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
“老爷,夫人生了个胖小子!”
陈老爷捧着“子玉罐”对里面的败将正在唉叹:“吟蛩啊吟蛩,你何时能给我翻转乌龙!”
“吟蛩……老爷……”下人不明白。
“吟蛩……你在说什么?”陈老爷从沉醉中过来。
“老爷添了个贵子,太太让你取名。”
“吟蛩……就叫吟蛩吧!”
陈吟蛩,舅舅从一出身就与蛐蛐不分离。不过,这个名字读来拗口,外婆本不喜欢,放在摇篮里让我妈摇时说叫弟弟“摇摇”吧!
“舅舅叫鹞儿是出于小名?”我问。
母亲摇摇头,叹息道:“他啊,还是自己干的营生,没有正经工作,到处摇来摇去,和天上的风筝,不靠谱,还是哪个虫啊!你可不能学他样,俺陈家成也蟋蟀,败也蟋蟀……”
妈妈说的话我信,舅舅是从没有做过一项正正经经的工作,在我记忆中,他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不是自己主动放弃的,舅舅的成绩还是可以的,特别是作文曾上过学校墙报!哪为什么?是老师受不了他给班里带来的歪风。上课时教室里蛐蛐叫声不断,男同学几乎都迷上这个小精灵,常常成批逃学去乡下逮蟋蟀,始作祟者是舅舅。校长把他“请”回家中。从此,他长长的个子,薄薄的胸,耸肩缩头,风鼓起身上件敞襟夹衫,飘飘然地出没在里弄里,“鹞儿”的绰号自然鹊起。
街道和居委会介绍他干过一些事,但鹞儿吃不了苦,也无常性,每当入夏,就不顾三七二十一丢下手中的活,跑啦!忙乎他那个蛐蛐儿事,你说,还有哪个单位要他?
没让他下乡?
这还得益于外公,即母亲出嫁时他拱着袖筒,家庭落势了!一是赌博,二是45年胜利家产被抄。为什么,也是虫!从事伪职与蟋蟀有关,组织起叫“云虫社”的,即是玩家参与图乐的团体,社长是外公,后来查里面有许多汪伪的汉奸,还有皇军。外公撒尽家财躲一劫,但先祖创的业也罄空了!
有道是祸福相依,要不解放他家大地主是逃不了的,不可能定为城市贫民。
鹞儿家住在菜市桥河下直街,一间破落陈旧的木栅房,前临街后靠河,狭狭长长和他人样,寒酸得让人摇头。这间房原是外公仆人住的,外公从上海瘪塌回来,一家人就住在这儿。外公驾鹤西去不久,外婆瘫痪了,姐姐们先后出嫁,只剩下舅舅一人照顾,成为十足的困难户,街道逢年过节还重点关照慰问哩?
要说,鹞儿无工作,整天飘来摇去的,他家吃什么?当然出嫁的姨妈等包括我家按月有钱过来,但当年都是低工资,要管二张口外加些医药费还是不济的。而舅舅有时出手还很大,我上学时的书包就是他给买的,还配齐许多学习用品,让好多同学羡慕。我问过妈妈,妈妈不置可否地唉唉,还是老爸透了底,他啊,是赚不正经的钱!蛐蛐哪!
靠蛐蛐赚钱?我到是相信的。
这又是歪打正着的事儿!
原来,鹞儿家住的这条街是这个古城有名的蟋蟀“市场”,现在人们都接受了,花鸟市场中摆满各种玩虫的家伙,在斗虫季节时,买卖蟋蟀的生意热闹非凡,从山东来的,江苏到的,包括大上海甚至北京客人都喜欢会聚一起,成为一种时尚的娱乐。但那时生活很严肃,玩虫虽然早年政府不取谛但决不鼓励,人们只是自地凑在一起。菜市桥河下得天独后,一则是街道偏僻冷落,二是它近东河直通运河,乡下船上上下下多,三是功劳要归我舅舅,他是行家,开始玩也是他起的头。
原来此桥边有个茶室,江南人喜欢吃茶,出产龙井的地方尤其断不了品茗之风。这座城市里,大大小小的茶室很多,特别是临河沿桥的,人们想卖点新鲜菜到河中船上挑好,上来歇脚扔出几角钱,泡上一杯,惬意喝口,与热人云山雾海地畅谈一阵,浑身舒畅回家。
我七岁前,古风犹剩,鹞儿停学后经常去茶室。从七堡驶来贩菜船家,随带捉来的蟋蟀在茶室兜卖,人心是贪玩的,何况杭州民间喜欢蛐蛐,说是有传统也好,习俗也罢,有人边喝茶边将卖来的虫与人比斗,热热闹闹地乐乎,图个开心!鹞儿本是此中里手,又有遗传基因,特别能识货,每每经他过眼的都是赢家,当然自己也押点份钱,这样一个季节过来,赚了不少花销,成为菜市桥茶室玩虫的名人。
可是好景不长,运动一个一个如东河水涌来涌去,茶室应时而没,乡下的船只来得少了,人们的快活也减了,清闲喝茶的功夫都被各种提高思想觉悟所挤占。当然空的人总还是有的,如鹞儿就是一个。他无事,热天,他一早就在自己临街的家门口放张角牌凳,上面一把宜兴壶,一只茶盅,坐在靠背竹椅上自得其乐地吮一口,掏出包袱里面的小竹筒,用网罩把虫倒出看,见中意的,就从凳下拿出蟋蟀盆,凑成一对放入,用芡玩拨。虫儿斗开,过路人与邻居都围过来看,还指指点点。有人心痒,向鹞儿买上一只,有人自己带来的,于是作对厮杀。这样时间长了,光一张角牌凳玩肯定不行,就自地沿街散开,一堆一堆的,慢慢在街面伸展开来,许多爱好者过来了,聚集玩虫的人群,渐渐形成市面,来来往往的很是热闹。如此,这个城里喜欢蛐蛐的都知道菜市桥河下,也知道有个叫鹞儿的人,在最热闹的月份里,他坦然成为“大师”,在街巷内从这头到那角都有人跟着,递香烟的有,塞小钱的不少,还有各种交易的手段和方法。我此时正好放暑假,也成天泡在,乐不可支地跟在舅舅屁股后转……
这还不是最高兴的事,跟舅舅晚上去七堡络麻田里捉蟋蟀那才是最刺激和欢趣的辰光。
月亮升到中空,皎洁清冷的光静静地笼罩郊外田野,舅舅带着我,沿江边公路飞快地踩着脚踏车,耳边风清凉地吹拂,路上嗅无人影,只是我俩个黑影在快移动。
到了!
眼前是大片大片的络麻田,正是拔节疯长的时候,蒙胧望去,一垅垅耸立的青麻杆,如孩地般地在夜风中摇曳,杆与杆之间,黑黝黝地里,听见令人心醉的虫呜声……
舅舅把车靠好,脱掉鞋,光脚带着手电筒、网罩和存放藏蟋蟀的竹管,摄手摄脚地钻进络麻田。我也把两只破球鞋踢掉,赤脚躬腰弯膝紧随着。脚底板下的泥是松松的,能感觉出一粒粒的土坷垃,还留有白天高温余下的湿暖,酥酥痒痒令不防会踩在正在涎爬的蚯吲上。
我知道舅舅特地选这样日子。午后有场雷阵雨,辟辟拍拍地狂飙倾下,很快乌云收起,骄阳又喷着烈火烘烤,空气是湿润还有些蒸闷,这种状态的深夜是田间各种呜虫欢叫寻偶的好辰光。
络麻田更是呜虫起伏,你听,“促促促”声短轻叫的是土螽,一种貌似蚱蜢的小虫;“昂昂昂”音色高亢嘹亮的是个头偏大的是油葫芦,喜欢大摇大摆;“切切切切”不断嘀呜的是金钟儿,还有“咭唧咭唧”作响的是金铃子。只有蛐蛐不太鸣叫,在昆虫界它自视高贵,间歇性地矍矍几声。当然也有例外,即求偶性急叫声频繁响亮。对这种蟋蟀舅舅听见了也不去理会,他常常一人蹲在麻杆蓬下,忍受不时从叶蔓中滴下的水珠,或无名的小虫,叉开脚指缝静静专注,也不吸烟,更不开灯,甚至连大气也不出,黑暗中只有两只眼睛透出灼灼光泽。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陈老爷捧着“子玉罐”对里面的败将正在唉叹:“吟蛩啊吟蛩,你何时能给我翻转乌龙!”
“吟蛩……老爷……”下人不明白。
“吟蛩……你在说什么?”陈老爷从沉醉中过来。
“老爷添了个贵子,太太让你取名。”
“吟蛩……就叫吟蛩吧!”
陈吟蛩,舅舅从一出身就与蛐蛐不分离。不过,这个名字读来拗口,外婆本不喜欢,放在摇篮里让我妈摇时说叫弟弟“摇摇”吧!
“舅舅叫鹞儿是出于小名?”我问。
母亲摇摇头,叹息道:“他啊,还是自己干的营生,没有正经工作,到处摇来摇去,和天上的风筝,不靠谱,还是哪个虫啊!你可不能学他样,俺陈家成也蟋蟀,败也蟋蟀……”
妈妈说的话我信,舅舅是从没有做过一项正正经经的工作,在我记忆中,他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不是自己主动放弃的,舅舅的成绩还是可以的,特别是作文曾上过学校墙报!哪为什么?是老师受不了他给班里带来的歪风。上课时教室里蛐蛐叫声不断,男同学几乎都迷上这个小精灵,常常成批逃学去乡下逮蟋蟀,始作祟者是舅舅。校长把他“请”回家中。从此,他长长的个子,薄薄的胸,耸肩缩头,风鼓起身上件敞襟夹衫,飘飘然地出没在里弄里,“鹞儿”的绰号自然鹊起。
街道和居委会介绍他干过一些事,但鹞儿吃不了苦,也无常性,每当入夏,就不顾三七二十一丢下手中的活,跑啦!忙乎他那个蛐蛐儿事,你说,还有哪个单位要他?
没让他下乡?
这还得益于外公,即母亲出嫁时他拱着袖筒,家庭落势了!一是赌博,二是45年胜利家产被抄。为什么,也是虫!从事伪职与蟋蟀有关,组织起叫“云虫社”的,即是玩家参与图乐的团体,社长是外公,后来查里面有许多汪伪的汉奸,还有皇军。外公撒尽家财躲一劫,但先祖创的业也罄空了!
有道是祸福相依,要不解放他家大地主是逃不了的,不可能定为城市贫民。
鹞儿家住在菜市桥河下直街,一间破落陈旧的木栅房,前临街后靠河,狭狭长长和他人样,寒酸得让人摇头。这间房原是外公仆人住的,外公从上海瘪塌回来,一家人就住在这儿。外公驾鹤西去不久,外婆瘫痪了,姐姐们先后出嫁,只剩下舅舅一人照顾,成为十足的困难户,街道逢年过节还重点关照慰问哩?
要说,鹞儿无工作,整天飘来摇去的,他家吃什么?当然出嫁的姨妈等包括我家按月有钱过来,但当年都是低工资,要管二张口外加些医药费还是不济的。而舅舅有时出手还很大,我上学时的书包就是他给买的,还配齐许多学习用品,让好多同学羡慕。我问过妈妈,妈妈不置可否地唉唉,还是老爸透了底,他啊,是赚不正经的钱!蛐蛐哪!
靠蛐蛐赚钱?我到是相信的。
这又是歪打正着的事儿!
原来,鹞儿家住的这条街是这个古城有名的蟋蟀“市场”,现在人们都接受了,花鸟市场中摆满各种玩虫的家伙,在斗虫季节时,买卖蟋蟀的生意热闹非凡,从山东来的,江苏到的,包括大上海甚至北京客人都喜欢会聚一起,成为一种时尚的娱乐。但那时生活很严肃,玩虫虽然早年政府不取谛但决不鼓励,人们只是自地凑在一起。菜市桥河下得天独后,一则是街道偏僻冷落,二是它近东河直通运河,乡下船上上下下多,三是功劳要归我舅舅,他是行家,开始玩也是他起的头。
原来此桥边有个茶室,江南人喜欢吃茶,出产龙井的地方尤其断不了品茗之风。这座城市里,大大小小的茶室很多,特别是临河沿桥的,人们想卖点新鲜菜到河中船上挑好,上来歇脚扔出几角钱,泡上一杯,惬意喝口,与热人云山雾海地畅谈一阵,浑身舒畅回家。
我七岁前,古风犹剩,鹞儿停学后经常去茶室。从七堡驶来贩菜船家,随带捉来的蟋蟀在茶室兜卖,人心是贪玩的,何况杭州民间喜欢蛐蛐,说是有传统也好,习俗也罢,有人边喝茶边将卖来的虫与人比斗,热热闹闹地乐乎,图个开心!鹞儿本是此中里手,又有遗传基因,特别能识货,每每经他过眼的都是赢家,当然自己也押点份钱,这样一个季节过来,赚了不少花销,成为菜市桥茶室玩虫的名人。
可是好景不长,运动一个一个如东河水涌来涌去,茶室应时而没,乡下的船只来得少了,人们的快活也减了,清闲喝茶的功夫都被各种提高思想觉悟所挤占。当然空的人总还是有的,如鹞儿就是一个。他无事,热天,他一早就在自己临街的家门口放张角牌凳,上面一把宜兴壶,一只茶盅,坐在靠背竹椅上自得其乐地吮一口,掏出包袱里面的小竹筒,用网罩把虫倒出看,见中意的,就从凳下拿出蟋蟀盆,凑成一对放入,用芡玩拨。虫儿斗开,过路人与邻居都围过来看,还指指点点。有人心痒,向鹞儿买上一只,有人自己带来的,于是作对厮杀。这样时间长了,光一张角牌凳玩肯定不行,就自地沿街散开,一堆一堆的,慢慢在街面伸展开来,许多爱好者过来了,聚集玩虫的人群,渐渐形成市面,来来往往的很是热闹。如此,这个城里喜欢蛐蛐的都知道菜市桥河下,也知道有个叫鹞儿的人,在最热闹的月份里,他坦然成为“大师”,在街巷内从这头到那角都有人跟着,递香烟的有,塞小钱的不少,还有各种交易的手段和方法。我此时正好放暑假,也成天泡在,乐不可支地跟在舅舅屁股后转……
这还不是最高兴的事,跟舅舅晚上去七堡络麻田里捉蟋蟀那才是最刺激和欢趣的辰光。
月亮升到中空,皎洁清冷的光静静地笼罩郊外田野,舅舅带着我,沿江边公路飞快地踩着脚踏车,耳边风清凉地吹拂,路上嗅无人影,只是我俩个黑影在快移动。
到了!
眼前是大片大片的络麻田,正是拔节疯长的时候,蒙胧望去,一垅垅耸立的青麻杆,如孩地般地在夜风中摇曳,杆与杆之间,黑黝黝地里,听见令人心醉的虫呜声……
舅舅把车靠好,脱掉鞋,光脚带着手电筒、网罩和存放藏蟋蟀的竹管,摄手摄脚地钻进络麻田。我也把两只破球鞋踢掉,赤脚躬腰弯膝紧随着。脚底板下的泥是松松的,能感觉出一粒粒的土坷垃,还留有白天高温余下的湿暖,酥酥痒痒令不防会踩在正在涎爬的蚯吲上。
我知道舅舅特地选这样日子。午后有场雷阵雨,辟辟拍拍地狂飙倾下,很快乌云收起,骄阳又喷着烈火烘烤,空气是湿润还有些蒸闷,这种状态的深夜是田间各种呜虫欢叫寻偶的好辰光。
络麻田更是呜虫起伏,你听,“促促促”声短轻叫的是土螽,一种貌似蚱蜢的小虫;“昂昂昂”音色高亢嘹亮的是个头偏大的是油葫芦,喜欢大摇大摆;“切切切切”不断嘀呜的是金钟儿,还有“咭唧咭唧”作响的是金铃子。只有蛐蛐不太鸣叫,在昆虫界它自视高贵,间歇性地矍矍几声。当然也有例外,即求偶性急叫声频繁响亮。对这种蟋蟀舅舅听见了也不去理会,他常常一人蹲在麻杆蓬下,忍受不时从叶蔓中滴下的水珠,或无名的小虫,叉开脚指缝静静专注,也不吸烟,更不开灯,甚至连大气也不出,黑暗中只有两只眼睛透出灼灼光泽。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