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是阿姨,是妈妈
空教室的集聚,缓和了整个村子紧张的生活氛围,那片笼罩在村庄上空的乌云消淡开来。老人们慢慢开始敢于面对关于六哥的死的话题。
有人说,六哥的死是一个意外。咱村里的娃,哪一个不是从小在水里戏水长大。小时光着屁股在渠沟里打滚,沾一身稀泥巴浆;大一点,在池塘里抓鱼戏闹,一手抱一条大鱼在怀里,一手攥着衣裤,光着身子兴滋滋地往家跑;再大一点,在资江河里击水,在中流与来往船只赛跑。可未曾有娃在水里淹死过。
有人说,六哥的死是死于他的太顽皮。只是因为在上个学期,正上二年级的六哥将三年级的一对双胞胎兄弟暴揍,还在他们的书包里撒了一泡尿。为此,双胞胎的奶奶来二奶奶家讨公道,可反被六哥抡着棍子恶狠狠地挡在了门外。那时六哥还不到九岁,正因为这小小年纪,所被村民们套上了“调皮捣蛋”的字眼。其实,那次六哥是为了护我和七七,才有了过份的举动。双胞胎兄弟经常欺负我和七七,常常在我俩的身后用力拉我们的小辫子,小小的身子总被拉翻倒地。恰巧,那次被六哥撞见了…这是六哥在面对二奶奶严厉训斥时,说出的缘由。也是后来我上三年级时的一个晚上,在院子里纳凉时,奶奶哭诉着告知我和七七的事。
还有人把六哥的死,归结于命运。命里有的终会来,命里无的莫强求。奶奶和二奶奶也认定了这是命运的造化。
把一切归结于命运,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人在伤痛绝望后求生的欲望,企图试着忘掉伤心的过去开启新的人生征程。生活得继续,生命才能延续。一路走来,所经之处,断臂悬崖,荆棘丛生。只要越过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逾过的,纵使伤痕累累满身结痂,前方的路依旧会在,曙光终究回洒在你疲倦的泪眼上。正如奶奶劝说二奶奶时说的话:咱得活着,活着才会有路子。
屋内团团熊火,我和七七在怀里安然熟睡。屋外寒风呼啸,后山半腰上的那黄土堆下的六哥是否在瑟瑟发抖?一抷黄土,一捧青灰。黄土堆下年少的肉体早已腐烂,可你曾见过它上面在漆黑的夜晚里喷出的团团鬼火?寒风呼啸出山谷,嗖嗖越过山顶,它急着向全世界的人们讲述这年少生命的悲剧故事。
这年少生命终止的来由,也许常年身在他乡的年经爸妈们更清楚明了。
穷乡僻壤,祖祖辈辈在黄土地里刨日子。一家家烂包的光景,一天天清苦的日子。也许吃得饱,穿得暖,但钱财都是囊中羞涩。随着改革开放,一群群年轻人争先恐后地外出打工,整个村庄人便都掉进钱眼里。一个个年轻人在城市里开了眼,就再也没打算把眼睛闭回去。于是,村庄就变成了空巢,只有老人与孩子在村里孤独地栖息。一个个留守老人,一群群留守儿童。面对繁重的农活,缺失了年轻的劳动力,老人们又多了几份沉重。更别提对孙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了。没有过多的余力以至照顾不周,或许是爸妈们对“六哥的死”的理解。
说钱是万恶之源,太片面性。钱不是生活的全部,但生活的的确确离不开钱。人就是一个矛盾体,常常顾此失彼,也往往很难断定是该取还是该舍。也许正因为矛盾,脆弱的人类才有了顽强的生命力。经过胜败,经过荣辱,经过痛哭流涕,经过喜笑欢悦,人终会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历经过程,只是有的冗长罢了。
春夏秋冬轮回。冬季是严寒而漫长的,但却是这村庄最殷切的渴望。
游子背上离家的包,故乡从此只有冬。年复一年尽如此。大山口,篱笆墙,逝去童年,老了爹娘。在冬季,一家人才能团聚,才有了片刻的欢亲。
临近年关的日子里,不时有老人拉着小孩在村口张望。远处的路上是否有扛着大包小包的身影?那身影又是否是我家儿子儿媳?盼星星盼月亮般终于归来,拥着儿子拉着儿媳笑开了花,甚至有些笑着笑着尽流出了泪。
“妈”“妈…”门外一声接一声急切地喊叫。接着几个提着大包小包的人进了院子。
院子里就我和七七俩人。我俩呆呆地望着进来的人,二男二女。他们一个个放下手中的包,愣住了。
“回来了…回来了。”奶奶跟二奶奶匆匆从院门进来。她们去村口接爸妈,在隔壁家拉了会话,与爸妈们错过了道。
中间的一个漂亮女人向我张开双臂索抱。我惊喜又害怕。她那双大大的眼睛发着光,跟黑夜里手电筒发出的那束光一样,对着眼睛,格外地刺眼。可又像冬日里的太阳,柔和温暖。
我眼神躲闪,身体也不自主地游离到奶奶的身旁,抱住奶奶的大腿,躲在奶奶的身后。
“叫妈妈,去让妈妈抱抱。”奶奶揪我。
“来,让妈妈抱抱,看我崽崽都长这么大了。”女人走近了。
我却哇哇哭了…
女人尴尬地缩回双手,红了脸。
跟我一起哭的还有旁边的七七,她也是面对一个陌生女人的索抱,又惊又喜,不知所措。
在此之前,我们成百上千次地叫出“奶奶”两个字,各种语调,配有各种表情,却从未有一次清晰地叫出“妈妈”两个字。别说身前的陌生女人,连妈妈这个字眼都是如此地陌生。
我和七七手拉手看着在院子里洗头的两个女人。微笑地傻傻地看着,想靠近却又害怕。我们好奇她们头上那白白的泡沫,还有那风吹拂过来的淡淡清香。
女人过来拉我们,要给我们洗头。这次我俩没有拒绝,也没有哭,而是幸喜地玩着各自头上的散发出香气的泡泡,时不时你看我我看你的天真地笑。
“娃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哪有娃不跟娘亲的。”奶奶来给我们加热水时,乐呵呵地随口说道。
“娃是认生,过几天熟了,准是不会粘奶奶,专粘娘。”坐在门槛上的二奶奶补充。
初尝甜头的这两个年轻女人,在晚上主动发起了攻势。使尽各种套路,骗我和七七跟他们同床睡。用糖果诱惑,用钱哄骗,奶奶也跟着在一旁唆哄。可我俩只是冷漠地摇摇头。
智取不成,便强攻。硬生生抱上床,换来的只是大声地哭叫。女人也心痛地流泪。
我哭累了,在奶奶怀里安静地睡着。
可早上醒来,却发现躺在我旁边的不是奶奶,而是那个漂亮女人。女人早就醒了,正痴痴地盯着我,那双大眼睛里满是爱意。
我惊慌失措地猛爬起,哭喊着叫奶奶。
奶奶应声而来,两个女人,一老一少,哄骗着给我穿衣服。
一身花色的新棉衣,是女人从深圳给我买回来的。穿上新衣服,女人给我梳上两个小辫,然后再扎上两朵小红花。一旁的奶奶不停地夸我漂亮,我也停止了抽泣,开始咯咯地笑。
我发现我对花过份的喜爱。那时是,现在还是。这也许是一个女人与生俱来的臭美。
对扎在头上的两朵小红花我并没满足,而是一个人偷偷地在大包小包里翻找。女人走了进来问我在找什么,我羞涩地指了指头上的小红花。女人便打开了一个铁盒子,里面全是花,各种颜色的。
这铁盒子花是我的了。我兴奋地一路蹦跳着来到院子。
“奶奶,快看,这么多花花。”那神情如同获得珍宝。
“这么多漂亮的花花啊,谁给你的啊?”奶奶明知故问。
“那个阿姨给的。”
阿姨,这个字眼我并不陌生。学校有位女老师,跟现在我家里的这位女人一样,年轻漂亮。每每我和七七去学校玩,女老师都会亲切地叫我俩唤她为阿姨。
“傻孩子,不是阿姨,是妈妈。”奶奶抚摸我的头。女人走了过来。“妈妈来了,叫妈妈,妈妈以后会给咱买好多好多的花花。”
看着女人,我又羞涩地低下头。那声“妈妈”在心底千呼万唤,却没能叫出口。
一天接一天的日子,我习惯了女人的存在,也贪婪地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宠爱。一日三餐,女人就像是我身后的尾巴,端个饭碗,跟在沉溺在戏耍中的我的身后,哄求着给我喂食;每天数十次的在我脸上亲了又亲;不厌其烦地托着我的双手将我举高高,动作起伏应和着我的朗朗笑声;寸步不离地跟在我身后,任我风一样的疯跑。
“吃饭了…”奶奶在里屋叫唤。
院子里,女人跟一群婶婶们正兴起的聊着家常,没听见奶奶的叫唤。
“妈妈,奶奶叫吃饭了。”我走近女人的身旁叫道,声音有些许抖动。
女人似乎仍没听见,没有转过脸来。人群中安静了,婶子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七七的妈妈正面对着我却不停地在给女人使眼色。
“妈妈,奶奶叫吃饭了…”声音明显比第一句低。
…
我已没勇气再叫一声,可也没勇气在大家目光注视下灰溜溜地离开。两脸憋得红通通,像熟透了的苹果。
恰到时机,女人猛地转过头。她刚才是假装没听见我的叫唤,也许是太过美好,幸福来得太突然,她需要片刻儿去缓和内心的激动。
女人搂过我,冲我宠溺的笑:“谁叫吃饭了?”
“奶奶。”
“奶奶叫谁吃饭了?”
“奶奶。”
“奶奶叫谁吃饭了?”
“妈妈。”
女人抱起我,又是在我脸上亲了又亲。我贴在她怀里,与她那颗急剧抖动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如果那时我抬头,肯定能清晰地看到挂在她眼角的两滴滚烫的泪水。
妈妈,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称呼。酝酿已久,我终于叫出了口。
这也许不是我第一声叫妈,却是我人生中能如此清晰忆起的第一声妈。妈妈,多么幸福的字眼。百叫不烦,百听不厌。也是因为这一声妈,才宣示了我与这女人之间的血浓于水的关系。她是我妈,我是她女儿。
生我的是我妈,养我的却是日夜不离的奶奶。
爸妈们大包小包的兴喜赶回家,过完春节,又必须得大包小包的无奈地匆匆离走。对于孩子们来说,像是刚被给了颗糖,结着又挨一巴掌。甜甜的滋味还没下心头,啪啪的痛感又上了眉梢。
二岁的幼童吃惯了米磨成粉熬成的粑粑粥,不料妈妈春节回家不忍给点痛爱,掏出乳房喂孩子奶水,又勾起了孩子的欲望。走后,粑粑粥给吃不吃了,饿得嗷嗷大哭,奶奶们无奈,只好把自己的奶头塞进孙子的嘴里。虽然叭叭地吸不出奶水,可孩子终究是没哭了。最让人无奈的是三四岁幼童了。每每睡觉醒来,见不着爸妈就撕心裂肺般哭起来。各种哄骗,无济于事。奶奶们一筹莫展,泪眼相望。只有煎熬地等着孩子苦累了,再次睡着,抑或哭饿了,吃的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春节后再次离开家的爸妈又何尝不是一样地煎熬。孩子在家哭着入睡,而身处异乡的妈妈是无数次在梦中哭着醒来。抚摸着湿了一大片的枕头,她的眼泪又谁来替擦。
有家的地方没有爸妈,有爸妈的地方却没有家。或许爸妈把异乡当家乡,可与老人孩子相隔的千里路程叫如何去逾越。下班躺在床上,也只能眼巴巴地望着窗外的与家乡同一的月亮。
春节就像是异乡与家乡生的孩子,而异乡与家乡是一对离了婚的夫妻。因为有孩子的骨肉相连,这对离了婚的夫妻才偶尔碰碰面。
我从小就缺乏安全感,现在亦是。也许正是小时被留守的缘故。
一觉醒来,妈妈却没了踪影。哭喊着走遍各个角落找妈妈,却一次次地找不着,一次次地失望。也总有不嫌事乱的大人逗趣:
“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
幼小的我在那时真以为被爸妈抛弃了。
而每早醒来,奶奶不是躺在身旁,就是蹲在茅厕,或是在灶房…我总是能找见。
那时,奶奶才是我心里最踏实的依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有人说,六哥的死是一个意外。咱村里的娃,哪一个不是从小在水里戏水长大。小时光着屁股在渠沟里打滚,沾一身稀泥巴浆;大一点,在池塘里抓鱼戏闹,一手抱一条大鱼在怀里,一手攥着衣裤,光着身子兴滋滋地往家跑;再大一点,在资江河里击水,在中流与来往船只赛跑。可未曾有娃在水里淹死过。
有人说,六哥的死是死于他的太顽皮。只是因为在上个学期,正上二年级的六哥将三年级的一对双胞胎兄弟暴揍,还在他们的书包里撒了一泡尿。为此,双胞胎的奶奶来二奶奶家讨公道,可反被六哥抡着棍子恶狠狠地挡在了门外。那时六哥还不到九岁,正因为这小小年纪,所被村民们套上了“调皮捣蛋”的字眼。其实,那次六哥是为了护我和七七,才有了过份的举动。双胞胎兄弟经常欺负我和七七,常常在我俩的身后用力拉我们的小辫子,小小的身子总被拉翻倒地。恰巧,那次被六哥撞见了…这是六哥在面对二奶奶严厉训斥时,说出的缘由。也是后来我上三年级时的一个晚上,在院子里纳凉时,奶奶哭诉着告知我和七七的事。
还有人把六哥的死,归结于命运。命里有的终会来,命里无的莫强求。奶奶和二奶奶也认定了这是命运的造化。
把一切归结于命运,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人在伤痛绝望后求生的欲望,企图试着忘掉伤心的过去开启新的人生征程。生活得继续,生命才能延续。一路走来,所经之处,断臂悬崖,荆棘丛生。只要越过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逾过的,纵使伤痕累累满身结痂,前方的路依旧会在,曙光终究回洒在你疲倦的泪眼上。正如奶奶劝说二奶奶时说的话:咱得活着,活着才会有路子。
屋内团团熊火,我和七七在怀里安然熟睡。屋外寒风呼啸,后山半腰上的那黄土堆下的六哥是否在瑟瑟发抖?一抷黄土,一捧青灰。黄土堆下年少的肉体早已腐烂,可你曾见过它上面在漆黑的夜晚里喷出的团团鬼火?寒风呼啸出山谷,嗖嗖越过山顶,它急着向全世界的人们讲述这年少生命的悲剧故事。
这年少生命终止的来由,也许常年身在他乡的年经爸妈们更清楚明了。
穷乡僻壤,祖祖辈辈在黄土地里刨日子。一家家烂包的光景,一天天清苦的日子。也许吃得饱,穿得暖,但钱财都是囊中羞涩。随着改革开放,一群群年轻人争先恐后地外出打工,整个村庄人便都掉进钱眼里。一个个年轻人在城市里开了眼,就再也没打算把眼睛闭回去。于是,村庄就变成了空巢,只有老人与孩子在村里孤独地栖息。一个个留守老人,一群群留守儿童。面对繁重的农活,缺失了年轻的劳动力,老人们又多了几份沉重。更别提对孙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了。没有过多的余力以至照顾不周,或许是爸妈们对“六哥的死”的理解。
说钱是万恶之源,太片面性。钱不是生活的全部,但生活的的确确离不开钱。人就是一个矛盾体,常常顾此失彼,也往往很难断定是该取还是该舍。也许正因为矛盾,脆弱的人类才有了顽强的生命力。经过胜败,经过荣辱,经过痛哭流涕,经过喜笑欢悦,人终会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历经过程,只是有的冗长罢了。
春夏秋冬轮回。冬季是严寒而漫长的,但却是这村庄最殷切的渴望。
游子背上离家的包,故乡从此只有冬。年复一年尽如此。大山口,篱笆墙,逝去童年,老了爹娘。在冬季,一家人才能团聚,才有了片刻的欢亲。
临近年关的日子里,不时有老人拉着小孩在村口张望。远处的路上是否有扛着大包小包的身影?那身影又是否是我家儿子儿媳?盼星星盼月亮般终于归来,拥着儿子拉着儿媳笑开了花,甚至有些笑着笑着尽流出了泪。
“妈”“妈…”门外一声接一声急切地喊叫。接着几个提着大包小包的人进了院子。
院子里就我和七七俩人。我俩呆呆地望着进来的人,二男二女。他们一个个放下手中的包,愣住了。
“回来了…回来了。”奶奶跟二奶奶匆匆从院门进来。她们去村口接爸妈,在隔壁家拉了会话,与爸妈们错过了道。
中间的一个漂亮女人向我张开双臂索抱。我惊喜又害怕。她那双大大的眼睛发着光,跟黑夜里手电筒发出的那束光一样,对着眼睛,格外地刺眼。可又像冬日里的太阳,柔和温暖。
我眼神躲闪,身体也不自主地游离到奶奶的身旁,抱住奶奶的大腿,躲在奶奶的身后。
“叫妈妈,去让妈妈抱抱。”奶奶揪我。
“来,让妈妈抱抱,看我崽崽都长这么大了。”女人走近了。
我却哇哇哭了…
女人尴尬地缩回双手,红了脸。
跟我一起哭的还有旁边的七七,她也是面对一个陌生女人的索抱,又惊又喜,不知所措。
在此之前,我们成百上千次地叫出“奶奶”两个字,各种语调,配有各种表情,却从未有一次清晰地叫出“妈妈”两个字。别说身前的陌生女人,连妈妈这个字眼都是如此地陌生。
我和七七手拉手看着在院子里洗头的两个女人。微笑地傻傻地看着,想靠近却又害怕。我们好奇她们头上那白白的泡沫,还有那风吹拂过来的淡淡清香。
女人过来拉我们,要给我们洗头。这次我俩没有拒绝,也没有哭,而是幸喜地玩着各自头上的散发出香气的泡泡,时不时你看我我看你的天真地笑。
“娃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哪有娃不跟娘亲的。”奶奶来给我们加热水时,乐呵呵地随口说道。
“娃是认生,过几天熟了,准是不会粘奶奶,专粘娘。”坐在门槛上的二奶奶补充。
初尝甜头的这两个年轻女人,在晚上主动发起了攻势。使尽各种套路,骗我和七七跟他们同床睡。用糖果诱惑,用钱哄骗,奶奶也跟着在一旁唆哄。可我俩只是冷漠地摇摇头。
智取不成,便强攻。硬生生抱上床,换来的只是大声地哭叫。女人也心痛地流泪。
我哭累了,在奶奶怀里安静地睡着。
可早上醒来,却发现躺在我旁边的不是奶奶,而是那个漂亮女人。女人早就醒了,正痴痴地盯着我,那双大眼睛里满是爱意。
我惊慌失措地猛爬起,哭喊着叫奶奶。
奶奶应声而来,两个女人,一老一少,哄骗着给我穿衣服。
一身花色的新棉衣,是女人从深圳给我买回来的。穿上新衣服,女人给我梳上两个小辫,然后再扎上两朵小红花。一旁的奶奶不停地夸我漂亮,我也停止了抽泣,开始咯咯地笑。
我发现我对花过份的喜爱。那时是,现在还是。这也许是一个女人与生俱来的臭美。
对扎在头上的两朵小红花我并没满足,而是一个人偷偷地在大包小包里翻找。女人走了进来问我在找什么,我羞涩地指了指头上的小红花。女人便打开了一个铁盒子,里面全是花,各种颜色的。
这铁盒子花是我的了。我兴奋地一路蹦跳着来到院子。
“奶奶,快看,这么多花花。”那神情如同获得珍宝。
“这么多漂亮的花花啊,谁给你的啊?”奶奶明知故问。
“那个阿姨给的。”
阿姨,这个字眼我并不陌生。学校有位女老师,跟现在我家里的这位女人一样,年轻漂亮。每每我和七七去学校玩,女老师都会亲切地叫我俩唤她为阿姨。
“傻孩子,不是阿姨,是妈妈。”奶奶抚摸我的头。女人走了过来。“妈妈来了,叫妈妈,妈妈以后会给咱买好多好多的花花。”
看着女人,我又羞涩地低下头。那声“妈妈”在心底千呼万唤,却没能叫出口。
一天接一天的日子,我习惯了女人的存在,也贪婪地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宠爱。一日三餐,女人就像是我身后的尾巴,端个饭碗,跟在沉溺在戏耍中的我的身后,哄求着给我喂食;每天数十次的在我脸上亲了又亲;不厌其烦地托着我的双手将我举高高,动作起伏应和着我的朗朗笑声;寸步不离地跟在我身后,任我风一样的疯跑。
“吃饭了…”奶奶在里屋叫唤。
院子里,女人跟一群婶婶们正兴起的聊着家常,没听见奶奶的叫唤。
“妈妈,奶奶叫吃饭了。”我走近女人的身旁叫道,声音有些许抖动。
女人似乎仍没听见,没有转过脸来。人群中安静了,婶子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七七的妈妈正面对着我却不停地在给女人使眼色。
“妈妈,奶奶叫吃饭了…”声音明显比第一句低。
…
我已没勇气再叫一声,可也没勇气在大家目光注视下灰溜溜地离开。两脸憋得红通通,像熟透了的苹果。
恰到时机,女人猛地转过头。她刚才是假装没听见我的叫唤,也许是太过美好,幸福来得太突然,她需要片刻儿去缓和内心的激动。
女人搂过我,冲我宠溺的笑:“谁叫吃饭了?”
“奶奶。”
“奶奶叫谁吃饭了?”
“奶奶。”
“奶奶叫谁吃饭了?”
“妈妈。”
女人抱起我,又是在我脸上亲了又亲。我贴在她怀里,与她那颗急剧抖动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如果那时我抬头,肯定能清晰地看到挂在她眼角的两滴滚烫的泪水。
妈妈,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称呼。酝酿已久,我终于叫出了口。
这也许不是我第一声叫妈,却是我人生中能如此清晰忆起的第一声妈。妈妈,多么幸福的字眼。百叫不烦,百听不厌。也是因为这一声妈,才宣示了我与这女人之间的血浓于水的关系。她是我妈,我是她女儿。
生我的是我妈,养我的却是日夜不离的奶奶。
爸妈们大包小包的兴喜赶回家,过完春节,又必须得大包小包的无奈地匆匆离走。对于孩子们来说,像是刚被给了颗糖,结着又挨一巴掌。甜甜的滋味还没下心头,啪啪的痛感又上了眉梢。
二岁的幼童吃惯了米磨成粉熬成的粑粑粥,不料妈妈春节回家不忍给点痛爱,掏出乳房喂孩子奶水,又勾起了孩子的欲望。走后,粑粑粥给吃不吃了,饿得嗷嗷大哭,奶奶们无奈,只好把自己的奶头塞进孙子的嘴里。虽然叭叭地吸不出奶水,可孩子终究是没哭了。最让人无奈的是三四岁幼童了。每每睡觉醒来,见不着爸妈就撕心裂肺般哭起来。各种哄骗,无济于事。奶奶们一筹莫展,泪眼相望。只有煎熬地等着孩子苦累了,再次睡着,抑或哭饿了,吃的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春节后再次离开家的爸妈又何尝不是一样地煎熬。孩子在家哭着入睡,而身处异乡的妈妈是无数次在梦中哭着醒来。抚摸着湿了一大片的枕头,她的眼泪又谁来替擦。
有家的地方没有爸妈,有爸妈的地方却没有家。或许爸妈把异乡当家乡,可与老人孩子相隔的千里路程叫如何去逾越。下班躺在床上,也只能眼巴巴地望着窗外的与家乡同一的月亮。
春节就像是异乡与家乡生的孩子,而异乡与家乡是一对离了婚的夫妻。因为有孩子的骨肉相连,这对离了婚的夫妻才偶尔碰碰面。
我从小就缺乏安全感,现在亦是。也许正是小时被留守的缘故。
一觉醒来,妈妈却没了踪影。哭喊着走遍各个角落找妈妈,却一次次地找不着,一次次地失望。也总有不嫌事乱的大人逗趣:
“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
幼小的我在那时真以为被爸妈抛弃了。
而每早醒来,奶奶不是躺在身旁,就是蹲在茅厕,或是在灶房…我总是能找见。
那时,奶奶才是我心里最踏实的依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