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官场屠刀
“太子殿下,”左都御史李邦华闻言,立即起身上奏道,“依据朝廷制度,科道官员有纠举弹劾、辩明冤枉、风闻言事之责,肃整朝会风纪也是科道官员的职责所在。太子方才所言,是要科道官员不做事吗?”
朱慈烺笑道:“开朝会就是要让人话,要让人议政。话难免有错,议政难免有误。如果要因此治罪,那么今日朝堂之上大半官员,都是有罪的!而且有大罪!左都御史,你是不是要弹劾他们啊?”
有罪?
我们都有罪?
留下参加小朝会的官员们全都把心脏提到嗓子眼了他们大多都是奸臣啊!不但奸,而且贪,好好查一查都是有罪的!
“太子殿下何出此言?”李邦华李老头也有点头皮发麻了,他当然知道太子爷不好对付。可是身为左都御史,维护朝廷纲纪是他的责任,他不得不出来话。
“诸位还记得崇祯十五年时因为主和被杀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吗?”朱慈烺悠悠道,“陈新甲的罪名是什么?私款辱国,当失陷城寨律,斩!
若新甲当日议和成功,朝廷早就集中兵力剿灭了流寇,京师怎会失陷?本宫的两位弟弟和父皇的袁贵妃又怎会陷于贼手?十五年时弹劾陈新甲的臣子,还有之前反对议和、反对迁都的臣子是不是误国?该不该治罪?李邦华,你啊!”
什么呀?谁也没你能李邦华已经尽到了责任,现在当然哑口无言装傻子了。
朱慈烺叹了口气:“陈新甲是冤枉的!虽然他不是称职的兵部尚书,但是以私款辱国治其罪也是一桩奇冤!而且他也不是私自议和,而是奉了皇上的密诏行事。那些弹劾他的官员,难道不知道皇上的心意?难道不知道国家已经无力东西两线开战?明知君父之意,明知议和是救国良策,却群起阻挡,难道不是居心叵测之徒?难道不应该穷治其罪?”
朱慈烺的语气越来越阴森,下面的臣子有不少已经在瑟瑟发抖了。
这位太子爷可是囚父杀弟的狠人,而且还是大明中兴之主,惹怒了他可没好下场!
“李卿,”朱慈烺笑吟吟看着李邦华,“本宫立下言者无罪的规矩,就是想替那些误国之臣开脱的你不同意,是不是要弹劾他们啊?”
一道道怨恨的目光全都射向了多嘴的李邦华,顿时让老头有了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老臣,老臣糊涂”李邦华哪敢啊!只好向朱大太子低头。
朱慈烺笑着:“并不是你糊涂,而是祖宗们高估了你们这科道官员的能力了。
凡是大臣奸邪、小人结党、内臣乱政、卑劣贪污、败坏官纪、术不正、上书乱言的,你们察院都要弹劾!官员贤能与否,该升该降你们也官。大案重囚的会审,你们察院也要参与。而且还要京都军营,监都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清理军队,提督校,巡视盐政、茶马,巡视漕运,巡视关税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本宫都记不清了。只知道天下之事,仿佛没有你们这些御史管不了的!可你们管得了吗?李老先生,你啊,你们都察院管得了那么多事吗?”
太子爷原来要动都察院了!在场的官员们心里都有数了。
“都察院管不了那么多事”李邦华没有办法瞪眼瞎话啊,都察院要管得了那么多事,朝廷咋就让人撵到大沽口了?
“那就少管一点事情吧!”朱慈烺道,“从今天开始,都察院只管一件事情即可就是官员违纪不法!
如今国家刚刚有了一点中兴的苗头,可之前的种种弊端如果不一一革除,这点中兴的希望,也会很快被葬送掉。而要革除朝廷的弊端,就应该从整肃纲纪开始。纲纪不振,官员贪腐,朝廷就没有希望。而振纲纪,肃贪腐就是本宫要交给都察院的重任。至于国家大政如何,都察院不必过问。”
都察院在朱慈烺看来也就是个纪委和反贪局之类的衙门。反贪污,严法纪才是份内之事。国家大政轮不到他们来多管而且国家领导人讨论国家大政的时候,无论得对不对,也不能问罪,更不能杀头啊。
得不对要杀头那谁受得了?受不了,不就得天天些政治正确的屁话保命,保住性命好去贪污受贿,等流贼打来了,鞑子打来了再去投敌当贰臣三臣大明朝用那么多官,就为这个?
所以朱慈烺要改革朝政,要让朝廷真正能办事儿,就得先把都察院变成“纪委”,变成一个专门整肃官员贪污和违纪的衙门只有专业了,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他之前收紧锦衣卫的权力,让锦衣卫只当特务也是为了专业。锦衣卫相当于国安部门,国安就干国安的事儿,反腐反贪就该交给都察院。而国家大事,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也不需要都察院插手。
大明朝廷那么多的衙门,各司其职,各管一摊就行了。大家都掺和在一起,有好处的时候一拥而上,担责任的时候就没人出头了。
难听点,管事的人少一点,贪污受贿的人也能少几个!
另外,都察院一旦变成真正有用反贪部门,朱慈烺手中也就有了一把足够锐利的官场屠刀!
屠刀只要能真正掌握在手中就足够了。至于刀的名字叫都察院,叫锦衣卫,叫东厂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大清国,盛京。
多尔衮在四月二日拂晓时,就得到了北京被李自成攻占的探报。他得到的探报上,北京在三月二十二日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被俘,皇太子则在城落前逃亡去了永平的吴三桂军中。
接到这封探报后,大清摄政王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明朝已经亡了!
以后天下就是李自成的大顺和大清相争了!而大顺这个新崛起的对手到底如何,也让多尔衮有些忐忑。
明军是老对手了,早就被八旗兵打怕了,哪怕是他们最强大的关宁军,现在也就是死守城堡,基本上没有在野外打大军决战的胆气了不能不能胜,连一战的胆量都没有了!
这样的军队根本算不上大清八旗兵的对手。而大顺这个敌人,且不能不能战,就他们的胆气肯定也强过明军,至少是敢战的。
今年只有32岁的多尔衮对于用兵打仗可以是极为精通的,因此也知道战场上没有绝对的把握。如果遇上敢于决一死战的敌人,就必须要小心谨慎。
所以多尔衮并没有马上下达进军北京的命令,而是下令兵部衙门,不惜重赏,打探李自成进北京以后的各种消息,另一方面则命令八旗兵丁开始集结备战。
此时的大清国正处在其兴也勃焉的时候,朝气、活力一样不缺,各个衙门也都能办事儿。刺探大明军情的事情更是放在重中之重,在北京城内及近郊,向来潜伏着大量的满洲细作,一有重要消息便会在第一时间送到大清国境内。
而大明朝廷又是个漏风的筛子,什么事儿都在邸报上晒着,大大方便了细作们的活动。
不过这些向来很灵光的满洲细作在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之后,却开始出差错了。
首先是在崇祯皇帝和太子朱慈烺下落的问题上拿出了自相矛盾的报告。
四月二日时多尔衮得到的报告的崇祯被俘,太子逃亡永平。
而到了四月三日时,消息又变成了崇祯和太子突围,分别向天津和永平逃亡。
到四月六日,消息又出现了变化,崇祯皇帝和太子都去了天津,已经被李自成的追兵包围,很快就要完蛋了。
可是到了今天,四月十一日,消息又变了!崇祯皇帝和太子并没有完蛋,而是坚守天津卫并且得到了吴三桂亲率的大军的支援,打败了李自成的追兵也就是,吴三桂的大军已经去了天津。
看来大明朝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可是就在昨天,也就是四月十日,吴三桂的使臣祖泽溥却明确告诉洪承畴和祖大寿,吴三桂并没有去天津,关宁军主力也都在山海关未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朱慈烺笑道:“开朝会就是要让人话,要让人议政。话难免有错,议政难免有误。如果要因此治罪,那么今日朝堂之上大半官员,都是有罪的!而且有大罪!左都御史,你是不是要弹劾他们啊?”
有罪?
我们都有罪?
留下参加小朝会的官员们全都把心脏提到嗓子眼了他们大多都是奸臣啊!不但奸,而且贪,好好查一查都是有罪的!
“太子殿下何出此言?”李邦华李老头也有点头皮发麻了,他当然知道太子爷不好对付。可是身为左都御史,维护朝廷纲纪是他的责任,他不得不出来话。
“诸位还记得崇祯十五年时因为主和被杀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吗?”朱慈烺悠悠道,“陈新甲的罪名是什么?私款辱国,当失陷城寨律,斩!
若新甲当日议和成功,朝廷早就集中兵力剿灭了流寇,京师怎会失陷?本宫的两位弟弟和父皇的袁贵妃又怎会陷于贼手?十五年时弹劾陈新甲的臣子,还有之前反对议和、反对迁都的臣子是不是误国?该不该治罪?李邦华,你啊!”
什么呀?谁也没你能李邦华已经尽到了责任,现在当然哑口无言装傻子了。
朱慈烺叹了口气:“陈新甲是冤枉的!虽然他不是称职的兵部尚书,但是以私款辱国治其罪也是一桩奇冤!而且他也不是私自议和,而是奉了皇上的密诏行事。那些弹劾他的官员,难道不知道皇上的心意?难道不知道国家已经无力东西两线开战?明知君父之意,明知议和是救国良策,却群起阻挡,难道不是居心叵测之徒?难道不应该穷治其罪?”
朱慈烺的语气越来越阴森,下面的臣子有不少已经在瑟瑟发抖了。
这位太子爷可是囚父杀弟的狠人,而且还是大明中兴之主,惹怒了他可没好下场!
“李卿,”朱慈烺笑吟吟看着李邦华,“本宫立下言者无罪的规矩,就是想替那些误国之臣开脱的你不同意,是不是要弹劾他们啊?”
一道道怨恨的目光全都射向了多嘴的李邦华,顿时让老头有了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老臣,老臣糊涂”李邦华哪敢啊!只好向朱大太子低头。
朱慈烺笑着:“并不是你糊涂,而是祖宗们高估了你们这科道官员的能力了。
凡是大臣奸邪、小人结党、内臣乱政、卑劣贪污、败坏官纪、术不正、上书乱言的,你们察院都要弹劾!官员贤能与否,该升该降你们也官。大案重囚的会审,你们察院也要参与。而且还要京都军营,监都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清理军队,提督校,巡视盐政、茶马,巡视漕运,巡视关税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本宫都记不清了。只知道天下之事,仿佛没有你们这些御史管不了的!可你们管得了吗?李老先生,你啊,你们都察院管得了那么多事吗?”
太子爷原来要动都察院了!在场的官员们心里都有数了。
“都察院管不了那么多事”李邦华没有办法瞪眼瞎话啊,都察院要管得了那么多事,朝廷咋就让人撵到大沽口了?
“那就少管一点事情吧!”朱慈烺道,“从今天开始,都察院只管一件事情即可就是官员违纪不法!
如今国家刚刚有了一点中兴的苗头,可之前的种种弊端如果不一一革除,这点中兴的希望,也会很快被葬送掉。而要革除朝廷的弊端,就应该从整肃纲纪开始。纲纪不振,官员贪腐,朝廷就没有希望。而振纲纪,肃贪腐就是本宫要交给都察院的重任。至于国家大政如何,都察院不必过问。”
都察院在朱慈烺看来也就是个纪委和反贪局之类的衙门。反贪污,严法纪才是份内之事。国家大政轮不到他们来多管而且国家领导人讨论国家大政的时候,无论得对不对,也不能问罪,更不能杀头啊。
得不对要杀头那谁受得了?受不了,不就得天天些政治正确的屁话保命,保住性命好去贪污受贿,等流贼打来了,鞑子打来了再去投敌当贰臣三臣大明朝用那么多官,就为这个?
所以朱慈烺要改革朝政,要让朝廷真正能办事儿,就得先把都察院变成“纪委”,变成一个专门整肃官员贪污和违纪的衙门只有专业了,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他之前收紧锦衣卫的权力,让锦衣卫只当特务也是为了专业。锦衣卫相当于国安部门,国安就干国安的事儿,反腐反贪就该交给都察院。而国家大事,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也不需要都察院插手。
大明朝廷那么多的衙门,各司其职,各管一摊就行了。大家都掺和在一起,有好处的时候一拥而上,担责任的时候就没人出头了。
难听点,管事的人少一点,贪污受贿的人也能少几个!
另外,都察院一旦变成真正有用反贪部门,朱慈烺手中也就有了一把足够锐利的官场屠刀!
屠刀只要能真正掌握在手中就足够了。至于刀的名字叫都察院,叫锦衣卫,叫东厂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大清国,盛京。
多尔衮在四月二日拂晓时,就得到了北京被李自成攻占的探报。他得到的探报上,北京在三月二十二日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被俘,皇太子则在城落前逃亡去了永平的吴三桂军中。
接到这封探报后,大清摄政王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明朝已经亡了!
以后天下就是李自成的大顺和大清相争了!而大顺这个新崛起的对手到底如何,也让多尔衮有些忐忑。
明军是老对手了,早就被八旗兵打怕了,哪怕是他们最强大的关宁军,现在也就是死守城堡,基本上没有在野外打大军决战的胆气了不能不能胜,连一战的胆量都没有了!
这样的军队根本算不上大清八旗兵的对手。而大顺这个敌人,且不能不能战,就他们的胆气肯定也强过明军,至少是敢战的。
今年只有32岁的多尔衮对于用兵打仗可以是极为精通的,因此也知道战场上没有绝对的把握。如果遇上敢于决一死战的敌人,就必须要小心谨慎。
所以多尔衮并没有马上下达进军北京的命令,而是下令兵部衙门,不惜重赏,打探李自成进北京以后的各种消息,另一方面则命令八旗兵丁开始集结备战。
此时的大清国正处在其兴也勃焉的时候,朝气、活力一样不缺,各个衙门也都能办事儿。刺探大明军情的事情更是放在重中之重,在北京城内及近郊,向来潜伏着大量的满洲细作,一有重要消息便会在第一时间送到大清国境内。
而大明朝廷又是个漏风的筛子,什么事儿都在邸报上晒着,大大方便了细作们的活动。
不过这些向来很灵光的满洲细作在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之后,却开始出差错了。
首先是在崇祯皇帝和太子朱慈烺下落的问题上拿出了自相矛盾的报告。
四月二日时多尔衮得到的报告的崇祯被俘,太子逃亡永平。
而到了四月三日时,消息又变成了崇祯和太子突围,分别向天津和永平逃亡。
到四月六日,消息又出现了变化,崇祯皇帝和太子都去了天津,已经被李自成的追兵包围,很快就要完蛋了。
可是到了今天,四月十一日,消息又变了!崇祯皇帝和太子并没有完蛋,而是坚守天津卫并且得到了吴三桂亲率的大军的支援,打败了李自成的追兵也就是,吴三桂的大军已经去了天津。
看来大明朝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可是就在昨天,也就是四月十日,吴三桂的使臣祖泽溥却明确告诉洪承畴和祖大寿,吴三桂并没有去天津,关宁军主力也都在山海关未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