩,放过草民的表哥。”
“你表哥,是哪个?”
“前几日犯了事儿的张子夜。”
“他犯的事儿罪可不轻啊,朕已经饶过他性命。你还要朕怎样?我大唐的律法岂能为他一再网开一面?”
“陛下若要关他一辈子,岂不比杀了他更痛苦?草民胆请陛下开恩,让表哥免受终身囹圄之苦。”
“他若出来,谁知会不会犯下更大的罪来?”
“陛下,表哥不会。他从未想过要盗取任何宝贝,不过是借以引人注目罢了,那被人交换的宝物,也是他人所盗,陛下!陛下开恩哪!”
李治起身,背过身往院门口走了两步,又停下,扭过半边脸过来:“朕会考虑的,你好好做事就行。”
送走了半院子的人,她们倒不乐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阿陶有些犯难:“单这模儿就得多少天做好?且尚未做过,不知能成不能呢。再说,这土也用完了。”
“土是小事儿。”陶阿婆说:“你们去取便是,这模儿老婆子想办法。我得出去一趟。”
模子是石刻的,得找石匠,先画样子。
简单的午饭,四人用毕,彩杭和阿陶便要离开,李彩问:“我能去吗?”
“姐姐若不愿去,在这儿呆着便是了。”
“我还是去吧。”李彩说着,牵了马。这邙山离这儿挺近,整个儿的黄色的土堆积而成。三人下了马,把马车停好,便上山去。
阿陶背着篓子,弯下腰来捡,看看就丢进背上的篓子里,蒙面女也低头捡,李彩背着嫌累索性解开,也捡也丢进去。老半天,才捡了半篓子,
日渐西斜,清风徐来,松柏作响,竟有人在此唱歌。那声音隐约的有传过来:“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这是晋时张载的《七哀诗》,这人在这儿作甚?
李彩寻声望去,却也认得,那人看见了她,她以为他不会过来,谁料声音却越来越近。
李彩低头捡,不理他。那人走近了,站着看她手里的东西:“可别把这邙山搬走了。”
“你当我是精卫啊?女娃填海,我倒运土?”
“你这土制陶器,这就不行了。”
“你哪儿晓得,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那人不听,倒去看她的篓子,一下掀翻了,土被全数倒在地上了,还掂起来拍拍抖抖的,李彩的火蹭的上来了,便要过去揍他。
那人忙躲开:“在下也是为姑娘好,姑娘别不识好人心。”
“你是好人?还为我好?”李彩听了气更不打一处来:“我拣了这么久,全被你丢开,你安什么心?”李彩说着,口里念着:“叫你为我好,叫你为我好。”抬脚朝他踹去,她不怕,她们好几个人呢,再说自己占着理呢。
那人结结实实的挨了几下,还笑呢。
阿陶听见了,匆匆赶过来:“姐姐怎么了?”
“喏,你看看。”李彩指了指。
陶彩淘看了看地上,蹲下去伸手翻了几下,轻声道:“姐姐,这土有大半不能用。要用发青、发黑的才行,烧出来的素胎才好才白呢。”
李彩倒怔住了,阿陶忙自我检讨:“怪我,该跟姐姐讲下的,想着早些拣了赶回去给忘了。”
李彩很不自在,再看那人,他早已经拣了不少放进篓子里了。
“敢问这位兄台在此何干?”阿陶知道碰上行家了,忙礼貌的问他。
那人赶紧回礼:“在下阿兰若,粗略对这瓷器知晓一二。今日冒犯了。”
“哪里话,兄台也是好意。”
“在下原本是去了龙泉寺的,是陶阿婆叫在下来的。还要在下陪诸位一同回去。”
阿陶笑了笑,下山把土倒进车上,又复上来。因是五个人,一会儿便拣了不少,篓子好重,她勉强推了下,提不起来。那人双手一使劲儿,背到背上,下山去了。
找个土也费那么大劲儿。李彩想着,面上自然流露出来。
阿陶便详细说给她听:“是啊,这儿的黏土可不一般。细腻得很呢,易成型不说,还不易变形,吸水又是极好的,晾干之后又不易开裂。单说这马吧,就得好几个模子才能印出来,比如这身子,就得左右各一个,再加上配饰、尾巴,四肢,少说也得七八块儿,若拼在一起,一般的土是不能粘结实的,这发青、发黑的才好,粘在一起浑然天成不呆板。”
“阿姐,这可是秘密,不可外传的。一般人我不跟他讲的,阿婆说可以跟阿姐讲,不用有所保留的。”
“阿姐,上来吧,咱们该走了。”阿陶拉了她上车,阿兰若在前面驾车,看他腰上的几个脚印儿,她倒不好意思了。
天黑透了,才到了窖场。
陶阿婆守在门口张望着,见他们下了车,忙上前:“可算是回来了。”
看见身后的少年,问:“公子也来了?尊师可好?”
“师父还好,只是挂念这里。”那公子道,倒是彬彬有礼的。
“公子作俗家装扮还真是好看。”阿陶说,拉着他的手去洗漱,而后是用饭。
累了半晌,李彩她们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倒是睡得极好,只是梦见了骆驼,马,还有侍女。
天色微亮,这一觉极是安稳。没想到,她一觉到天微亮才醒。蒙面女正在梳头,李彩胡乱收拾了一下,二人便出了门。
赶到了,阿婆和阿陶二人正双膝打跪祈祷,二人见状也跪下,口中默念。
虽是站起身来,还是有些紧张的,李彩虽不大懂,倒了听父亲说过:“十窖九不成。”
二人朝窖口走去,晾了这么几个时辰,靠近窖口还是有些许温度的。
四人未免有些紧张,只看那陶阿婆祖孙二人,其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慢慢的抽掉窖口的大蓝砖,里面的情形渐渐明晰,陶器逐渐展现在眼前。阿陶取出一骆驼,阿婆接过来,仔细端详着,嘴唇抖动、掩不住内心的激动:“真不赖。”
忍住眼中的泪水:“这釉流的也自然。”黄色的马鞍,白色的四蹄,驼色的马身,头上是明珠。如洗之碧空,如新开之镜。
照李彩看来,也不过是色彩暗淡的陶器而已,而且这烧好的东西斑驳的色彩,何至于这般激动?
陶阿婆激动得泪水奔涌而出:“老婆子我烧了大半辈子的窖,今儿总算成了。”
“姐姐不知道,这陶之前仅有单色、双色之分,三色的极少,如今咱们烧成的可有三四种颜色之多。之前祖父在时,也不过是烧成了三种之多,才烧了一回,如今祖父下世有五年了,咱们烧了不下百次,却再没有烧成过。”
原来,这烧瓷器竟耗费这么多的心血。
拿起侍女,老婆婆拿起笔往脸上点,李彩不解问:“阿婆这是做甚?”
“开相啊。”阿婆平静地道,手上也没耽误。
李彩这才注意到,这侍女的脸部白净并未施釉,鼻子眼睛都是素的。阿婆先给侍女点了唇,接着又擦上腮红,最后才画了眉、点了睛。眼睛一点,这侍女马上鲜活了起来,有血有肉了。
正说着,外头有喧闹之声:“呵呵,咱们也来瞧瞧。”
“天后?”李彩听着声音,有些不敢相信。
“你说天后陛下?能来这种地方?”阿陶有些不信。
正说着,人已经进了院子,四人慌忙行礼:“我等叩拜天后陛下,天后陛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不必多礼,诸位辛苦了,快快请起吧。”天后神清气爽,很是和气。
眼前一排刚出窖的陶器吸引了天后的目光,明月奴上前,天后看了,点头:“不错,这一件瓷器上要么是单色,要么是两色,像这样三种、三种以上的倒是头一回见。制成了多少件?”
老婆婆答:“有二十件。”
“不错,二十件全在这儿了。都说十窖九不成,这成的还不少嘛。老人家辛苦了。”天后说着,看向她们四个:“你等都辛苦了。有赏,这样,你们三个年轻的,每人赏金一百,另外,每人赏绸子二十匹。”
天后说罢,拉起老婆婆的手:“老人家,孤给的赏赐加一倍。再问老人家一句,老人家可有心愿未了的,孤可以准你。”
“天后,老婆子我活了这么些年,倒是活了明白。今日这陶制成,却是小贵人的福气所致,不然为何百次不行,单单此次制成?老婆子想啊,在这次任务未成之前,求陛下让小贵人跟着可好?”
“这,我做不了主,就要问她本人了。”
“陛下,李彩愿尽绵薄之力。”
“好罢,如此最好。”天后见她同意,便道:“彩陶要紧,你们身体更是要紧。”
大伙正说着,后面有人喊:“圣人到。”
这圣人,不是李治,还能有谁?
一院子的人呼啦啦全跪下了:“恭迎天皇陛下降临。”
“听说天后散心,朕也出来转转,怎么,彩色陶器制成了?”
“是啊,”
“这倒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见这样的陶器。”
“我已经赏赐了她们。”
“好。我看看都有谁。”四个人站出来,李治问:“你们叫什么名字?”
三个年轻人道:“我叫易彩杭。”
“小子叫陶彩陶。”
“小女子叫李彩。”
“呵”李治听了乐了,三个都有彩字:“真赶巧了,既是都有个彩字,这东西呢又有这三色之多,便叫三彩陶可好?”
“陛下英明。”
“谢陛下赐名。”
“既然成了,便接着做吧。”李治想了想,看了看眼前的器皿道:“朕看你们做的有侍女,有骆驼、马,罐子之类的。接下来做些仙鹤,天王、护法神之类的,可行否?”
“陛下吩咐,可以一试。”阿婆说。
“行,尽早开始吧。”
“既然成了,天后赏了,朕也得赏。”李治心情大好,底下的人赶紧谢恩。
唯有陶彩淘,在众人谢恩之后,跪地不起:“草民有事请求陛下。”
“好,讲讲朕听听。”
“草民不要赏赐,只愿陛下开恩,放过草民的表哥。”
“你表哥,是哪个?”
“前几日犯了事儿的张子夜。”
“他犯的事儿罪可不轻啊,朕已经饶过他性命。你还要朕怎样?我大唐的律法岂能为他一再网开一面?”
“陛下若要关他一辈子,岂不比杀了他更痛苦?草民胆请陛下开恩,让表哥免受终身囹圄之苦。”
“他若出来,谁知会不会犯下更大的罪来?”
“陛下,表哥不会。他从未想过要盗取任何宝贝,不过是借以引人注目罢了,那被人交换的宝物,也是他人所盗,陛下!陛下开恩哪!”
李治起身,背过身往院门口走了两步,又停下,扭过半边脸过来:“朕会考虑的,你好好做事就行。”
送走了半院子的人,她们倒不乐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阿陶有些犯难:“单这模儿就得多少天做好?且尚未做过,不知能成不能呢。再说,这土也用完了。”
“土是小事儿。”陶阿婆说:“你们去取便是,这模儿老婆子想办法。我得出去一趟。”
模子是石刻的,得找石匠,先画样子。
简单的午饭,四人用毕,彩杭和阿陶便要离开,李彩问:“我能去吗?”
“姐姐若不愿去,在这儿呆着便是了。”
“我还是去吧。”李彩说着,牵了马。这邙山离这儿挺近,整个儿的黄色的土堆积而成。三人下了马,把马车停好,便上山去。
阿陶背着篓子,弯下腰来捡,看看就丢进背上的篓子里,蒙面女也低头捡,李彩背着嫌累索性解开,也捡也丢进去。老半天,才捡了半篓子,
日渐西斜,清风徐来,松柏作响,竟有人在此唱歌。那声音隐约的有传过来:“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这是晋时张载的《七哀诗》,这人在这儿作甚?
李彩寻声望去,却也认得,那人看见了她,她以为他不会过来,谁料声音却越来越近。
李彩低头捡,不理他。那人走近了,站着看她手里的东西:“可别把这邙山搬走了。”
“你当我是精卫啊?女娃填海,我倒运土?”
“你这土制陶器,这就不行了。”
“你哪儿晓得,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那人不听,倒去看她的篓子,一下掀翻了,土被全数倒在地上了,还掂起来拍拍抖抖的,李彩的火蹭的上来了,便要过去揍他。
那人忙躲开:“在下也是为姑娘好,姑娘别不识好人心。”
“你是好人?还为我好?”李彩听了气更不打一处来:“我拣了这么久,全被你丢开,你安什么心?”李彩说着,口里念着:“叫你为我好,叫你为我好。”抬脚朝他踹去,她不怕,她们好几个人呢,再说自己占着理呢。
那人结结实实的挨了几下,还笑呢。
阿陶听见了,匆匆赶过来:“姐姐怎么了?”
“喏,你看看。”李彩指了指。
陶彩淘看了看地上,蹲下去伸手翻了几下,轻声道:“姐姐,这土有大半不能用。要用发青、发黑的才行,烧出来的素胎才好才白呢。”
李彩倒怔住了,阿陶忙自我检讨:“怪我,该跟姐姐讲下的,想着早些拣了赶回去给忘了。”
李彩很不自在,再看那人,他早已经拣了不少放进篓子里了。
“敢问这位兄台在此何干?”阿陶知道碰上行家了,忙礼貌的问他。
那人赶紧回礼:“在下阿兰若,粗略对这瓷器知晓一二。今日冒犯了。”
“哪里话,兄台也是好意。”
“在下原本是去了龙泉寺的,是陶阿婆叫在下来的。还要在下陪诸位一同回去。”
阿陶笑了笑,下山把土倒进车上,又复上来。因是五个人,一会儿便拣了不少,篓子好重,她勉强推了下,提不起来。那人双手一使劲儿,背到背上,下山去了。
找个土也费那么大劲儿。李彩想着,面上自然流露出来。
阿陶便详细说给她听:“是啊,这儿的黏土可不一般。细腻得很呢,易成型不说,还不易变形,吸水又是极好的,晾干之后又不易开裂。单说这马吧,就得好几个模子才能印出来,比如这身子,就得左右各一个,再加上配饰、尾巴,四肢,少说也得七八块儿,若拼在一起,一般的土是不能粘结实的,这发青、发黑的才好,粘在一起浑然天成不呆板。”
“阿姐,这可是秘密,不可外传的。一般人我不跟他讲的,阿婆说可以跟阿姐讲,不用有所保留的。”
“阿姐,上来吧,咱们该走了。”阿陶拉了她上车,阿兰若在前面驾车,看他腰上的几个脚印儿,她倒不好意思了。
天黑透了,才到了窖场。
陶阿婆守在门口张望着,见他们下了车,忙上前:“可算是回来了。”
看见身后的少年,问:“公子也来了?尊师可好?”
“师父还好,只是挂念这里。”那公子道,倒是彬彬有礼的。
“公子作俗家装扮还真是好看。”阿陶说,拉着他的手去洗漱,而后是用饭。
累了半晌,李彩她们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