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历史故事
第六百九十五章象棋历史故事
中国象棋步围棋之后,虽说在古代成熟得较晚,但仍是一项拥有广泛群众基础、雅俗共赏的棋艺活动。据古籍记载,早在战国时代,盛行着一种原始的象牙制的六博棋,每方有棋子6枚,可说是中国象棋的前身。《楚辞·招魂》有“菎蔽象棊(即棋)”之语,是中国象棋出现的最早的文字数据。2o世纪7o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掘出土了战国时期的古棋局。这时象棋已成为具有军事意义的游戏娱乐活动了。
所谓象棋的“象”,最初为“象征”之义,以棋象征战帅及各兵种演习,是一种形象的战斗游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棋艺飞展的时代。北周武帝宇邕写了一篇《象经》,把古代象棋称为“象戏”,并亲自给文武百官讲解。可惜的是,《象经》这一珍贵的文献资料,在唐代以后失传了。
??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认为《象经》多乱法,故持反对态度,“象戏”一时受到了抑制。但至唐代,象棋活动却有了较大的展。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爱象棋,女皇帝武则天,简直可说是个象棋迷。据《梁公九谏》记载,武则天竟做了一个与天神大罗天女下象棋的梦,还被天女战败,此梦竟使她深感疑惑:不知吉祥否?夜寐梦下棋,必与她平日嬉戏象棋入迷有关。而丞相牛增孺作《玄怪录》,其中两篇文章涉及有关古象棋的故事,描写某宅闹鬼,夜半三更有天马、上将、辎车、兵车等兵马厮杀不止。后人们在其宅下挖出一座古墓,墓里藏有一副象棋,有铜制的马、车、兵、卒棋子。这些虽为神话,但它是从实际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从中可窥视当时社会象棋之普及与受重视的程度。?
?唐玄宗李隆基登皇位后,将“棋待诏”(以围棋或象棋为正式职业,并领取朝廷薪俸的人)官职正式定下来,此后一直延续至南宋末,历时达5oo多年。李隆基既喜欢围棋也喜爱下象棋。他常与杨贵妃对弈,其下象棋的方法又十分别致,不是在棋盘上落子,而是以人代棋子。命数十名富女为棋手,在胸上缀以棋子之名称,棋盘则绘图在宫殿金砖地上,在杨贵妃那“莺声燕语”中,宫女随之走动弈棋,那博弈的情景的确奢华有趣。以人代棋的走法被传入日本后,蜕制成日本的“将棋”。?
???唐玄宗的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也是一位颇爱下象棋的天子。即使“天宝之乱”他与爱妃张良娣拥兵西逃时,只要暂息片刻,他就要与爱妃下棋。而对于四面八方飞来的战报、求援急件,即便堆积如山,他也不屑一顾。丞相李泌用“马嵬坡”事件进言劝说,唐肃宗方有所收敛,但下棋的兴趣仍末减。他为了掩人耳目,将“金铜成形”的象棋,换成“干树枝”雕成的软木棋子,以免走棋时出声响。从此有了木制的象形立体棋子,被后人称之为“宝应象棋”,从此,象棋由高贵的金、铜鎏金等形式,转向普及的木质形式。?
???在漫长岁月中,象棋的棋法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北宋重臣司马光是个有名的象棋迷,他曾有“闲敲棋子灯花落”之句。他将2人对局改成7人相斗,称作“七国象戏”;后晁补之又把棋局扩大纵横19路,棋子加到98个,名之“广象戏”。但终因繁琐、冗赘,棋艺低下而不得流行。直至北宋末南宋初,象棋展逐渐定型。即形成棋盘1o路、横9路、有界河、“将”在九宫之内的布局。宋代《事林广记》中就记载着中国当时所能看到的最早象棋谱。据现的宋代象棋正是32枚,其正面刻有楷体汉字,背面刻有实体象形图案,从此,铜铸或木制的阴文涂色棋子取代了以前的立体象形象棋。2o世纪7o年代在福建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南宋末年木制沈船,在船舱出土了2o枚木制象棋子。它们很有可能是船员和乘客的游戏工具,说明南宋时代象棋已相当普及,这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象棋实物。?
???象棋在南宋社会得到普遍推广,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以至家喻户晓,男女老幼都能玩“象戏”。南宋著名诗人李清照十分精通博弈,在她的《打马图》中甚至附刻了一副象棋盘。《宋人轶事汇编》卷19载:文天祥“平生嗜象弈”,着有《单骑见虏》等4o局,相传即便他与象棋国手周子善游泳时,两人也在水中凭记忆用语言“盲棋”对弈。南宋丞相洪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完整地论述了象棋战术,写出了《棋经论》1卷13篇,其中的棋法战术,已具有相当的战争艺术性。?
???明清时期,象棋有了很大的展,并涌现出了不少象棋名手和论述象棋的专著。明代象棋专著有《金鹏秘诀》、《金滕七着》、《梦人神机》、《百变象棋谱》等,而由徐芝精选的《适清雅趣》是象棋古谱中最系统、完整、实用的一种。象棋之所以如此兴盛,恰如艺术家唐伯虎着《谱双》一书所云:象棋不仅可以娱乐,亦可以论兵。戏曲文学艺术家李开先不仅有高的棋艺,而且为后世留下两象棋歌,其《前象棋歌》97句,?628字;《后象棋歌》?136句,?787字,是我国象棋史上的一份重要史料。
清代是中国象棋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有关象棋著作有《梅花泉》、《韬元机略》、《心武残篇》、《竹香斋象戏谱》、《百局象棋谱》等。其中王再越着《梅花谱》是中国象棋史上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棋谱,它因战例丰富、变化精微而著称。???
?在清代紫禁城是宫内廷,帝王后妃们为打寂寞冷清的宫中生活,也常常以下棋打牌为赌,来散心、解闷、浇愁。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诸多棋类,其中有一副别致精巧的蒙古象棋,与上述宋代象棋子无甚大差别,棋子为32枚:将2、车4、马4、象4、炮4,但无“士”,“卒”却比现今多4枚。清宫藏蒙古象棋形状为立体象形象棋。其“将”饰清代骑马武将形,顶戴花翎,身穿黄马褂,佩弓箭撒袋。一方骑红马,黄地花马搭;另一方骑黄马,红地花马搭。“炮”为端坐狮子形,一方全身黄色,爪下按一圆球;另一方绿色黄尾巴。“车”为马拉棚车形,车棚内端坐一人,一方黄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方窗一,坐车人身着绿衣;另一方红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圆窗一,坐车人身着红衣。“马”为站立马形,一方黄色,黑鬃黑尾;另一方驼色,黑鬃黑尾。“象”为站立骆驼形,一方黄色,另一方驼色。“卒”为端坐人形,一方为头戴清朝官帽,身着黄色衣服;另一方免冠光头,身着红色花衣。关于蒙古象棋如何走法,解释最为详尽的是清人叶名丰的《桥西杂记》。
????清乾隆皇帝是个象棋迷。他经常与被清太祖封为****的老豫王多铎的第四代小豫王下棋。俗话说“棋找对手,将寻良才”。两人棋艺相当,不分上下。有时,小豫王受命去宫中与乾隆皇帝嬉戏,有时,乾隆皇帝干脆去豫王府(原在北京东城区帅府园东口)找小豫王“博弈”。一次,乾隆皇帝与小豫王下棋时,小豫王说:“这次要论输赢和高低,我若输了,您可拔掉我府门钉一颗。”乾隆皇帝表示同意。小豫王紧接着又提出一个条件:“您要输了,得给我加一份俸禄,行吗?”“好!”乾隆皇帝高兴地答应下来。于是两人摆开阵式,拼杀激战起来,最后杀了个五比五平。小豫王对乾隆皇帝说:“我输给您五盘,您拔我5颗门钉,我赢你五盘,您给我加5份俸禄。”皇上是金口玉牙,哪能反悔,只好勉强答应下来了。小豫王走后,乾隆皇帝越想越不是滋味,我赢他5盘只拔去5颗门钉,输他5盘,却要给他增添5份俸禄,这不是有欺君之罪吗?这还了得,但又一寻思,豫王是****之一,不能加罪服刑,但为了教训小豫王的贪婪,乾隆皇帝下旨工部将豫王府院墙加高3尺,形同大狱的院墙一般。????爱新觉罗.傅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也谈及慈禧太后与一个陪伴她的太监下棋,只因太监下棋到兴奋处,脱口说了句“奴才杀老祖宗的这只马”,竟惹得慈禧太后大怒道:“我杀你一家子!”然后即刻叫人把这位太监拉出去活活打死了。据文献数据记载,慈禧太后下棋玩牌时十分霸道,宫女、太监等人陪她玩时,都十分小心规矩,以免生意外事故。即使下棋时能斗赢慈禧太后,也要在不露任何破绽的情况下,将这一局输掉,还要将其多年积蓄的小钱,供奉给“老佛爷”,以求保全生命。
乾、嘉时期民间象棋活动的兴盛,其一重要标志是象棋迷大量涌现,这些人的棋艺未必高明,但却如醉如痴,癖好之状,不一而足,最为著名的一例是棋道士。???
《阅徽堂笔记》卷二十四《滦阳续录,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景城北冈有玄帝庙,明末所建也。岁久,壁上霉进成峰峦起伏之形,望似远山笼雾,余幼时尚及见之。庙祝棋道士病其晦味,使画工以墨钩勒,遂似削图方竹。今庙已纪尽炙。棋道士不知其经,以癣于象戏,故得此名。或以为齐姓,误也。棋至劣而至好胜,终日丁丁然不休。对局者或倦求去,至长跪留之。尝有人指对局者一著,街之次骨,遂拜绿章,诅其死。又一少年偶误一著,道士幸胜,少年欲改著,喧争不许。少年粗篆,起欲相殴,惟笑而却避日:“任君击折我胜,终不能谓我今日不胜也。”亦可云痴物矣。???
另有一则如此记载:一景城真武祠未犯时,中一道士酷好此,因共以“棋道士”呼之,其本姓乃转隐。一日,从兄方洲入所居,见几上置一局,止三十一子,疑其外出,坐以相待。忽闻窗外喘息声,视之,乃二人四手相特,共夺一子,力竭并路也。癖嗜乃至于此1南人则多嗜弈……???
这两则故事互相补充,棋道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捧腹绝倒。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唯有一事绝不谦让,那就是下棋。君子无所争,而下棋不能无争,但争的范围有大有小,下象棋不守规则,常致纷争,这与六博争行、得蒲争矢、围棋争道毫无二致,古来下象棋斗智又斗嘴、斗拳的记载甚多,如明浮白主人《笑林》记两棋迷夺车,曹雪芹(1715?-1775?)(红楼梦》第二十四回也写到大观园中的“焙茗、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而李饮珍(1763-183o)(镜花缘》第七十四回“打双6嘉言述前贤,下象棋谐语谈故事”,,更有一段绘声绘色的描绘:???紫芝走出,要去看看象棋,找了两处,并未找著。后来问一丫环,才知道在围棋那边。随即来到白茉亭。只见崔小莺同秦小春对局,旁边是掌乘珠、蒋月辉、爹珠细、吕祥莫四人观局。那对局的杀的难解难分,现局的也指手画脚。紫芝道:“教我各处找不著,原来却在围棋一处。看这光景,大约也是要借点落香之意”。只听蒋月辉道:“小姐姐那匹马再连环起来,还了得。”董珠细道:“不妨,小莺姐姐可以幸车拦他。”吕样冀道:“我的姐姐!你这话说的倒好,也不望马后看看,谁知秦小春上了马,崔小莺果然幸车去拦。这里吕祥莫连忙叫道:“小莺姐姐拦不得,有个马后炮哩”话还未说完,秦小春随即用炮把车打了,崔小莺道:“人家还未走定,如何就吃去?拿来还我!”秦小春道:“你刚才明明走定,如何还要悔?”掌乘珠道:“小春姐姐把车还他罢。况且这棋小莺姐姐业已失势,你总是要底的,也不在此一车,”紫芝道:“二位姐姐且慢夺车,听抓说个笑话:一人去找朋友,乃至到了那朋友家里,只见桌上摇著一盘象棋,对面两个坐儿,并不见人,这人不觉诧异,忽朝门后一望,谁知他那朋友同一位下棋的却在门后气喘嘘嘘夺车。拾好今日二位姐姐也是因车而起,好在有例在先。”
???像这类夺车的故事,屡见不鲜,此所以黄之隽《象戏歌》有“或两相悔而色勃”的概叹。对他们来说,下棋仅仅是消遣,不仅陶冶不了性情,反而使其平日之性情毕露无遗。而棋道人至于诅骂指点一着棋的旁观者死等事,癖嗜好胜则远过之,而近于怪。纪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故事,不光为我们提供了茶余饭后的笑谈之资,而且还透露了我国象棋史上的一条重要信息:北人多喜好象戏,而南人尤多嗜弈。按《阅徽草堂笔记》一书,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6续写成,纪晌所云殆为乾嘉时期的棋坛实况。由此可见,象棋活动在北方民间开展得尤为如火如茶。比《阅微草堂笔记》成书稍早的王械《秋灯丛话》卷一《神授象戏局》,就曾记载山东登郡周某业剃,性爱象戏,经神指授,用马尤多奇变,常赌财物,人莫能胜。(未完待续)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中国象棋步围棋之后,虽说在古代成熟得较晚,但仍是一项拥有广泛群众基础、雅俗共赏的棋艺活动。据古籍记载,早在战国时代,盛行着一种原始的象牙制的六博棋,每方有棋子6枚,可说是中国象棋的前身。《楚辞·招魂》有“菎蔽象棊(即棋)”之语,是中国象棋出现的最早的文字数据。2o世纪7o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掘出土了战国时期的古棋局。这时象棋已成为具有军事意义的游戏娱乐活动了。
所谓象棋的“象”,最初为“象征”之义,以棋象征战帅及各兵种演习,是一种形象的战斗游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棋艺飞展的时代。北周武帝宇邕写了一篇《象经》,把古代象棋称为“象戏”,并亲自给文武百官讲解。可惜的是,《象经》这一珍贵的文献资料,在唐代以后失传了。
??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认为《象经》多乱法,故持反对态度,“象戏”一时受到了抑制。但至唐代,象棋活动却有了较大的展。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爱象棋,女皇帝武则天,简直可说是个象棋迷。据《梁公九谏》记载,武则天竟做了一个与天神大罗天女下象棋的梦,还被天女战败,此梦竟使她深感疑惑:不知吉祥否?夜寐梦下棋,必与她平日嬉戏象棋入迷有关。而丞相牛增孺作《玄怪录》,其中两篇文章涉及有关古象棋的故事,描写某宅闹鬼,夜半三更有天马、上将、辎车、兵车等兵马厮杀不止。后人们在其宅下挖出一座古墓,墓里藏有一副象棋,有铜制的马、车、兵、卒棋子。这些虽为神话,但它是从实际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从中可窥视当时社会象棋之普及与受重视的程度。?
?唐玄宗李隆基登皇位后,将“棋待诏”(以围棋或象棋为正式职业,并领取朝廷薪俸的人)官职正式定下来,此后一直延续至南宋末,历时达5oo多年。李隆基既喜欢围棋也喜爱下象棋。他常与杨贵妃对弈,其下象棋的方法又十分别致,不是在棋盘上落子,而是以人代棋子。命数十名富女为棋手,在胸上缀以棋子之名称,棋盘则绘图在宫殿金砖地上,在杨贵妃那“莺声燕语”中,宫女随之走动弈棋,那博弈的情景的确奢华有趣。以人代棋的走法被传入日本后,蜕制成日本的“将棋”。?
???唐玄宗的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也是一位颇爱下象棋的天子。即使“天宝之乱”他与爱妃张良娣拥兵西逃时,只要暂息片刻,他就要与爱妃下棋。而对于四面八方飞来的战报、求援急件,即便堆积如山,他也不屑一顾。丞相李泌用“马嵬坡”事件进言劝说,唐肃宗方有所收敛,但下棋的兴趣仍末减。他为了掩人耳目,将“金铜成形”的象棋,换成“干树枝”雕成的软木棋子,以免走棋时出声响。从此有了木制的象形立体棋子,被后人称之为“宝应象棋”,从此,象棋由高贵的金、铜鎏金等形式,转向普及的木质形式。?
???在漫长岁月中,象棋的棋法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北宋重臣司马光是个有名的象棋迷,他曾有“闲敲棋子灯花落”之句。他将2人对局改成7人相斗,称作“七国象戏”;后晁补之又把棋局扩大纵横19路,棋子加到98个,名之“广象戏”。但终因繁琐、冗赘,棋艺低下而不得流行。直至北宋末南宋初,象棋展逐渐定型。即形成棋盘1o路、横9路、有界河、“将”在九宫之内的布局。宋代《事林广记》中就记载着中国当时所能看到的最早象棋谱。据现的宋代象棋正是32枚,其正面刻有楷体汉字,背面刻有实体象形图案,从此,铜铸或木制的阴文涂色棋子取代了以前的立体象形象棋。2o世纪7o年代在福建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南宋末年木制沈船,在船舱出土了2o枚木制象棋子。它们很有可能是船员和乘客的游戏工具,说明南宋时代象棋已相当普及,这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象棋实物。?
???象棋在南宋社会得到普遍推广,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以至家喻户晓,男女老幼都能玩“象戏”。南宋著名诗人李清照十分精通博弈,在她的《打马图》中甚至附刻了一副象棋盘。《宋人轶事汇编》卷19载:文天祥“平生嗜象弈”,着有《单骑见虏》等4o局,相传即便他与象棋国手周子善游泳时,两人也在水中凭记忆用语言“盲棋”对弈。南宋丞相洪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完整地论述了象棋战术,写出了《棋经论》1卷13篇,其中的棋法战术,已具有相当的战争艺术性。?
???明清时期,象棋有了很大的展,并涌现出了不少象棋名手和论述象棋的专著。明代象棋专著有《金鹏秘诀》、《金滕七着》、《梦人神机》、《百变象棋谱》等,而由徐芝精选的《适清雅趣》是象棋古谱中最系统、完整、实用的一种。象棋之所以如此兴盛,恰如艺术家唐伯虎着《谱双》一书所云:象棋不仅可以娱乐,亦可以论兵。戏曲文学艺术家李开先不仅有高的棋艺,而且为后世留下两象棋歌,其《前象棋歌》97句,?628字;《后象棋歌》?136句,?787字,是我国象棋史上的一份重要史料。
清代是中国象棋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有关象棋著作有《梅花泉》、《韬元机略》、《心武残篇》、《竹香斋象戏谱》、《百局象棋谱》等。其中王再越着《梅花谱》是中国象棋史上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棋谱,它因战例丰富、变化精微而著称。???
?在清代紫禁城是宫内廷,帝王后妃们为打寂寞冷清的宫中生活,也常常以下棋打牌为赌,来散心、解闷、浇愁。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诸多棋类,其中有一副别致精巧的蒙古象棋,与上述宋代象棋子无甚大差别,棋子为32枚:将2、车4、马4、象4、炮4,但无“士”,“卒”却比现今多4枚。清宫藏蒙古象棋形状为立体象形象棋。其“将”饰清代骑马武将形,顶戴花翎,身穿黄马褂,佩弓箭撒袋。一方骑红马,黄地花马搭;另一方骑黄马,红地花马搭。“炮”为端坐狮子形,一方全身黄色,爪下按一圆球;另一方绿色黄尾巴。“车”为马拉棚车形,车棚内端坐一人,一方黄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方窗一,坐车人身着绿衣;另一方红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圆窗一,坐车人身着红衣。“马”为站立马形,一方黄色,黑鬃黑尾;另一方驼色,黑鬃黑尾。“象”为站立骆驼形,一方黄色,另一方驼色。“卒”为端坐人形,一方为头戴清朝官帽,身着黄色衣服;另一方免冠光头,身着红色花衣。关于蒙古象棋如何走法,解释最为详尽的是清人叶名丰的《桥西杂记》。
????清乾隆皇帝是个象棋迷。他经常与被清太祖封为****的老豫王多铎的第四代小豫王下棋。俗话说“棋找对手,将寻良才”。两人棋艺相当,不分上下。有时,小豫王受命去宫中与乾隆皇帝嬉戏,有时,乾隆皇帝干脆去豫王府(原在北京东城区帅府园东口)找小豫王“博弈”。一次,乾隆皇帝与小豫王下棋时,小豫王说:“这次要论输赢和高低,我若输了,您可拔掉我府门钉一颗。”乾隆皇帝表示同意。小豫王紧接着又提出一个条件:“您要输了,得给我加一份俸禄,行吗?”“好!”乾隆皇帝高兴地答应下来。于是两人摆开阵式,拼杀激战起来,最后杀了个五比五平。小豫王对乾隆皇帝说:“我输给您五盘,您拔我5颗门钉,我赢你五盘,您给我加5份俸禄。”皇上是金口玉牙,哪能反悔,只好勉强答应下来了。小豫王走后,乾隆皇帝越想越不是滋味,我赢他5盘只拔去5颗门钉,输他5盘,却要给他增添5份俸禄,这不是有欺君之罪吗?这还了得,但又一寻思,豫王是****之一,不能加罪服刑,但为了教训小豫王的贪婪,乾隆皇帝下旨工部将豫王府院墙加高3尺,形同大狱的院墙一般。????爱新觉罗.傅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也谈及慈禧太后与一个陪伴她的太监下棋,只因太监下棋到兴奋处,脱口说了句“奴才杀老祖宗的这只马”,竟惹得慈禧太后大怒道:“我杀你一家子!”然后即刻叫人把这位太监拉出去活活打死了。据文献数据记载,慈禧太后下棋玩牌时十分霸道,宫女、太监等人陪她玩时,都十分小心规矩,以免生意外事故。即使下棋时能斗赢慈禧太后,也要在不露任何破绽的情况下,将这一局输掉,还要将其多年积蓄的小钱,供奉给“老佛爷”,以求保全生命。
乾、嘉时期民间象棋活动的兴盛,其一重要标志是象棋迷大量涌现,这些人的棋艺未必高明,但却如醉如痴,癖好之状,不一而足,最为著名的一例是棋道士。???
《阅徽堂笔记》卷二十四《滦阳续录,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景城北冈有玄帝庙,明末所建也。岁久,壁上霉进成峰峦起伏之形,望似远山笼雾,余幼时尚及见之。庙祝棋道士病其晦味,使画工以墨钩勒,遂似削图方竹。今庙已纪尽炙。棋道士不知其经,以癣于象戏,故得此名。或以为齐姓,误也。棋至劣而至好胜,终日丁丁然不休。对局者或倦求去,至长跪留之。尝有人指对局者一著,街之次骨,遂拜绿章,诅其死。又一少年偶误一著,道士幸胜,少年欲改著,喧争不许。少年粗篆,起欲相殴,惟笑而却避日:“任君击折我胜,终不能谓我今日不胜也。”亦可云痴物矣。???
另有一则如此记载:一景城真武祠未犯时,中一道士酷好此,因共以“棋道士”呼之,其本姓乃转隐。一日,从兄方洲入所居,见几上置一局,止三十一子,疑其外出,坐以相待。忽闻窗外喘息声,视之,乃二人四手相特,共夺一子,力竭并路也。癖嗜乃至于此1南人则多嗜弈……???
这两则故事互相补充,棋道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捧腹绝倒。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唯有一事绝不谦让,那就是下棋。君子无所争,而下棋不能无争,但争的范围有大有小,下象棋不守规则,常致纷争,这与六博争行、得蒲争矢、围棋争道毫无二致,古来下象棋斗智又斗嘴、斗拳的记载甚多,如明浮白主人《笑林》记两棋迷夺车,曹雪芹(1715?-1775?)(红楼梦》第二十四回也写到大观园中的“焙茗、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而李饮珍(1763-183o)(镜花缘》第七十四回“打双6嘉言述前贤,下象棋谐语谈故事”,,更有一段绘声绘色的描绘:???紫芝走出,要去看看象棋,找了两处,并未找著。后来问一丫环,才知道在围棋那边。随即来到白茉亭。只见崔小莺同秦小春对局,旁边是掌乘珠、蒋月辉、爹珠细、吕祥莫四人观局。那对局的杀的难解难分,现局的也指手画脚。紫芝道:“教我各处找不著,原来却在围棋一处。看这光景,大约也是要借点落香之意”。只听蒋月辉道:“小姐姐那匹马再连环起来,还了得。”董珠细道:“不妨,小莺姐姐可以幸车拦他。”吕样冀道:“我的姐姐!你这话说的倒好,也不望马后看看,谁知秦小春上了马,崔小莺果然幸车去拦。这里吕祥莫连忙叫道:“小莺姐姐拦不得,有个马后炮哩”话还未说完,秦小春随即用炮把车打了,崔小莺道:“人家还未走定,如何就吃去?拿来还我!”秦小春道:“你刚才明明走定,如何还要悔?”掌乘珠道:“小春姐姐把车还他罢。况且这棋小莺姐姐业已失势,你总是要底的,也不在此一车,”紫芝道:“二位姐姐且慢夺车,听抓说个笑话:一人去找朋友,乃至到了那朋友家里,只见桌上摇著一盘象棋,对面两个坐儿,并不见人,这人不觉诧异,忽朝门后一望,谁知他那朋友同一位下棋的却在门后气喘嘘嘘夺车。拾好今日二位姐姐也是因车而起,好在有例在先。”
???像这类夺车的故事,屡见不鲜,此所以黄之隽《象戏歌》有“或两相悔而色勃”的概叹。对他们来说,下棋仅仅是消遣,不仅陶冶不了性情,反而使其平日之性情毕露无遗。而棋道人至于诅骂指点一着棋的旁观者死等事,癖嗜好胜则远过之,而近于怪。纪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故事,不光为我们提供了茶余饭后的笑谈之资,而且还透露了我国象棋史上的一条重要信息:北人多喜好象戏,而南人尤多嗜弈。按《阅徽草堂笔记》一书,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6续写成,纪晌所云殆为乾嘉时期的棋坛实况。由此可见,象棋活动在北方民间开展得尤为如火如茶。比《阅微草堂笔记》成书稍早的王械《秋灯丛话》卷一《神授象戏局》,就曾记载山东登郡周某业剃,性爱象戏,经神指授,用马尤多奇变,常赌财物,人莫能胜。(未完待续)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