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鲁温投降
这一回,可是爽死了常遇春率领的两万精兵了,一路是砍瓜切菜般地杀到洛阳城下,杀得元兵大败。
而洛水南岸的徐达部,见常遇春的人马在洛水北岸如狼如羊群一般,早就心痒痒了。随着徐达一声令下,徐达的大军几乎没有受到元军的任何干扰,就完成了北渡洛水的行动。
徐达的大军一加入,场面更加疯狂,当日晚间,徐达、常遇春的大军便将洛阳城给团团围住了。此时,洛阳城中只有一万守军,因为那城外溃逃的托音残部根本就没办法入城。元梁王阿鲁温可不敢随便打开城门,因为这些溃军的屁股后面就是如狼似虎的明军。真要打开城门,他们要是一拥而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再来说说蓝玉那边的情况。
就在常遇春大战托音之际,托音部下处在最东边的那个元军大营,在发现明军渡河之后,立即是大举来犯。
面对元军的进攻,蓝玉沉着冷静,他让兵士们先是躲在木栅栏、藩篱之后朝着冲过来的元军射击,待元军冲到木栅栏、藩篱跟前之时,长枪兵立即将长枪从栅栏缝隙里穿过去,戳击元兵。
元兵虽然气势如虹,但由于明军应对得当,一时也攻不下这个营寨。随着后续不断有明军渡河加入战斗,在营寨外攻击的元军折腾了一个时辰之后,不得不退回自己大营。
就这样,双方大营相隔约五里,都只是警惕地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并未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战斗。
徐达、常遇春的大军将洛阳城团团围住之后,立即展开骚扰式进攻。所谓的骚扰式进攻,就是小股部队不断地佯装攻城,让洛阳城上的守军不得安生。
之所以采取骚扰式进攻,而不采取大规模进攻,主要是为了减少兵士的伤亡。另外,徐达认为,攻占洛阳,应以攻心为上,如果城内的元军投降,那是最好的结果。
徐达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洛阳城内可是元廷梁王阿鲁温,他会向城外的明军投降吗?
说到这里,我们要隆重介绍一下这位元梁王阿鲁温。
话说王保保被元顺帝削去官职之后,元顺帝为什么让梁王阿鲁温出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统领河南的元军兵马呢?
要知道,虽然王保保被迫将兵力收缩到山西,但这河南可是他多年经营之地,当时河南的大部分兵力都曾经是王保保的部下,梁王阿鲁温在河南有这个能力能镇得住局面吗?
如果阿鲁温能在河南镇得住局面,那就说明他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强。别的不说,就说王保保率嫡系退守山西之后,河南这个乱局连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都难以镇住,他阿鲁温何德何能,能搞定这个局面?他要真有这么厉害,却怎么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呢?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当时河南这个乱局,还只有梁王阿鲁温能够镇得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梁王阿鲁温的身份非比寻常,他是察罕帖木儿的父亲。察罕帖木儿我们之前介绍过,他是王保保的舅舅呀,也就是在他死后,王保保才统帅了其部队,成了元廷最大的两支地方武装之一。
也就是说,这梁王阿鲁温可是王保保的外公啊!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为什么元顺帝削去王保保的官职之后,立即让梁王阿鲁温去主持河南的大局。因为只有梁王阿鲁温出镇河南,集结重兵于山西的王保保才不会对昔日的领地河南大开杀戒。毕竟那里的最高军事及行政长官可是自己的亲外公呀!
元顺帝让梁王阿鲁温出镇河南,就是要让王保保投鼠忌器。同时,梁王阿鲁温虽然年纪大了些,但行军打仗还是中规中矩的,有他在河南镇守,元顺帝不相信明军能这么快就攻下河南。
但事物的发展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特别是出乎了元顺帝的意料。徐达正是准备利用元顺帝、王保保、阿鲁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让梁王阿鲁温投诚。
经过了四月初九一晚上的折腾,洛阳城上的元军已是疲惫不堪。毕竟城内就一万守军,分配到各个城门,就没有多少了。城外的徐达、常遇春不仅派出多支小股部队轮流骚扰,还让兵士将元将托音的人头给扔上城墙,以此来震慑元军。520小说
四月初十一大早,徐达让兵士们在城下喊话,说明军已攻取了孟津,截断了他们北归之路,还是早早打开城门投降,方为明智之举。
托音授首、孟津被克,洛阳城内的元兵顿时人心惶惶。当然,对于梁王阿鲁温来说,就这么点儿心战宣传攻势,显然还不够。徐达早给梁王阿鲁温写了一封劝降书,用弓箭射入城上。
城上元兵得此箭书,哪敢耽搁,立即呈送到阿鲁温面前。阿鲁温已是六十多岁的年纪,按说以他的资历、以他这把年纪,应该是在家享清福的时候了。可没想到,元顺帝与自己外孙王保保扯破脸皮,让自己来河南替他擦屁股。
阿鲁温本来心里就有气,加上明军偷渡洛水成功,斩杀爱将托音,击溃城外五万精兵,一下子就有些急火攻心。昨日夜间,城外的明军光打雷、不下雨,折腾了一晚上。阿鲁温这个年纪,本来就睡眠不好,经过这么一折腾,更是一宿都没怎么睡着。这会儿天亮起床了,也是十分没精神。
正在头昏脑胀之际,兵士们送来了一封箭书,说是城下明军主帅写给他的。
阿鲁温本想一把火将这箭书给烧了,但转念一想,还是看看别人说的是什么吧!
就这样,阿鲁温打开了徐达写给他的劝降书。
徐达在这封劝降书中对阿鲁温表现出相当的尊重,完全没有一个胜利者对失败者的那种高傲的态度。徐达大书特书了明帝朱元璋与王保保昔日的友好关系,顺带着把元顺帝一顿臭骂。
接着,徐达又替阿鲁温分析了他当前的处境。声称明军已拿下孟津,控制了黄河渡口,切断了北边援军南下救援洛阳的通道。
徐达告诉阿鲁温,如果他还在等待元廷救援洛阳的话,那未免太天真了。明军已控制了黄河以南的各渡口,如果元廷要救援洛阳,只能寄希望于关中四大军阀,东出潼关了。关中四大军阀,都是力求自保之辈,而且与阿鲁温的外孙王保保撕逼两年了,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东出潼关?
最后,徐达还指出,就算他阿鲁温能侥幸逃脱,回到元大都也必然没有好果子吃。因为中原腹地被元军攻克,他这个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加上王保保是他亲外孙这一层关系,估计元顺帝就得拿他开刀,让他为河南的败局背锅。
徐达的这封劝降书虽然不长,但条条理由都切中要害。尤其是文末对于元顺帝会让阿鲁温为河南败局背锅一事,是真正说到了阿鲁温的心坎儿里。
当日下午,阿鲁温便打开城门向徐达投降。
阿鲁温一降,洛阳周边的其余元军残部就都跟着降了,包括与蓝玉大战了一个时辰的那处元军大营。
此战获得大胜,柳林山功不可没。常遇春非常高兴,直接让柳林山接替裴德龙,当了自己的亲兵队长。
那裴德龙不当亲兵队长,又干什么去了呢?
当然是另有重任,负责带兵打仗啊!自从傅友德走后,常遇春感觉自己麾下的信得过的硬角色少了些。在一些急难险重任务上,除了蓝玉,就没有其他人能顶得上了。
不得已,常遇春只好让裴德龙时不时来顶替原先傅友德的角色。裴德龙虽然比起傅友德是逊色不少,但也够用了。只不过裴德龙可是自己的亲兵队长呀,不能老是派去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呀!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常遇春又觉得柳林山很不错,便让柳林山来当亲兵队长,让裴德龙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到了四月十三日,徐达、常遇春的大军就真正控制了孟津。与此同时,南路的冯国胜、郭兴已攻克许昌,邓愈已拿下南阳。黄河之南的中原大地已尽归明军之手。
徐达一面向应天的朱元璋报捷,一面与常遇春商讨下一步的行动。
徐达、常遇春二人皆认为,下一步应当择机北上取大都。但是,大部队要北上的话,就得防止关中的元军东袭洛阳、汴梁等地。因此,徐达、常遇春皆认为,应先西取陕州(今河南陕县)、潼关二地,派一员将领守住潼关,让关中元军无法东进。
四月底,经过了十多天的休整,就在徐达、常遇春准备西取陕州、潼关二地之时,应天方面有加急公文传到洛阳。原来是朱元璋即将亲临汴梁,与诸将商讨下一步的大计划,要求徐达、常遇春在汴梁等候。
君命不可违。徐达、常遇春只得移师汴梁,但是对于西取陕州、潼关二地的计划,徐达、常遇春并不打算放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而洛水南岸的徐达部,见常遇春的人马在洛水北岸如狼如羊群一般,早就心痒痒了。随着徐达一声令下,徐达的大军几乎没有受到元军的任何干扰,就完成了北渡洛水的行动。
徐达的大军一加入,场面更加疯狂,当日晚间,徐达、常遇春的大军便将洛阳城给团团围住了。此时,洛阳城中只有一万守军,因为那城外溃逃的托音残部根本就没办法入城。元梁王阿鲁温可不敢随便打开城门,因为这些溃军的屁股后面就是如狼似虎的明军。真要打开城门,他们要是一拥而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再来说说蓝玉那边的情况。
就在常遇春大战托音之际,托音部下处在最东边的那个元军大营,在发现明军渡河之后,立即是大举来犯。
面对元军的进攻,蓝玉沉着冷静,他让兵士们先是躲在木栅栏、藩篱之后朝着冲过来的元军射击,待元军冲到木栅栏、藩篱跟前之时,长枪兵立即将长枪从栅栏缝隙里穿过去,戳击元兵。
元兵虽然气势如虹,但由于明军应对得当,一时也攻不下这个营寨。随着后续不断有明军渡河加入战斗,在营寨外攻击的元军折腾了一个时辰之后,不得不退回自己大营。
就这样,双方大营相隔约五里,都只是警惕地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并未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战斗。
徐达、常遇春的大军将洛阳城团团围住之后,立即展开骚扰式进攻。所谓的骚扰式进攻,就是小股部队不断地佯装攻城,让洛阳城上的守军不得安生。
之所以采取骚扰式进攻,而不采取大规模进攻,主要是为了减少兵士的伤亡。另外,徐达认为,攻占洛阳,应以攻心为上,如果城内的元军投降,那是最好的结果。
徐达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洛阳城内可是元廷梁王阿鲁温,他会向城外的明军投降吗?
说到这里,我们要隆重介绍一下这位元梁王阿鲁温。
话说王保保被元顺帝削去官职之后,元顺帝为什么让梁王阿鲁温出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统领河南的元军兵马呢?
要知道,虽然王保保被迫将兵力收缩到山西,但这河南可是他多年经营之地,当时河南的大部分兵力都曾经是王保保的部下,梁王阿鲁温在河南有这个能力能镇得住局面吗?
如果阿鲁温能在河南镇得住局面,那就说明他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强。别的不说,就说王保保率嫡系退守山西之后,河南这个乱局连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都难以镇住,他阿鲁温何德何能,能搞定这个局面?他要真有这么厉害,却怎么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呢?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当时河南这个乱局,还只有梁王阿鲁温能够镇得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梁王阿鲁温的身份非比寻常,他是察罕帖木儿的父亲。察罕帖木儿我们之前介绍过,他是王保保的舅舅呀,也就是在他死后,王保保才统帅了其部队,成了元廷最大的两支地方武装之一。
也就是说,这梁王阿鲁温可是王保保的外公啊!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为什么元顺帝削去王保保的官职之后,立即让梁王阿鲁温去主持河南的大局。因为只有梁王阿鲁温出镇河南,集结重兵于山西的王保保才不会对昔日的领地河南大开杀戒。毕竟那里的最高军事及行政长官可是自己的亲外公呀!
元顺帝让梁王阿鲁温出镇河南,就是要让王保保投鼠忌器。同时,梁王阿鲁温虽然年纪大了些,但行军打仗还是中规中矩的,有他在河南镇守,元顺帝不相信明军能这么快就攻下河南。
但事物的发展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特别是出乎了元顺帝的意料。徐达正是准备利用元顺帝、王保保、阿鲁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让梁王阿鲁温投诚。
经过了四月初九一晚上的折腾,洛阳城上的元军已是疲惫不堪。毕竟城内就一万守军,分配到各个城门,就没有多少了。城外的徐达、常遇春不仅派出多支小股部队轮流骚扰,还让兵士将元将托音的人头给扔上城墙,以此来震慑元军。520小说
四月初十一大早,徐达让兵士们在城下喊话,说明军已攻取了孟津,截断了他们北归之路,还是早早打开城门投降,方为明智之举。
托音授首、孟津被克,洛阳城内的元兵顿时人心惶惶。当然,对于梁王阿鲁温来说,就这么点儿心战宣传攻势,显然还不够。徐达早给梁王阿鲁温写了一封劝降书,用弓箭射入城上。
城上元兵得此箭书,哪敢耽搁,立即呈送到阿鲁温面前。阿鲁温已是六十多岁的年纪,按说以他的资历、以他这把年纪,应该是在家享清福的时候了。可没想到,元顺帝与自己外孙王保保扯破脸皮,让自己来河南替他擦屁股。
阿鲁温本来心里就有气,加上明军偷渡洛水成功,斩杀爱将托音,击溃城外五万精兵,一下子就有些急火攻心。昨日夜间,城外的明军光打雷、不下雨,折腾了一晚上。阿鲁温这个年纪,本来就睡眠不好,经过这么一折腾,更是一宿都没怎么睡着。这会儿天亮起床了,也是十分没精神。
正在头昏脑胀之际,兵士们送来了一封箭书,说是城下明军主帅写给他的。
阿鲁温本想一把火将这箭书给烧了,但转念一想,还是看看别人说的是什么吧!
就这样,阿鲁温打开了徐达写给他的劝降书。
徐达在这封劝降书中对阿鲁温表现出相当的尊重,完全没有一个胜利者对失败者的那种高傲的态度。徐达大书特书了明帝朱元璋与王保保昔日的友好关系,顺带着把元顺帝一顿臭骂。
接着,徐达又替阿鲁温分析了他当前的处境。声称明军已拿下孟津,控制了黄河渡口,切断了北边援军南下救援洛阳的通道。
徐达告诉阿鲁温,如果他还在等待元廷救援洛阳的话,那未免太天真了。明军已控制了黄河以南的各渡口,如果元廷要救援洛阳,只能寄希望于关中四大军阀,东出潼关了。关中四大军阀,都是力求自保之辈,而且与阿鲁温的外孙王保保撕逼两年了,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东出潼关?
最后,徐达还指出,就算他阿鲁温能侥幸逃脱,回到元大都也必然没有好果子吃。因为中原腹地被元军攻克,他这个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加上王保保是他亲外孙这一层关系,估计元顺帝就得拿他开刀,让他为河南的败局背锅。
徐达的这封劝降书虽然不长,但条条理由都切中要害。尤其是文末对于元顺帝会让阿鲁温为河南败局背锅一事,是真正说到了阿鲁温的心坎儿里。
当日下午,阿鲁温便打开城门向徐达投降。
阿鲁温一降,洛阳周边的其余元军残部就都跟着降了,包括与蓝玉大战了一个时辰的那处元军大营。
此战获得大胜,柳林山功不可没。常遇春非常高兴,直接让柳林山接替裴德龙,当了自己的亲兵队长。
那裴德龙不当亲兵队长,又干什么去了呢?
当然是另有重任,负责带兵打仗啊!自从傅友德走后,常遇春感觉自己麾下的信得过的硬角色少了些。在一些急难险重任务上,除了蓝玉,就没有其他人能顶得上了。
不得已,常遇春只好让裴德龙时不时来顶替原先傅友德的角色。裴德龙虽然比起傅友德是逊色不少,但也够用了。只不过裴德龙可是自己的亲兵队长呀,不能老是派去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呀!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常遇春又觉得柳林山很不错,便让柳林山来当亲兵队长,让裴德龙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到了四月十三日,徐达、常遇春的大军就真正控制了孟津。与此同时,南路的冯国胜、郭兴已攻克许昌,邓愈已拿下南阳。黄河之南的中原大地已尽归明军之手。
徐达一面向应天的朱元璋报捷,一面与常遇春商讨下一步的行动。
徐达、常遇春二人皆认为,下一步应当择机北上取大都。但是,大部队要北上的话,就得防止关中的元军东袭洛阳、汴梁等地。因此,徐达、常遇春皆认为,应先西取陕州(今河南陕县)、潼关二地,派一员将领守住潼关,让关中元军无法东进。
四月底,经过了十多天的休整,就在徐达、常遇春准备西取陕州、潼关二地之时,应天方面有加急公文传到洛阳。原来是朱元璋即将亲临汴梁,与诸将商讨下一步的大计划,要求徐达、常遇春在汴梁等候。
君命不可违。徐达、常遇春只得移师汴梁,但是对于西取陕州、潼关二地的计划,徐达、常遇春并不打算放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