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财神爷
离开这个盆地中富有民族风情的美丽小镇,众人沿还算宽阔平坦的官道继续前行。过午,远远望见山凹里树木掩映中有一小村庄,云南山高林密路途坎坷人烟稀少,能见到一个村庄总是使人感到兴奋。
及至村前,人还没进去,“咔嗤---”一声,一棵树干就横倒在路上。“吁---”,打头的车驾只得赶忙勒马停车,两侧的侍卫见势不妙,拔出腰刀瞪起眼睛警惕地观察四周。自一块大石头后忽得闪出三个衣衫破旧,面皮黢黑如树干般粗糙有些年纪的老汉,拦在车前,也不言语只把手一伸---。
“你们---,这是要干啥?”
身穿蓝布长衫负责领路的老管家跳下车,走到他们面前捋着颌下的一绺黑色长须问道。
“不干啥,你们交二十两银子,自然挪开树干让你们过去。倘若不交老汉决不让道!”
一个领头的胡须花白的倔强老人,看了看后面的十几辆马车和数十骑马的壮汉,慢腾腾的说。他的一口汉话倒挺流利,有些江浙口音。不要蜀锦,只要二十两银子,虽不算多,却也几乎是一个县太爷半年的俸禄。管家请示过后面车中的主人,交上银子,三个老汉移开树干,可以过去了。
谁知刚刚穿过村子,未及走出村口,又是“咔嗤”一声---,哎呦,这是什么情况?重复村前的故事。从一旁小树林中冲出两位老汉,习以为常的把手一伸---。久经世故的管家皱起眉头,摇着那颗圆脸大脑袋,这回没有下车,而是朝着他们大声地喊道:
“不要麻烦了,我们已经交过银子了!”
“你们交的是进村费,这回收的是出村费。”
管家一听怒气冲冲的跳下车来,分辩道:
“哪有你们这样的,一个村子收两次费,你们还讲不讲理了!”
管家心里早就窝着一股火,自进云南这一路穿州过县路途艰难不说,太孙殿下为掩饰身份,低调而行,委曲求全,扮做商旅。每过一村任凭人家勒索钱财,这不,蜀王爷给的三大车蜀锦只剩下一车了,银袋钱包也是越来越小了。这个村子还敢二次收费,太拿村长当干部了!真是天高皇帝远,胆大包天了!
“哎呀!快来人啊,这里有车撞死人了!”
管家一肚子的火还没有泄完,两个老汉便直冲到车轮下躺倒在地,一个装死,一个嚎啕大哭。不一会就有全村青壮妇孺皆出,七嘴八舌义愤填膺,围着车驾讨要赔偿费、丧葬费和碰伤老人的养伤药钱。看来今天没有几百两银子,就别想过关。面对群情汹汹,众口铄金,管家又气又恨脸色煞白,有口难辩。
朱瞻基闻声打开车门向前观看,倾城一见此情景脑中一闪,突然想起,明白了一件事,原来这后世的碰瓷,是源于此地啊!
侍卫们见村民人多势众,唯恐朱瞻基近前有所不测,迅将他包围起来,不许闲杂人等靠近。倾城急忙吩咐英宁,前去带过明太医去为伤者验看伤情。管家一见明太医,立即恢复了往日的精明,他果断的挥了挥手,大声道:
“哎,各位乡邻,不要吵了,先救人要紧,这里正好有位名医,就请他给两位老哥诊看一下,是否要紧。”
在场的村民听到管家说,要让车队的医生去验看伤情,一片哗然,纷纷以不相信对方的医生为由,向前阻拦。眼见形势有些不可控,青龙、白虎急与朱瞻基低声商量:
“公子,实在不行只有公开殿下你的身份了,看他谁还敢阻拦,格杀勿论!”
朱瞻基微微一笑,说:“别着急,再等一等。”
双方正相持不下,这时一众人簇拥着一位身材高大,须皆白的老人向这里走来,现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看来这位老人身份非常,似乎是这个村子里的当家人。
“小的们拜见庄主!”
一时间所有的男女老幼均虔诚的跪了下来。老人虽已年迈,但仍剑眉星目,眼神澄澈如水,坚毅如冰。他面色有些不悦,声如洪钟:
“何事喧闹,真是不成体统!”
众人正要禀报,却猛然听到朗朗的吟诗声:
“沈姓原来宰相家,皇兵追赶入西涯。
沈基桥上来分散,渭水河边插柳花。
异日团圆重相会,辅助朝廷永不差。
后人记得诗八句,千家万家是一家。”
老庄主闻诗浑身一震,面露惊容,目光迅望向吟诗之人。朱瞻基和倾城,无情无心等人也十分惊愕,因为那吟诗之人不是别人,却是一身儒衫,俊逸绝尘,站在那里如玉树临风,手拿折扇正两手一磕将扇子收拢的沈公子,沈海波。
就好比变了一个戏法,形势截然不同了,老庄主及全村的人立即换了一种态度,惊喜中带着由衷的恭敬和卑微,简直是迫不急待的将他们一行人迎进了村子里,请进一所大院的厅内就坐,端茶倒水,安排宴席,饮马喂草,好一阵忙活。将那什么讨要出村费,赔偿费的事,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一字不提了。
酒宴主席上坐的是老庄主,左右是沈公子、黄公子,另有数名德高望重的村中老者作陪。开席之前老庄主面朝墙上的一幅画,恭恭敬敬长揖到地,又接过侍从递过来的酒盅敬酒三杯,慢慢将酒洒落于地上。
沈海波,朱瞻基二人这才上眼细看那副画,还真是没见过,这不是神仙,也不是皇帝。这是一幅人物画像,画中人头戴官帽,身穿赤色四爪衮龙袍,耳大脸方,眉清目秀,面如冠玉,颌下几绺黑色长须,两手怀抱元宝聚宝盆,笑容可掬。
二人不由得相视一笑,心中不解,这是谁呀?
“这是我们的财神爷,沈万三。在云南家家都有供奉,两位有所不知?”
老庄主随即善解人意的说道。
“啊,是先祖?”
沈海波突然想起,父亲沈斌留给自己的书中,曾说过,曾祖父沈富,人称沈万三,在大明洪武三年,因出资赞助军队粮草和修筑南京城楼,城墙,曾被洪武皇帝朱元璋钦封“兴国公”。虽是虚衔,但却是宰相级别。所以画上的沈万三身穿赤色四爪衮龙官袍倒也是实至名归,并无僭越。只是没有想到,曾祖父被流放云南故去多年以后,如今却在民间被奉为财神,家家供奉他的画像。就说今天这事,拿着先父留给自己的一把扇子,读出上面的诗句,就能证明自己的身份,从而化险为夷,在云南境内不受难为。这是云南百姓对沈家当年善行的认可,公道自在人心啊。
想到此,沈海波赶忙跪倒在地,朝着曾祖父的画像,跪拜行礼。
老庄主扶起沈海波,动情地说:
“沈公子,多少年了,老夫总在等着这一天,希望能再见沈家的人一面,感谢恩人当年的救助之恩,这诗是你爷爷沈旺当年从这儿走时留下来的,四十年了,今天终于听到它,见到了你,老夫死而无憾了。”
酒是个好东西,它是联络人们之间感情的纽带,一老一少,素未蒙面,酒逢知己千杯少,看着眼前的沈公子,老庄主如见亲人,乘着酒兴,几十年的往事涌上心来。
在元末反元抗暴,恢复汉人江山的农民起义浪潮中,泰州兴化白驹场人,江浙一带义军领袖张士诚,在众多群雄中,算是个为数不多的好人。他比较讲信用,爱护百姓,能容人。还带领百姓开荒种地,兴修水利,减免赋税,所以江浙一带的百姓、士子、文人乃至富豪巨贾都愿意支持他。
几年后,张士诚与朱元璋争天下交战失利,困守扬州城。尽管城中粮食奇缺,可城中百姓食不裹腹,仍愿意与他同生共死。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一座孤城硬是死守了八个多月,给朱元璋的军队造成了重大损失。是以朱元璋破城后,虽然没有像漠北胡虏打进中原那样动辄屠城,奸淫烧杀妇孺不留,却仍愤而将城中军民尽皆贬为贱民。
从古到今,每一位开国皇帝,坐了天下以后,都不会赦免前朝留下来的贱民。大明人的户籍分为四种,军、民、匠、灶,而贱民位列四民之外,是最低的社会阶层。
尽管贱民自古就有,如商贾、皇隶、优伶、奴仆、娼妓、乞丐等等。但在大明朝,由于洪武皇帝朱元璋少年时家贫曾当过乞丐,所以乞丐并不属于贱民。最卑贱者大多是因为战争而被贬为贱民的人。胡家村,这个村子里的人,就是贱民中的贱民,因为他们都是元末义军领袖张士诚的部属。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及至村前,人还没进去,“咔嗤---”一声,一棵树干就横倒在路上。“吁---”,打头的车驾只得赶忙勒马停车,两侧的侍卫见势不妙,拔出腰刀瞪起眼睛警惕地观察四周。自一块大石头后忽得闪出三个衣衫破旧,面皮黢黑如树干般粗糙有些年纪的老汉,拦在车前,也不言语只把手一伸---。
“你们---,这是要干啥?”
身穿蓝布长衫负责领路的老管家跳下车,走到他们面前捋着颌下的一绺黑色长须问道。
“不干啥,你们交二十两银子,自然挪开树干让你们过去。倘若不交老汉决不让道!”
一个领头的胡须花白的倔强老人,看了看后面的十几辆马车和数十骑马的壮汉,慢腾腾的说。他的一口汉话倒挺流利,有些江浙口音。不要蜀锦,只要二十两银子,虽不算多,却也几乎是一个县太爷半年的俸禄。管家请示过后面车中的主人,交上银子,三个老汉移开树干,可以过去了。
谁知刚刚穿过村子,未及走出村口,又是“咔嗤”一声---,哎呦,这是什么情况?重复村前的故事。从一旁小树林中冲出两位老汉,习以为常的把手一伸---。久经世故的管家皱起眉头,摇着那颗圆脸大脑袋,这回没有下车,而是朝着他们大声地喊道:
“不要麻烦了,我们已经交过银子了!”
“你们交的是进村费,这回收的是出村费。”
管家一听怒气冲冲的跳下车来,分辩道:
“哪有你们这样的,一个村子收两次费,你们还讲不讲理了!”
管家心里早就窝着一股火,自进云南这一路穿州过县路途艰难不说,太孙殿下为掩饰身份,低调而行,委曲求全,扮做商旅。每过一村任凭人家勒索钱财,这不,蜀王爷给的三大车蜀锦只剩下一车了,银袋钱包也是越来越小了。这个村子还敢二次收费,太拿村长当干部了!真是天高皇帝远,胆大包天了!
“哎呀!快来人啊,这里有车撞死人了!”
管家一肚子的火还没有泄完,两个老汉便直冲到车轮下躺倒在地,一个装死,一个嚎啕大哭。不一会就有全村青壮妇孺皆出,七嘴八舌义愤填膺,围着车驾讨要赔偿费、丧葬费和碰伤老人的养伤药钱。看来今天没有几百两银子,就别想过关。面对群情汹汹,众口铄金,管家又气又恨脸色煞白,有口难辩。
朱瞻基闻声打开车门向前观看,倾城一见此情景脑中一闪,突然想起,明白了一件事,原来这后世的碰瓷,是源于此地啊!
侍卫们见村民人多势众,唯恐朱瞻基近前有所不测,迅将他包围起来,不许闲杂人等靠近。倾城急忙吩咐英宁,前去带过明太医去为伤者验看伤情。管家一见明太医,立即恢复了往日的精明,他果断的挥了挥手,大声道:
“哎,各位乡邻,不要吵了,先救人要紧,这里正好有位名医,就请他给两位老哥诊看一下,是否要紧。”
在场的村民听到管家说,要让车队的医生去验看伤情,一片哗然,纷纷以不相信对方的医生为由,向前阻拦。眼见形势有些不可控,青龙、白虎急与朱瞻基低声商量:
“公子,实在不行只有公开殿下你的身份了,看他谁还敢阻拦,格杀勿论!”
朱瞻基微微一笑,说:“别着急,再等一等。”
双方正相持不下,这时一众人簇拥着一位身材高大,须皆白的老人向这里走来,现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看来这位老人身份非常,似乎是这个村子里的当家人。
“小的们拜见庄主!”
一时间所有的男女老幼均虔诚的跪了下来。老人虽已年迈,但仍剑眉星目,眼神澄澈如水,坚毅如冰。他面色有些不悦,声如洪钟:
“何事喧闹,真是不成体统!”
众人正要禀报,却猛然听到朗朗的吟诗声:
“沈姓原来宰相家,皇兵追赶入西涯。
沈基桥上来分散,渭水河边插柳花。
异日团圆重相会,辅助朝廷永不差。
后人记得诗八句,千家万家是一家。”
老庄主闻诗浑身一震,面露惊容,目光迅望向吟诗之人。朱瞻基和倾城,无情无心等人也十分惊愕,因为那吟诗之人不是别人,却是一身儒衫,俊逸绝尘,站在那里如玉树临风,手拿折扇正两手一磕将扇子收拢的沈公子,沈海波。
就好比变了一个戏法,形势截然不同了,老庄主及全村的人立即换了一种态度,惊喜中带着由衷的恭敬和卑微,简直是迫不急待的将他们一行人迎进了村子里,请进一所大院的厅内就坐,端茶倒水,安排宴席,饮马喂草,好一阵忙活。将那什么讨要出村费,赔偿费的事,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一字不提了。
酒宴主席上坐的是老庄主,左右是沈公子、黄公子,另有数名德高望重的村中老者作陪。开席之前老庄主面朝墙上的一幅画,恭恭敬敬长揖到地,又接过侍从递过来的酒盅敬酒三杯,慢慢将酒洒落于地上。
沈海波,朱瞻基二人这才上眼细看那副画,还真是没见过,这不是神仙,也不是皇帝。这是一幅人物画像,画中人头戴官帽,身穿赤色四爪衮龙袍,耳大脸方,眉清目秀,面如冠玉,颌下几绺黑色长须,两手怀抱元宝聚宝盆,笑容可掬。
二人不由得相视一笑,心中不解,这是谁呀?
“这是我们的财神爷,沈万三。在云南家家都有供奉,两位有所不知?”
老庄主随即善解人意的说道。
“啊,是先祖?”
沈海波突然想起,父亲沈斌留给自己的书中,曾说过,曾祖父沈富,人称沈万三,在大明洪武三年,因出资赞助军队粮草和修筑南京城楼,城墙,曾被洪武皇帝朱元璋钦封“兴国公”。虽是虚衔,但却是宰相级别。所以画上的沈万三身穿赤色四爪衮龙官袍倒也是实至名归,并无僭越。只是没有想到,曾祖父被流放云南故去多年以后,如今却在民间被奉为财神,家家供奉他的画像。就说今天这事,拿着先父留给自己的一把扇子,读出上面的诗句,就能证明自己的身份,从而化险为夷,在云南境内不受难为。这是云南百姓对沈家当年善行的认可,公道自在人心啊。
想到此,沈海波赶忙跪倒在地,朝着曾祖父的画像,跪拜行礼。
老庄主扶起沈海波,动情地说:
“沈公子,多少年了,老夫总在等着这一天,希望能再见沈家的人一面,感谢恩人当年的救助之恩,这诗是你爷爷沈旺当年从这儿走时留下来的,四十年了,今天终于听到它,见到了你,老夫死而无憾了。”
酒是个好东西,它是联络人们之间感情的纽带,一老一少,素未蒙面,酒逢知己千杯少,看着眼前的沈公子,老庄主如见亲人,乘着酒兴,几十年的往事涌上心来。
在元末反元抗暴,恢复汉人江山的农民起义浪潮中,泰州兴化白驹场人,江浙一带义军领袖张士诚,在众多群雄中,算是个为数不多的好人。他比较讲信用,爱护百姓,能容人。还带领百姓开荒种地,兴修水利,减免赋税,所以江浙一带的百姓、士子、文人乃至富豪巨贾都愿意支持他。
几年后,张士诚与朱元璋争天下交战失利,困守扬州城。尽管城中粮食奇缺,可城中百姓食不裹腹,仍愿意与他同生共死。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一座孤城硬是死守了八个多月,给朱元璋的军队造成了重大损失。是以朱元璋破城后,虽然没有像漠北胡虏打进中原那样动辄屠城,奸淫烧杀妇孺不留,却仍愤而将城中军民尽皆贬为贱民。
从古到今,每一位开国皇帝,坐了天下以后,都不会赦免前朝留下来的贱民。大明人的户籍分为四种,军、民、匠、灶,而贱民位列四民之外,是最低的社会阶层。
尽管贱民自古就有,如商贾、皇隶、优伶、奴仆、娼妓、乞丐等等。但在大明朝,由于洪武皇帝朱元璋少年时家贫曾当过乞丐,所以乞丐并不属于贱民。最卑贱者大多是因为战争而被贬为贱民的人。胡家村,这个村子里的人,就是贱民中的贱民,因为他们都是元末义军领袖张士诚的部属。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