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可笑的言论
要事谈话,自然是沈三问进宫之初,殿中便只剩下寥寥数人,准确来说只有一人没有回避,武则天绝对的心腹和惯用的下属--上官婉儿。
不过,在知古的事情上,上官婉儿的悟性倒是比时势低上不少,毕竟许多年前的事情,只能通过史书和重大历史事件来推测,繁忙的上官婉儿将大部分精力用在诗文和内政上,自然不可能像坐过许多年冷板凳的武则天仔细推敲。
她也没有学过诸多历史学家对历史的总结。
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一手带出来的弟子,此时毫不避讳的问道,“驸马为什么只提到西汉之后,汉高祖和始皇帝的出身,也算不得高贵。”
武则天微笑着接过上官婉儿递过来的茶汤,“这就是他看得透的地方。秦汉尚且不是一群武夫能做主的时候,世家也只有绝对的一支主流,谁能掌握相权,谁就是皇族之外最为显贵的。皇权和相权的博弈才是那时的主流。”
上官婉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驸马爷当真是不懂得其中的操作吗?”
武则天回道:“能够扬长辟短已经不容易了。他想利用的是世家的财富,依你之见当如何。”
上官婉儿回道:“这些豪门几世的积累,恐怕没那么容易,即使用抄家灭门的手段,也未必能得到全部。”
武则天点点头,“不错,而且世家有价值的地方,也并非仅仅是这些财富,沈三问想利用的也是这个。他要做的是让世家的财富流通,他帮助世家经营,为他打通面临的障碍,世家获得财富,他达到目的,实现双赢。”
上官婉儿楞了一下,“只怕那些老爷子未必能够接受这样的双赢。”
没有权利保障的财富,只是无根之木,反而容易被人觊觎,等同烫手的山芋,权力都没了,世家明面获得的财富越多越坏事。
武则天冷笑一声,“他们只能接受,朝中的权力已经不能为他们所用,民不与官斗,只能认命,所以沈三问能有这份自信。这不是官与官的斗法,这只是单纯的以势压人。”
上官婉儿:“可是这群老爷子也不是吃素的,朝中还有一些影响力,恐怕不会轻易就范。”
武则天:“所以胜负还未可知。”
上官婉儿:“请恕婉儿愚钝,这如何能说明驸马不懂得官与官的斗法。”
武则天:“你啊!做官做久了,只会想着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抄家,但是这样一来就打散世家的基础,资源重整需要花费的时间难以估量,另择人选未必能有世家做的好,还浪费了时间。
他让世家安稳,有了这个人情,世家一旦无法阻止全民的教育事业,便会抓住他这根救命稻草。
这是商人的思维,因为没有绝对的权力,所以能够接受其他人不同的选择,也只与能够知恩图报的人合作。
如果这群人出尔反尔,那他们就没有价值了,那时再用手握权力处理方法,无论如何处理,都能站在道德制高点。”
上官婉儿又问,“可这只是他们之间的约定,并没有其他人来评判,符合道义有这么重要吗。而且,他的地位和权力,根本无需如此大费周章。”
武则天品了一口茶,识人上还是太年轻了,“你若是让狄仁杰去收受贿赂、草菅人命,你以为他会如何?”
上官婉儿:“其他人婉儿不敢说,可婉儿相信狄大人是绝对不会如此的。”
武则天:“所以,你必须得让他知道,他不过是奉命收的不义之财,杀的不过是该杀之人。
沈三问亦是如此,无论他有没有权力,一个人没有危机到他,没有做出对他不利的事情,他不会下杀手。即使这个人可能危机他,他想动手,也必定会给别人一个对不起自己的机会,给自己一个理由。
这是他求的问心无愧。
这些便不提了。
全民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变革,会打乱社会的阶层固化,从此读书做官不再是富贵人家、世家、功勋贵族的特权,全天下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会有多少人反对?
没有任何人愿意见到昨日对他摇尾乞怜的人,他日成为他不得不仰望的存在,这项挑战是何等的艰巨。
世家要站在全民的对立面,成为第一个敌人,应对得当,他们便是全民教育路上的第一颗踏脚石。
若是能够战胜这股力量,不仅可以威慑宵小,还能给天下人希望。他们倒戈,更能让天下人看到朕的决心。
世家无需你担心了,那群读书人你看紧一些。”
见武则天没有说更多的意思,上官婉儿把她说的话默默记下来,恭敬的回道,“是。”
不过在她看来,一心科举的读书人不可能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那陛下是让她盯什么呢。
或许等出现的那一刻,她才能明白。
不多时沈三问就出了宫门,吃瓜群众没见他受惩罚,多少有些扫兴,这陛下怎么雷声大雨点小,气势汹汹的捉一回人,这么快就完好无损的放了,他们还怎么安心的吃瓜。
今天没瓜吃,早点回家。明天陛下问起来,双手赞成全民教育就是了。
上官婉儿琢磨许久,终归是有所收获的。陛下这等安排极为巧妙,由沈三问主事,背后有陛下的支持,旁人是不敢轻举妄动的。这还不能代表太平公主的意思,就算最后阻力太大无法施行,有驸马的身份,顾及储君的感受,谁也不敢做的太过火。沈三问的安全保住了,公主的地位保住了,陛下最后的决策权也牢牢的握在手里。
大佬的决策恐怖如斯。
那。
这事每个人都知道多难,如今陛下心心念念的要做这前无古人的第一君,能够顺利吗?自打她懂事以来,从未见过陛下失利,部署谋断总是天衣无缝,这次是不是也不会例外?
洛阳的诗会如今乃是七日一小聚,十五日一大聚,许久没见过佳作的上官婉儿有些疲劳,不像最初热衷于交际,已由数年前的每会必入,至而今的三月一入。
少了这位才女的参与,许多指望走这个门路得到陛下青眼的才子也懈怠了,今日的诗会本有些冷清,在上官婉儿抵达后,在场才子一传十十传百,通知友人,人气又兴盛起来。
一篇诗作,能真正艳惊四座,广为流传,实在不易。但是若有才女的点评青睐,有心人的追捧,又很容易。
上官婉儿面带微笑,姿态如弱柳扶风,当真是才色双绝。
人未至,诗会中已经人声鼎沸,各种夸赞美女的诗句不绝于耳。
司空见惯的上官婉儿维持着基本的笑意并未搭话,若是小女儿家的时候,能得一群才子赞扬,她必然是心中欢喜的。
可是如今,只剩下不屑。抛开背后的权力加持,所谓的才子,思美人的愿望不过是春风一度。她有权有势有才,怎么可能将这些人看在眼中。
不过使命在身,引领当代文风,了解这些读书人的想法,是她的职责。
他们到底会说些什么,会让陛下在意的话?
等诗会众人云集之时,诗会承办人走了出来,大手一挥。
“今日才女上官婉儿请大家自由发挥,不设题目,可议时政,诸位才子请。”
诗会一开,再无人大声喧哗,都等着肚中有些墨水的人先行。
不做这出头鸟既可以了解一下今日诗会的真实水平,不至于献丑人前,若能够比最开始的人略有长进便能给大家留一个不错的印象,是极好的。
沉默一会,终于有人开口了,一位衣饰普通的少年当先出口。
“小生诗文一般,想向大家请教时政,关于大周全民教育之事,诸位可有想法。”
这人当真是犀利,大多数士人的针砭时弊不过是空口闲谈,这人倒是往枪口上撞,谈论这等朝廷悬而未决之事,上官婉儿倒是有几份好奇,他想说什么。
上官婉儿一个眼神示意,立刻有人过来给她介绍此人的身份。
这是个正宗的官二代,父亲科举出世方才踏入官场,很正宗的二代。
他若有奇谋,必然是先去献策,朝中那些人有名望一问便知,更不用说他父亲便是朝官,再不济写封信寄到大周特招人才之处也行,所以,他是要反对吗?
上官婉儿稍微有些疑惑,有几位衣着华丽的公子尚未发言,或许他是其他人授意的?
那人说完一句,诗会更加寂静。
“无人应答,小生便以拙见抛砖引玉,请诸位指正。
小生以为,全民教育乃是无稽之谈,荒谬至极。
据悉,此举将由国家组织教师,提供用具,凡大周年满四至五岁孩童,均需服从义务读书五载。
大家都是读书人,当知道好的夫子是多么无价,书有多昂贵,其他一应用具又是如何,也应当知道农民能否负担得起,五口之家三辈子的积蓄勉勉强强够一个读书人三年的用度。
所以这项举措的支出不可能由民众支付,只能由国家负担。
大周如今一片盛世之景,贤才辈出,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可是根据税制和先帝赈灾之时的乏力,我敢断言国库中的银子,绝对负担不起天下孩童一年读书的用度。
贞观二十三年的积累,经不起与周边的作战,大周开国以来,与吐蕃、突厥之战,绝对花费不小,纵然国库充裕,目前一时没有饥荒,也不能将国库的钱粮胡乱花费,培养这辈子都与读书之业无关的人。
工农商人之子读书无非是为了科举,可是科举之难,大家有目共睹,我辈寒窗苦读,那个不是下了十年的苦功,由私塾先生教授,得当世大儒多次指点,最后不过小成,谁敢说能够一举成名?
若是任由全民教育施行,五年功夫培养出的十岁孩童,能懂什么道理,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却要大周花费巨大的代价培养,这是何道理。
若行此策,国将不国。
此即小生拙见。”
说完落座,虽然不似世家公子的淡薄之风,格外刚毅,却透露出对家国的担忧,有理有据,让众人侧目。
上官婉儿张起耳朵仔细听了听议论,大家都在附和,没有一个人提出此议的好处和可行性,这些读书人竟然完全不能理解朝廷的苦心。
接下来也有几人起身发言,都是些老生常谈,认为这太过异想天开,陛下不过是受蒙蔽了,后面必定有一众大臣为天下强谏,等等。
上官婉儿听的一阵失望,朝中哪里有反对的声音,纵然他们有这样的心声,谁听的到,陛下专程让他来听这些人唠叨?
正当这群人惺惺相惜之感最为浓烈的时候,上官婉儿直接起身,诗会中一时落针可闻,“可有支持者,愿闻其详。”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支持?开什么玩笑。
朝廷缺这么大一笔钱,动荡不安怎么办,他们可都是为了国家的安稳,朝廷的威严啊。
不过到底有人站起来,上官婉儿的态度就代表了皇帝的态度,皇帝想要做的事,这天下谁能挡得住,要说能做,自然也可以。
绞尽脑汁思虑再三后,有人起身,“小生以为,朝廷有培养人才之心,本意乃是造福万民,不过一下子在全国施行,太过困难,或可以每个村镇选拔适龄儿童,然后优胜者可以参与国学,享受国家的全民教育,上官姑娘以为如何?”
上官婉儿不达眼底的笑笑,没有答话,幼稚至极!
全民教育,若只是择优教育还能叫全民吗?打着全民教育的旗号实际只教育部分,就不怕全天下人耻笑吗,大周朝廷丢不起这个人。
而且选拔优胜者,谈何容易,五岁孩童不过是被大人们左右。地方选拔朝廷也不好监管,这项政策最终必然会沦落为地方权贵所用,名额永远到不了平民子弟手中。朝廷何苦专设机构和钱粮用度,为这群不缺私塾的人服务。
可笑的读书人。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不过,在知古的事情上,上官婉儿的悟性倒是比时势低上不少,毕竟许多年前的事情,只能通过史书和重大历史事件来推测,繁忙的上官婉儿将大部分精力用在诗文和内政上,自然不可能像坐过许多年冷板凳的武则天仔细推敲。
她也没有学过诸多历史学家对历史的总结。
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一手带出来的弟子,此时毫不避讳的问道,“驸马为什么只提到西汉之后,汉高祖和始皇帝的出身,也算不得高贵。”
武则天微笑着接过上官婉儿递过来的茶汤,“这就是他看得透的地方。秦汉尚且不是一群武夫能做主的时候,世家也只有绝对的一支主流,谁能掌握相权,谁就是皇族之外最为显贵的。皇权和相权的博弈才是那时的主流。”
上官婉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驸马爷当真是不懂得其中的操作吗?”
武则天回道:“能够扬长辟短已经不容易了。他想利用的是世家的财富,依你之见当如何。”
上官婉儿回道:“这些豪门几世的积累,恐怕没那么容易,即使用抄家灭门的手段,也未必能得到全部。”
武则天点点头,“不错,而且世家有价值的地方,也并非仅仅是这些财富,沈三问想利用的也是这个。他要做的是让世家的财富流通,他帮助世家经营,为他打通面临的障碍,世家获得财富,他达到目的,实现双赢。”
上官婉儿楞了一下,“只怕那些老爷子未必能够接受这样的双赢。”
没有权利保障的财富,只是无根之木,反而容易被人觊觎,等同烫手的山芋,权力都没了,世家明面获得的财富越多越坏事。
武则天冷笑一声,“他们只能接受,朝中的权力已经不能为他们所用,民不与官斗,只能认命,所以沈三问能有这份自信。这不是官与官的斗法,这只是单纯的以势压人。”
上官婉儿:“可是这群老爷子也不是吃素的,朝中还有一些影响力,恐怕不会轻易就范。”
武则天:“所以胜负还未可知。”
上官婉儿:“请恕婉儿愚钝,这如何能说明驸马不懂得官与官的斗法。”
武则天:“你啊!做官做久了,只会想着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抄家,但是这样一来就打散世家的基础,资源重整需要花费的时间难以估量,另择人选未必能有世家做的好,还浪费了时间。
他让世家安稳,有了这个人情,世家一旦无法阻止全民的教育事业,便会抓住他这根救命稻草。
这是商人的思维,因为没有绝对的权力,所以能够接受其他人不同的选择,也只与能够知恩图报的人合作。
如果这群人出尔反尔,那他们就没有价值了,那时再用手握权力处理方法,无论如何处理,都能站在道德制高点。”
上官婉儿又问,“可这只是他们之间的约定,并没有其他人来评判,符合道义有这么重要吗。而且,他的地位和权力,根本无需如此大费周章。”
武则天品了一口茶,识人上还是太年轻了,“你若是让狄仁杰去收受贿赂、草菅人命,你以为他会如何?”
上官婉儿:“其他人婉儿不敢说,可婉儿相信狄大人是绝对不会如此的。”
武则天:“所以,你必须得让他知道,他不过是奉命收的不义之财,杀的不过是该杀之人。
沈三问亦是如此,无论他有没有权力,一个人没有危机到他,没有做出对他不利的事情,他不会下杀手。即使这个人可能危机他,他想动手,也必定会给别人一个对不起自己的机会,给自己一个理由。
这是他求的问心无愧。
这些便不提了。
全民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变革,会打乱社会的阶层固化,从此读书做官不再是富贵人家、世家、功勋贵族的特权,全天下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会有多少人反对?
没有任何人愿意见到昨日对他摇尾乞怜的人,他日成为他不得不仰望的存在,这项挑战是何等的艰巨。
世家要站在全民的对立面,成为第一个敌人,应对得当,他们便是全民教育路上的第一颗踏脚石。
若是能够战胜这股力量,不仅可以威慑宵小,还能给天下人希望。他们倒戈,更能让天下人看到朕的决心。
世家无需你担心了,那群读书人你看紧一些。”
见武则天没有说更多的意思,上官婉儿把她说的话默默记下来,恭敬的回道,“是。”
不过在她看来,一心科举的读书人不可能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那陛下是让她盯什么呢。
或许等出现的那一刻,她才能明白。
不多时沈三问就出了宫门,吃瓜群众没见他受惩罚,多少有些扫兴,这陛下怎么雷声大雨点小,气势汹汹的捉一回人,这么快就完好无损的放了,他们还怎么安心的吃瓜。
今天没瓜吃,早点回家。明天陛下问起来,双手赞成全民教育就是了。
上官婉儿琢磨许久,终归是有所收获的。陛下这等安排极为巧妙,由沈三问主事,背后有陛下的支持,旁人是不敢轻举妄动的。这还不能代表太平公主的意思,就算最后阻力太大无法施行,有驸马的身份,顾及储君的感受,谁也不敢做的太过火。沈三问的安全保住了,公主的地位保住了,陛下最后的决策权也牢牢的握在手里。
大佬的决策恐怖如斯。
那。
这事每个人都知道多难,如今陛下心心念念的要做这前无古人的第一君,能够顺利吗?自打她懂事以来,从未见过陛下失利,部署谋断总是天衣无缝,这次是不是也不会例外?
洛阳的诗会如今乃是七日一小聚,十五日一大聚,许久没见过佳作的上官婉儿有些疲劳,不像最初热衷于交际,已由数年前的每会必入,至而今的三月一入。
少了这位才女的参与,许多指望走这个门路得到陛下青眼的才子也懈怠了,今日的诗会本有些冷清,在上官婉儿抵达后,在场才子一传十十传百,通知友人,人气又兴盛起来。
一篇诗作,能真正艳惊四座,广为流传,实在不易。但是若有才女的点评青睐,有心人的追捧,又很容易。
上官婉儿面带微笑,姿态如弱柳扶风,当真是才色双绝。
人未至,诗会中已经人声鼎沸,各种夸赞美女的诗句不绝于耳。
司空见惯的上官婉儿维持着基本的笑意并未搭话,若是小女儿家的时候,能得一群才子赞扬,她必然是心中欢喜的。
可是如今,只剩下不屑。抛开背后的权力加持,所谓的才子,思美人的愿望不过是春风一度。她有权有势有才,怎么可能将这些人看在眼中。
不过使命在身,引领当代文风,了解这些读书人的想法,是她的职责。
他们到底会说些什么,会让陛下在意的话?
等诗会众人云集之时,诗会承办人走了出来,大手一挥。
“今日才女上官婉儿请大家自由发挥,不设题目,可议时政,诸位才子请。”
诗会一开,再无人大声喧哗,都等着肚中有些墨水的人先行。
不做这出头鸟既可以了解一下今日诗会的真实水平,不至于献丑人前,若能够比最开始的人略有长进便能给大家留一个不错的印象,是极好的。
沉默一会,终于有人开口了,一位衣饰普通的少年当先出口。
“小生诗文一般,想向大家请教时政,关于大周全民教育之事,诸位可有想法。”
这人当真是犀利,大多数士人的针砭时弊不过是空口闲谈,这人倒是往枪口上撞,谈论这等朝廷悬而未决之事,上官婉儿倒是有几份好奇,他想说什么。
上官婉儿一个眼神示意,立刻有人过来给她介绍此人的身份。
这是个正宗的官二代,父亲科举出世方才踏入官场,很正宗的二代。
他若有奇谋,必然是先去献策,朝中那些人有名望一问便知,更不用说他父亲便是朝官,再不济写封信寄到大周特招人才之处也行,所以,他是要反对吗?
上官婉儿稍微有些疑惑,有几位衣着华丽的公子尚未发言,或许他是其他人授意的?
那人说完一句,诗会更加寂静。
“无人应答,小生便以拙见抛砖引玉,请诸位指正。
小生以为,全民教育乃是无稽之谈,荒谬至极。
据悉,此举将由国家组织教师,提供用具,凡大周年满四至五岁孩童,均需服从义务读书五载。
大家都是读书人,当知道好的夫子是多么无价,书有多昂贵,其他一应用具又是如何,也应当知道农民能否负担得起,五口之家三辈子的积蓄勉勉强强够一个读书人三年的用度。
所以这项举措的支出不可能由民众支付,只能由国家负担。
大周如今一片盛世之景,贤才辈出,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可是根据税制和先帝赈灾之时的乏力,我敢断言国库中的银子,绝对负担不起天下孩童一年读书的用度。
贞观二十三年的积累,经不起与周边的作战,大周开国以来,与吐蕃、突厥之战,绝对花费不小,纵然国库充裕,目前一时没有饥荒,也不能将国库的钱粮胡乱花费,培养这辈子都与读书之业无关的人。
工农商人之子读书无非是为了科举,可是科举之难,大家有目共睹,我辈寒窗苦读,那个不是下了十年的苦功,由私塾先生教授,得当世大儒多次指点,最后不过小成,谁敢说能够一举成名?
若是任由全民教育施行,五年功夫培养出的十岁孩童,能懂什么道理,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却要大周花费巨大的代价培养,这是何道理。
若行此策,国将不国。
此即小生拙见。”
说完落座,虽然不似世家公子的淡薄之风,格外刚毅,却透露出对家国的担忧,有理有据,让众人侧目。
上官婉儿张起耳朵仔细听了听议论,大家都在附和,没有一个人提出此议的好处和可行性,这些读书人竟然完全不能理解朝廷的苦心。
接下来也有几人起身发言,都是些老生常谈,认为这太过异想天开,陛下不过是受蒙蔽了,后面必定有一众大臣为天下强谏,等等。
上官婉儿听的一阵失望,朝中哪里有反对的声音,纵然他们有这样的心声,谁听的到,陛下专程让他来听这些人唠叨?
正当这群人惺惺相惜之感最为浓烈的时候,上官婉儿直接起身,诗会中一时落针可闻,“可有支持者,愿闻其详。”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支持?开什么玩笑。
朝廷缺这么大一笔钱,动荡不安怎么办,他们可都是为了国家的安稳,朝廷的威严啊。
不过到底有人站起来,上官婉儿的态度就代表了皇帝的态度,皇帝想要做的事,这天下谁能挡得住,要说能做,自然也可以。
绞尽脑汁思虑再三后,有人起身,“小生以为,朝廷有培养人才之心,本意乃是造福万民,不过一下子在全国施行,太过困难,或可以每个村镇选拔适龄儿童,然后优胜者可以参与国学,享受国家的全民教育,上官姑娘以为如何?”
上官婉儿不达眼底的笑笑,没有答话,幼稚至极!
全民教育,若只是择优教育还能叫全民吗?打着全民教育的旗号实际只教育部分,就不怕全天下人耻笑吗,大周朝廷丢不起这个人。
而且选拔优胜者,谈何容易,五岁孩童不过是被大人们左右。地方选拔朝廷也不好监管,这项政策最终必然会沦落为地方权贵所用,名额永远到不了平民子弟手中。朝廷何苦专设机构和钱粮用度,为这群不缺私塾的人服务。
可笑的读书人。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