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前往虞城
“可惜我出游未带书籍。身上除了一把剑,再无其他。”
李白摸了一下行囊,发现里面只有金钱和衣物,不能如杜甫一样送书给高辰。
高辰虽然家境一般,但李白不会给高辰金钱。高辰严肃中含有傲气,那叫施舍。
“我和诸位虽是一面之交,但是倾盖如故。如果有一天,诸位遇到祸难,我一定全力以赴。只希望我等之间的友谊如同松柏一样,永远青翠。世人都说友谊千金难买,彼此心中挂怀,才是最感念的。”
高辰微微一笑道。
“善!”
李白抚掌大赞,伸手阻止道:“小友还要将凶徒送往县衙,不必再远送了。”
“小友请回,我将太白和子美送出汴水。”
高适也对高辰说道。
“珍重!”
高辰再次拱手,转身离去。
走了数十步,高辰又回头望着前方晨曦沐浴下的三人。
他们一步步的走向原野的尽头后,高辰这才归家。
高辰不知道的是,此时,李白、高适、杜甫三人正在议论他。
“我阅人无数,但见少年,无出高辰。他不显露才华,身披布衣,只言片语,极为自信。可惜生在这个时代。”
李白回忆高辰的言行举止,开口叹道。
“太白兄不必感叹,李林甫已至暮年,高辰还是少年。一朝天子一朝臣,今后之事,还不好说。”
杜甫乐观的说道。
“开元十年至十五年,西北两边皆无战事,天下太平。当初皇帝初继,励精图治,肯善始。今皇帝沉迷声色,赏罚无度,不肯善终。边境无月不战,将领恃勇骄纵,为了军功不择手段。数十万精兵,屯聚西、北两边,枝弱干强,徒之奈何?”
高适也说出心中忧虑,正如他在开元末所作《燕歌行》一般,同情普通士兵,讽刺边疆名将。他异常关心边疆战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引用《诗》上的这一句老话,来形容唐玄宗,再合适不过了。
唐玄宗前期的圣明和雄才大略足矣比肩圣君,如果一直保持下去,他一定可以成为千古一帝。
开元盛世,不单单是经济、文化、人口、军事等方面。
“开元之盛,所置宰辅,皆得贤才”。可以想象,一个皇帝登基之后,一连十余名贤明、清廉、励志的宰相,是何等场景?
不论是谁,做人、做官、做事,亦或者当皇帝,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终。
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这种千古圣明帝王在晚年都会留下过错,无外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现州县争相谄媚贵妃,皇帝奢靡之风,使州县长官更甚,他们勾结乡绅,强取豪夺百姓土地。我真的是担心,盛世如瓷器一样,精美易碎。”
杜甫忧愁的说道。
“长安,是一个可以完成雄心壮志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堕入万丈深渊的地方。子美要有所准备。”
李白对杜甫说道。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杜甫坚定的说道。
“希望我下次来虞城时,高辰已有名声!”
本就是要去云游,李白也不说什么。真正步入那里,才会明白那长安。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李白唱着这首青年所作的诗,一阵风吹过,衣袍鼓起,须发飞舞。
宋州的少年郎,让他想起自己青年之时,那时身负壮志,希望有奋发激烈之时。
此时也是,但遥遥无期。
山高,水远!
萍水相逢的朋友,很可能一辈子只能见其一面。
不论是李白,还是杜甫。他们都不敢保证下次来虞城之时,高辰还在?或许,他们再也不会来!
……
在大侯乡通往虞城的官道上,一群人前呼后拥,人声鼎沸。
正是押送着刘三的高辰、张抃一伙人。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凑热闹的乡邻。
“辰兄,你可真厉害,这种杀人凶徒都被你抓到了。”
一名少年挤到高辰身边,满目崇拜的对他说道。
这名少年是高辰的邻居,名为高逸。
高辰这一个月看的书,都是从高逸那里借的。
高适,就是高逸的叔父。高逸的祖父在边疆带过兵,打过仗,不过自父辈之后,家境落魄。
和高辰不同的是,高逸家只有高逸一个男丁,有条件供他在乡学读书。
在开元二十六年时,唐玄宗下令各州县长官于每乡置办乡学一所。
这些都赖于这个时代的学习风气,从唐初以来,越来越多的布衣宰相横空出世,敲打着平民百姓的内心。
在家境殷实的情况下,父母都会想方设法送子入学拜师,望子成龙。
科举制度,也深深的刺激了学生读书学习的热情。
自开元、天宝以来,“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这种学习风气“浸已成风”。
但是高逸并不喜欢学习,用后世的说法,高逸就是大侯乡学的“学渣”。他一直崇拜高辰,喜欢高辰从容来去的游侠之风。可能是受了祖父一辈的影响。
“即便为匹夫,见恶也当斗。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若不缚恶人,冤魂便不得安息。”
高辰一脸正气的说道。
“下次辰兄出门,请带我一起。”
高逸目光希望的看着高辰。
高辰在大侯乡恶少年之中,如众星拱月。押着凶徒刘三,乡亲父老称赞,要多威风,就多威风。即便是高辰身边的恶少年,也一个个神气十足。高逸想象自己是高辰身边的一员。
“如果想要做大事,没有学识会让人看不起。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乡学之中的老师学问不精,你叔父乃天下间少有的学者,你可以跟在他的身边,用心攻读。”
高辰淡淡一笑,避开高逸所问,向他劝说道。
“叔父太严苛,我才不跟着他呢!”
高逸嘴一撇,嘟囔道。
“你叔父是否一直在你家中?”
高辰话锋一转,向高逸问到。
“叔父一直定居在宋城,很少过来。而且叔父朋友甚众,经常联系不上。”
高逸向高辰回道。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李白摸了一下行囊,发现里面只有金钱和衣物,不能如杜甫一样送书给高辰。
高辰虽然家境一般,但李白不会给高辰金钱。高辰严肃中含有傲气,那叫施舍。
“我和诸位虽是一面之交,但是倾盖如故。如果有一天,诸位遇到祸难,我一定全力以赴。只希望我等之间的友谊如同松柏一样,永远青翠。世人都说友谊千金难买,彼此心中挂怀,才是最感念的。”
高辰微微一笑道。
“善!”
李白抚掌大赞,伸手阻止道:“小友还要将凶徒送往县衙,不必再远送了。”
“小友请回,我将太白和子美送出汴水。”
高适也对高辰说道。
“珍重!”
高辰再次拱手,转身离去。
走了数十步,高辰又回头望着前方晨曦沐浴下的三人。
他们一步步的走向原野的尽头后,高辰这才归家。
高辰不知道的是,此时,李白、高适、杜甫三人正在议论他。
“我阅人无数,但见少年,无出高辰。他不显露才华,身披布衣,只言片语,极为自信。可惜生在这个时代。”
李白回忆高辰的言行举止,开口叹道。
“太白兄不必感叹,李林甫已至暮年,高辰还是少年。一朝天子一朝臣,今后之事,还不好说。”
杜甫乐观的说道。
“开元十年至十五年,西北两边皆无战事,天下太平。当初皇帝初继,励精图治,肯善始。今皇帝沉迷声色,赏罚无度,不肯善终。边境无月不战,将领恃勇骄纵,为了军功不择手段。数十万精兵,屯聚西、北两边,枝弱干强,徒之奈何?”
高适也说出心中忧虑,正如他在开元末所作《燕歌行》一般,同情普通士兵,讽刺边疆名将。他异常关心边疆战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引用《诗》上的这一句老话,来形容唐玄宗,再合适不过了。
唐玄宗前期的圣明和雄才大略足矣比肩圣君,如果一直保持下去,他一定可以成为千古一帝。
开元盛世,不单单是经济、文化、人口、军事等方面。
“开元之盛,所置宰辅,皆得贤才”。可以想象,一个皇帝登基之后,一连十余名贤明、清廉、励志的宰相,是何等场景?
不论是谁,做人、做官、做事,亦或者当皇帝,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终。
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这种千古圣明帝王在晚年都会留下过错,无外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现州县争相谄媚贵妃,皇帝奢靡之风,使州县长官更甚,他们勾结乡绅,强取豪夺百姓土地。我真的是担心,盛世如瓷器一样,精美易碎。”
杜甫忧愁的说道。
“长安,是一个可以完成雄心壮志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堕入万丈深渊的地方。子美要有所准备。”
李白对杜甫说道。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杜甫坚定的说道。
“希望我下次来虞城时,高辰已有名声!”
本就是要去云游,李白也不说什么。真正步入那里,才会明白那长安。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李白唱着这首青年所作的诗,一阵风吹过,衣袍鼓起,须发飞舞。
宋州的少年郎,让他想起自己青年之时,那时身负壮志,希望有奋发激烈之时。
此时也是,但遥遥无期。
山高,水远!
萍水相逢的朋友,很可能一辈子只能见其一面。
不论是李白,还是杜甫。他们都不敢保证下次来虞城之时,高辰还在?或许,他们再也不会来!
……
在大侯乡通往虞城的官道上,一群人前呼后拥,人声鼎沸。
正是押送着刘三的高辰、张抃一伙人。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凑热闹的乡邻。
“辰兄,你可真厉害,这种杀人凶徒都被你抓到了。”
一名少年挤到高辰身边,满目崇拜的对他说道。
这名少年是高辰的邻居,名为高逸。
高辰这一个月看的书,都是从高逸那里借的。
高适,就是高逸的叔父。高逸的祖父在边疆带过兵,打过仗,不过自父辈之后,家境落魄。
和高辰不同的是,高逸家只有高逸一个男丁,有条件供他在乡学读书。
在开元二十六年时,唐玄宗下令各州县长官于每乡置办乡学一所。
这些都赖于这个时代的学习风气,从唐初以来,越来越多的布衣宰相横空出世,敲打着平民百姓的内心。
在家境殷实的情况下,父母都会想方设法送子入学拜师,望子成龙。
科举制度,也深深的刺激了学生读书学习的热情。
自开元、天宝以来,“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这种学习风气“浸已成风”。
但是高逸并不喜欢学习,用后世的说法,高逸就是大侯乡学的“学渣”。他一直崇拜高辰,喜欢高辰从容来去的游侠之风。可能是受了祖父一辈的影响。
“即便为匹夫,见恶也当斗。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若不缚恶人,冤魂便不得安息。”
高辰一脸正气的说道。
“下次辰兄出门,请带我一起。”
高逸目光希望的看着高辰。
高辰在大侯乡恶少年之中,如众星拱月。押着凶徒刘三,乡亲父老称赞,要多威风,就多威风。即便是高辰身边的恶少年,也一个个神气十足。高逸想象自己是高辰身边的一员。
“如果想要做大事,没有学识会让人看不起。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乡学之中的老师学问不精,你叔父乃天下间少有的学者,你可以跟在他的身边,用心攻读。”
高辰淡淡一笑,避开高逸所问,向他劝说道。
“叔父太严苛,我才不跟着他呢!”
高逸嘴一撇,嘟囔道。
“你叔父是否一直在你家中?”
高辰话锋一转,向高逸问到。
“叔父一直定居在宋城,很少过来。而且叔父朋友甚众,经常联系不上。”
高逸向高辰回道。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