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 > 第005章 卖命没必要

第005章 卖命没必要

小说: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作者:修仙狂徒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7-06 08:27:59
第三日中午,刘六率领他的十万红巾军从庐州城内气势汹汹杀了出来,他欲一口吞掉杨通贯的苗军。两军拔刀相向,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就此拉开序幕。


        杨通贯将他的近卫军投入了战斗,杨通溥、杨通泰、祝玉明等十来位杨家将一个个摩拳擦掌,精神抖擞,面对这些倾巢而出的红巾军毫不畏惧,现在就是为湖广右丞杨正衡杨家将复仇的时候了。


        送上门来的红巾军人数众多,火器杀伤得优先,祝玉明挥动着红旗:“火炮手射击”


        五十门火炮对着越来越近的红巾军一齐开炮,炮弹落在人群中爆炸,浓烟滚滚,不少红巾军被炸上了半空中,血肉横飞。可是还是有数千红巾军冲到了炮兵的前沿阵地,被等候在火炮边的刀斧手砍成了肉泥。


        火炮射击完毕后,骑兵发起了冲锋。二万骑兵和红巾军的步兵绞杀在一起,训练有素的苗军手执苗刀朝红巾军砍去,惨叫声不断,胳膊、脑袋掉落无数。红巾军抵挡不住,纷纷退却。


        杨通贯拍马冲入敌阵,他手中的杨家枪呼呼作响,红巾军一个个在他的枪下成了泥萝卜,他要为洗刷苗军在粤西战场的耻辱。隐约中杨通贯看见父亲在天上看着“儿子啊,爹爹不甘心被奸人所害,你要为我报仇,血债血还”


        刘六见杨通贯、杨通溥、杨通泰等不断突破自己的防线,势不可当,而自己的人马已经伤亡过半,他第一次见到这么不要命的中央军。刘六真后悔没有听大哥的话,遇到杨家将只有死守,出城迎战必败无疑。怎么办啊


        刘六心里发虚,十万大军在他的笨拙指挥下溃不成军了,庐州城市守不住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调转马头往北慌忙撤退。其余的红巾军见主帅撇下他们不顾了,死战已经没有意义,也跟着逃跑。


        杨通贯率部乘机掩杀,刘六是个逃跑将军,被苗军追杀了一阵之后,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刘六清点了一下人马,不到两万了,只好投奔山东的大哥去了。庐州城被杨家将收复了,庐州之战后苗军人数增加到了十余万,杨通贯之部力量在不断壮大,树大招风啊。


        在大都的元顺帝听闻杨家将收复了庐州,喜忧参半。喜的是杨家将所向披靡,改善了元军屡战屡败的尴尬局面,忧的是杨家将很可能借机坐大,不听调遣,反叛朝廷。淮东都元帅余阙嫉妒杨家将的战功,乃上奏折称:“苗蛮不当使之窥中国,长此以往,必将为祸一方。”


        元顺帝此时见有人弹劾杨通贯集团,就借题发挥,下诏阿思兰还军:“庐州一战,可圈可点,山东贼寇猖獗,逼近大都,速速回救”


        阿思兰接到诏书,大骂:“大都明明安全得很,诏命我等回师,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杨通贯道:“将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


        阿思兰道:“抗旨不归,总得找个合适的理由来搪塞过去。”


        杨通贯道:“平章大人,这个就得你来摆平了。”


        阿思兰道:“我立马上书,就说庐州之贼寇尚未肃清,我军无法北上”


        杨通贯道:“好吧,就有劳平章大人了。”


        于是杨家军仍然留在庐州,按兵不动。没有想到,余阙又生一计,在元顺帝面前煽风点火:“杨通贯屯兵庐州,不断收编刘六的红巾军残部,居心叵测,圣上得三思”


        元顺帝见江淮局势已经趋于平稳,认为杨家军可用可不用,乃曰:“余爱卿全权监视杨通贯一部,朕即可降旨到庐州,命苗军停止追剿,格杀勿论”


        余阙带着圣旨,从大都出发,很快就到了杨通贯的营地内。余阙拿着元顺帝的御赐尚方宝剑,趾高气扬的宣读圣旨:“苗军有暴于境者,即收杀之,凛凛莫敢犯”读完之后,余阙嘴角掠过一丝诡笑。


        余阙走后,杨通贯忿然对阿思兰道:“我父亲为国而死,我兄弟为国力战,却屡遭朝廷猜忌,何处才有我杨家军容身之地”


        阿思兰叹道:“将军切莫悲观,没有杨家将,那些正规军独力难撑大局。朝廷危难加重之时,就是杨家将复出之日。”


        元顺帝受余阙蛊惑,强令杨通贯率领的苗军停止军事行动,岂料中央正规军都是软柿子,没有了杨家将一部参战,连连战败。


        农民军张士诚势力迅猛发展,朱元璋一部也在迅速崛起,江浙地区的红巾军大有卷土重来的势态,令元政府文武官员恐慌不已。迫于形势所逼,元顺帝和阿思兰等力排众议,重新启用杨通贯领导的十余万苗兵。


        经过一年多的休整,不少苗兵将士对朝廷的反复无常已经倦怠了,杨再登、杨正仁、杨正德、杨通兴、杨通泰等对杨通贯父子遭遇的种种不公大为不满。在杨再登的牵头下,就是否继续为朝廷卖命还是投靠红巾军一事召开了一次军事扩大会议,祝玉明作为掌书记,记录会议纪要。


        杨通贯坐在营帐的中央,心里很是矛盾,但是又觉得这会议非开不可:“诸位将军,这是军营,我就不按辈份称呼,别介意。我杨家将从城步寨出来已经三年多了,家父不幸血染疆场,一回想起在粤西殉难的兄弟们,夙夜难眠。今儿是效忠朝廷,还是投靠义军,各位有话尽管说。”


        杨再登道:“皇上把我杨家将当成看门狗一般,需要的时候就美言说尽,给我们加官进爵,厌烦的时候就一脚踢开,给我们的承诺都没有兑现,这口恶气我实在咽不下去。”


        杨正仁道:“大哥之所以战死粤西,皇上是最大的主谋,负主要责任。庐州一战后,令余阙节制我们,皇上又是帮凶,如此待我杨家将,为孛儿只斤家族卖命我看没有必要了。”


        杨正德道:“奸臣当道,皇帝昏庸,天完也上天要元朝灭亡,我们不顺应天命,反而举起屠刀砍向无路而退的农民军,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杨通兴道:“方才三位说的不无道理,不过我们现在是骑虎难下,元廷十年内会不会倒塌,我看还是借镇压红巾军的机会暗中发展我们杨家将的实力,也未尝不可。”


        杨通泰道:“不是我们打不过红巾军,而是朝廷根本对我们就不放心。通兴兄弟说的我很赞同,杨家将自从唐朝以来就信奉正统,这回我们若是反了朝廷,或许元朝的天下就是我们杨家的了。”


        杨通溥道:“万万不可,反了就是和朝廷为敌,有愧于皇恩浩荡。”


        杨通照终于说话了:“各路诸侯攻城略地,我们却成了灭火大军,结果还不是屡遭打压。是反叛还是效力,全凭三弟一句话。”


        杨通贯见家族意见不一致,他喝了一口茶,思量了半响:“既然大家都这么纠结,我就说两句好了其一,继续效忠朝廷,不得在军中散布红巾军的言论;其二,今后我杨通贯若是被害,尔等一定要投靠朱元璋的明军,此人大有作为。散会”


        朱元璋何许人也安徽濠州钟离人也,小名朱重八,少年时期做过乞丐,当过和尚,郭子兴的义女婿。此人有用有谋,机智灵活,作战勇敢,深得郭子兴的赏识和重用。


        朱元璋手下有刘伯温、李善长、高升、汤河、徐达、周德兴、郭英等谋士武将,拥兵十五万,在红巾军派系林立中朱元璋能够站稳脚跟,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和他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密不可分的。


        杨通贯之所以嘱咐部下自己一旦出了意外,要他们投靠朱元璋的明军,这里有个渊源。杨留总起义失败之后,十数万城步寨的苗民迁居朱元璋的家乡濠州,杨家将在濠州有了第二个根据地。濠州籍的杨家将对半个老乡朱元璋颇有好感,感染了杨通贯,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正十五年九月1355,朱元璋派遣郭天叙、张天佑等率兵数万进攻集庆今南京,元行台御史大夫福寿向朝廷求救,元顺帝第一个想到的是距离最近的杨家将杨通贯之部,下诏命杨通贯率部前去救援,江浙行省阿鲁恢作为监军随行。


        郭天叙、张天佑督兵二万自官塘经同山,进攻集庆城的东门。降将陈野先是原元朝民兵元帅,率兵二万自板桥直抵集庆,攻打集庆城的南门,从寅时打到午时,也没有前进半步。


        陈野先得知消息,杨通贯的十万大军随时可能杀到,他的二万民兵武装势必腹背受敌,还不够杨通贯塞牙缝的,他必须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陈野先在军中小憩,祝玉明带着杨通贯亲手写的书信到了陈野先的驻地,他很快就读完了书信。陈野先对杨家将的统帅很是敬仰,之所以投靠朱元璋,实乃权宜之计,杨通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动了陈野先。


        祝玉明道:“陈将军,消灭郭天叙就看你的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