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象棋 > 第684章 知识普及

第684章 知识普及

小说:象棋作者:卡卡西大人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21 01:49:29
第六百六十九章象棋知识普及——谢侠逊

        1887年1o月1日,谢侠逊出生于浙江温州平阳县凤巢乡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谢公出。后迁居平阳县居住。谢侠逊14岁时,迁居上海。谢侠逊驰骋棋坛近一个世纪,力挫国内外许多名家高手,被人尊为“棋王”。他的一生,是象棋活动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中国近代象棋史上一个重要侧面。

        谢侠逊,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爱国象棋家,也是中国国际象棋的先驱,人称“百岁棋王”。名宣,小名卿源,原字弈算,以示个人爱好,后改字侠逊,号烂柯山樵。浙江省平阳县人。出生于腾蛟凤巢,定居于平阳县城。自小承庭训,13岁曾读私塾,因家境贫寒而退学。19o8年报考小学师资,任白沙小学教员,翌年任教湖门小学。后经戚友帮助,考入温州师范学校,未三月,历父病故辍学,后任教于龙湖小学,担任教育会书记。

        6岁从父学棋,1o岁开始读象棋古谱《韬略玄机》,棋艺享誉乡里,人称“棋中神童”。13岁与温州棋魁陈笙战成平手,名噪东瓯。后与林奕仙互相切磋。青年时代曾把道光以来的国耻排成残局,以倾吐爱国之心。1912年为上海《时事新报》象棋栏撰稿。1915年,经黄群介绍,任上海《时事新报》馆办事员,后受聘为《时事新报》、《神州新报》、《新闻报》、《大公报》象棋专栏编辑。1918年,在上海力挫群雄获中国象棋个人冠军;1926年被推为全国棋坛总司令,称“中国棋王”。1928年创介绍象棋比赛实况、可供观众欣赏的挂式大棋盘,此创造后被推广向全球。他触类旁通,初学国际象棋即连获胜局,上海“万国象棋会”董事英人杰克逊(j.a.janet)不胜钦佩,破例邀请入会,成为“万国象棋爱好”中第一个中国会员。1929年至1931年,三次国际象棋大赛中,斩关夺隘,势如破竹,连连夺冠。1934年访问新加坡,与英国军人国际象棋冠军亨特表演赛获胜,轰动一时。1935年在广州以18胜1和1负的成绩获得中、英、美、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象棋大赛冠军。

        芦沟桥事变生一个月以后,上海生“八·一三”事变,日冠大举侵华。谢侠逊虽年已半百,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决心为抗日救亡尽一份力量。他将妻儿送回平阳老家,只身来到南京请缨救国。无奈国民党当局对此置之不理,谢侠逊报国无门,心急如焚。后逢国民党政府准备派五位巡回大使出国募捐,其中赴欧美四人已定,惟去南洋的苦无适当人选。谢侠逊找到邵力子,毛遂自荐。邵力子为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为之保荐,并题词相赠:“胜者所用败者之棋,明乎此义,复兴中国何难哉!”张治中也赠题词一帧:“虽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战到底,必得胜利而后已。”冯玉祥手书“象棋国手”以勉。

        谢侠逊从菲律宾到印尼,又从印尼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取道缅甸回国,从1937年11月至1939年,历时两年。谢侠逊以弈棋形式在侨胞中宣传抗日救国,为慰劳抗日伤兵、救济难民募捐,计得捐款5ooo多万元,及许多金银行珠宝饰。先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33oo余人。

        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国家特使只身两度赴南洋诸国以弈棋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动员侨胞为祖国募捐,支援抗日,为祖国神圣的民族解放大业作出贡献,被誉为“古今以来以象棋报国之一人者”,***曾赞誉他为“爱国象棋家”。由于他积极宣传抗日,曾遭国民党特务殴打致重伤。

        1939年夏,谢侠逊回到重庆,已鬓须斑白了。常在东方协会内与爱国民主人士对弈象棋,还为《大公报》副刊《象棋残局》专栏撰写棋稿,每日刊登一局。一天下午,忽传***先生特来协会,有请棋王。谢侠逊又惊又喜,一时不知所措。***同谢侠逊紧紧握手,嘘寒问暖,和蔼可亲。***提出对弈,谢侠逊欣然从命。于是一面品茗,一面下棋,三局皆和。***棋法娴熟,守得平稳,攻得锐利,着法多变,颇有大将风度。谢侠逊对此大为惊异,询问如何研究的。***亲切地告诉他:***主席提倡展体育,活跃文艺。象棋设备简单,群众喜爱,故此项运动在延安很普及。他们还一边谈论古今棋谱优劣短长,从《橘中秘》重“当头炮”,谈到《梅花谱》重“屏风马”,从对古代名家,谈到对今日高手的看法。***意味深长地说:“明人重马,清人重炮,我们应该重兵卒。”谢侠逊回答说:“马,虽有八面威风,但可用兵卒制马。”***昂大笑,爽朗地说:“对!对!兵卒就是群众,抗日救国就是要广泛动群众啊!”后来,谢侠逊把第二局残局命名为《共抒国难》,表在重庆《大公报》副刊《象棋残局》上,以纪念这次有意义的会见。

        一天,谢侠逊来到风景非常秀丽的一座山中,不知不觉中,迷了路。他绕过一座山岗,看见山谷中有一座寺院。他就想在寺院里歇歇脚,问个讯。

        谢侠逊踏进山门就见两个小和尚正在石凳上下象棋,便走上前去。这时候,左边的小和尚说:“和了。”右边的小和尚接着也说:“和了!”两个小和尚站起身来走进了里屋。

        谢侠逊走过去一看,一盘残局还留在石凳上。他看了很久怎么也看不清这是一盘和棋,心想这两位小师父的棋艺却在我之上,这小小山林亦是藏龙伏虎之地。这时候,刚在下棋的两个小和尚从里屋出来,见了谢侠逊就双手合十,恭敬地说道:“施主有何见教?”谢侠逊这时变得谦逊起来,连忙躬身回礼,答道:“在下迷了路,因此前来问路,到平阳怎么走?请小师父指点迷径。”

        谢侠逊回到平阳己经天黑了,就在悦来客栈安顿下来。简单地吃了些店小二送来的饭菜,用热水洗了脚就熄灯脱衣服睡下了。不知乍的?一闭眼睛那盘残局总浮现在眼前,怎么也睡不着。谢侠逊干脆起床点了灯,穿好衣服,拿出了象棋,摆出了那盘残局研究起来。不知不觉中天已大亮,整整一夜,还未能弄清楚这盘残局的精妙之处。谢侠逊这才醒悟父亲说过的“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含义。

        谢侠逊重返山林,找到了寺院,欲拜小和尚为师。小和尚不敢答应,领他去见方丈。谢侠逊跪见方丈,方丈问:“你是平阳棋王谢逊,跪在这里干什么?起来!”谢侠逊说:“请师傅原谅我的狂妄,我是来拜师的,师傅不收我为徒,我就长跪不起!”方丈见他真心学棋就答应了。

        后来谢侠逊的棋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师傅让他出山,四方云游与各地的高手对弈,取长补短,棋艺更加出神入化。3o岁在上海举行的象棋大赛上夺冠,被誉为“棋王”。

        1935年,他应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象棋会的邀请,访问南洋,以棋会友,交流棋艺,历经新加坡、怡保、太平、槟城、雅加达、万隆、三宝垄、泗水、芝巴德十大城市,用了一年零四个月,辗转鏖战,战果辉煌,在总计241局中,胜175局、负13局、和53局。在新加坡,为了民族的荣誉和侨胞的厚望,他不计个人得失。毅然接受英国驻马来亚空军司令、全马1933年国际象棋冠军亨特(hunt)的挑战,在对弈中占据优势之后,坚决拒绝亨特两次派人,以偿付重金及坐英国飞机免费旅游为条件的秘密求和,最后终于击败亨特。这次南洋之行,使谢侠逊威扬海外,广大侨胞誉他为“象棋大王”、“天才圣手”、“弈界泰斗”。回国返抵广州,征尘未洗,又奉命立即参加在沙面举行的中、美、英、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象棋大赛,以胜18局、和1局、负1局的优异成绩折桂捧杯。载誉回京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笔书赠“渝灵益智”四字,予以嘉奖。

        其时负责派遣巡回大使事宜的,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邵力子。他和谢侠逊,可称故交。民国初年,他在上海主持《民国日报》,谢侠逊在《时事新报》工作,同在报界,曾有晤面。还有,邵的秘书卢雪正是谢侠逊的同乡,相识有年,交谊笃厚。他也极力推荐,认为此任非谢侠逊不可。

        于是,谢侠逊往访邵力子,谓:“国难当头,何计个人,大丈夫报国有门,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邵壮其言,感到谢正是他心目中的南洋巡回大使,答应为之保荐,并在书桌上展纸把笔,挥毫书赠“胜者所用败者之棋,明乎此义,复兴中国何难哉!”随后,问道:“大使出国,可带秘书、翻译和随员,不知谢先生需要多少人?”谢不假思索地答曰:“16对足够!”邵不解甚意,一时愣,侍随一旁的秘书卢雪正笑道:“棋王所说的16对,就是指和他朝夕相处的一副象棋,那不是有32枚棋子吗?”邵恍然大悟,不禁哈哈大笑,和棋王紧紧握手。他对谢侠逊南下,借助象棋进行爱国运动,非常赞赏。

        在邵力子和张治中的联名保举下,谢侠逊出任巡回大使,临行前,南京许多棋友,纷纷挥毫赠别,如冯玉祥题书“象棋国手”以勉,张治中书赠“虽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战到底,必得胜利而后已”,陈立夫书赠“教战以雪耻”,李宗仁书赠“有焦土抗战之决心,持久战的精神,最后的胜利必属我们”。南京车站的送别也十分隆重,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势。

        2o世纪前后,东南亚的华侨,已有相当规模。他们和谢侠逊密切配合,一起研究,潜心策划,召开大会,组织义赛,为抗日战争筹款。

        除了当地象棋名手,妇女、儿童和老人,也都挺身而出,积极投身“义赛”活动。在槟城,有位耆宿杨源知,棋艺高,遐迩闻名,人称“常胜战军”,因年迈隐居,已息影多年。但这次为报效祖国,也一反常态,破门而出,振臂和棋王较量,轰动整个槟城,一时传为美谈。至于各埠爱国侨领,更是身体力行,一马当先。如印尼侨领陈性初(其孙陈大江,现为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年近古稀,体弱多病,却不辞劳累,全程陪同,竭诚张罗。他和棋王倾盖如旧,相见恨晚,诗词酬唱,堪称知音。

        12月下旬,谢侠逊在菲律宾期间,正值南京失守,侨情惶恐,焦灼不安。25日,举行“全菲华侨抗日救亡大会”,人山人海,座无虚席。与会侨胞,群情激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坚持长期抗战!”“祖国万岁!”此起彼伏,不少人将随身佩戴的戒指、项链、手镯等饰,即席奉献。大会当场表决,一致通过,每月捐款1oo万元。

        为吸引更多侨胞观战,提高救亡筹赈的效果,“义赛”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除了平时常用的单人和多人对抗赛,大型的单骑车轮战和盲目战表演,还有以人为棋子的“阵地战”。谢侠逊匠心独运,效法春秋战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演阵习战的故事,在马六甲、吉隆坡和槟城等地的体育场,用白粉划地为大棋盘,以男女青年各16人,分别穿红黑两色衣服。头戴写有“车、马、炮、兵”等字样的帽子,作为双方的“活棋子”,听从义弈台上的指挥号令,攻守厮杀,场面蔚为壮观。当地侨胞,几乎倾城而出,纷至沓来,观看这种别开生面的象棋赛。

        由于不适应当地的盛暑气候,他在印尼曾患病休息十来天。最后取道滇缅公路归国途中,不幸染患痢疾,被迫下车住腊戍医院,在死亡线上挣扎了近一个月,才化险为夷。而随他同时归国参加抗战的爱国侨胞,有四人也染上该病,竟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1938年12月,谢侠逊在槟城还受到汪伪歹徒的威胁。这是因为陈璧君是槟城人,背后有一些民族败类追随。有一天,来了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递过来一个信封,谢侠逊打开信封,“吧嗒”一声,一颗子弹掉了出来。谢侠逊脸一沉,问:“这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冷笑着说:“这还不明白吗?槟城不欢迎你!客气点说,请你马上离开,不客气就是……”谢侠逊打断他的话说:“你说的是不是中国话?你父母是不是中国人?你身上流的是不是中国人的血?”年轻人一脸狰狞地威胁说:“如果你不听劝告,就别想活着离开这里!”谢侠逊斩钉截铁地说:“谢某恭候,为抗日而献身,是我的荣幸!”那歹徒见恐吓未遂,灰溜溜地走了。第二天,谢侠逊将此事告诉槟城侨胞,大家都很气愤,纷纷说:“谢大师,您放心,槟城绝非那一小撮民族败类所能够恣意妄为的,你放心,我们会负责你的安全的。”由于有广大爱国侨胞的支持和保护,这些民族败类才不敢贸然下手。相反,经过两个月的“义赛”宣传,槟城的助赈、义捐和公债,都跃居整个马来西亚之。谢侠逊这次出使南洋,成绩斐然,共募得现金5ooo余元(不包括南洋各埠侨胞对以后的定期认捐),金银、珠宝、饰无数,并征召华侨技师技工33oo人回国服务报效,在当时派出的五位大使中,在外巡回劝募的时间最长,最为劳苦,也最为成功。但他严于律己,轻装简从,不摆官架子,只带必不可少的几个秘书、翻译和随员,除领取安家费外,不支国库分文,充分显示出一位“爱国象棋家”(***语)不畏艰险、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侠逊历任上海市体委委员、第一届全运会棋类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象棋锦标赛总裁判、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等职。

        1985年,谢侠逊百岁寿诞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题词“百龄高手、永葆青春”,以示祝贺。

        1987年12月22日,一代棋王谢侠逊病逝于上海,享年1o1岁!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