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 蹩脚三人组
虽然建文帝和黄观坐上了马车,但练子通他们可没有多余的钱可以购买马匹了,因此这些人只能是“11”路车走起了。
想想这一路到新田县,还得有上千里的路程,四十多人的大队伍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练子通只得让队伍化整为零,每隔约一里路,便有三、五人结伴而行。而练子通自己,自然是带着几个身手较好的兄弟,随马车而行。
如此一来,行军速度必然是快不了。好在是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危险,等练子通他们护送着建文帝赶到新田东堡的时候,已是这年冬月了。
在东堡过了几年逍遥日子的石玉生,没想到他的逍遥日子就这么被打断了。自从建文帝来到东堡,他每天可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不仅是要照顾好建文帝、确保建文帝的安全,还得为建文帝东山再起去积极行动。
新田县地处山区,消息较为闭塞。建文帝如果想东山再起,这首先得弄清天下形势。为了此事儿,石玉生可没少安排人到衡阳一带打听消息。
而此时的建文帝刚刚经历了劫后余生,也还没有缓过劲儿来,这东山再起之事,也只能先放一放了。
为了排解建文帝和黄观这对君臣寂寞的生活,也是石玉生有点儿自己的小私心,他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建文帝,并让一个侄女嫁给了黄观。
当时的建文帝还不满三十岁,虽然以前的嫔妃是一个比一个漂亮,石玉生的女儿姿色也并不算是上等,但都到这个地步了,有人暖被窝就是很不错的了。这就好比一个人,以前天天山珍海味吃惯了,现在突然穷得没饭吃了,有些萝卜、白菜下饭也算是一种幸福了。
至于黄观嘛,自己都比石玉生大了两岁。这会儿老牛还能吃一把嫩草,就知足吧!
至此,黄观、石玉生、练子通这一文二武的架构,就成了建文帝东山再起的重要班底。只是这三人的能力实在有限,真要让他们辅佐建文帝,还是有些难为他们了。
如果单论学习、考试,黄观绝对可以称得上千古奇才,但治国理政、励精图治,似乎不是他的强项。
石玉生虽然在平定瑶民的叛乱之中,立下战功,周边的瑶民也被他打怕了,但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石玉生显然没这个本事。
至于练子通,也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卫队长,指望他为建文帝开疆拓土,想都别想了。
就是这么一个蹩脚的三人组,还经常意见相左,搞得建文帝还得分头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充当和事佬的角色。
再加上朱棣称帝之后,除了对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练子宁这些死忠建文帝的重臣做得有些过分之外,其他的事儿还办得真没什么毛病。大明的文臣武将、士兵百姓似乎都觉得这个新皇帝还很不错,反正都是给皇帝打工,谁当皇帝对他们的影响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唯一让建文帝和众人高兴的是,石氏的肚子还算争气,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给建文帝生下一个儿子。建文帝给这个儿子起名朱文垚(yo)。
要说先前朱允炆也有两个儿子的,大儿子叫朱文奎,还被建文帝立为太子,二儿子名叫朱文圭(gui)。
只是建文帝当时出逃的时候,已是万分危急,哪里还顾得了两个儿子。如果他当初真是带着这两个儿子上路,估计早被朱棣给俘虏了。
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建文帝跟“土”字干上了。前两个儿子,带了两个“土”字,第三个儿子,则带了三个“土”字。那如果石氏再给他生个儿子,是不是该起名朱文?(ku,“垚”字下面再加一个“土”,此处无法显示)呢?
其实这不怪建文帝,这都是朱元璋当初定下的规矩,朱棣这一辈,名字中都得带“木”字,建文帝这一辈,名字中都得带“火”字,而到了建文帝儿子这一辈,名字中都得带“土”字。
眼看着朱棣治下的大明江山越来越有盛世的气象,建文帝也慢慢地变得有些心灰意冷。有时候,建文帝在心里也琢磨着,就这么在东堡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也不是一个差的选择。
建文帝虽然这么想,但黄观、石玉生、练子通可不能这么想。尤其是石玉生,别人当堡主的逍遥日子过得好好的,你们一大帮子人突然杀了过来,打扰了别人原来平静的生活。
这一大帮子人,要是普通百姓,那也好说,不就是多几十张嘴,要吃饭的问题嘛!可偏偏这其中有一个人是建文帝,既然收留了他们,那就意味着自己是造反。这都造反了,哪还能过安稳日子呢?
因此,在怂恿建文帝起事方面,石玉生无疑是最积极的。
当然,我们从黄观、练子通二人的的境遇上也可以分析出来,石玉生必须是那个最积极的。
先说黄观,这哥们儿妻儿皆在应天被迫投江自尽,而自己也成了永乐朝的通缉犯。要不是建文帝和练子通的及时出现,这哥们儿早就到江中喂鱼了。
可是这一会儿到了东堡,竟然可以过起安稳日子了,还有小嫩草可以吃,人生在世,夫复何求?
再说练子通,自从练子宁被朱棣杀害,其应天的家人自然也是难逃一死,而峡江镇的练家寨也是遭遇惨案。如果他不是奉练子宁之命,出来护送建文帝,他肯定也是早到阴间做鬼了。
既然建文帝对东山再起之事有些不上心,黄观、练子通又是得过且过,那所有的担子就只有石玉生给担起来了。
既然要起兵,那就要有钱、有人、有粮、有装备。而这四大要素之中,人这个要素是最好解决的,也是最不好解决的。
说他是最好解决的,是因为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建文帝突然亮明身份,自然会有一些对朱棣不满之人主动前来依附。
说他是最不好解决的,是因为人一旦多了,就不好管理,就容易产生内部矛盾,就容易走漏风声。
因此,石玉生决定将人这一要素放到最后来解决。首先解决钱、粮、兵器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钱!
我们只能说这话说对了一半儿。
因为古代对兵器的管理相当严格,谁要是家里私藏兵器过多,是可以直接定你一个谋反的罪名的。再加上有盐铁官营的制度,想要聚集一些兵器,还真不是个容易的事儿。
既然要弄钱、弄粮、弄兵器,而且还不能明目张胆地弄,石玉生便想到了做贸易。而且是从永州往西,在大山深处、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做贸易。
石玉生这个主意一出,立即得到了黄观的支持。毕竟黄观虽然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但这事儿也只能闷在心里,可不能说出来嘛!有些时候,跟着喊一喊口号、支持一下激进的行为,还是十分有必要的,反正又不用自己出什么力。
建文帝见黄观和石玉生都支持此事,自然是不多说什么。这一下,可苦了练子通了。
本来练子通在东堡过了两年安稳日子,就差再娶个老婆,生一帮孩子了。可是这会儿,石玉生整出了这么个计划。很明显,在石玉生的这个计划里面,自己带来的这些青壮年劳力都是要发挥大作用的。
虽然练子通很不乐意,但这事儿他还不得不答应。不过他也不能就这么白白便宜了石玉生,于是,练子通当着建文帝和黄观的面,向石玉生提出了一个请求,说自己看上了石家族中的一未婚女子,希望石玉生能帮着促成此事。
不知是建文帝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还是因为他感激当初练子通的救命之恩,不待石玉生答话,建文帝便说道:“如此甚好!二位卿家就此结为姻亲,以后更好开展工作了。”
本来石玉生还在心里琢磨着要不要答应这事儿,建文帝这么一定调子,他还能说什么?
于是,在“建文贸易公司”正式挂牌营业之前,练子通如愿抱得美人归。由于石玉生家族的贡献,石家与建文帝、黄观、练子通都结为姻亲,日后建文帝的东山再起之事,咱们可以说是国事,也可以说是家事了。
也正是由于石玉生、练子通将经营的重心放在永州西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二人的经营事业与沈大哥的经营事业有了交集。
当时,沐英早已去世十多年了。沐英死后,爵位由其长子沐春继承。沐英临死之前,曾拉着沈大哥的手,让其帮帮自己的儿子沐春,为其坐镇云南,继续奠定好物质基础。
沈大哥自然不会辜负沐英的嘱托,虽然他当时年事已高,自己不再亲自跑线路,但由他亲自坐镇曲靖府,茶马古道的经营业务还是开展得如火如荼。
不幸的是,沐春在朱元璋死的那一年也病死了。由于沐春没有儿子,当时的建文帝便让沐春的弟弟、沐英的次子沐晟继承了其爵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想想这一路到新田县,还得有上千里的路程,四十多人的大队伍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练子通只得让队伍化整为零,每隔约一里路,便有三、五人结伴而行。而练子通自己,自然是带着几个身手较好的兄弟,随马车而行。
如此一来,行军速度必然是快不了。好在是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危险,等练子通他们护送着建文帝赶到新田东堡的时候,已是这年冬月了。
在东堡过了几年逍遥日子的石玉生,没想到他的逍遥日子就这么被打断了。自从建文帝来到东堡,他每天可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不仅是要照顾好建文帝、确保建文帝的安全,还得为建文帝东山再起去积极行动。
新田县地处山区,消息较为闭塞。建文帝如果想东山再起,这首先得弄清天下形势。为了此事儿,石玉生可没少安排人到衡阳一带打听消息。
而此时的建文帝刚刚经历了劫后余生,也还没有缓过劲儿来,这东山再起之事,也只能先放一放了。
为了排解建文帝和黄观这对君臣寂寞的生活,也是石玉生有点儿自己的小私心,他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建文帝,并让一个侄女嫁给了黄观。
当时的建文帝还不满三十岁,虽然以前的嫔妃是一个比一个漂亮,石玉生的女儿姿色也并不算是上等,但都到这个地步了,有人暖被窝就是很不错的了。这就好比一个人,以前天天山珍海味吃惯了,现在突然穷得没饭吃了,有些萝卜、白菜下饭也算是一种幸福了。
至于黄观嘛,自己都比石玉生大了两岁。这会儿老牛还能吃一把嫩草,就知足吧!
至此,黄观、石玉生、练子通这一文二武的架构,就成了建文帝东山再起的重要班底。只是这三人的能力实在有限,真要让他们辅佐建文帝,还是有些难为他们了。
如果单论学习、考试,黄观绝对可以称得上千古奇才,但治国理政、励精图治,似乎不是他的强项。
石玉生虽然在平定瑶民的叛乱之中,立下战功,周边的瑶民也被他打怕了,但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石玉生显然没这个本事。
至于练子通,也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卫队长,指望他为建文帝开疆拓土,想都别想了。
就是这么一个蹩脚的三人组,还经常意见相左,搞得建文帝还得分头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充当和事佬的角色。
再加上朱棣称帝之后,除了对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练子宁这些死忠建文帝的重臣做得有些过分之外,其他的事儿还办得真没什么毛病。大明的文臣武将、士兵百姓似乎都觉得这个新皇帝还很不错,反正都是给皇帝打工,谁当皇帝对他们的影响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唯一让建文帝和众人高兴的是,石氏的肚子还算争气,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给建文帝生下一个儿子。建文帝给这个儿子起名朱文垚(yo)。
要说先前朱允炆也有两个儿子的,大儿子叫朱文奎,还被建文帝立为太子,二儿子名叫朱文圭(gui)。
只是建文帝当时出逃的时候,已是万分危急,哪里还顾得了两个儿子。如果他当初真是带着这两个儿子上路,估计早被朱棣给俘虏了。
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建文帝跟“土”字干上了。前两个儿子,带了两个“土”字,第三个儿子,则带了三个“土”字。那如果石氏再给他生个儿子,是不是该起名朱文?(ku,“垚”字下面再加一个“土”,此处无法显示)呢?
其实这不怪建文帝,这都是朱元璋当初定下的规矩,朱棣这一辈,名字中都得带“木”字,建文帝这一辈,名字中都得带“火”字,而到了建文帝儿子这一辈,名字中都得带“土”字。
眼看着朱棣治下的大明江山越来越有盛世的气象,建文帝也慢慢地变得有些心灰意冷。有时候,建文帝在心里也琢磨着,就这么在东堡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也不是一个差的选择。
建文帝虽然这么想,但黄观、石玉生、练子通可不能这么想。尤其是石玉生,别人当堡主的逍遥日子过得好好的,你们一大帮子人突然杀了过来,打扰了别人原来平静的生活。
这一大帮子人,要是普通百姓,那也好说,不就是多几十张嘴,要吃饭的问题嘛!可偏偏这其中有一个人是建文帝,既然收留了他们,那就意味着自己是造反。这都造反了,哪还能过安稳日子呢?
因此,在怂恿建文帝起事方面,石玉生无疑是最积极的。
当然,我们从黄观、练子通二人的的境遇上也可以分析出来,石玉生必须是那个最积极的。
先说黄观,这哥们儿妻儿皆在应天被迫投江自尽,而自己也成了永乐朝的通缉犯。要不是建文帝和练子通的及时出现,这哥们儿早就到江中喂鱼了。
可是这一会儿到了东堡,竟然可以过起安稳日子了,还有小嫩草可以吃,人生在世,夫复何求?
再说练子通,自从练子宁被朱棣杀害,其应天的家人自然也是难逃一死,而峡江镇的练家寨也是遭遇惨案。如果他不是奉练子宁之命,出来护送建文帝,他肯定也是早到阴间做鬼了。
既然建文帝对东山再起之事有些不上心,黄观、练子通又是得过且过,那所有的担子就只有石玉生给担起来了。
既然要起兵,那就要有钱、有人、有粮、有装备。而这四大要素之中,人这个要素是最好解决的,也是最不好解决的。
说他是最好解决的,是因为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建文帝突然亮明身份,自然会有一些对朱棣不满之人主动前来依附。
说他是最不好解决的,是因为人一旦多了,就不好管理,就容易产生内部矛盾,就容易走漏风声。
因此,石玉生决定将人这一要素放到最后来解决。首先解决钱、粮、兵器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钱!
我们只能说这话说对了一半儿。
因为古代对兵器的管理相当严格,谁要是家里私藏兵器过多,是可以直接定你一个谋反的罪名的。再加上有盐铁官营的制度,想要聚集一些兵器,还真不是个容易的事儿。
既然要弄钱、弄粮、弄兵器,而且还不能明目张胆地弄,石玉生便想到了做贸易。而且是从永州往西,在大山深处、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做贸易。
石玉生这个主意一出,立即得到了黄观的支持。毕竟黄观虽然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但这事儿也只能闷在心里,可不能说出来嘛!有些时候,跟着喊一喊口号、支持一下激进的行为,还是十分有必要的,反正又不用自己出什么力。
建文帝见黄观和石玉生都支持此事,自然是不多说什么。这一下,可苦了练子通了。
本来练子通在东堡过了两年安稳日子,就差再娶个老婆,生一帮孩子了。可是这会儿,石玉生整出了这么个计划。很明显,在石玉生的这个计划里面,自己带来的这些青壮年劳力都是要发挥大作用的。
虽然练子通很不乐意,但这事儿他还不得不答应。不过他也不能就这么白白便宜了石玉生,于是,练子通当着建文帝和黄观的面,向石玉生提出了一个请求,说自己看上了石家族中的一未婚女子,希望石玉生能帮着促成此事。
不知是建文帝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还是因为他感激当初练子通的救命之恩,不待石玉生答话,建文帝便说道:“如此甚好!二位卿家就此结为姻亲,以后更好开展工作了。”
本来石玉生还在心里琢磨着要不要答应这事儿,建文帝这么一定调子,他还能说什么?
于是,在“建文贸易公司”正式挂牌营业之前,练子通如愿抱得美人归。由于石玉生家族的贡献,石家与建文帝、黄观、练子通都结为姻亲,日后建文帝的东山再起之事,咱们可以说是国事,也可以说是家事了。
也正是由于石玉生、练子通将经营的重心放在永州西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二人的经营事业与沈大哥的经营事业有了交集。
当时,沐英早已去世十多年了。沐英死后,爵位由其长子沐春继承。沐英临死之前,曾拉着沈大哥的手,让其帮帮自己的儿子沐春,为其坐镇云南,继续奠定好物质基础。
沈大哥自然不会辜负沐英的嘱托,虽然他当时年事已高,自己不再亲自跑线路,但由他亲自坐镇曲靖府,茶马古道的经营业务还是开展得如火如荼。
不幸的是,沐春在朱元璋死的那一年也病死了。由于沐春没有儿子,当时的建文帝便让沐春的弟弟、沐英的次子沐晟继承了其爵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