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要准备未来的资粮
这一天波斯匿王又对佛陀恭敬地说道:“你这样一位伟大的佛陀,我听了你的开示,慢慢地从黑暗的旅途中获得光明,我心中的欢喜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我感到非常地抱歉,来拜访你佛陀实在是来得太迟了,你能够来到我们的国家是我们国家的光荣,你就是一道吉祥的慈光,在你的慈光照耀之下才能够获得安宁。”
“我能够聆听你的法语,拜见你的圣容,深深地让我感到我过去的狂妄和愚痴,您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让我彻底地觉悟”。
“要知道在人间,我成为一个国家的国王,很多人看到的是我们的荣光,看到的是我美好的一面。”
“可是没有几个人知道,我作为国王,每天日理万机,非常非常地辛苦,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康,为了整个人民的安康,为了跟其他的国家能够和平团结,能够保卫一个国家,我每天非常地烦闷、忧愁,烦恼。”
“谁作国王谁就会知道作国王的难处,尤其要作好一个好的国王是很难很难,因为作一个好的国王要为人民服务,要考虑人民,谁作国王谁就知道作国王的艰辛、艰难。”
“现在佛陀能够来到我们的国家,来教化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佛陀的教化之下,人人知礼仪、知道德、知修行、知生死,知道一切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这样我作为国王就会更好管理国家,我们都会获得永久的平安,这样就会达到更加合理的无为而治。这都是佛陀的感召和慈悲,才能够让处处和平,国家与国家安宁。”
佛陀听了波斯匿王自内心挚诚的话语,知道他已经对佛法产生了信心。他也知道波斯匿王是一个有财欲和色欲执着的人,非常地好财和好色,为了更加地匡正他以后的行为,让他断除爱欲和色欲等等。
就温和地对波斯匿王忠告道:“大王,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苦空无常的,这个人生是永远生老病死的,无论是你贵为王子,贫如乞丐,都逃不出生老病死的痛苦,都不能够免除一切种种的苦恼。”
“当一个人寿命终结的时候,形体和神识就会分离,再恩爱的夫妻,再患难的朋友,再多的钱财名利、六亲眷属都会随着我们的死亡而不复存在,谁也不能够来代替我们。”
“我们每个人就会随着个人的业去承受各自的果报,就随业流转,来生就很难见到,就算见到也互相不认识,只会随业而彼此去报偿。所以我们不能够为了眼前的利益,追求这些财色、获利物欲的满足,而是要对于死后的归属去认真地考虑”。
“就比如天晴的时候你要买把雨伞,准备着下雨,我们肚子饿的时候要储备粮食,准备着饥饿。”
“我们在健康的时候,就要准备着我们死后到哪里去,我们要准备这些资粮。”
“我们如果只是对于眼前的名闻利养、财色五欲迷惑,不准备自己将来、来生后世的果报的话,那么这些财色名利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因为有了他,我们的智慧本性就会被他迷惑而遮蔽,所以我们要知晓这人生的短暂,生命的无常,我们身心念念都在生死变异。”
“我们一定要赶快把握住这有限的人生,在年轻的时候不要使我们这个身心陷入在五欲六尘当中,不要生起骄傲的心去放任地生活。”
“我们要把心栖息在高尚的境界,停留在清凉的天地,对一切众生施行仁爱,来世才能够增加他人对我们的欢喜,你给予别人什么,来生就能够得到什么。”
你给别人爱、给别人慈悲、给别人利益,将来我们就能够得到别人的爱、别人的钱财和利益,如果你给别人恶和仇恨,将来你就会得到别人对我们的恶和仇恨”。
“我们今生如果不积攒善的行为,来生后世绝定性不能够得到善的果报,获得幸福安康,今生的不幸和幸福都是过去生中所造作的业的感召的果报。”
“所以我们为了未来的幸福,就应该不要忘记今生努力地行善、积德、修行,造善因必定召善果,造恶因必定召恶果。”
“我们今生中所作的一切是未来的因,我们今生中所承受的果报是过去生中的果。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一切为自己所造,也一切唯有自己去承受”。
“你不要以为修善、学道、成佛等等非要出家才行,在家也照样可以修学证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生活环境上去作相应的自利利他的行为,不离开生活,不离开家庭,不改变这个事业和工作就可以修出离之法,就可以成就佛道。”
“完完全全在于我们自己这颗心的驱使,我们去行善还是造恶,是向真理去追求还是向贪嗔痴慢、五欲六尘去追求。我们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工作岗位,只要用自己这颗心明白道理,去修去忘我无为地去为众生去服务,我们都可以修而成佛。”
“没有一个人不能够成就的,关键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工作岗位,我们要无私地奉献,无为地工作,为众生,都要离开一切执着,离开一切相,离开一切念,去修一切善法,我们就能够成就。”
这样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陀不断地讲法,波斯匿王等不断地听,就越来越觉悟明了。波斯匿王就皈依了佛陀,作了佛陀的在家弟子和最忠实的佛教大护法。
在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内院来示现到这个世间的时候,跟随他的很多的人也都或早或晚地都降生在这个世间。
尤其十六大国的很多的国王都是跟随释迦牟尼佛一起降生的,所以像波斯匿王这些国王都是从兜率内院降生,来示现国王大臣等等的身份,来共同表演弘扬佛法的。
佛陀在舍卫城祗园精舍不断地弘法、宣扬。舍卫城跟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卫国是邻国,净饭大王听了佛陀成道的消息,但是等了好几年,一直没有等到佛陀回家。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我感到非常地抱歉,来拜访你佛陀实在是来得太迟了,你能够来到我们的国家是我们国家的光荣,你就是一道吉祥的慈光,在你的慈光照耀之下才能够获得安宁。”
“我能够聆听你的法语,拜见你的圣容,深深地让我感到我过去的狂妄和愚痴,您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让我彻底地觉悟”。
“要知道在人间,我成为一个国家的国王,很多人看到的是我们的荣光,看到的是我美好的一面。”
“可是没有几个人知道,我作为国王,每天日理万机,非常非常地辛苦,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康,为了整个人民的安康,为了跟其他的国家能够和平团结,能够保卫一个国家,我每天非常地烦闷、忧愁,烦恼。”
“谁作国王谁就会知道作国王的难处,尤其要作好一个好的国王是很难很难,因为作一个好的国王要为人民服务,要考虑人民,谁作国王谁就知道作国王的艰辛、艰难。”
“现在佛陀能够来到我们的国家,来教化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佛陀的教化之下,人人知礼仪、知道德、知修行、知生死,知道一切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这样我作为国王就会更好管理国家,我们都会获得永久的平安,这样就会达到更加合理的无为而治。这都是佛陀的感召和慈悲,才能够让处处和平,国家与国家安宁。”
佛陀听了波斯匿王自内心挚诚的话语,知道他已经对佛法产生了信心。他也知道波斯匿王是一个有财欲和色欲执着的人,非常地好财和好色,为了更加地匡正他以后的行为,让他断除爱欲和色欲等等。
就温和地对波斯匿王忠告道:“大王,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苦空无常的,这个人生是永远生老病死的,无论是你贵为王子,贫如乞丐,都逃不出生老病死的痛苦,都不能够免除一切种种的苦恼。”
“当一个人寿命终结的时候,形体和神识就会分离,再恩爱的夫妻,再患难的朋友,再多的钱财名利、六亲眷属都会随着我们的死亡而不复存在,谁也不能够来代替我们。”
“我们每个人就会随着个人的业去承受各自的果报,就随业流转,来生就很难见到,就算见到也互相不认识,只会随业而彼此去报偿。所以我们不能够为了眼前的利益,追求这些财色、获利物欲的满足,而是要对于死后的归属去认真地考虑”。
“就比如天晴的时候你要买把雨伞,准备着下雨,我们肚子饿的时候要储备粮食,准备着饥饿。”
“我们在健康的时候,就要准备着我们死后到哪里去,我们要准备这些资粮。”
“我们如果只是对于眼前的名闻利养、财色五欲迷惑,不准备自己将来、来生后世的果报的话,那么这些财色名利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因为有了他,我们的智慧本性就会被他迷惑而遮蔽,所以我们要知晓这人生的短暂,生命的无常,我们身心念念都在生死变异。”
“我们一定要赶快把握住这有限的人生,在年轻的时候不要使我们这个身心陷入在五欲六尘当中,不要生起骄傲的心去放任地生活。”
“我们要把心栖息在高尚的境界,停留在清凉的天地,对一切众生施行仁爱,来世才能够增加他人对我们的欢喜,你给予别人什么,来生就能够得到什么。”
你给别人爱、给别人慈悲、给别人利益,将来我们就能够得到别人的爱、别人的钱财和利益,如果你给别人恶和仇恨,将来你就会得到别人对我们的恶和仇恨”。
“我们今生如果不积攒善的行为,来生后世绝定性不能够得到善的果报,获得幸福安康,今生的不幸和幸福都是过去生中所造作的业的感召的果报。”
“所以我们为了未来的幸福,就应该不要忘记今生努力地行善、积德、修行,造善因必定召善果,造恶因必定召恶果。”
“我们今生中所作的一切是未来的因,我们今生中所承受的果报是过去生中的果。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一切为自己所造,也一切唯有自己去承受”。
“你不要以为修善、学道、成佛等等非要出家才行,在家也照样可以修学证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生活环境上去作相应的自利利他的行为,不离开生活,不离开家庭,不改变这个事业和工作就可以修出离之法,就可以成就佛道。”
“完完全全在于我们自己这颗心的驱使,我们去行善还是造恶,是向真理去追求还是向贪嗔痴慢、五欲六尘去追求。我们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工作岗位,只要用自己这颗心明白道理,去修去忘我无为地去为众生去服务,我们都可以修而成佛。”
“没有一个人不能够成就的,关键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工作岗位,我们要无私地奉献,无为地工作,为众生,都要离开一切执着,离开一切相,离开一切念,去修一切善法,我们就能够成就。”
这样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陀不断地讲法,波斯匿王等不断地听,就越来越觉悟明了。波斯匿王就皈依了佛陀,作了佛陀的在家弟子和最忠实的佛教大护法。
在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内院来示现到这个世间的时候,跟随他的很多的人也都或早或晚地都降生在这个世间。
尤其十六大国的很多的国王都是跟随释迦牟尼佛一起降生的,所以像波斯匿王这些国王都是从兜率内院降生,来示现国王大臣等等的身份,来共同表演弘扬佛法的。
佛陀在舍卫城祗园精舍不断地弘法、宣扬。舍卫城跟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卫国是邻国,净饭大王听了佛陀成道的消息,但是等了好几年,一直没有等到佛陀回家。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