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不可在上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元宵节,吃过午饭,雪花儿飘飘洒洒地落了下来,山坡上、路面上、草房上、街灯上洒落一片银白,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石崖上的石缝里扎出几枝腊梅,横空出世,春蕾绽放,点点嫣红,几分红艳,几分俊俏,几分潇洒,正如老人家所写: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屋外春寒料峭,屋内烟雾缭绕,三四十个青壮汉子挤在小小的教室内,吞云吐雾,尽情地享受着或被动地忍受着尼古丁辛辣的刺激,“六叔,您老学问大,我请教您个问题。”——邢淑宝大排行老六,话的是惠民子,毛头小伙,十七八岁,小平头,鸭蛋脸,扇风耳朶,两个黑眼珠放着光,呲着小狗牙,眼瞅着邢淑宝,一脸诡笑。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你小子人小鬼大,有啥屁放?”
“您说,为什么正月十五叫元宵节又叫上元节?”
“考我呀,还甭说,我还真知道。”
一听这话,七八个人呼啦啦围了过来。
邢淑宝把烟袋锅子在鞋底上磕了磕,娓娓道来: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为什么又叫上元节呢?”惠民子再问一句。
邢淑宝微微一笑,接着说:
——这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所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
“过去元宵节可热闹了。”有人插话说。
——那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知道什么意思吗?
“不知道。”惠民子摇摇头。
——意思是说,远处的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好似明月高悬。
邢淑宝见大家来了兴趣,接着夸夸其谈了:
——元宵节还有个活动“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后来商家也把谜语写在彩灯上,招揽生意。
邢淑宝一阵乱侃,只听的人们一个个瞠目结舌,呆若木鸡,伸着大拇指,连连称赞,“学问,学问。”
“我出个灯谜,你们猜猜?”邢淑宝说。
“你说。”七嘴八舌。
邢淑宝略作沉思,“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不可在上,且止在下。打一字。”
大眼瞪小眼,没人猜得出来,“惠民子,你说是什么字?”邢淑宝将了他臭小子一军。
“我说不准,大概是个‘一’字。”
邢淑宝笑了,未置可否,你看我,我看你,忽然有人恍然大悟了,“嘿,还真是个一字,惠民子行呀,小脑瓜够灵的。”
邢淑宝笑着说:“别小看这个‘一’字,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大伙儿蒙了,傻愣愣地问:“六叔,啥意思?”
“这是老子李耳的话,啥意思,一句两句的也说不清,你们以后慢慢地去体会吧。”
门开了,进来了区翠华,身着靓装,她被满屋的烟气只呛得眼痛,用手掌在眼前搧了搧,吼了一声“惠民子把窗户打开”,又对着烟民们吼道“你们作死呀,不知道吗,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危害更大,你看看,还是用报纸卷的,报纸油墨含有铅毒,尼古丁和铅毒一起吸到肺里,我看你们是老梆子上吊——不想活了。”
惠民子用手捅了身边的壮年汉子一下,“山哥,一丈青厉害不?”——看来一丈青是区翠华的绰号,山哥名叫邵若山,邵若水的本家兄弟,他低头往人身后一躲,说了声“滚一边去。”
门又开了,进来了赵大诚,撒眼看了下人们,“人都到齐了,书记马上就到,大伙儿稍等一下。”
“大诚,开啥会呀?”有人问道。
“无可奉告。”赵大诚说。
“又有啥好事呀?”
“无可奉告。”
“你口风还够严的。”
“玩神秘呀。”
“透点儿风,别装神弄鬼了。”
七嘴八舌乱作一团。
“书记来了。”不知谁喊了声。
只见毕嗣根推门而进,身后跟着司友亮,嘿,是猫就避鼠,这书记大人的权威还真大,教室内顿时鸦雀无声,安静下来,吸烟的人急忙将手中的烟蒂在鞋底上掐灭,毕嗣根满面春风,走上了讲台,站在了黑板的前面。
书记大人有话要讲了。
------题外话------
真正的古典范儿是什么?我在看《新周刊》这一期的时候,最喜欢最认可的话是,真正的古典范儿是富有朝气的、快乐的、天真的、活生生的,像行云流水一般自由自在,像请冽的空气一般新鲜。我说这是真的古典范儿,古典范儿一定是行动迟缓的,所以着相的东西我认为都很不古典。比如喝茶这件事情,现在有很多人很古典范儿地去茶馆里面斗茶,如果不是8o年以上的陈年普洱不好意思拿出来,如果不是一棵树上的大红袍都不好意思泡一泡,如果不是明前的龙井甚至不是龙井的龙井都不叫绿茶。这是古典范儿吗?
——于丹:古典不是范儿
本书由潇湘书院,请勿转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元宵节,吃过午饭,雪花儿飘飘洒洒地落了下来,山坡上、路面上、草房上、街灯上洒落一片银白,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石崖上的石缝里扎出几枝腊梅,横空出世,春蕾绽放,点点嫣红,几分红艳,几分俊俏,几分潇洒,正如老人家所写: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屋外春寒料峭,屋内烟雾缭绕,三四十个青壮汉子挤在小小的教室内,吞云吐雾,尽情地享受着或被动地忍受着尼古丁辛辣的刺激,“六叔,您老学问大,我请教您个问题。”——邢淑宝大排行老六,话的是惠民子,毛头小伙,十七八岁,小平头,鸭蛋脸,扇风耳朶,两个黑眼珠放着光,呲着小狗牙,眼瞅着邢淑宝,一脸诡笑。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你小子人小鬼大,有啥屁放?”
“您说,为什么正月十五叫元宵节又叫上元节?”
“考我呀,还甭说,我还真知道。”
一听这话,七八个人呼啦啦围了过来。
邢淑宝把烟袋锅子在鞋底上磕了磕,娓娓道来: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为什么又叫上元节呢?”惠民子再问一句。
邢淑宝微微一笑,接着说:
——这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所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
“过去元宵节可热闹了。”有人插话说。
——那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知道什么意思吗?
“不知道。”惠民子摇摇头。
——意思是说,远处的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好似明月高悬。
邢淑宝见大家来了兴趣,接着夸夸其谈了:
——元宵节还有个活动“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后来商家也把谜语写在彩灯上,招揽生意。
邢淑宝一阵乱侃,只听的人们一个个瞠目结舌,呆若木鸡,伸着大拇指,连连称赞,“学问,学问。”
“我出个灯谜,你们猜猜?”邢淑宝说。
“你说。”七嘴八舌。
邢淑宝略作沉思,“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不可在上,且止在下。打一字。”
大眼瞪小眼,没人猜得出来,“惠民子,你说是什么字?”邢淑宝将了他臭小子一军。
“我说不准,大概是个‘一’字。”
邢淑宝笑了,未置可否,你看我,我看你,忽然有人恍然大悟了,“嘿,还真是个一字,惠民子行呀,小脑瓜够灵的。”
邢淑宝笑着说:“别小看这个‘一’字,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大伙儿蒙了,傻愣愣地问:“六叔,啥意思?”
“这是老子李耳的话,啥意思,一句两句的也说不清,你们以后慢慢地去体会吧。”
门开了,进来了区翠华,身着靓装,她被满屋的烟气只呛得眼痛,用手掌在眼前搧了搧,吼了一声“惠民子把窗户打开”,又对着烟民们吼道“你们作死呀,不知道吗,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危害更大,你看看,还是用报纸卷的,报纸油墨含有铅毒,尼古丁和铅毒一起吸到肺里,我看你们是老梆子上吊——不想活了。”
惠民子用手捅了身边的壮年汉子一下,“山哥,一丈青厉害不?”——看来一丈青是区翠华的绰号,山哥名叫邵若山,邵若水的本家兄弟,他低头往人身后一躲,说了声“滚一边去。”
门又开了,进来了赵大诚,撒眼看了下人们,“人都到齐了,书记马上就到,大伙儿稍等一下。”
“大诚,开啥会呀?”有人问道。
“无可奉告。”赵大诚说。
“又有啥好事呀?”
“无可奉告。”
“你口风还够严的。”
“玩神秘呀。”
“透点儿风,别装神弄鬼了。”
七嘴八舌乱作一团。
“书记来了。”不知谁喊了声。
只见毕嗣根推门而进,身后跟着司友亮,嘿,是猫就避鼠,这书记大人的权威还真大,教室内顿时鸦雀无声,安静下来,吸烟的人急忙将手中的烟蒂在鞋底上掐灭,毕嗣根满面春风,走上了讲台,站在了黑板的前面。
书记大人有话要讲了。
------题外话------
真正的古典范儿是什么?我在看《新周刊》这一期的时候,最喜欢最认可的话是,真正的古典范儿是富有朝气的、快乐的、天真的、活生生的,像行云流水一般自由自在,像请冽的空气一般新鲜。我说这是真的古典范儿,古典范儿一定是行动迟缓的,所以着相的东西我认为都很不古典。比如喝茶这件事情,现在有很多人很古典范儿地去茶馆里面斗茶,如果不是8o年以上的陈年普洱不好意思拿出来,如果不是一棵树上的大红袍都不好意思泡一泡,如果不是明前的龙井甚至不是龙井的龙井都不叫绿茶。这是古典范儿吗?
——于丹:古典不是范儿
本书由潇湘书院,请勿转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